第264章 惊人惊叹的一幕!

8个月前 作者: 咪咪和二黑
第264章 惊人惊叹的一幕!

毫无疑问,林枫这一番近乎于不用思考的作诗速度,不能用‘夸张’二字来形容,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

在场各位,都是来自于五湖四海,小有名气的文人学者。

同为作家,同为诗人,同为文人——

只有他们,才能切身明白,林枫如此一气呵成近乎于都不用思考停顿的创作速度——

“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庄韩站在台上,细细赏析着林枫的笔下的每一个文字。

同为文坛宗师——

“不过只是跳梁小丑。”

可渐渐,看着林枫书写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这一系列诗词之时——

庄韩的表情,由一开始的不屑,然后慢慢转变成为凝重。

“这人,是有点儿东西的……”

一开始,看着林枫书写下这《滕王阁序》的前两段诗词,庄韩还能控制得住自己的表情。

庄韩意识到有些许的不对劲。

庄韩这才发现——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只一眼,庄韩便沉醉于这诗词所带来的奇特意境之中,乃至于久久无法自拔。

“这,真是林枫这种人能写出来的诗?”

舸舰塞满了渡口,尽是雕上了青雀黄龙花纹的大船。

云消雨停,阳光普照,天空晴朗。

落日映射下的彩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连成一片,浑然一色。

直接便把庄韩代入到了一个极其其妙的意境当中。

原本凄清寂静的滕王阁,变得人声鼎沸。

原本平平无奇的白云天空,变得如此之蔚蓝。

宛若穿梭时空,跨越古今一般。

林枫笔下的《滕王阁序》,直接带着现场无数之文人墨客,穿越时间的长河,将众人带到了一个人声鼎沸的古代……

透过林枫笔下的诗词——

大家看到了百姓的安居乐业。大家看到了朝代的兴衰更迭。

大家看到了久居于历史长河之中,经历了岁月变迁,经历了岁月荏苒,可现在还依然屹立于自己眼前的滕王阁主楼……

在佛学的典籍之中,把人的见识和学识,分成了三个等级——

第一层,初入世俗,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第二层,历尽沧桑,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第三层,返璞归真,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这世上的绝大部分人,对于一件事情的看法,都只停留在这第一层——

看山是山,看水是水。

只有极小部分的智者,才能在饱经沧桑之后,参悟人生的真理——

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

在这极小部分的智者当中,只有极小部分的“愚者”,才能参透世俗的眼光,达到返璞归真的境地——

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透过林枫笔下的这一首《滕王阁序》,现场无数之文人墨客——

阅读着《滕王阁序》篇中的诗词,

大家不仅沉醉于《滕王阁序》所勾勒出的奇特意境当中,

“这也太夸张了。”

宛若参透了人间至理一般,一位来自于水乡的文人,看着林枫笔下所描绘的诗词,顿时沉浸于自己的世界当中:

“这诗,写的好美。这诗词中所勾勒出的风景,那更是人间仙境!”

眼前的这一座滕王阁,原本平平无奇。

可是经由林枫诗词的润色。

这座滕王阁主楼,乃至于占地面积高达百余亩的翻阳湖——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当看到林枫笔下这一句诗词的瞬间,

顿时,胡翰墨脸上的悠闲慢慢消失,取而代之的——

在文学素养方面——

肯定不会太低,

实际上,胡翰墨这人在日常生活里,非常儒雅。

他酷爱古代诗词,也酷爱中华传统文化。

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眼光极高的胡翰墨,

其实在一开始,对于林枫所写下的这首《滕王阁序》,并没有太感兴趣。

当林枫写下‘南昌故郡,洪都新府’之时,胡翰墨只是无所谓地笑了笑。

这些词汇,不过只是老生常谈而已,有很多词人都写过,这并没有什么新意。

他脸上的笑容慢慢消失不见,沉吟着不说话。

紧接着,当看到林枫写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之时——

像是沉醉于这诗词当中的意境,久久不愿醒来一般。

他宛若看到了一个无比宏伟的世界。

待到胡翰墨从虚幻当中醒来,感受着诗词当中所流露出的奇特意境之时。

“这,才是真正的天才!”

“这,才是真正的文坛宗师!”

毫不吝啬自己的夸赞,只见胡翰墨颇带头,为林枫鼓起了掌:

“好!”

“好!”

“好!”

一连说了三个‘好’字,随后胡翰墨便一刻不停的,继续将视线投到台上。

饶是和胡翰墨共事多年的祁国强,在看到胡翰墨如此一副失态的神色之时,

“这,还当真是奇迹!”

共事多年,在祁国强的印象里,胡翰墨这人非常儒雅,处事异常之沉稳。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

说的,就是胡翰墨这一类人。

他不仅在公共场合,这般失态的盛赞一个人。

甚至于,他还当着如此多文人墨客,如此多媒体记者的面——

这般奇特的景象,也是让祁国强感叹:

“这还真是不多见!”

“神奇,这还真是神奇啊!”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