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愿景——我们为什么来这里?

2018-04-15 作者: 孙科炎
第一节 愿景——我们为什么来这里?

领导者和追随者通过心理交换结成了一种互利关系。在这种关系中,双方都有一定的投入,也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回报。

领导者所能为追随者提供的第一个益处是愿景和方向。让追随者明白“我们为什么来这里”。

所谓愿景,通俗地来讲,就是是人们为之奋斗和所希望达到的前景。心理学家认为,一个人的个人愿景是其发自内心真正关注的、热切渴望达成的事情,它是一个特定的结果,一种期望的未来或意向。

比如,有的人打算在某个城市定居,希望五年之内在该地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子;有的人追求身材的健美,想要使自己的体重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有的人追求事业的成功,希望在几年后晋升到某个职位上……这些不管是有形财产,还是自我形象,抑或是职业工作上的追求,都是人们个人愿景的一部分。

愿景具有激活人的动力的作用,当一个人有清晰的愿景时,就会精神饱满、充满热忱,为了愿景的实现而努力奋斗,即使遇到挫折,也会坚忍不拔,努力克服。愿景越强大,所激发的个人动力就越强。

对于现代职业人来说,他们个人愿景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自己所在的企业和所从事的工作,有人说“选择了一个企业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所以,要使企业员工自觉、积极地投入到企业活动中,就需要有企业愿景来整合员工的个人愿景。

企业愿景是一个企业期望的未来意向或景象,对于一个企业来说,愿景必须是共同的,也就是说,企业愿景必须是企业成员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有没有共同愿景,表面上对员工的行为影响不大,但实际上却可以造成员工行为的巨大差别。员工的奉献精神——每个企业都期望看到的,便与企业的共同愿景息息相关。如果没有共同愿景,员工不仅不会产生奉献精神,甚至可能连遵从行为也不会产生。

愿景式领导者给员工提供了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我们在追寻什么?我们为什么要追寻?如何实现我们追寻的目标?”对于这几个问题的明确,能够让员工将个人愿景与组织战略相结合,让他们感觉到工作有意义,并自发地努力工作。

虽然企业愿景如此重要,但是,长期以来,如何对企业愿景进行更好地描绘,一直是困扰企业领导者的难题。很多企业领导者对企业愿景的描绘很模糊,以至于员工们不理解或不认同,从而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一个好的愿景,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宏伟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每个人都有自我实现的需要,而所谓的自我实现,其实就是追求不断的自我超越。因此,企业的愿景一定要高于人们所设想的“常态”水平,要宏伟、远大,一旦这个宏伟、远大的企业愿景实现之后,那么员工便会体验到一种自我超越,也就是一种最高的自我实现。

比如,微软公司的愿景是让计算机进入每个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并且使用微软的软件;海尔的企业愿景是创中国的世界品牌,为民族争光;日本最大的玩具公司万代玩具公司的愿景是实现全世界小孩的梦想……

这些企业的愿景都很宏伟,要想通过将企业愿景转化为每个员工自我实现的需要,愿景必须宏伟。

2.可实现

企业的愿景应该宏伟,但并不是说愿景就可以随意地夸张,与具体实践脱节,愿景规划还应建立在可实现的基础上,只有可实现的愿景才有可能称得上“宏伟”,没有可实现这个原则,“宏伟”只能是镜中月,水中花。

比如,微软提出“让计算机进入每个家庭,放在每一张桌子上,并且使用微软的软件”的愿景时,在当时所处的年代,确实是比较超前,但是,这样的愿景对于微软来说并不是不可实现,因为比尔·盖茨有这样的实力,而如果是一个小公司说出这样的话的话,那就不大有实现的可能了,员工也不会相信。

所以,不能盲目规划夸大性的愿景,目标可以大胆,但是绝不能超出企业的自身能力和员工的置信范围,否则,会适得其反。

3.振奋人心

人的行为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情感的影响,所以,表达企业愿景的语言应该振奋、热烈,这样才能够激发起员工的情感力量。共同的愿景越是振奋人心,就越能影响员工的行为,为员工实现理想增添了希望。

比如,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面对德国强大军力的入侵,英国首相丘吉尔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向全国发表演说,阐明了他的斗争立场和对胜利愿景的渴望,他是这样说的:

“我没有别的,我只有将我的热血、勤劳、眼泪和汗水贡献给大家……若问我们的目标是什么?我可以用一个词来回答,那就是胜利。不惜一切代价去争取胜利,无论多么恐怖也要争取胜利,无论道路多么艰难遥远,也要争取胜利,因为没有胜利就无法生存……我精神振奋、满怀信心地承担起我的任务。我相信,只要我们大家联合起来,我们的事业就不会挫败!”

如果丘吉尔只是简单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打败法西斯主义,争取胜利”那么,显然没有上面这段话富有感染力,没有如此强大的振奋人心的力量。

4.清晰

愿景应该以清晰明了、生动逼真的景象描绘出来,如果不清晰,就无法使员工在心中建立一种清晰的直觉形象,那么,鼓舞和激励员工的作用也会减弱很多。

比如,福特在阐述企业愿景——使汽车大众化时是这么说的:“我们要面向大众生产一种汽车……它的价格是如此之低,因此,不会有人会因为薪水不高而无法拥有它……到那时候,每个家庭都可以在上帝赐予的广阔而美丽的大自然中享受快乐的时光……”

这样的描述就很具体、清晰地把企业的愿景描述了出来,员工就可以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可见的、可以清楚地想象得到的结果,而不仅仅是一种抽象的目标和结果。

需要注意的是,愿景的实现过程应该是粗线条的,而不是十分详细,这样才能让员工在实现愿景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