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样

2018-04-15 作者: 侯发山
榜样

这是十几年前我在市报社混饭吃的时候发生的事。当时,我负责市报的副刊版面。有一位名叫张秋石的本地作者非常勤奋,隔三差五就寄来几篇稿子,而且体裁也十分广泛,有散文,有诗歌,有小小说等等。说实在话,文章写得实在不敢恭维,不通章法不说,还错别字连篇。有时,我心情好的时候会挑出一篇,耐着性子好好修改一番,然后发表在版面的哪个角落里。我这样做的目的当然不是鼓励他,而是出于怜悯或者说是同情。如果他认真研读的话,会发现文章中有三分之二是我的东西。但他好像没意识到这一点,还是源源不断地给我来稿。为了不耽误他的前途,本着治病救人的原则,我决定对他实话实说,让他改行做别的什么,不要再走文学创作这条路了。他家里没有电话,如果写信,一怕遗失,二怕说不明白,我就给主编请了个假,按照信封上的地址去找他。

我先乘公共汽车,然后又坐小三轮,最后翻山越岭才找到张秋石。到他家时,天将近中午了。想不到,张秋石已是四十岁左右的人了。在没见到张秋石之前,我还以为他是个小青年呢。他家里有三孔石窑,也没什么像样的家具,但清洁整齐,唯一标志着现代文明的是窑顶吊着的灯泡。他的妻子扎着围裙在烧火做饭。他和他的儿子各占半张桌子,他的前面摊着一叠稿纸,想必他又是在写稿;他儿子面前乱七八糟地堆着书本和作业。我随手翻开他儿子的书本看了看,知道他儿子读的是初中二年级,在做假期的作业。我的到来让张秋石很是意外,说受宠若惊也不为过。有那么一会儿,他简直激动得手足无措。他一边指挥妻子杀鸡,一边妄自得意地对儿子吼道,说咋恁没眼色?没看侯老师是千里迢迢来和我探讨文章的?去帮你妈烧火。

面对张秋石,我准备一肚子劝他的话倒说不出口,反倒违心地支吾说,你很勤奋,也有才气……不料,张秋石憨厚地一笑,打断我的话,压低声音说侯老师别逗了,我知道自己的罐里几个米,牙签做驴槽,压根就不是那料,但我还是要坚持写个不停。为什么?我吃了一惊,疑惑不解地问他。他走到门口瞅了瞅外面,然后用一种更低的声音说,侯老师你别笑话我,我儿子大了,我作为父亲,没有钱没有权没有地位,没有一点让孩子尊敬的资本,但我要坐在他面前用刻苦写作来感染他,激励他,为孩子留下一个父亲应有的榜样,让孩子以后过得比我好!

我愣怔了一下,好半天没说出一句话来。

临走的时候,当着张秋石孩子的面,我对张秋石说,你的文章很有灵气,相信通过你的不懈努力,在文坛上定会有所建树!

前不久,我参加了省作协组织的一次笔会。在笔会上,意外地遇到了张秋石的儿子,他现在已经是一位省内小有名气的作家了。当我问及他父亲的情况,问他父亲现在还写稿不写稿了。张秋石的儿子笑了笑,说我混得比父亲强了,父亲再不用给我做榜样了。

我心里又是一凛,忍不住说道,你那时就什么都知道?

张秋石的儿子点点头,感慨地说,我就是奔着父亲的良苦用心才发奋读书,走上文学创作这条路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