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课下课后,汪老师第一个回来,林思把晚报递过去,并点了一下那幅照片。Www.Pinwenba.Com 吧
“哟,这家伙又露脸了,真该好好感谢这三个学生。”汪老师对照片也颇有微词。
“哈,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刚进来的小徐老接过汪老师递过来的报纸说。
“‘三个职校生智救电梯被困男童,小标题是:关键时刻按停电梯,急中生智消弭危险’。”汪老师又拿回报纸,“这标题这样写,还登这张照片,怎么想的嘛。眼见写明的三个职校生就看见两个,这是不是有点文不对题啊。”汪老师把全文快速看后又说。
“那个和学生拥抱的女的就是那男孩的妈妈吧。”小徐老师还没来得及看内容。
“是,你看实际上就拍了一个学生,一个给摄影机挡住一半了,还有一个只露出一个小脑袋。”汪老师指点着照片。
“要是外人,没准还以为那老头是小男孩的爷爷呢。”小徐老师戏弄起来,“还‘消弭危险’呢,看这标题就不像时下的记者写的东东。”
“要是我拍照,就让校长站在后面,或根本不用他出现,这就像写作文,如果把他拉进来就不真实、不扣题了。”文老师一进门就看见了报纸上的照片,又听了几句议论,就忍不住了。自从“寻找做好事不留名的好同学”消息公布在校园网上,文老师就一直关注此事,她教语文,准备给学生布置一篇以此为题的作文。
“至少也要让三个学生都完整地呈现在画面上,”许老师也回来了,大致看了报道后也开始发表起观点,“这个时候来突出他校长真是太功利了。”说实话,这事也就是给天天乘电梯去坐地铁的学生碰上,才能及时施救,要是给他老头校长赶上,怕是就还真会束手无策呢;毕竟只有平民百姓才整天挤地铁,他这校长就知道抢学生的镜头,哪知道学生多么不容易啊,许老师心想。
“这照片说不定是吕主任拍的,这文字也不见得是记者一个人完成的。”林思也跟着又说起来了。“他是办公室主任,负责搞宣传,既然是宣传,当然要首先宣传一校之长了,不然那校长能笑的那么阳光灿烂吗。”
“也是,你看他笑的,好像就在等着拍照呢。”汪老师也打趣道。
“我想好了,下一个作文题也叫:三个职校生智救电梯被困男童,看看有多少学生会提到校长。”小文老师忽然宣布道,她知道现在不仅老师,连学生都对这新校长有看法。这也难怪,就眼前这个小报道,理当突出学生,就应该把三个学生的正面照片登出来,既让学生有种荣誉感,家长看到了也会为自己的孩子感到骄傲,可照片上只看到了一张完整的学生面孔。不管怎么说,做好事能上报都是一种荣誉,应该把这个荣誉留给学生。
“他把德育处都取消改成了学生处,摘桃子时就跳出来了。”小徐老师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德育处或是学生处,只是叫法不同,工作的首要任务都是要管理好学生。”林思说,
“但是‘德育处’和‘学生处’两个名字的分量不一样。”
“没错,这次对外宣传时还是用了‘德育处’字样,不过现在的编制上已经用学生处取而代之。”汪老师解释道,她早就注意到这一变化。新官上任,总是要大刀阔斧地改,哪管它必要否,不然怎么能突出自己的工作能力。这也好像也是为官之道。
“‘德育处’比‘学生处’对学生而言更有震慑作用。”小徐老师认为,“至少在职业中学,管理学生和对学生加强德育教育非常重要,校园里没有‘德育处’的牌匾,学生心里就会少一分约束。”
“没错,不法份子走在路上看见警察和看不到警察,那感觉能一样?”许老师问,“少一分约束,就多一分麻烦啊。”许老师的担心有道理,毕竟职校的学生生源在管理上要多下工夫,有德育处这快牌子,学生就会知道学校是重视思想教育的,更何况,这些年德育处在思想教育这块地上做了大量工作,保证了学生安定学习。
“不是少一分约束,而是几分或是几十分呢。走着瞧吧,出事只是个时间问题。”汪老师也觉得这德育处不该取消,不然,就这样的生源,真让人不放心。
后来,让人担心的事还真发生了,那就是学校最怕的‘打群架’,不过这是后话,而且学校处理的很巧妙,没多少人知道。出了事就低调处理,这不是个求实的态度。荣誉面前争先恐后,负面之事就盖起来,这老头校长还真有一手。这些年学校都没出现过打群架的事,怕是这一页要永远翻过去了。
“学生做了好人好事,是该好好宣传,好好表扬学生。可现在的一些领导荣誉面前总是当仁不让,还要争着露个大脸,目的不言而喻。”林思最看不惯到处表功的人。这会儿,她又想起了这新校长刚上任不久后发生的一件事:
这些年,德育工作一直是学校工作的重点。职业学校的生源相对没那么好,所以从校长到德育主任、团支部、班主任组成了一个德育工作教育团队,每一项工作都是有组织地进行,充分了解自己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工作;两个心理老师也参与其中,每天中午不休息,开放学生心理问题咨询室,非常受学生欢迎。课任老师也能按学校的要求,及时化解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正因如此,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得有声有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生源差不用怕,只要下功夫去管就能改变现状。这些年学校没出过恶**件,实属不易,不仅如此,还出现过多次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助人为乐的好人好事,但最后一次的“大桃子”却给新来的校长摘走了。
那还是发生在原校长在任时的一件事。
一天,一个中年男子拿着一面锦旗来到学校,说是要感谢学校的几名做好事不留名的学生。原来一个月前,他过马路时意外地被车撞了,司机没停车跑掉了,他当时倒在地上,腿上鲜血直流,不能行动,可路过的人都不理他;就在这危急时候,四个放学回家的学生从此经过,见状二话没说就去拦了个的士车,及时把他送到医院,还帮他支付了医疗费,之后什么都没说就离开了。他伤好后四处打听,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才打听到他们四个是新华职校的学生,他就赶紧过来表示感谢,还写了一封感谢信,情真意深地感谢了四个心地善良的好学生。
当时就这件事,学校各个部门都对学生进行了大力表彰,特别是校长,大会小会提过很多次,就是要抓住这个典型事例对师生进行德育思想教育,大家也都为有这样有爱心的好学生而感到高兴。后来这件事就自然载入学校大事记,也仅此而已,并没有与任何媒体联系,在校内表扬嘉奖一下,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就可以了,这事就告一段落,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没想到这新校长是个很有心计、好表现、看重媒体宣传、十分重视自我表现的人,不用说,这都是瞄着政绩去的。对领导来说,这政绩可是大于天啊。可这政绩要去寻找、去挖掘、去积累、去宣传才行。他新来乍到,最能快速提升自己形象的工程就是上电视、上报纸,这是他这些年积攒的经验,永远都不会过时,当然也有速效。他找来学校的资料查看研究一番,意想不到地发现,这件学生助人为乐的事发生还不到一年,更重要的是这件事没有对外公布,也就是说没有在媒体上报道过。太好了,天助我也,谁说句号之后不能再写句子了,这后面想象和发挥的空间大着呢。好,第一步就从这里开始,要让鹏城的人、各校的校长们都见识一下他的风采。事不宜迟,他把吕主任找来,说明了自己的意图,当然主要是说要宣传学校,他不怕吕主任有看法,他就是要考察一下吕主任对自己的态度,看他能不能惟命是听;能听,就有可能来日方长,不能听,就给他来个快刀斩乱麻,咔嚓换人就是。
让他如释重负的是,这吕主任还真明智,不仅积极配合,还把整个工作都承包了,这也让这老头省了不少心;不然,就他一个人生地不熟的新来人,想办成这事还是要很费工的啊。既然是宣传自己,那就要上当地的电视,他已经发现市里电视台的《第一现场》节目是最受欢迎和收视率最高的节目,一不做,二不休,那就上这个节目。
在这个工作生活节奏都超级快的城市里,每天都有数不清的事情发生,新闻就是要新,要用最快的速度把身边的要事报出来,为了快,就少不了设立“报料热线”,不然哪有那么多记者去亲临现场,去找、去挖新闻。
林思和很多市民一样都是《第一现场》节目的粉丝,天天到点就看,坚持了很多年,这里是一个了解市民生活、观察城市发展的窗口,你可以用最少的时间、最快的速度知道这一天周围发生了什么事,天长日久,你对这个城市就一点也不陌生了。
话说这天晚上她正在看《第一现场》的节目,忽然一个镜头闪电似出现,瞬间又闪电般消失,若是个不熟悉画面中人物的观众,你都听不清播音员在说什么;林思也没听太清楚,只是忽然看见这新校长和四个学生出现在屏幕上,感觉画面就是一晃就消失了,最多不过4秒钟,主要是说:新华职校学生见义勇为,助人为乐,救起受伤路人,受到好评。林思当时的第一感觉就是:这是旧闻,不是新闻,所以人家给敷衍过去了。她天天看这个节目,还是第一次见播音员用如此快的速度说一条新闻,且还是一语带过,这根本不是《第一现场》的风格;这个《第一现场》之所以受欢迎,就是节目制作得细致,可人家只对真正的新闻感兴趣,你是旧闻还来凑热闹,那就对不起了。再说,市里有这么多学校,你自己不“爆料”,人家怎么知道你这个旧闻,给你4秒钟算是够多了,分秒必争,给你播了就完成任务了,至于你怎么攻的关,不想都明白。不知原校长看了这个“旧闻”做何感想,也许他根本就没看见。
子曰:“有才不难,能善用其才则难。”把心事都放在沽名钓誉、捞取业绩资本上,那工作的方向就跑偏了。醉翁之意不在酒,旁观者清。越是不遗余力地往脸上贴金,就越招人反感,越不受人敬重。
上电视风光一下那是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和那四个学生留个影,放在校史室,那这光环就稳稳地套在他头上了,这也就是他新校长上任后取得的第一个德育工作成绩,正所谓: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啊!就算别人有看法也不敢说,也没法说。如此一看,这人是不是太“有才”了!
再看那张照片,那是在室外拍的,四个学生一个不少都照到了,中间那个老头就是这新校长。这么容易就把人家的大个桃子摘到了手,他自然笑得合不上嘴了。事隔一年,原校长都走了,有必要补上这张照片吗?如果有,应该把当时的德育主任们都照上才有时代意义。事在人非,其实最该出现在照片上的应该是他们的班主任;她们平时任劳任怨地工作,班上出了好人好事应该宣传表扬,而且表扬也是最好的鼓励,也能起到示范作用,这也是教育的重要一环,让她们与自己班上的学生一起拍个照也是应该的,更何况校长都换了呢。可这校长是如何做的呢?他这样做会赢得老师们的认同吗?当时的班主任看了会为他高兴吗?他懂得怎样去激励大家吗?他就懂得上电视、上报纸、上媒体能快速提升知名度。当了一辈子校长,能悟出这么个理儿也真不简单啊。不过还有个道理他可能永远都悟不出来,教书育人要来实的。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