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台笙抢先一步开了口,与常遇道:“别家里校书稿所以晚了。宋婶方才说煮了好喝的汤,今日天冷,先去喝点汤等姑姑一起吃饭,好么?”
常遇点点头,刚要走,忽而又凑到常台笙耳边,小声跟她道:“陈叔叔跟打架了吗?为何脖子上会那样……”
常台笙伸指做了个噤声的动作:“再不去吃汤要凉了。”至此,小丫头才乖乖走了。
常台笙丢下书,起身套上棉袍,瞥了一眼陈俨:“不打算回去么?”
“难道不留吃饭么?”
常台笙忽偏头打了个喷嚏,她捂住鼻子定了定神:“似乎感了风寒,会过给别,还是不要府里吃饭为好。”
“如果是怕这个,那完全不必担心,若要过给的话早该过给了,昨晚——”他指了指自己被咬破的唇角,刚要接着说,却已是被常台笙抢先一步捂住了嘴。
她不想听他说昨晚发生的的任何事,更不想知道任何细节。
某睁着两眼无辜地看看她,闷闷抱怨出一句:“难道不想听吗……”
“没有兴趣。”常台笙松了手,干脆利落地给了总结。
“可是昨晚很美,也是昨晚才知道原来……”抑制不住的称赞语气。
常台笙又捂住了他的嘴:“已经告诉了,没有兴趣也不想听。就当昨晚发热不舒服,只是不小心将当成了冰块,明白吗?”
陈俨却忽地握住她的手腕,另一只手一点点移开她捂他唇上的手,目光则那只手上轻轻流转,神情愉悦:“原来是这样么,不过没有关系——有新发现,想听听么?”
“不想听。”
“好吧。”他本来想说他发现她这双手当真是很灵活很舒服。不仅会刻字会写稿,还能毫无章法的触摸中体现出难以替代的魔力。
他好喜欢。
陈俨忽然轻拍拍常台笙的头:“虽然不能留这里吃饭,但还是想要告诉真的很喜欢。”
很喜欢,没有后半句。喜欢什么呢?噢,一定是全部。
陈俨孤孤单单但很愉悦地独自走了,常台笙走廊里看他离开,没有说话。
——*——*——*——*——
夜深时,常台笙忽地接到了一本帖子。
因临近年底,苏杭一带每年一度的大书市集会也即将拉开序幕。虽平日里也会有几家书商联合办些小书市,但规模根本无法与年底这个大集会相提并论。这是书商的盛宴,亦是买书者爱书者的大日子。
书业内的老规矩是苏杭几大老牌书商轮流主办,外几乎插不了手。芥堂苏杭一带虽也很有名望,但论起主办书市来,还是少了那么点资格,可今年几大书商集聚杭州商议书市筹备事宜,竟给常台笙发了帖子。
这是个绝好的机会,就算不是主办,能协同办完这书市,也是很了不得的事。
请帖发得很急,时间定第二日中午,就盛元楼。
居安堂黄为安,建文堂杨友心,以及五台馆李崧,一行陆陆续续到时,常台笙却已盛元楼等候多时。之前常台笙也见过业内的这几位老牌书商,见了也并不会觉得多尴尬,但客套是免不了的。
一番寒暄下来,各自坐定。李崧为直爽,承父业至今,整十个年头,业内风评极好,也是这三位中与常台笙还算有点交情的一位。他先开了口道:“常堂主,今日邀过来,是想问问,是否有意承办今年的苏杭书市?”
对常台笙而言,这开门见山似的委任简直令她受宠若惊。她轻轻搁下茶杯,回得有条不紊:“承蒙厚爱,但芥堂经营书籍不过几年时间,担此重任,实……有些惶恐,但若前辈们信得过,晚辈亦当竭尽全力。”
对面的杨友心笑笑:“常堂主,坦白跟说罢,找到也是因崇园的关系。百年崇园,当年留下的书册读书心中分量很重,当年崇园做这行时,等祖辈还未涉足书业。若论前辈,崇园方是前辈。如今崇园又重归常家,这事早传得沸沸扬扬,既然有意将这块旧牌子拎出来做,那们也就沾一回这老牌子的光。所以这回,不是以芥堂的名义来主办,而是崇园,常堂主可愿意?”
常台笙自不会拒绝,但杨友心方才这话里的意思,却是——想借崇园的牌子一用,但崇园不是常台笙做出来的,不过是沾多少代前祖宗的光罢了。至于常台笙一手办起来的芥堂书业,那还完全不够格。
否定,否定,否定。
常台笙微笑着回说:“自然是,求之不得。”
杨友心甚为满意地握起茶杯喝了一口茶,瞥一眼一直埋头吃的黄为安:“黄兄,杭州的东西难道还没苏州好吃?”
黄为安吃得满嘴是油,也顾不得擦嘴:“贤弟不知,这盛元楼的烧鸡,当真是间极品。若不是路上会坏,定要带几只回去给的小采青尝尝。”
“黄兄真是好事都惦记着小姨娘,将她一道带来杭州不就妥了?”
“小采青说坐船晕坐车累,也舍不得让
第32章三二>>(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