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老将离京1

2015-10-23 作者: 观澜书生
第141章 老将离京1

唐州刚要开口就听到外边兵士有要事禀告,唐州坐回原地。何进朗声说:“进来”。一名满身尘土的传令兵跪地施礼,很显然他是风尘仆仆的刚刚抵达洛阳。何进见来兵,语气一紧说:“什么事”?兵士:“皇甫嵩平定黄巾叛乱,圣上飞鸽传御书,宣他回朝封赏”。

何进:“几日能到”?兵士:“五日后的中午”。皇甫嵩:“好,你退下吧”。兵士点头称是,迈步出营。唐州嘿嘿一笑冲何进说:“大人,皇甫嵩立下如此巨大功劳,怕对您不利”。何进:“哦”?唐州:“圣上病笃,迟迟未立太子,现在不知道多少双眼睛盯着宫内,皇甫嵩名震天下,不知他更倾向于王子协还是王子辩”?

唐州继续说:“我听说此人铁血治军,如今在圣上眼中更是擎天柱石,将军不可不防”。绿药儿:“还有一种可能,他拥兵自重,取而代之”。何进看了她一眼说:“放心,我了解他,即便是全天下的人都有此心,他也不会。不过唐贤弟说的很有道理,等他回来,一试便知”,唐州和绿药儿告别何进,朝洛阳城的府邸走去。

夜色未央,洛阳城纵横交错的河道上亮***点灯火。棋盘大街中,市民们点燃油灯。河上一艘官船长驱直入,竟然没有碰到任何阻拦,便驶到了后宫御河深处。无论是隐伏在四周的禁卫军还是虎贲卫,看到灯火上的“董”字,都避而远之。一名身穿紫色大氅,头戴暗红官帽的武官下了船,引着十六名穿着便服的兵士,抬着八胆红布遮罩的贵重之物迈步进后宫。

他趾高气扬的向前走,仍然一路畅通。他走过很多台阶,转了很多亭台楼阁,停在中央最宏伟的一处宫殿面前。殿上乃高祖亲笔所写“长乐宫”。他整了整衣衫,敲响了大门。正殿内,一名九岁生的俊俏的王子,正伺候一名头戴凤冠的高龄妇人喝粥。

小王子听到敲门声,冲妇人说:“太后,不知是谁深夜打扰您老人家用膳”。妇人抚摸她的发上红袋说:“是我的侄儿董重”。小王子发出稚嫩却平静的声音说:“我去开门”。妇人满意的冲他点头。

王子踮起脚够到了紫檀门栓,朱红色的大门缓缓而开。那名武官见他是他开门,慌忙躬身施礼说:“董重拜见王子协”,他身后的兵士放下手中之物,跪地请安。那人正是被灵思何皇后用毒酒杀死的王美人之子,董太后极力保护的汉灵帝中子刘协。

那名身着朝服的武官便是董太后的侄子,骠骑将军董重。刘协恭谦有礼的冲董重说:“重大人不用如此拘礼,赶了很久的路,一定累了”。董重打心眼里喜欢这个没有架子的王子,殊不知这正是从小遭受处处暗算的机智表现。刘协牵着董重的手来到董太后面前,董重跪地施礼说:“侄儿给太后请安”。董太后微微一笑,脸上明显的皱纹舒展开来说:“起身吧”。

董重谢过站起,命身后的十六名兵士放下所抬的八个沉重担子。董重:“掀开”。兵士们勾着头,谨慎的扯开红布,大大的宫殿被担子上的宝气充盈。第一担是高约四尺的血红珊瑚树,第二担是镶嵌在木架上的夜明珠。第三担是脑形状何首乌。依次是灵芝、珍珠、人参、翡翠、白玉和犀牛角。

刘协见惯了这种场景,内心愤怒的说:“当下大灾连连,老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这个老太后还如此大肆挥霍,怪不得黄巾军起义爆发,十常侍卖官鬻爵也是她指使”。董重:“这些都是孝敬您老人家的,愿您身体康健,青春永驻”。

董太后笑逐颜开说:“受了不少劳累吧,赏兵士们各二百银”。十六兵跪地谢恩,面露喜色。刘协:“太后仁德体恤,实乃国之典范”。董太后:“协儿真乖”。董重说了几句赞赏太后和刘协的话,率兵士离去。

长秋宫内,何皇后宠溺的在喂王子刘辩吃饭。他是灵帝的嫡长子,从小跟着史道人,后被送到何皇后的宫中。他头戴金冠,细眉小眼,今年虽说十四岁,但举止轻佻,言语轻浮,相比刘协毫无帝王之气。何皇后替他擦去嘴角的汤汁,刘辩冲何皇后说道:“母后,我想出去玩耍”。何皇后:“随我一块儿去与你父皇送药”。刘辩摇摇头说:“好难闻的汤药味,不去,不去,我要和小太监斗蟋蟀。”他撒腿跑出大殿,何皇后欲言又止,默默朝药房走去。

西园的一处偏殿里,蹇硕、张让、赵忠、封胥、段珪、曹节、侯览、程旷、夏恽、郭胜全部跪在席团,低声议论。蹇硕:“圣上恐怕撑不了多久了”。张让:“他平时最信任你,况且你还手握禁卫军”。赵忠:“以蹇大人分析,圣上最有可能传位给谁”?张让:“灵帝讨厌长子刘辩,这是有目共睹的”。

蹇硕:“嗯,那帮士大夫还在,恐怕最后逃过不三纲五常,还是立他为帝”。张让:“王子协,虽然年幼,却有很大的气度,况且董太后对我等关爱有加,所以我们一定不能让刘辩继位”。蹇硕:“那何皇后仗着哥哥何进兵权在手,霸道后宫,若让刘辩得了帝位,我们岂不朝不保夕”?

张让:“那就先下手为强”。赵忠:“韩遂在西凉金城郡叛乱,不如我们明日共同面圣,调遣何进围剿”。蹇硕:“好计策,这样一来,何皇后和刘辩少了顶梁柱,刘协就可以名正言顺的立为太子”。十人点头称是,发出尖细的笑声。

门外的阴影处站立一名三十岁左右的宦官,他听到十常侍的密谋后,快步走出。他是司马之职,所以没有一个小黄门敢问他去往何处。虽是如此,他知道倘若出宫的话,他必死无疑。于是他来到黄门官住的军房,敲响了曹操居住的木门。

曹操今夜休息,正在夜读兵书,猛然听到敲门声,放下竹卷说:“是谁?”那人答曰:“潘隐”。曹操慌忙屐上鞋,跑到门前。潘隐见四周无人,身子一动闪入屋内,并迅速的关上了木门。曹操:“大人何事如此紧张”?

潘隐冲他做了个噤声的动作,走到木桌前,用手沾了茶水,在案上写了“圣上”,然后指了指灵帝寝宫。曹操:“圣上病重”?潘隐点点头,在桌子上写“太子未立”。曹操擦去水迹。潘隐又写了个“十”字,曹操:“十常侍想干什么”?潘隐:“支走何进,拥幼王”。

曹操擦完水迹冲他拱手施礼,潘隐感激的想要磕头,被曹操一把拽起。潘隐迈步出屋,曹操等了半个时辰,穿上校尉服,以巡视为由,带着两兵,拨马朝大街上奔去。来到城门口,守城的兵士纷纷朝曹操施礼。曹操:“可发现可疑人物”?

一兵士长答曰:“启禀大人,宵禁以来,无人敢游荡”。曹操:“皇甫嵩将军快要回凯旋而归,一定加强戒备,我去城外看看”。守城兵打开城门,曹操带着两兵朝何进军营附近而来。一名何进军的兵士认得曹操,慌忙躬身施礼。曹操:“吴兴,今夜是你当值”?

那名叫吴兴的兵士长说:“大人怎么亲自出城”?曹操:“出来看看,可千万不可懈怠,皇甫将军要回来了。对了我想起一件重要的事情要问你”。吴兴:“请讲”。曹操冲两兵说:“你们去四周看看”。

二人转身而走,曹操见他倆走远,语气严厉冲吴兴说:“速速告诉何大人,宫中有变,十常侍想要调走何大人去西凉,立刘协为帝”。吴兴不可思议的盯着曹操,曹操:“再发愣,他们快回来了”。吴兴快步跑向大营,曹操迎上回来的两兵,两人跟着他,骑马慢慢朝皇城走去。

曹操驱马回城不久,洛阳城的上空有两条黑影疾若流星般飘进唐州的府邸。绿药儿和唐州正在议事,她猛然听到屋顶有轻微响声,站起身来,绿影一晃立在二人落脚屋瓦方向。她抬起头运真气说:“唐之州,隐奇兵”,这是接口的暗号,倘若是敌非属亲,绿药儿准备随出手将来客毙于当场。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说:“高处来,低处行”。

唐州冲绿药儿点头示意说:“是黑衣王旗”,绿药儿双脚一抬到了门口,打开门栓说:“进来”。两名身穿夜行衣的汉子推门而入,见到唐州拜倒说:“参见主人”。唐州:“不在何进的营帐周围,所来何事”?前方一人说:“何大人有请,说是有要是相商”。

唐州刀疤脸一动说:“快带我走”。两人一左一右冲到他身边,驾着他胳膊,飞快飞上屋顶,绿药儿关上木门,朝三人飞掠追去。她这几年日夜修炼,轻功、内力进境不小,但她不敢超过唐州,始终离三人三尺距离。

那名叫王旗的黑衣男子和另一人,轻功远超乌衣子弟,虽然唐州在手,仍然踏步如风。两人脚尖一点树叶,跃上高约二十丈的城楼,踩着楼顶的屋瓦,一闪而过。绿药儿绿色宫装丝绦飞舞,丝毫不逊色的潇洒。四人一前一后,落在何进的中军大营。两名金甲羽林军,迅速围了上来,唐州冲二兵士一笑说:“是我”。

二兵躬身施礼说:“唐大人,何将军在里面恭候”。唐州一使眼色,王旗和另一名黑衣人隐没在黑暗中。唐州和绿药儿掀开围挡,何进一人独坐中堂,表情显得极为不安。他看到唐州、绿药儿进来站起身说:“你们可算到了”。

唐州、绿药儿准备行礼,被何进打断。唐州笑着说:“发生什么紧急的事了”?何进:“宫中传来情报,十常侍想要把我支往边塞,好立刘协为太子”。唐州:“他们好心急”。何进:“看来圣上生命无多”。唐州:“圣上久不上朝,天天在西园,十常侍把持政务,当真可恶”。何进:“快说怎么办吧”!

唐州:“司隶校尉袁绍从祖上算起有五人位居三公之位,门生故吏遍及朝野,影响巨大,现在他听命将军麾下,刚好利用他的影响和您的权力与他暗中交易。倘若圣上听信张让等阉党的谗言,将军不要抗旨”。何进瞪了他一眼说:“乱讲”。唐州:“将军就说要等到袁绍召集兵马后再动身,这样就可以推脱给皇甫嵩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