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心理学的经济学往往很难成功地解释重要的经济过程——因为在经济学当中,最基础的的理论就是对人性的假设。
所有稍微接触过经济学理论的人,都会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人们讨论经济学理论的时候,总会涉及到理论背后的“假设”——在日常生活中,“假设”一个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例如,我们经常会说“假设我过去努力工作,今天可能会收获更多”,或者“假设我前两年存点钱,今天我就可以投资股市了!”可以说,我们几乎每天都会用到这个词。
但是,在经济学理论中,所谓的“假设”往往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虽说的,完全是两回事——我们随意说出口的所谓“假设”,可能是某种自我安慰式的幻想,但是在经济学家那里,“假设”是严肃的,它是经济学理论的基石——例如“理性经济人”假设、“有限理性”假设等等。
在我们讨论具体的、各类假设之前,先让我们弄明白这两个问题:一,经济学为什么必须讨论假设;二,经济学中所谓“假设”与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那个“假设”对比,存在什么样的特殊情况。
1.假设就是约束条件
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会相互竞争?答案显而易见,就是为了各自的利益。这意味着,人在竞争中或多或少是“自私自利”的。
所以,“自私自利”是产生竞争行为的一个约束条件——有竞争就必然体现出一定程度的自利性,有自利性因素,就必然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竞争。
经济学中有一个著名的博弈理论,谈的就是竞争的策略,而博弈理论的基础就是:人是自利的,是在一定约束条件下努力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所以才有博弈,才有竞争。
可见,约束条件即假设的存在,对于经济学的意义在于:如果没有或者推翻了基本的假设,很多的经济学理论也就不存在了;同样的,如果某些理论背后的假设不适用于你的情况,那么这个经济学理论可能也不适于分析你自身的情况,更不适于指导你自己的行为。
2.假设是一般特征的总结
我们经常挂在口头上的那个“假设”有什么特征?比如,你假设过去怎么样怎么样!很明显,这个假设是虚幻的,甚至根本不可能。
但是,经济学中的假设却是可能的,而且很可能是对你、对他人以及整个社会和人类的一般性特征的总结。举个例子,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假设是人是“理性的经济人”。这一假设的意思是:你是理性的,而且还是用理性的态度去追求经济利益。而且还可以对此进行推广——这不仅是你存在的某个特征,也是他人普遍存在的特征。
你可能会说:“我并不是那么理性,我有时候很感情用事。”这不重要,重要的是一般情况下你确实是理性的(理性到何种程度是另一回事),感情用事是某些特殊情况。所以,我们说假设是一般特征的总结。通过了解经济学,特别是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它常常是对人性的一般特征的归纳和总结,我们可以借此洞察人性的一般特征。
3.假设的“真”与“伪”
很多人会凭借自身的行为来判断经济学某些假设的真与伪。就像上面所说的:我其实是个感情的人,我可能并不理性,或者说,我可以是一个有着高尚情怀的人,可能并不自私。然后,一些人据此认为某些假设是错的。
客观地说,这些假设无法得到有效地验证,比如自私自利与克己奉献之间,常常是混乱不清的,有时候自私自利,有时候克己奉献,因而你要弄清楚人究竟自私自利,还是克己奉献的,那将是一个超级的大难题,所以这些假设在经济学理论中是不必加以证明的,换句话说,基本假设是不加证明的。
但是,我们需要说明的是,经济学理论的某些假设可能不充分、不全面。所谓不充分,就是不能包含所有事物的“特征”,没有、充分体现某一类事物的全貌,但是,它至少可以代表了某些不容忽视的侧面。例如,假设你是理性经济人,你肯定存在这个方面的特征;但这并不排除你有时候是感情的,这是经济学领域之外的另一个侧面。
现在,我们要说的是,这个社会为什么存在无数的经济学理论?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假设的多样性。存在不同的侧面,存在着不同的假设,每一个假设都可能导致一种经济理论的产生,所以,经济学到今天也变得如此丰富,几乎可以涵盖人们生活中的各个侧面。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