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占优策略——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博弈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董晓孝
第三节 占优策略——寡头垄断市场中的博弈

在计算机CPU(中央处理器)生产行业,与美国超微(AMD)等公司相比,英特尔公司占有明显的优势。由于这是一个寡头垄断市场,对英特尔公司来说,努力研发更高速的芯片是其唯一的优势战略,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并扩大其相对于其他竞争对手的领先优势。而对AMD等相对劣势的竞争对手来说,争取在新一代芯片开发方面抢先突破,才能打破这一均衡局面——对抗甚至超越英特尔公司。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垄断寡头市场中英特尔公司和美国超微等公司之间的博弈涉及到占优策略的问题。

每一个博弈中的企业通常都拥有不止一个竞争策略,其所有策略的集合构成了该企业的策略集。在企业各自的策略集中,如果存在一个与其他竞争对手可能采取的策略无关的最优选择,那么我们就称它为占优策略,与之相对的其他策略则称为劣势策略。

占优策略是博弈论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无论竞争对手采取什么策略,该博弈参与者的最优策略是唯一的,这样的最优策略就是占优策略。当然,在博弈过程中,具有占优策略的一方往往拥有明显的优势,并在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相反,其他参与的几方则往往相对劣势,在竞争中处于被动地位。

在博弈论中,有一个“囚徒困境”的经典故事。

有一天,某位富翁家里的财物被盗走。警方在侦破此案过程中,抓获了两名嫌疑犯甲和乙,但没有足够的证据指控二人有罪。于是警方就把他们隔离起来审讯,分别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如果两人都招供,则都被判8年监禁;如果两人都不招供,则都被判3年监禁;如果一人招供而另一人不招供,则招供的无罪释放,而不招供的要判监10年。

在这个“囚徒困境”的故事中,囚徒甲和乙都有两种可选择的策略,即坦白或抵赖。囚徒困境的博弈。

对甲、乙两个囚徒来说,只判3年监禁是他们最好的结果,如果他们都选择抵赖,那么就是这个博弈的最好结果。但是,最终的事实是两人都选择了坦白。

这一结果,似乎与“理性经济人”的假设相悖,因为两个嫌犯同时选择坦白,意味着他们都要面临8年徒刑,远不如他们一起抵赖更“划算”。但用占优策略进行分析,就不难理解了。甲、乙两位囚徒从各自的角度出发,无论对方选择什么策略,自己的最优策略是“坦白”。在这里,我们有两个基本假设:一是甲、乙两个囚徒都是自利理性的,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选择对自己更有利的策略;二是两人无法沟通,都在不知道对方所选策略的情况下,进行独立的选择。因此,甲、乙两名囚犯选择“坦白”,对其个人来说实最佳的,即最符合他们个人理性的选择。这就是博弈论中的占优策略。

现在,我们再来分析下英特尔公司与美国超微等公司之间的博弈情况。在这个寡头垄断格局中,英特尔公司由于其芯片产品齐全、性能强大,占据了市场的最大份额,具有绝对的优势。在这种情况下,无论美国超微等竞争对手采取什么样的策略,选择继续研发更高速的芯片是英特尔公司唯一的占优策略。在一些情况下,企业的占优策略并不是外在的和显性的,通常需要企业管理层分析、比较各种可能的发展策略所带来的风险与收益,并最终确立可行的占优策略。

特别是在双寡头格局中,当博弈一方发现、确立并开始实施其占优策略时,其唯一的竞争对手将陷于进退两难的境地;而对手的犹豫不决又会进一步加强占优策略拥有方的信心与策略的实施力度。一般情况下,除非占优策略一方遇到不可抗力等因素的影响,或被动的一方通过非常规措施强化了自己的竞争能力,否则两者之间的相对地位很难改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