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皇居然驾崩了”皇帝居然驾崩了这个确实比较打击这帮人,因为他们都没有准备新皇帝的东西。
在他们的眼里,太子殿下随时随地的都有可能被换掉,因为他拿掉了鱼朝恩,皇帝最信任的人,这不是打皇帝的脸嘛。
这时候所有的人都在宫殿里侯着,打哈欠的都有,毕竟现在是晚上时间。
老皇帝的诏命让太监们当着所有的文武百官的面读了出来,就是让李氏当皇帝,好好干,把大唐干好,不能辜负自己的苦心经营。
连一个针掉到地上的声音都可以听见,所有人都不敢大口气的说话。
直到凌晨五点才让他们回去,这就是宫廷里面的规矩。
回到太子府后,发现太子府的守卫比之以往要严密的多,王府门口过往之人大多数都是大内侍卫打扮而成。李适知道这是自己身份变了的后果,此时的太子府俨然就是另外一个皇宫大内,李适进入太子府后,太子妃与管家已经等候许久,看到李适,两人才松了一口气,虽然两个人都希望李适能顺立即皇帝,但是当李适进入皇宫的时候吗,心中却无比的担忧,唯恐宦官们会设法陷害李适,给鱼朝恩报仇,毕竟太子的兄弟们有才华的也不少,只要有人除掉了李适,顺便就能找个人做皇帝,实然两人都看错宦官们了,现在的他们真的不敢怎么干。
这时候的李淳已经是皇太孙啦,地位明显比以前的高,没有以外的话,李淳可能也是以后的皇帝。
这时候,李淳也就是一岁多吧,现在也就会走路,不算是,应该是爬路。
因为小孩子在走路以前都是先爬的,每一个人都会经历这样的历程。
“呜呜呜”李淳在地上打滚滚,可把李适给笑坏了,因为李适都好久没有笑过了。
“这个孩子啊,可真的是个小宝贝儿,奶娘,把孩子抱起来,地上比较冷,我怕他一会儿难受生病。”奶娘快速的上去抱住孩子,自己带着其他的下人就去房间里陪李淳玩了。
这时候的李淳就纳了闷了,我去地上玩玩,这还不让人家去玩耍了嘛,哎,扎心了这是。
在皇宫里的宦官们是个聪明人,没有十足的把握绝对不会下手,若是以前李适进宫身死的话,只怕代宗皇帝会一道圣旨让宦官们死在他的前面。更何况,郭子仪这个老头搞不好会发兵勤王的,此时的李适没有对宦官们表现出一丝不敬的意味来,他们没有理由破釜沉舟。
李适让两人不必担心,也把在皇宫之中的事情告诉了二人,虽然早就知道了这件事情,可当知道圣旨已经颁布下来,两个人心中稍定。.
管家和太子妃不在担心,可李适却开始忧虑起来了,他知道当上皇帝只是第一步,以后他会有第二步,第三步,他不觉得自己能够稀松平常的铲除节度使们。
阉党倒了,政治清明了吗?
民间都说宦官们死了以后,大唐朝政治豁然开朗,代宗皇帝是明君,可李适知道太监彻底倒台让节度使们彻底做大,这样对朝廷对自己都没有好处。
在朝廷的政治斗争中往往掺杂着军事博弈,而宦官们手中有兵是个不容忽视。
拉一帮打一帮是所有的皇帝最喜欢做的事情,他们内部团结吗,若是团结,在自己对鱼朝恩下手的时候,宦官们做了什么?没有,可见他们内部的不团结。
猛然有一刻,李适有这样一个想法,要是宦官们没有倒台,大唐会那么快走进节度使们的时代吗?可此时李适马上便要登基称帝了,他才明白代宗皇帝为什么非要铲除宦官们了,想当个有作为的皇帝,先是要立威,而宦官们有大罪过又权势滔天,是最好的立威工具。
李适进宫的消息以很快的速度传遍了大唐官场,所有人心中都清楚,李适继承大宝已成定局,一朝天子一朝臣。
代宗皇帝死后,按照惯例,百官上劝进表,第一道劝进表送到太子府后,自有人回复,大概意思便是父皇刚刚归天,我十分伤心,怎么忍心此时此刻便做皇帝。
第一道劝进表被退回后,第二道劝进表就到了,李适看到后亲自做了回复,“卿等为祖宗至意,言益谆切,披览之余,愈增哀痛,岂忍遂即大位!所请不允。”比之前一道语气有些软了,大概意思便是众臣尽皆忠于朝廷,看着你们就让我想到了去世的父皇,更加悲伤,实在不能继承皇帝位。
李适知道第三道劝进表来了后,等待着他的就是登基大典。
第三道劝进表上来后,李适写道与太祖皇帝李渊劝进表相似的回复:““卿等合词陈请,至再至三,已悉忠恳。天位至重,诚难久虚,遗命在躬,不敢固逊,勉以所请。”这句话的意思便是这个皇帝我当了。
三大营全城戒严,由内阁首辅黄立极,司礼监秉笔太监宦官们,率领京师文武百官,数千人迎李适进宫继承皇位。
李适着龙袍在万民跪拜中,坐着銮驾进入了皇宫。
在登基大典中,李适颁布了即位诏:国家列圣,缵承休列,化隆俗美,累洽重熙,远垂万祀。我大行皇帝,仁度涵天,英谟宪古,厉精宵旰,………………。
诏书颁布完毕后,李适知道他已经是大唐朝的合法皇帝,这个国家将在自己手中运转,即日起,他入驻了未央宫,成为了大唐王朝新一任的皇帝。
登基后的李适自称朕,他来不及体验当上皇帝的感觉,便去了太后所在的寝宫,面见了太后后,太后想要施礼,被李适拦着。
“太后万万不可折煞朕,父皇弥天之际,曾对朕言明,要善待太后。若太后向朕行礼,岂不是让天下人耻笑于朕。”
太后状态有些不好,他知道李适现在说的都是新任皇帝应该做的事情,他要向外界表明一个信号,新帝尊重先帝,当然这个信号也是要表达给宦官们的。
太后只留下几个贴心的侍女,对着李适轻声说道:“皇上初入宫中,万万小心。”
“太后放心,朕自有思量。”
太后看到从容的李适,心中缓了一口气,太后深知此时的大唐朝再也经历不起大的政治波折了。
而李适心中对太后极其尊重,契比明进入京师后,代宗皇帝曾经派人去通知太后自己没有能力对抗吐蕃国,可是传递消息的人没有把消息送到,自杀已经来不及了,多亏了杜孝升救了太后。
与太后一番交谈后,李适便回到了未央宫,召见了监宦官们,其中的两个人前来面圣。
二人得到圣旨后不敢耽搁,急急忙忙到了李适的皇宫。
两人口称万岁,行了跪拜大礼。
“平身。
两人应声站了起来。
宦官们心中清楚,皇帝召他们前来,肯定是有什么旨意要下。
果不其然,两人刚刚站起,就听到高坐在上的李适发话道:“父皇归天,独留太后一人,朕心中疾苦,父皇曾对朕言明,要朕善待太后。”
宦官们赶忙答应道:“紧尊皇上旨意。”
宦官们下去后,天色已经渐渐黑了下来。
因为管家与太子妃明日才能进宫,所以整个未央宫中,这个是皇宫的规矩,晚上新皇帝必须在皇宫,静坐一晚上,给祖宗十八代说说自己以后怎么过,现在李适没有一个熟悉的太监与侍女,心里难受啊,一个都不认识,以后得从自己以前太子府里面要一些人从来,一天天的一个人都不认识,这也是一个无奈的事情。
深夜降临,李适的心中有了一丝恐惧,突然发现皇帝也是很累的,有时候也很寂寞。
皇宫之中充满着许许多多的千古迷案,李适唯恐自己也会成为迷案的主角。
安静的深夜中,李适听到了房间外有些动静,心中一动,从龙床之上起身,缓步走向房外。
李适一下子打开房门,只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太监依靠着墙壁睡着了。
开门的响动惊醒了小太监,他当时就害怕了,应该是皇帝,一生身黄色衣服,整个皇宫除了皇帝,没有人敢怎么穿,太监顿时间就心灰意冷啦。
他实在是不敢去看李适,小太监当睁开眼睛看到了李适,惊吓不已,赶忙跪下身去,磕着头带着哭腔说道:“皇上,恕罪,恕罪。”
“你是值班之人。”
“对,奴才便是。”小太监急忙答道。
“你有何罪?”李适慢慢的问着他。
“奴才伺候皇上竟然睡着,实在是该死,该死。”
看着小太监如此恐惧,让李适恍然明白,自己已经不是以前的太子,也不是什么大学生,他现在是大唐朝正统的皇位继承人,占据着道义与权利的最高点,该惶恐的应该是宦官们,想到这些让李适心中再也没有半分恐惧。
宦官们即便权利在大,也只是一太监。
许多官员,也就是这些狠人靠近宦官们,不是因为宦官们的人格魅力,而是因为代宗皇帝赠予宦官们的权利。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