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君与王的议谋

2017-11-01 作者: 情非我愿
第25章 君与王的议谋

话说郭子仪识破计谋,先与回纥书信一封,告知对方,又引兵前往,回纥不听,与唐交战一日,双方互有损失,契比明逃避唐军,径直从回纥身后逃走,顺便攻击一番,获取了不少粮草。

回纥十分生气,向唐朝结盟,请求派兵共同对付吐蕃。

郭子仪上阵奏章,请求御批。

十一月十日,长安城外。

皇帝将要回归,整个长安城都被惊动,而表现得最为突出的,便是长安城的官员们,因为太子爷已经早早提前告诉他们这帮人啦。

相比于以前,还是有那么一些急促的。

他们早早就安排了人手,在长安城东距城三十里的地方,便以黄沙垫道,将沿途都修饰了一番。

便连道路两遍的大树上,也被缠上了彩带,那是大唐产的丝绸。

君王回朝,自然要弄得喜庆和热闹一些,这即是为了迎合天子,也是为了政治上的需要。

这种关乎国运的事情,自然需要大书特书,居然皇帝被迫出逃,可现在也算是得胜而来。

这不只是给国人们看,让他们为自己国家充满信心,更是要给其他的国家们看,让他们明白唐朝国的强大。

反正就李纯来看,这沿途弄得实在是太奢华了一些,奢华的有些浪费。

此时还是上午,太阳也才出来不久,天气还是很冷的。

躺在别人的怀里,在这片小山岗上,李淳他们一行人已走了将近一个时辰。

作为唐朝的公子,他也被要求来到这里,让他们迎接自已的归来。

?李淳躺床上了怎么久,腰都已经开始发酸,但见旁边也是一脸迷茫的皇帝,他的心情不由得好了许多。

“也不知太子何时才到!居然安排如此到位。”天子唉声叹气道,可能是上了在纪。

李诵的这些年轻人还好,那些上了年纪的官员们,此时都已经要人微微搀扶了。

??但对这些人,李淳却不会有半分同情,因为造成这一切的,就是那些老东西。明明迟些到便可以了,他们却非要赶个老早,然后在这里干站着。

李淳微微摇头,这TMD道哪儿都难得清靜。

以前名不见经传的太子,现在在长安城却有了莫大的名气,上至王公贵人,下道贩夫走卒,仿佛一下都知道了他。

而在长安城的上层,太子脾气性格却更为人所知,一言不合就能处置于你,鱼朝恩可是皇帝的重臣,不照样给干掉了嘛,对于皇帝而言,确实有点是打脸的嫌疑了。

而现在据官员们的观察,太子还真不简单,用兵锋拿下城池,该硬的时候我是硬,该软的时候就是软,绝非一般的莽夫一样,拿下鱼朝恩这么个人,他可真是个大能人。

这个判断让官员们感到警醒,心中把太子的分量又加重了一些。

对于官员们来说,此前对鱼朝恩是阳奉阴违的,明面上不敢与之抗衡。

其余的权臣不足为虑。

可现在,太子却突然杀了出来,对权利大加收拢,让他们参生了些危机感,他们怕太子追究他的责任,所以都有点慌张。

但同样的,太子心中也把这当做了一个机会,一个能让自己史书留各的机会,自己政冶上要有所作为,武力上面而郭子仪将成为他的一柄刀。

不一会儿,便看见烟尘滚滚。

“皇上回来了!”不知谁怎么吼了一声,引起众人侧目。

于是才安静下去的太子便坐不住了口中又嚷嚷道,“终于等到了!”

李淳放目远眺,只见前方队伍如一条长龙,正弯弯曲曲的向迎接队伍行来。

在众人翘首以盼间,天子的队伍越来越近,太子甚至已经看见了天子的那辆车,以及车上的那个伟岸身影其实天子时日己不多,只不过是在硬撑而己。

?“奏乐!”

有礼官大声吼道,顿时间钟鼓齐鸣,威严而壮阔的音乐响起。

天子的队伍慢慢接近,环绕着那辆车的,是一队近千人的骑兵队伍。

他们甲胄精良而华美,个个都英武不凡,宛如神界的天兵下凡,这就是传闻中的禁军。

那是皇帝亲卫队,宫内最精锐的保卫力量,天子手中最锋利的剑之一。

看到这支满土豪的队伍,李淳不由咂舌,养这么一支队伍,这TMD得多烧钱啊!

可很快,太子的视线便被另一支队伍给吸引。

他们的人多出了不少,李淳粗粗估算了一下,那至少得几万人。

他们一身黑甲,外表比起皇帝卫队来逊色了不会少。

而且行动起来,他们也没前面那么高调,除了整齐的步伐声,他们不发一言。

根据其独有的标志,太子很容易就凭判断出他们的身份。

他们是杜孝升的黑骑军,奉今在长安驻守,夕阳西下,马蹄声在长安城响起。

虽是骑在马上,可其速度比步行差不了多少,甚至还要慢一些。

一行人除开太子外,便只剩下那几个宦官,从始至终他们都一言不发,如同木头一般。

因为不准侍卫随行,太子现在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只能在这种寂寥的环境中往宫墙行去。

皇后的小院处于宫城的东面,所以太子被带到了宫城的东门,而不是他想的那样,由正门进去。

到达侧门后,几名宦官便相继下马,为首那人便引着太子往宫门走去。

这里是两道宫墙之间的夹道,所以显得幽深无比。

太子低着头,跟在那宦官后面一直往前走着。

这个“巷道”很长,给人很压抑的感觉,太子的气息开始沉沉了起来。

因为周边阴森森的,他逐渐变得紧张,自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森严的宫墙内,他感到胸口很闷。

但庆幸的是,这个夹道终于被走完,又通过一道宫门后,便来到了建筑群之间。

这里的围墙也有不少,可比起刚才来说,确实矮了许多,也没了那种厚重的感觉。

?太子猜测,这应该是内宫一带,而非是前朝,可能是父皇临时召见吧,说不定对我处理鱼朝恩的态度不满意啊,顿时间,太子心里五味杂陈。

跟着那宦官继续往前,路上遇见的人也逐渐增多,宦官宫婢们时不时就会出现,这些人都是处理后宫琐事的。

不一会儿,太子便被带到了一处偏殿来,简单安排一番后,那宦官便要离开。

“公公留步,即是父皇召见,为何却留我于此!不然我就走了。”太子出声问道,他知道得等多久,眼看天都要黑了。

?“天子召见,自然会派人来请太子,太子便在此先歇息一会儿吧!,老奴让人拿些吃食来。”

随后,便有宫婢端着茶点上来,对太子行一礼后便就离开,不曾有所逗留。

口渴得厉害,太子端起茶杯就灌了下去,传出一声“咕噜”声。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这种安静的环境里,太子却很难保持心绪平静。

自己己不知该干些什么。

因为天色逐渐暗淡的原因,一会几有宦官陆续进入殿内,把里面的油灯盏盏点亮。

没有任何交流,那些宦官就像木偶一般,很是机械的做着手里的事,根本不会去理一些人,因为这都是规矩。

直到这一刻才突然觉得,自己母亲离开在座宫殿,也不是好事。

在这种了无趣的环境里生活着,即使是再富贵奢华的生活,过着似乎也没什么意思。

当整个宫殿亮起来的时候,那些宦官们有逐渐退去,可能是给下一个地方送光明去了。灯火通明,可也更显示出殿外的漆黑,一种迎面压来的漆黑。

感觉坐着不舒服,太子站了起来,开始在殿内走动,开始思考许多问题,要是父皇问他,他应该如何回答。

他不知道皇帝召见的目的,这让他感到忐忑,他一直在回想这些天,自己到底做过那些错事。

可根本没有答案,自己虽然杀了鱼朝恩,可他自己却也没有做过那些压红线的事情。

这让太子感到惶恐,他感觉可能又要挨训了。

“太子,皇上召你过去!”

就在太子冷汗乱出的时候,一个尖厉的声音在他身后响起。

“哦哦,咱们现在就去。”太子略带惊慌,赶紧擦干净了额头上的汗渍,生怕别人看见了似的。

一转身,太子便看见一名年纪和他相仿的宦官,正在殿门口躬身站着。

“太子请跟奴才来!”那宦官躬身一礼道。

太子整理了一下仪容,看着自己的仪表不凡,确定没什么瑕疵后,才跟着那个宦官走去。

此时,天色确已暗了下来,若不是沿路亮着灯,恐怕脚下路都看不清。

左拐右拐,不知又走过了几多廊道,太子最终被引到了一处大殿前。

站在大殿高耸的台基下,太子感觉到了自己的渺小,更感受到了君威的浩大,那是从本心中自然冒出来的。

?那小宦官继续在前引路,带着魏无忌一步步往阶梯上行去。

当来到大殿正前方时,便有另外的宦官迎了过来,与那个宦官完成了交换工作,这可能是宫殿里的规矩吧。

对于宫里的一些规规矩矩,太子还是清楚地知道的,毕竟这是皇帝的宫殿。

“太子,您请跟奴才来!奴才给您带路。”那宦官低声说道,生怕惊动了什么。

太子的动作也开始小心翼翼起来。

没能从正门进去,太子依然被引到了一处侧门,然后便听那宦官对太子慢慢地说,“太子,皇上就在里面,奴才只能送到这里了。”

“有劳了!孤能问问是什么事情嘛?”太子十分客气道。

?“太子言重了,都是军国大事,奴才们哪里懂,奴才告退!”那宦官一拜后,便慢慢的退了下去。

到此时,除了不远处那些,如同木偶般的内侍之外,又只余下太子孤独一人。

门是开着的,太子还能看见殿内摇曳的火光。他努力的平复好心情,强压下自己的忐忑,然后跨步走了进去,宫内灯火通明,并没有昏暗的感觉,从香炉里还传来一缕缕香味儿,让人心旷神怡。

“适儿,来了吗?,朕传你来想让参与一下这个事情,你看”拿出了回纥的乞降书及乞降要求。

“我同意和,但是出兵必须要能力出众的担当主帅,出兵情况必须与回纥使节好好谈,毕竟现在是他们求我们,应该派郭子仪回京,主持京营事宜。”李适吐了一口气,其实他还以为是他老子问他鱼朝恩的事。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