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不平静的航程

2018-04-15 作者: 徐井才
第三节 不平静的航程

贝格尔号向南方航行的航程是不平静的。达尔文又晕船了,不过,艰苦卓绝的海上旅行已经把他磨炼得非常坚强,同时,他的适应能力也大大增强,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手”了。

天公好像和贝格尔号作对似的,不是刮风就是下雨。一天傍晚,贝格尔号遭遇到航行以来最大的一次狂风。船员们为了防止发生意外,被迫放下了船帆。贝格尔号在大海的波涛中起伏摇晃。

“这样下去,船会被风浪打翻的。”达尔文担心地对身旁的舰长说。

“是的,这么大的风暴,我也没有遇见过。不过,我们能顶得住的。根据我的经验,这鬼天气不会持续太久,至于我们能不能闯过这一关,就得看运气了。”舰长答道。

我的作文素材

临危不乱,冷静、积极地面对,才能战胜困难。

狂风掀起的海浪一次又一次地打上甲板,一些船舱进了水,可船员们处乱不惊、镇静异常,他们打舵的打舵,排水的排水,都坚守着各自的岗位。

第二天早上,狂风终于停息了。贝格尔号再次扬起了风帆。达尔文和一些船员们兴奋地来到甲板上。这时,在船尾可以看到非常有趣的场面,一群小黑鲸和虎鲸游了过来,紧紧尾随着贝格尔号。达尔文目测了一下这些鲸鱼的长度,问周围的船员:“你们谁能说出这些鲸鱼的长度?”“我看最长的10米都不止。”一个船员说。“不,它们顶多不过4米。”另一个船员反驳道。“依我看,它们小的有2米到3米,大的得有5米到6米。”达尔文说。

说话间,一些鲸鱼露出了圆圆的脑袋,有的还探出高高的脊鳍,还有的在喷水,弄得浪花四溅,一派劈波斩浪的气势,非常壮观。“那是什么?”不知是谁指着鲸鱼后面那些时隐时现的动物惊奇地叫了起来。“噢,那是海豹,对,还有企鹅呢!”达尔文说。

然而,这种快乐的时光才过了半天,就被一场突如其来的瓢泼大雨破坏了。狂风暴雨的天气一直持续到贝格尔号到达蒙得维的亚海湾。

蒙得维的亚海湾的海水在刚刚经历过惊涛骇浪的人们的眼中,简直跟小河的流水一样平静。船刚刚停泊,达尔文就赶紧上岸,了解当地的情况,采集动物和植物标本。他登上蒙得维的亚城旁边的一座小山,放眼望去,看到一片一望无际的草原,一群群牛羊散成满天星,在草原上觅食。

达尔文高兴地跑下山,投入大草原的怀抱。在这里,他第一次看到了美洲的鸵鸟,这些鸟一点儿也不怕人,他对鸵鸟进行了仔细的观察。第二天,达尔文在蒙得维的亚郊区打死了一只巨大的水豚,这只啮齿动物足足有45千克重。他还捕获了一些美丽的蛇和蜥蜴,收集了许多他喜爱的昆虫。

我的作文素材

达尔文非常细心,他能够预先做好准备,防止可能发生的变故。

达尔文收集和制作的各种标本越来越多,一个船舱都快摆满了。达尔文数了数,有250多件。这些标本既不好携带,也不好保管,他更担心一旦发生意外,这些历尽千辛万苦收集的宝贝会全部丧失。于是,他把这些标本分别包装好,把其中的一部分寄回英国施鲁斯伯里的家中,另一部分重要的寄给了剑桥大学的亨斯洛教授。

贝格尔号经过维修,又补充了淡水和食物,于1832年11月27日离开蒙得维的亚,向400多公里外的火地岛驶去。

12月中旬,透过大雾他们望见了麦哲伦海峡南岸的陆地。这条海峡是伟大的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在1520年开辟出来的一条内陆通道,它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贝格尔号抵达了火地岛。舰长命令在南美洲顶端、合恩角以北100多英里的好胜湾下锚。达尔文看见一大群火地岛人蹲在海边一块向外凸出的岩石上。看着船慢慢靠近,他们一边挥舞着兽皮斗篷,一边冲着站在甲板上的水手们大喊大叫。

船上的三个火地岛人马上要回到他们的故乡了。

第二天早上,舰长派沙利文中尉率领一批军官和达尔文以及舰上的一名火地岛人一起乘坐一只小艇去寻找水源。小艇快到岸的时候,他们看见了一群火地岛人。

我的作文素材

达尔文由平凡的事物受到了触动。

他们的皮肤是暗铜色的,上嘴唇上涂了一道宽宽的红漆,红漆横穿脸庞,直到双耳。红漆上面又平行地画了一道白漆,整个儿盖住了眉毛和眼皮。他们湿漉漉的黑头发披散在肩上。达尔文不由得寻思起来,他们脸上的两道漆不知有象征意义?是什么原因使他们从父到子一代一代地传下去的?由于达尔文接触到各地的不同人物,所以他对人类学也渐渐关注起来。

4个火地岛人叫着喊着向他们奔来。领头的是一个老头,他戴着白翎毛帽子,肩膀上披着两块破旧的美洲驼的皮。其余3个人身高6英尺,看上去非常年轻,身强力壮。有一个人的脸上涂成黑色,两眼上方画了一道白漆。

沙利文一边指挥小艇靠岸,一边说:“一个女人、小孩都看不见。在他们断定我们是敌人还是朋友之前,女人和小孩是不会出现的。”

达尔文说:“如果不是我亲眼看见,我真不相信他们和我们之间的区别。可是我们要怎么和他们交朋友呢?我们说什么他们都听不懂啊。”

沙利文比较有经验:“给他们送礼物,这是迄今为止最好的办法。”

于是他们把自己携带的红布撕开分别送给火地岛人。4个火地岛人每人拿到了一块红布,他们高兴极了,马上围到了自己的脖子上。现在他们是朋友了。领头的老人走到达尔文身边,在他的胸前和背后都重重地拍了3下,同时嘴里说着达尔文听不懂的话。然后,他把驼皮向后一甩,露出了胸膛。

拜诺向达尔文解释:“这是相当于握手的礼节。”

这些火地岛人爱还跟着别人学。有个军官打个哈欠,他们也跟着打哈欠;达尔文咳嗽了一下,他们也纷纷咳嗽起来;有个军官跳起一段舞蹈,他们也集体开始跳舞。达尔文又扮了一个鬼脸,火地岛人也扮鬼脸。

他们虽然身强力壮,但是他们的生活却异常可怜。他们在海边突出的岩石旁边堆上一点树丛,就是他们住的棚屋,根本经不住风吹雨打。他们的食物是海豹、鸟,或者海里冲上来什么他们就吃什么。他们的衣服是由兽皮做的,仅有的财产是弓、箭和矛。

达尔文感叹道:“大概全世界再也找不到比他们更原始的人了。”

拜诺医生说:“看看我们船上的3个火地岛人吧,他们以前也是这样生活的。当我们把他们带到现代文明的环境中,他们却适应了英国人的生活方式。”

他们来到了一片空地。沙利文说:

“欧洲的蔬菜在这里会长得很好的。我们现在可以建立殖民点了。”

他们一起支起帐篷,搭起了几个简单的房间。水手们用铁锹和锄头给火地岛人做示范,教他们如何耕地、播种。对火地岛人来说,这是一件完全不可思议的事。这些人靠大海生活,海里能找到什么就吃什么,找到的多,就把肚子吃得鼓鼓的;找到的少,就会饿肚子。他们已经习惯这种生活了。马休斯充满信心地说:“我们会改变这种状况的。我们要教会他们靠自己种的东西过安定的生活。”

军官和水手们都回到了舰上,达尔文则留在陆地上,他实在是害怕晕船。他晚上盖着毯子在地上睡觉,白天到处奔走,采集这里的标本,考察这里的地形地质。

我的作文素材

达尔文的思索贯穿于他旅行的始终。

贝格尔号则在这里四处航行,舰上的军官天天忙着测量水深,勘察航道,绘制水文图。达尔文听说就在前几天,火地岛人杀死了一个老太婆,而且吃了她的肉,这令达尔文感到非常惊心。达尔文陷入了什么是最高生存法则这个问题的思考之中。

对问题的思考才刚刚开始,达尔文的科学考察,还将随着贝格尔号的远航继续下去。

我的一句话感受

思想是人类的灵魂,善于思考才能发现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真理。不断地思索,人的头脑也将变得更加灵活。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