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部“千红一哭”、“万艳同杯”的《红楼梦》,说穿了,不过是“悲金悼玉”四个字。Www.Pinwenba.Com 品 文 吧
所有的红楼女儿,都无不可以“金”和“玉”两种特点来形容。换言之,群芳谱,大可分为“金派”和“玉派”上下两部。
其代表人物,自然是薛宝钗和林黛玉,宝钗是“金派”的掌门人物,而黛玉则是玉派的形象代言。
以十二钗正册为例,钗为金,则黛为玉;元春为金,则探春为玉;湘云为金,则妙玉为玉;迎春为金,则惜春为玉;凤姐为金,则巧姐为玉;李纨为金,则可卿为玉——恰是一对一对的出现,好比金玉齐鸣,琴瑟交错。
下面先做一个简单的说明,其后在正文中再逐一细作分析。
先说“金”,此派以薛宝钗的金锁为祭旗之物,故而最大标致就是首饰配件,比如史湘云的金麒麟。
黛玉曾经讽刺过宝钗,“他在别的上还有限,惟有这些人带的东西上越发留心。”的确如此。
除了“金麒麟”,宝钗还曾留意过邢岫烟戴的“碧玉佩”,询问之下,才知是探春所赠。
这样,探春的“玉派”身份就很明白了。
而迎春贵为贾府第二艳,在书中的戏码却实在少得可怜,上回目更是只有两次,其中一次便是《懦小姐不问累金凤》,故而,她也是立场明确的“金派”。
至于那乘坐“金顶金黄绣凤版舆”而来的皇妃元春,如此豪奢尊贵,自然更是金派。
王熙凤出场的派头也很大,所有读过之人,都不会忘记那身金碧辉煌的装扮吧:“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褃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
这一身上下,得有多少金子呀!况且,这又是红楼中第一贪金好利之人。
凤姐的心腹丫头平儿,戴的是虾须镯,故而也是金派。依此类推,那偷金的坠儿自然也是金,而偷玉的良儿,便是玉派了。
这可真是无独有偶,有一个金,便必有一个玉来配,就连有个偷金的,也定要找个窃玉的对应。真个是势均力敌,绝不落空了。
除了以饰物做标志外,“金派”的另一特征是姓名。
第一个是莺儿,这是宝钗的头号心腹,贴身丫环,原名黄金莺;再如夏金桂,这是宝钗之嫂,切身相关者。
还有为宝玉跳井的金钏儿,多有红学家们认为是黛玉的替身儿,并且因此认定黛玉将来也是死在水里。然而原著八十回里,何尝见过曹雪芹关于金钏与黛玉有半点联系了?
那金钏的第一次出场在第七回《送宫花贾琏戏熙凤》一节中,周瑞家的去梨香院回王夫人话,看见金钏与香菱在院门前玩,然后周瑞家的进去,同宝钗聊了一回冷香丸之事,出来,又与金钏说了一回香菱身世。
这里的金钏与香菱,恰是宝钗和黛玉两人分别的化身。金钏的头次出场,即在宝钗窗外。
金钏儿死于一句戏谑:“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一语成谶,金簪子当真掉在井里头了。
而金钏死后,用来装裹的,正是宝钗的衣裳,明明白白地点出了两人一体,这暗示何等清楚?
和金钏儿相对的,自然是玉钏儿。而《白玉钏亲尝莲叶羹,黄金莺巧结梅花络》,是又一种组合的金玉相对,宝玉见了莺儿,十分欢喜,待看见玉钏也来了,便又丢下莺儿,来讨好这玉钏,正好像他对钗黛两个的情形。
除了金钏,书里投水而死的还有一个人,就是与张金哥相爱的守备之子。
又是一个“金”。虽然金哥死于自缢,她的恋人却是跳河死的。
红学家们认为黛玉沉湖,有个依据就是中秋联句中的“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之句,可是那说出“寒塘渡鹤”的人是史湘云而非林黛玉,即使这句话是谶语,代表投水而死,那死的也该是湘云,与黛玉何干呢?
而史湘云,正是那个“挂金麒麟的姐儿”,是金派。
还有一个姓金的人,是鸳鸯,金鸳鸯。曹雪芹生怕我们忽略了这个人,不但在回目里大书明书《金鸳鸯三宣牙牌令》,且借邢夫人之口劝她:“俗语说的,‘金子终得金子换’,谁知竟被老爷看重了你。如今这一来,你可遂了素日志大心高的愿了。”明白提醒:这是个真真正的“金子”。
《鸳鸯女誓绝鸳鸯偶》,她注定了是一世孤独的,这点也像宝钗。
说到一世孤独,要提起鸳鸯之外另一个姓金的了,就是金荣。起初我想不通他怎么也配姓金,但是看到紧接着闹学堂之后的回目名《金寡妇贪利权受辱》,就想明白了。
让金荣姓金,为的不是金荣,而是金氏,金寡妇。
“金寡妇”三个字,何等惊心动魄!金寡妇只是一个串场的小人物,却可以堂皇地出现在回目名中,其目的,正是为了向读者提醒她的身份,就是寡妇。
由此,又道出了“金派”女儿的第三个标志:身份。
书中的寡妇大约都可归入“金派”,比如李纨,就是其中代表。而夏金桂,薛宝钗,史湘云,大抵将来也都是要加入寡妇一族的。
那么玉派人物又是以何为标志的呢?
第一是形象。
脂砚斋明白提出:袭为钗副,晴为黛影。
晴雯为黛玉之分身的定论,自古来从无异议。
除了性情相近外,还借王夫人之口特意点明一句“眉眼又有些像你林妹妹的”。可见这分身的重要标志是相貌神似。
这就可以断定龄官也是玉派。
王熙凤说过:“这个孩子扮上活象一个人,你们再看不出来。”史湘云则干脆点破:“倒象林妹妹的模样儿。”
后来宝玉看见龄官画蔷,最初以为她要葬花,东施效颦,便要叫她,说:“你不用跟着那林姑娘学了。”
这几处都点明龄官亦是黛玉分身。而龄官的多病,亦酷肖黛玉。
但谁又是与龄官相对的“金派”呢?
是后来分入蘅芜苑的蕊官吗?非也。蕊官的对子是藕官,这一对假凤虚凰象征了婚后的宝玉和宝钗,也是徒有夫妻之名,没有夫妻之份的。但蕊官、藕官已经做了一对,便不能与龄官相对了。
故而在十二官中与龄官相对应的人应是芳官。因为芳官又名“金星玻璃”,这也是一个与宝玉有缘无份者。她曾在酒后与宝玉一夜同榻,就像明义诗中说的“梦魂隔个窗儿纱”。宝钗将来与宝玉两个,虽然洞房花烛,终究各不相干。
“芳龄”二官,便是钗黛的化身。
还有尤二姐与尤三姐这一对,尤三说过的:“咱们金玉一般的人。”明白点出两人也是一对金玉。但谁是金,谁是玉呢?
小厮兴儿告诉我们:“咱们姑太太的女儿,姓林,小名儿叫什么黛玉,面庞身段和三姨不差什么。”不用说,尤三姐自是林黛玉的又一分身,那么尤二就只能是金了。
尤三的心上人是柳湘莲,但他为成见所误,害得三姐饮剑而死,“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这里的“桃花”、“玉山”都可暗射黛玉,因其曾做《桃花行》。
而尤三与柳湘莲一个夭逝、一个出家的结局,也像透了宝玉同黛玉。
至于尤二姐,其结局是死于吞金,这真可令人玩味深远了。
这几人的形象是明确的黛玉投影,然而还有两个人的形象,就显得有争议了。
而这两人,一个是正册的压卷秦可卿,一个是副册的开篇甄英莲。这种安排,真让人不能不感叹作者的匠心之巧。
可卿字兼美,是既像宝钗又像黛玉的,故而很难判断是“金”还是“玉”。然而回前诗中曾有“相逢若问名何氏,家住江南本姓秦”的句子,此乃化用“未嫁先名玉,来时本姓秦”之典。可见秦可卿在金玉之间更偏向“玉派”。
而“名玉”,则是玉派人物的第二个标志。
香菱的形象,据周瑞家的说是“竟有些像咱们东府里蓉大奶奶的品格儿”,可见也是兼宝黛之美,她又拜了黛玉为师,因此也是“玉派”。
行文至香菱学诗一段,探春曾隔窗笑唤:“菱姑娘,你闲闲罢。”后文小舍儿找香菱给夏金桂送帕子时,也曾叫过她“菱姑娘”。
南人“龄”“菱”“林”不分,可见龄官与香菱之名,都是本着“林姑娘”之姓来的。
除了黛玉和香菱这对师徒,书中有“半师之分”的还有妙玉和岫烟。妙玉除了名字中有个“玉”字外,书中还特意点明她自用的茶杯是“碧玉斗”;而岫烟戴的则是“碧玉佩”,故而也都是玉派。
在十二钗正册中,与妙玉对应的人是湘云;那与岫烟对应的“金派”是谁呢?我以为是与她一同出现的薛宝琴。
宝琴为宝钗之妹,自是一派。
而林黛玉,因为没有亲妹妹,书中替她安排了另一个名字只有一字之差的人,即林红玉。
又觉得太过显眼,故而只唤作“小红”。
黛玉的前身是绛珠仙草,绛即红;宝玉将自己的住处起名“绛芸轩”,而红玉的意中人正是贾芸;小红、贾芸两个是因拾帕而订情的,宝玉送给黛玉的,也是手帕。
后来宝玉进了狱神庙,小红和茜雪曾去探望,可见与红玉相对应的金派人物是茜雪。而茜雪之雪,亦通“薛”。
除了外貌与名字的相似外,第三个特征相对含糊,却格外重要,那就是:品格。
黛玉在书中是个诗人的形象,其性格特征是“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因此这清高孤傲的一派,都可谓“玉”女。
妙玉是典型,其“好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比黛玉犹过;连其徒弟邢岫烟都因受其薰陶,“举止言谈,超然如野鹤闲云”一般;惜春也是性情乖僻,如探春所说:“这是他的僻性,孤介太过,我们再傲不过他的。”
除了上述这些上下主仆各层不同代表人物之外,另如四儿与五儿,宝珠与瑞珠,傅秋芳与慧娘等等边缘人物,也莫不可以“金”“玉”两派来划分。
让我们先分清了这个大方向大立场,再来探佚诸钗的下落,就相对容易了。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