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达能力的培养涉及方方面面,想要成功地培养出孩子良好的表达能力,少不了家长对表达的正确认识。Www.Pinwenba.Com 吧现实中,很多人对表达有错误的认识,这种错误不仅直接影响到表达培训效果,同时对孩子的认知也会产生较大影响,有时甚至会严重阻碍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小小年纪就出现了交流障碍,进而影响孩子其他能力的发展。
案例
在大人眼里,学会说话的奇奇简直就像一个话匣子,每天叽叽喳喳说个不停。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向大人“汇报”。
“妈妈,妈妈,今天我在门口看见一条小狗,小狗冲我汪汪叫,我也冲它汪汪叫,它再冲我汪汪叫,我又冲它汪汪叫……”
“爸爸,今天小华问我为什么太阳只有白天出来,我告诉他,是因为太阳喜欢热闹,所以要值白班;月亮喜欢安静,所以值夜班……”
诸如此类的话每天滔滔不绝地从奇奇嘴里涌出来,让爸爸妈妈不胜其烦,有时忍不住还会向幼儿园老师抱怨。幼儿园老师笑着说:“这不是很好吗?小奇奇能说会道,在生人面前也能大大方方的,很多小朋友还做不到这点呢!”
“这有什么好的?”妈妈不以为然地说:“能说话不算真本事,沉默是金,多学习一些有用的才是真的。老是耍嘴皮子,可是会惹人烦的。”
妈妈说到这儿,奇奇跑过来,妈妈向老师告辞后,拉着奇奇的手准备离开。奇奇挣脱了妈妈的手,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您今天辛苦啦,我走啦,明天见!”老师也笑眯眯地向奇奇挥手告别。
妈妈见老师走远了,不高兴地对奇奇说:“说再见就可以了,不用说什么辛苦了,让别的小朋友和家长听见,还以为你拍老师马屁呢!”奇奇听了妈妈的话,委屈地瘪着嘴,他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说什么话妈妈都不高兴呢?慢慢地,奇奇即使有了想法,也不再向妈妈、爸爸说了,话越来越少,每天回家就是闷在屋子里玩玩具、看书,认识奇奇的人都说这孩子变得木讷了。
奇奇的这一“遭遇”,说到底,完全是由妈妈的错误认识一手造成的。面对奇奇的能言善道,她不仅没有加以重视,趁机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反而通过各种方法来打击孩子说话的积极性,结果使原本开朗、活泼的奇奇变得沉默寡言。
奇奇妈妈之所以“阻止”奇奇多说话,是因为她对孩子 表达能力的培养存在着一些误区,将这些误区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表达能力是天生的
有的家长认为,好口才是天生的,嘴巴笨的人永远也不会拥有好口才。这种认知并不完全正确,确实,说话的天分是有差别,但它们并非“从一而终”的。俗话说,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通过后天的努力和训练,是完全可以弥补先天不足。很多主持人、演员、播音员、销售人员等是使用语言的行家,他们并不是天生就能口若悬河、应付自如,而是经历了各种失败,找出导致失败的因素,然后一再尝试,慢慢地,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最后获得了成功。
2 多说话是不务正业
在很多家长眼里,学习数理化知识是孩子的“本职”,而琴棋书画等则是孩子应当掌握的技能,至于说话,只要不是哑巴,谁都会,现在说不好,慢慢地就能说好了。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很多孩子确实掌握了一定的专长,但也怠于说话、不善表达、羞于在大庭广众下说话或说话结巴、无条理、语无伦次。很多人能在朋友、家人面前侃侃而谈,思维清晰,但一旦站在大众面前就会大失水准。久而久之,对孩子的性格、逻辑思维发展等会造成不良影响,而这正是影响其成功的关键因素。美国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说过:“公开演讲训练是培养自信心的康庄大道,一个人的成功,15%是靠他的专业知识技能,85%是靠他的口才交际能力。”由此可见,“会说话”和“善说话”是两码事,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培训也不是做无用功,可以说它是孩子日后成功路上不可缺少的一个好帮手。
3 沉默才是“金”,少说多做
沉默是金,
表达了一个人的处世方式,意思是多听、多看、多体会,如此一来,方可从中收获财富,它与夸夸其谈是相反的,是在为人处世之中“以退为进、静观其变”的一种手段。但是,这里有两个关键点要弄清楚:首先,沉默并不是永远沉默下去,而是通过不断地积累、储存能量,待到机会爆发出来;可以说,这种爆发的力量是无可抵挡的,它往往能给人带来听觉上、思维上的震撼,而这最终要通过表达才能达到效果。其次,表达不等于夸夸其谈,它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将脑内所思所想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出来,从这一点来说,表达实际上与“沉默”是互相联系、互相作用的。
4 贫嘴就是会表达
很多孩子在家里说话时,总是显得很“贫”,想到哪说到哪,一个话题接着一个话题,虽然前后联系不上,有时还会说错,但不少家长认为,孩子敢说、说得多就是会表达的表现。事实上,真正的会表达绝对不是贫嘴,更不是不分场合、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拥有好口才的孩子说话能分清场合,说起话来有条、有理、有序、有情、有物,同时在表达的同时还能观察和倾听,随时调整说话方向,这样一来,才能真正把话说到他人的心坎上,赢得他人的认同。
除了以上误区外,在培养孩子表达能力时,家长还容易犯以下几个错误:
1 好 表达是用华丽词藻堆砌的人们常认为,用词越华丽,就越能打动人心,其实不然,表达的好与坏并不完全依赖于词藻,它既要有外在,也要有内涵,比如情感、立场、亲和力等,面对不同的场景和人,从大脑中筛选最适合的词语、短句,并将它们合理地排列组合起来,才能够真正打动对方,从内心接受你,过度华丽的词藻只会给人一种华而不实之感。
2 好 表达就是死记硬背
为了让孩子会表达,有的家长不惜以死记硬背的方式让他掌握更多的词汇、语句。这种方法确实可以增加孩子的词汇量,但是人的记忆毕竟是有限的,而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时会出现突发状况,孩子单凭死记硬背所获得的知识是无法应对这一状况的。只有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敏捷的思维能力以及清晰的思路,才可以在不同场合下、不同的人面前,灵活自如地运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3 好 表达是阿谀奉承有的人认为,在老师、大人面前进行阿谀奉承,就是会表达的表现,因此坚决反对孩子的表达能力培养。这种想法完全偏离了培养表达能力的正常轨道。在日常生活中,会表达的人与他人谈话,确实能够给他人带来愉悦感,获得他人的认同,但其中包含的感情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不带有功利目的,这与纯粹为了通过拍马屁等达到自己目的的阿谀奉承是完全不一样的。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