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疗法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之一,主要在于摄入最低限度的糖类,维持机体正常需要,减轻胰岛β细胞的负担,促进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促进尿糖消失,从而有效地纠正糖代谢紊乱。因此,饮食疗法是糖尿病一切治疗的基础。
预防及控制糖尿病的饮食原则
三餐定时定量
要控制好血糖,无论是在服用还是注射药物的过程中,除了需要控制体重,最基本的饮食原则就是“定时定量”。绝对不能三餐减为两餐吃,也不宜早、午餐吃得少,晚餐大吃大喝,不要过了用餐时间就不吃,也不要不停地进食,因为这样会使血糖值变得忽高忽低。
此外,摄取的食物量尤其重要,特别是含糖类的食物摄取量,最好需要经过计算。
均衡摄取食物
饮食控制虽然是控制血糖的必要方法,但是也不能过于严格,对太多食物忌口会因为饮食不均衡导致营养不良,使身体功能衰退,更有可能使病情恶化。糖尿病患者需要的营养成分与一般人无异,每天应以科学的比例均衡摄取奶类、五谷类、豆类、蛋类、鱼类、肉类、蔬菜类、水果类及油脂类等食物,均衡饮食,才能吃出健康来。
摄取多纤维质的食物
要多吃纤维丰富的食物。因为纤维质可增加饱足感,使胃肠道吸收变慢,具有延缓血糖上升的作用,所以制定饮食计划时,应注意每餐是否摄取了足够的纤维。另外,纤维质还有刺激肠胃蠕动与控制血脂等益处,对人体有很大帮助。
摄取五谷或根茎类食物时,可适度选择糙米、全谷类或全麦面包等来代替白米饭、面包等,每餐至少一盘蔬菜(100g),最好每天吃不同颜色的蔬菜,多吃深绿与深黄色蔬菜,如胡萝卜、南瓜、菠菜等。
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取
除了血糖应该控制,盐分的摄取也须注意。常常食用高盐分的食物容易影响血压,还会增加肾脏额外的负担,对健康不利。一般人与糖尿病患者的饮食都应该避免高盐与过度加工的食品,如罐头、火腿、腊肉、梅干菜、腌菜、泡菜、蜜饯等。
吃甜食要小心
一般来说,除非发生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中,应减少含有白糖、砂糖、果糖、冰糖等容易吸收的糖类,因为白糖、砂糖、果糖、冰糖等属于单糖或双糖类,在肠胃中吸收较快,会促使血糖快速上升。
糖类应依饮食计划中的比例摄取,而且要以多糖类为主,避免单糖或双糖。所以,糖果、饮料、果汁、运动饮料等额外添加糖类的饮食应少吃,冰淇淋、蛋糕等中西式糕饼、甜点除了含有糖分,油脂也很多,也要少吃。如果要吃,建议事先与营养师讨论可食用的分量与如何与食物代换计算。
少吃高油脂与高胆固醇食物
为了保护心血管,降低糖尿病并发症产生的概率,血脂肪的控制也十分重要。像蛋黄、鱼卵、内脏、海鲜这类含高胆固醇的食物要尽量少吃。
高油脂的食物含有很高的能量,不仅容易影响血糖,还会使胆固醇无法正常在人体内代谢,所以油炒、油煎、油酥与猪皮、鸡皮这类油脂高的食物应该避免。
糖尿病患者的配餐原则
如何计算糖尿病患者每天所需能量
1.怎样设计糖尿病患者的营养食谱
合理控制能量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能量过多会为身体带来负担,而能量过少则无法满足代谢和活动的需要。因此,计算出适合自身的能量需要,是饮食控制糖尿病的第一步。
(1)身体需要多少能量
身体需要的能量与两个因素有关——体重和活动强度。
计算自己的理想体重,并将实际体重与理想体重作比较,确定自己的体重水平,这是计算能量需要量的第一步。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标准体重公式来计算理想体重,即:
标准体重(kg)=身高(cm)-105
如果实际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0%范围内,那么体重就属于正常范围。
如果实际体重超10%为超重,超过标准体重的20%就是肥胖,而低于20%则为消瘦。
判断出了体重水平,结合活动强度,就可以在下表中找到每日所需的能量供给量。
(2)算算看
如果有这样一位没有并发症的糖尿病患者,他身高170cm,体重80kg,今年65岁,平时从事轻体力劳动。他每天需要的能量是多少?
计算标准体重:
170-105=65(kg)
判断体重水平:他的实际体重为80kg,超过标准体重的23%,所以属肥胖。
判断活动强度:是轻体力活动。
查找每日需要的能量水平:肥胖和轻体力活动。根据表1得知,他每日每kg理想体重需要的能量是83.6~104.5kJ。
计算总能量:
总能量=83.6~104.5kJ/(kg·bw)×理想体重65kg=5434~6792.5kJ。
糖尿病患者一日三餐进食量如何分配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习惯很重要,要做到定时、定量。每天可以安排3~6餐,做到少食多餐,这样有利于血糖的控制,而且两餐时间间隔较短,也不容易出现低血糖。
对于没有用任何药物控制血糖,只进行单纯饮食控制的人,按照自己的饮食习惯,可以将早餐、午餐、晚餐按照1/5、2/5、2/5的比例,或者1/3、1/3、1/3的比例分配。要做到定时定量。这样做可以避免因为吃过多的食物给胰腺带来负担,而导致血糖升高。
如果全天食用的主食重量超过300g,应该采用少食多餐的办法,使每次食用的主食量不超过100g。多余的部分可以作为加餐。
加餐的食物可以选用糖分含量低、能量低的蔬菜,比如黄瓜或番茄,每日一个作为加餐。也可以从正餐中匀出25g主食,作为加餐的食物。睡前的加餐除主食外,还可以配上半袋鲜牛奶或者1个鸡蛋、1块豆腐干。在睡前食用高蛋白的食物,能够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防止夜间出现低血糖。
食物交换份配餐法
“食物交换份”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糖尿病饮食控制方法,符合即保持营养代谢平衡又能食物多样化的营养治疗原则。“食品交换份”是将食物按照来源、性质分成几大类,同类食物在一定重量内所含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能量相似,不同类食物所提供的能量也大致相等。
“食物交换份”是将食物分成不同类型,每类食物均确定1个交换单位,每1个交换单位所含能量大致相仿,约377kJ,同类食物可以任意互换。具体每份食物的量如下(重量均指生重,且提供的只是大致的参考值,每类食品中的各具体食品每份的重量可能有所不同):谷薯类:每份重量25g,能量377kJ。
蔬菜类:每份重量500g,能量377kJ。
水果类:每份重量200g(约一个中等大小苹果量),能量377kJ。
大豆类:每份重量25g,能量377kJ。
奶类:每份重量160g,能量377kJ。
肉类:每份重量50g,能量377kJ。
蛋类:每份重量60g(一个中等大小鸡蛋量),能量377kJ。
油脂类:每份重量10g(约一汤匙),能量377kJ。
1.生熟互换
食物煮熟后其重量会发生很大变化。本书所介绍的食物量如无特殊说明均指生重。但在实际生活中,很多时候人们称量的是熟重。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准备饮食时应了解膳食的生熟重量互换的关系,做到心中有数。以下列出3种食物生熟重量互换关系供参考。
2.营养素含量相似的食物互换
使用食品交换份最大的一个优点是同类食物或营养素含量近似的食物间可以相互交换,这为患者选择食物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糖尿病饮食误区
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现象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都知道,吃多了碳水化合物即主食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在日常饮食中严格限制米面等主食的摄入。一些人“矫枉过正”,认为主食吃得越少越好。
误区分析
这种观点并不正确。米、面、杂粮等富含碳水化合物,这类食物经胃肠消化后,以葡萄糖形式经小肠被人体吸收。葡萄糖是人体理想的能量来源,若摄入碳水化合物过少,会导致体内能量不足,促使体内脂肪分解,酮体产生增多,严重者甚至发生酮症酸中毒,危及生命。由于能量不足,而使蛋白质长期分解代谢,可引起营养不良,患者日益消瘦、乏力、抗病能力低下,容易继发各种感染。
贴心提醒
主食既不可过量,也并非越少越好。要因人而异,适度摄入。除体力劳动者外,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女性一般为200~250g,男性为300~350g。
只吃素不吃荤
现象
有些糖尿病患者认为饮食疗法就是只能吃素,不能吃荤。
误区分析
这样的做法是片面的,动物性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高,是优质蛋白,含有的氨基酸比例适合人体需要。而植物性蛋白质(豆类除外)是不完全蛋白质,缺少赖氨酸,营养是不全面的。动物性食品中的营养素易被人体吸收,又是一些维生素的丰富来源,因此应适当进食动物性食品。但是,多吃荤少吃素同样不科学。吃荤多势必造成脂肪过高,随之带来的动物脂肪增多,不但使肾脏负担加重,也容易使总能量超标。
贴心提醒
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平衡膳食,也就是在总能量控制的前提下,尽可能做到谷类、肉、蛋、奶、蔬菜及水果种类齐全,以便获得均衡营养。
少吃粮,多吃肉
现象
许多人认为有糖尿病了,应当少吃米面之类的食物,可以多吃些肉、蛋、豆腐等高蛋白质食物,既不会引起血糖升高,还可补补身体。
误区分析
事情并非如此简单。肉、蛋、鱼及豆腐等虽然含糖量不高,却富含蛋白质和脂肪,在体内仍可转变成葡萄糖,因此多食也会升高血糖,只是比主食迟缓一些。
此外,糖尿病患者若长期摄入高蛋白质饮食,会造成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的压力增高,致肾小球呈高滤过状态,加重肾小球工作负担,使肾小球滤过膜损伤和肾小球硬化,使血浆白蛋白随尿滤出,即为蛋白尿。这样,糖尿病肾病就提前到来。
贴心提醒
平衡膳食最为重要。糖尿病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占总能量的10%~15%,即相当于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0.8~1.2g,糖尿病肾病患者则应限制在每天每千克标准体重0.8g,晚期肾病患者则应更加严格。这样能减轻肾脏负担,保护肾脏。
鱼及豆制品多多益善
现象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鱼及豆制品是有益人体的健康食品。既营养丰富,又不升高血糖,故有些糖尿病患者便餐餐都吃豆腐,天天不离鱼,并认为鱼和豆腐多多益善。
误区分析
这种做法过于片面。的确,鱼及大豆食品均有丰富的营养价值,适量进食对健康很有益处。鱼肉是营养价值高的蛋白质,鱼的脂肪多由不饱和脂肪酸组成,具有降低血脂,防止动脉硬化的作用。豆制品含有丰富的大豆蛋白,并有防治骨质疏松、预防心血管病、延缓衰老等一系列保健作用。
研究表明,在30岁以后,人的肾功能就开始逐年下降了。如果肾功能本来就已不好,再过多补充高蛋白,只会加重肾脏负担。特别是对于老年人和病程较长的糖尿病患者,若大量食用蛋白质,会造成体内含氮废物过多,使肾功能进一步减退。肾脏长期高负荷运作,就可能“累”病。此外,鱼及大豆中均含嘌呤较多,合并有高尿酸血症或痛风的患者,也不宜多食。
贴心提醒
即使是健康食品,也要注意适量。尤其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应严格限制蛋白质摄入量,不能盲目多吃,以免加重病情。
不限制植物油摄入
现象
有些患者虽注意主食与副食量的控制,但血糖仍控制不好,仔细分析发现,原来每日食用油超标,致使每日摄入总能量过多。
误区分析
许多人认为,多吃猪油、牛油等动物油有害健康,植物油是健康食品,多吃无妨。其实,无论动物油还是植物油都是脂肪。脂肪是高能量食物,如果不控制脂肪摄入量,就容易超过每日所规定的总能量,而影响血糖的控制。另外,长期过多摄入脂肪,也会使体重增加,导致体内胰岛素敏感性下降。
贴心提醒
要从饮食的一点一滴限制脂肪的摄入量,即使是植物油也应计算入量。
口渴不敢饮水
现象
有些患者因有多饮、多尿症状,就限制饮水,即使再渴,也不敢喝水。
误区分析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糖尿病患者每天从尿中排出的糖量取决于糖尿病的严重程度,而与饮水多少和尿量无关。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血糖过高,必须增加尿量,使糖分随尿液排出体外。由于尿量增多,身体内水分大量丢失,从而刺激神经中枢引起口渴,促使患者大量饮水。也就是说,糖尿病患者喝水多,是由于血糖过高引起的症状,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措施。
糖尿病患者如果少喝水,就会造成血液浓缩,过多血糖和血液中其他含氮废物无法排出,导致血浆渗透压升高,在医学上称为“高渗”。因此,糖尿病患者常常有口干的症状。这好比果脯,糖把水果中的水分吸出来之后就成果脯了。人体细胞脱水严重就会产生糖尿病非酮症高渗性昏迷,这种病的死亡率很高。
贴心提醒
糖尿病患者要多喝水,每天至少饮水1500ml以上。出汗越多,尿量越多,喝得应越多。宜饮白开水、淡茶水、矿泉水等。在运动前后更要注意补水。
控制饮食就是饥饿疗法
现象
大多数糖尿病患者往往把饮食治疗简单地理解为控制饮食,甚至当成饥饿疗法,认为饭吃得越少,对病情控制越有利。
误区分析
其实不然。饮食疗法是要维持合理的饮食结构,而绝对不是要饥饿或禁食。否则不仅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还可能引起酮症酸中毒。另一方面,因能量摄取不足,导致血糖偏低时,反而会刺激升糖激素的分泌,而这种分泌量往往超过当时的实际需要量,引起血糖反跳性过度升高,使病情更难以控制。
贴心提醒
糖尿病饮食治疗不等于少吃少喝,而是要在总能量控制下,达到均衡营养,合理膳食。
用零食充饥
现象
有些患者由于饥饿或其他原因养成吃零食,如花生、瓜子等休闲食品的习惯。
误区分析
这样做会破坏饮食治疗。
大多数零食均为含油脂量或能量较高的食品,任意食用会很快超出总能量范围。花生、瓜子营养丰富,香气诱人,适当食用有益健康。但这些坚果类食物除含丰富的蛋白质外,还含有大量油脂,大量食入花生、瓜子、杏仁,使能量大为增加。该类食物大都比同等重量的米饭、猪肉、羊肉、鸡肉、鸭肉所含能量多。不加限制地食用花生和瓜子,会增加能量和脂肪摄入,不利于血糖控制。
贴心提醒
糖尿病患者吃瓜子要计算量,每天不要超过150g。而且要换算成能量,从一天饮食总能量里扣除,如吃了70g的带壳葵花子,就要少吃100g馒头。同时注意检测血糖。
早餐吃得少,中餐来个饱
现象
有不少糖尿病患者不吃早餐,或早餐仅喝牛奶、吃鸡蛋,不吃主食,以为这是限制能量的好办法。
误区分析
这种做法是错误的。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自身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不仅要求限制每天的总能量,而且更要限制每餐的能量。糖尿病患者的三餐能量必须均衡,以减少每餐的能量摄入。有条件者还可在三餐之外加两餐,如上午9点、下午3点,以使每餐主食不超过100g。如果不吃早餐,另两餐的能量必然增加。这好比一匹病马拉不动满车,可拉半车,多拉两次,万不可少跑一次而增加每次的重量。
贴心提醒
糖尿病患者不但要注意总能量控制,还要注意各餐的能量均衡,不宜过高。
血糖控制满意就不控制饮食
现象
不少糖尿病患者在使用药物或胰岛素将血糖控制住后,就放松了饮食治疗。
误区分析
对1型糖尿病和营养不良的糖尿病患者,应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后,可酌情增加饮食以改善患者的发育和代谢。但大部分2型糖尿病患者,则不能因为在注射胰岛素或服用药物改善血糖指标后,就放松饮食治疗。饮食治疗应贯穿糖尿病治疗全过程。
还有一些患者,以为食物吃多了,加大用药量,使食物和药物两相抵消,血糖自然就不会升高了。事实上,随意加大用药量,会加重胰岛负担,或者加大药物不良反应。注射胰岛素的患者,长期加大胰岛素用量,也会引起体重增加,对身体无益。这种做法不可取。
贴心提醒
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放松饮食治疗。
不甜的食物可多吃
现象
很多患者认为,糖尿病是吃糖或甜食过量所致。因此认为咸面包、咸饼干以及糖尿病专用甜味剂等食品不含糖,饥饿时可以用它们充饥,不需控制。
误区分析
这种想法是不对的。食物之所以会有甜味,是因为其中含有葡萄糖、果糖、蔗糖等单糖或双糖,这些糖摄入后确实会引起血糖升高。但另外一些多糖类食物(如淀粉),虽然没有甜味,消化之后却会分解成葡萄糖,同样会导致血糖升高。各种面包、饼干都是粮食做的,与米饭馒头一样,吃下去也会在体内转化成葡萄糖而导致血糖升高。市场上销售的无糖食品只是不含单糖或蔗糖,但仍和其他食品一样含碳水化合物,必须在一日总能量份额中合理安排,不能随便吃。对糖尿病患者来说,重要的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总量,包括单糖、双糖和淀粉,而并不仅仅是甜食。
贴心提醒
不能笼统地通过甜味去判断食物能否食用,应该把甜食和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区分开来。患者要学习糖尿病饮食治疗知识,掌握食品交换份法和血糖生成指数,这样就可以做到既营养均衡,又可享受美味。
吃饭不定时、定量
现象
有些糖尿病患者虽严格控制饮食,但却不注意进餐的规律性,致使血糖波动大。
误区分析
常有一些糖尿病患者反映,自己很注意控制饮食量,但血糖仍然波动很大,有时甚至出现低血糖。仔细观察发现,原来每天的就餐时间不一致。进餐时间的波动也会导致血糖的波动。
贴心提醒
糖尿病患者在控制每日总能量的同时,还要注意定时、定量、定餐,饮食及生活的规律。这些都是维持血糖平稳的基础。
酒对糖尿病无害
现象
多数患者都知道吸烟会加重糖尿病并发症的进程,故能主动戒烟。但有不少患者认为饮酒对病情无影响,少量饮酒还会有益健康。
误区分析
事实并非如此,饮酒会对糖尿病控制带来不利影响。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空腹饮酒易出现低血糖。用磺脲类降糖药物的患者,饮酒会引起心慌、气短、面颊发红等症状。长期过量饮酒还会导致高脂血症及营养缺乏,并导致肝功能损害。
据临床资料显示,饮酒的糖尿病患者每日总能量常摄入过多,血糖水平不易控制。其原因除了酒精本身含能量外,主要是饮酒往往使饮食疗法执行不佳。糖尿病患者因过量饮酒引起糖尿病性酮症酸中毒也并非罕见。
贴心提醒
糖尿病患者最好不饮酒,如欲饮,建议少量饮用酒精浓度低的啤酒、果酒,并避免空腹饮酒。糖尿病病情控制不佳,或合并肝胆疾病者,严禁饮酒。
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宜忌
糖尿病患者不要拒绝主食
20世纪70年代,曾有医生主张糖尿病患者的饮食结构应严格限制糖类(主要是主食,如米饭、包子、馒头等)的摄入量,而放宽对脂肪的摄入,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但后来科学证明,这种做法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低糖饮食会抑制胰岛素的释放,如果糖类每日摄入不足125g,还会因为饥饿而引起酮症,并可使糖耐量减退。同时,高脂肪饮食会引起高脂血症,都对健康不利。
糖类(尤其是葡萄糖)是人体最理想的能量来源,因为全身所有组织细胞都能利用它,特别是脑细胞所需要的能量来源几乎完全直接来自血糖,胰岛素缺乏的糖尿病患者也不例外。因此,糖尿病患者膳食的总能量中碳水化合物应占55%~65%。除重体力劳动者外,每日糖类摄入量女性以200~250g、男性以300~350g为宜。但忌食单糖及双糖,因为这些糖易于水解,吸收迅速,很容易升高血糖。
糖尿病患者要控制高蛋白食物
有些糖尿病患者每日控制主食很严,而鸡、鱼、肉、蛋、豆制品等含蛋白质较高的食物却随便食用,结果控制血糖很不理想,原因是蛋白质可异生为葡萄糖。蛋白质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是每日膳食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正常情况下,每人每天进食50g蛋白质即可,而糖尿病患者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应摄入蛋白质1g,病情控制不好或消瘦者,可增至1.2~1.5g。按60kg体重为例,则每日需60g蛋白质或70~90g蛋白质,其中1/3最好来自优质蛋白,如乳、蛋、瘦肉、大豆等。蛋白质提供的热能应占总能量的15%~20%。日常膳食应荤素混食、粮菜混食、粗细混食,多种食物搭配,可充分利用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儿童糖尿病患者蛋白质的需要量为每日每千克体重2~3g,妊娠4个月后的糖尿病孕妇每日应比成人增加15~25g蛋白质。如糖尿病患者伴有肾功能不全,更应当注意限制蛋白量,每日每千克体重摄入蛋白质0.6~0.8g,此时应全部选用优质蛋白质,如牛奶、鸡蛋等动物蛋白。
现在主张尿中白蛋白排泄量持续增加时就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尤其应忌食豆制品。
糖尿病患者能吃水果吗
很多糖尿病患者认为水果含有糖分,不能吃,还有些患者认为水果只要不甜,就可以吃。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能不能吃水果呢?答案是:能,但食用的方法要科学。
要知道怎么掌握吃水果的量,就要先了解不同水果对血糖的影响。这要通过水果的“血糖生成指数(克GI)”高低来选择。血糖生成指数越高,这种水果对血糖的影响也就越大。
一般情况下,血糖生成指数低于55的水果是适合糖尿病患者和希望控制血糖者的,如果大于70就不适合于糖尿病患者。
最适合糖尿病患者的3种水果是——柚子(血糖生成指数为25)、鲜桃(血糖生成指数为28)、生香蕉(血糖生成指数为30)。其次是苹果(血糖生成指数为36)、梨(血糖生成指数为36)、柑橘(血糖生成指数为43)。
按含糖量和生糖指数由低到高,建议大家如下选择吃水果。
推荐食用青梅、青瓜、西瓜、椰子水、橙子、柠檬、葡萄、桃、李、杏、枇杷、菠萝、草莓、樱桃、橄榄等。此类水果每100g可提供83.6~167.2kJ的能量。糖尿病患者可以选用,每天可以吃100g左右。
慎重食用香蕉、石榴、甜瓜、橘子、柚子、苹果、梨、荔枝、芒果等。
此类水果每100g可提供50~377kJ能量。糖尿病患者每天可以吃1种中的1只。
不宜食用红枣、红果,特别是干枣、蜜枣、柿饼、葡萄干、杏干、桂圆等干果,果脯也应禁止食用。含糖量特别高的新鲜水果,如红富士苹果、柿子、莱阳梨、哈密瓜、玫瑰香葡萄、冬枣、黄桃等也不宜食用。
不少蔬菜每百克糖含量在5g以下,又富含维生素,可代替水果食用,如番茄、黄瓜、菜瓜等,完全可以代替水果,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建议平时可多吃一些。
糖尿病患者能吃冷饮吗?
夏天吃冷饮,可以消暑降温,但是这种方法并不适合糖尿病患者。因为冷饮如雪糕、冰淇淋、棒冰等都加入了大量的糖,吃了以后可直接引起血糖升高,所以最好不吃。还有很多含糖软饮料,如雪碧、可乐、果味饮品,也要避免饮用。
如果要补充水分,可以喝矿泉水、不含糖的运动饮料、纯果汁、蔬菜汁或加盐的白开水等,每天摄入500~1500ml,既可补充水分,又可补充因出汗丢失的盐分和维生素,还不升高血糖。
适合糖尿病患者食用的食物
对于糖尿病治疗而言,选择适宜食物是糖尿病自疗的关键,把好饮食关,不仅可以帮你降血糖,还能平稳血糖值。下面向您推荐48种有降糖功效的食材,并配有采购原则、饮食指导及制作方法等。
水果类——苹果
让血糖降低的原因:苹果中含有丰富的果胶,可以调节机体血糖水平,预防血糖的骤升骤降,起到平稳血压的作用。
功效:苹果具有生津止渴、润肺除烦、健脾益胃、养心益气、润肠、止泻、解暑、醒酒、促进生长发育与组织再生、减肥、保护心血管,还能防癌,防铅中毒,苹果中的纤维,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益,能促进生长及发育。苹果中的锌对儿童的记忆有益,能增强儿童的记忆力。
营养价值:每100克中含水分85.8克、能量209千焦、蛋白质0.2克、脂肪0.2克、碳水化合物13.6克、膳食纤维1.7克、维生素A8毫克、胡萝卜素50毫克、维生素B20.01毫克、维生素B30.2毫克、维生素C1毫克、钾70毫克、钙4毫克、钠0.6毫克、铁0.6毫克、硒0.03毫克。
采购原则:选择苹果时应挑选大小匀称、果皮光滑的,若表皮有明显褐色**或有金黄色虫蛀的不宜购买,新鲜苹果会散发出一股清香气味,且水分充足,会有沉甸甸的感觉。
饮食宜忌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
宜:尤其适合婴幼儿、老人和患者食用。慢性胃炎、消化不良、气滞不通者,便秘、慢性腹泻、神经性结肠炎,高血压、高血脂和肥胖患者,癌症患者、贫血和维生素缺乏者尤其适合。准妈妈每天吃个苹果可以减轻孕期反应。
忌:冠心病、心肌梗死、肾病、糖尿病的人不宜多吃;心肌梗死的患者也不宜食用(苹果富含糖类和钾盐);苹果不能与海产品同食,易导致腹痛、恶心呕吐;苹果不能与鹅肉食,会伤及肾脏;苹果不能与萝卜同食,易引发寒症。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