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二章领兵出征
陈惠民去内书房向长乐领帅印,正好碰上杨远也在,杨远也是第一次见陈惠民。
陈惠民四十多岁,长相英武,跟辅国公很是相似。
陈惠民见到长乐磕头行礼道:“微臣见过陛下。”
长乐道:“陈爱卿免礼平身。”
陈惠民起来又冲杨远施礼,杨远抱拳还礼。
长乐道:“陈爱卿,这次你们出征,虽然目的是消灭伪汉,但是也要小心为上,我听说伪汉只有不到十万的军队,而且都是冷兵器为主,这次希望你们能以最小的伤亡拿出最好的战绩。”
陈惠民道:“微臣一定尽力而为。”
杨远道:“陈帅,你如果有时间,我们不妨商量一下出征的事宜。”
陈惠民道:“我正有此意。”
杨远道:“既然这样,我们去您平时办公的地方吧。”
陈惠民平时在兵部任职,虽然参军多年也是第一次担任这么重要的职位,所以他也是很重视。
来到办公所在,陈惠民请杨远坐下。亲手倒上两杯茶后跟杨远道:“镇国公,伪汉虽然偏安一隅但并不是一块好啃的骨头。”
杨远道:“我对伪汉的情况不是很熟悉,还希望陈帅能详细讲讲。”
陈惠民在杨远的对面坐下,道:“伪汉曾经占领了中原的半壁江山,盛极之时军队不下百万,要不是伪汉当初的皇帝无能也不会落得今天的下场。经过近百年的繁衍,伪汉陆战的军队虽然不强,但是他们的水军是非常厉害的,可以说在大海之上几乎没有敌手,而大周国则恰恰相反,可以说基本没有成军的水军,有的也只是一些小舢板和中型船只。”
杨远道:“那我们直接从旱路打过去不就行了,就算他们再厉害难倒能全部跑到海上吗?”
陈惠民道:“镇国公您有所不知,从大周到达伪汉沿途要经过南蛮族的地盘,而南蛮族教化未开,除非用武力战胜他们,否则他们是不会轻易让我们通过的。”
杨远道:“陈帅有什么好主意吗?”
陈惠民道:“我们不妨兵分两路,一路走旱路,一路走水路。这样一来可以对伪汉进行两面夹击,只是水路这一军比较困难一旦碰上伪汉的海军很容易吃大亏。”
杨远道:“陈帅,我自领一只队伍走水路吧。”
陈惠民道:“那怎么可以,您贵为镇国公如果您有所闪失,我可没法跟陛下交代。”
杨远笑道:“没事的,以我的本事,就算是打不过伪汉的水军也可以安然逃走,只是您那边要对付南蛮族,就要多加小心了。”
陈惠民道:“南蛮族披甲之士不足五万,用的也都是冷兵器,相信很容易就会攻克。”
杨远道:“既然这样,咱们就说定了,我带三万人马走水路,您率领其他十七万人走旱路。”
陈惠民道:“镇国公,您带的人是不是太少了。”
杨远道:“海上情况多变,带多了人反而不好,再说我只是在海上牵制伪汉的军队,主要还是要靠你带的十七万人马。”
陈惠民道:“好,到时我们就用无线电话联系。”
杨远道:“我这几日会抓紧搜罗船只,争取三天内出发。”
三日后,杨远跟自己的四位妻子告别,带着精选出来的三万士兵,来到汴河岸边,乘上了这几日准备好的几百艘战船。
因为大周水军不发达,战船不多,很多都是用大型商船改造的,只是杨远乘坐的这艘旗舰是当初明轩帝用过的,船体也特别大,可以乘坐1000人。几百艘满载士兵的船浩浩荡荡的向外海驶去。
此次除了杨远之外,领头的水军统领是跟杨远一起从双龙山下来的罗水龙,这也是杨远认识的人当中唯一知道点海战的人。
罗水龙跟杨远在同一艘船上,时不时的拿着海图跟杨远来研究。
罗水龙虽然当官了,但还是改不了当初在上山的称呼,道:“大寨主,这次咱们的士兵虽然不大习海战,但是操浆的都是一些老水手。”
杨远道:“其实这次我也是赶鸭子上架,海路这一队能不能成,我也没有信心。”
罗水龙指了指海图上的一个地方道:“大寨主,我们不妨先在伪汉外海的这个岛屿驻扎,静观其变,如果伪汉不出来自然不用担心,如果他们的海军出来我们再想别的办法。”
第一百二十二章 领兵出征>>(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