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四十七章课堂上的表现

2017-12-19 作者: 情非我愿
第47章 四十七章课堂上的表现

四十七章:课堂上的表现

“孟子曰:“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

今日的宫廷讲师张文大学士在课堂上讲述着今日的课题。

不得不说,今日这是一堂很重要的课程。

主要的目的就是教导世子们,霸道与王道孰高孰低,这可能将影响未来整个大唐的立国根本。

可惜李淳对此丝毫不感兴趣。

他望着空荡荡的课堂,总算明白为何今日宫学内就只有他们几位世子,而见不着那些位水灵灵的公主郡主。

真是可悲……

李淳黯然地叹了口气。

世人们谁能想到,他们臆想中世子们左拥右抱、享尽齐人之福的事根本不存在于现实,未出长安的世子们每日所面对的现实就是,身边全是一帮五大三粗的佣人、或者一群年轻俊秀的小男孩,根本就极少能接触到年轻的女孩子。

虽然宫学里的公主们一个个长得精纯水灵,可那终归是公主啊,都是自己的姑妈,那些郡主都是自己的姐姐妹妹。

除了太子妃外,唯一能接触到的竟然是唯一见过的女孩子就是祁王的女儿李漓,这可真是一个悲伤的故事。

更悲伤的是,年已十四的李淳曾经还在梦中无意识地将一名郡主当成了那啥,醒来一瞧,遗地一塌糊涂。

从那时起,李淳就决定再也不去学习了,因为这里简直就是炼狱般的煎熬之地。

他要出长安!

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出长安!

他觉得,为了他的正常生理观不至于发生扭曲,他必须立马出长安,否则……可能会发生这种或那种不好的事。

“《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

今日授课的讲师张大学士右手拿着书卷,边读边缓缓走到了几位世子身边,侧目撇了一眼李淳。

哼!

张文大学士心中冷哼了一声,忽然手中书卷轻轻一拍世子李青的肩膀,和颜悦色地问道:“何谓王道?”

李青正色回道:“君主以仁义治天下、以德政安抚臣民,无偏无党,谓王道荡荡。”

张学士点了点头:“何谓霸道哉?”

“以武凌弱、以武伐交、以武立国、以武治邦。”

张学士思忖了片刻,点了点头赞道:“总结得好,那何谓天道乎?”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谓之天道。”李青从容回答道。

“善!”张文大学士满意地点着头,心中大为感慨,此子才识,果真是历来罕见。

感慨了一番后,张学士将目光望向了李淳。

不难看出,他看向李淳的眼神与看李青大为不同,神色中仿佛藏着几分不情愿。

你不情愿?我还不情愿呢!

李淳翻了翻白眼。

的确,在这位学士眼中,这个世子李淳无疑是相当碍眼的,但是没办法,此子终归是世子,该教的他还是得教,不管这个顽劣的世子听或不听。

“何谓王道?”张学士问道。

李淳望了几眼张学士,忽然诡异一笑,说道:“不听话皇帝的,杀掉!”

“荒谬!”张学士差点跳脚起来:“何谓霸道?”

“听话的,同时也杀掉!”

“你……那何谓天道乎?”

“一边杀,一边高喊‘天诛之’。”

“……何谓儒家之道乎?”

“杀之前告诉对方一声。”

“……何谓帝道乎?”

“我要你死,你就必须得死!”

听着这绝对有违常伦的回答,张文大学士气地浑身发抖:“奸邪之论!奸邪之论!……我要上呈陛下!”

说着,这位张文大学士也顾不得继续授课了,竟然丢下几位世子,写呈折向天子哭诉世子李淳歪曲圣贤之论。

“你这是……”李青有些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

没想到李淳反过来问这位兄弟:“我说错了?”

见到他这幅表情,李青细细一想,猛然发现这位兄弟说得还真有道理,只不过这道理分外直白,被剥掉了那层用来遮掩真实的修辞外衣罢了。

“这总结,比愚兄还要精辟啊……”

旁边,李江有些不开心地说道:“哥,你怎么把张大学士气走了?我还想学习学习王道论呢!”

“那种迂腐的言论有什么好学的?你越学越笨。要想学真本事,就得去找朝中那些当职的大人,你始终要记住,实践得出的经验与道理,价值远远高过其夸夸其谈,走了,咱们吃饭去。”

“好吧,去皇宫内用饭?”

“没办法,哥最近手头紧,要不是今天为了蹭饭,今日我也不会来。”说着,李淳转头望向兄弟李青,他觉得,这位倒不失是一位可以深交的兄弟。

见此,李青微微一愣,心中倒是有些欣喜,他没想到这位弟弟竟然会邀请他。

三人结伴离开了课堂。

“对了,哥,我听说你的字画是不是很值钱?”

期间,李淳忍不住问道。

“据说如此……那你说这话的用意是?”

李青忽然感觉这位弟弟结交自己的目的似乎有些不纯。

“哦,就是随便问问,我随便问问……”

李淳浑不在意地打着哈哈,不过心中却寻思着,怎么想办法从这位哥哥手里弄几张字画来,毕竟他这段日子,手头真的很窘迫。

三人逐渐走远。

一个时辰后,在皇宫混到了一顿午饭,下午的课程,李淳就没有兴趣参与了,毕竟他的“坑爹”计划可是还未达成呢。

而在李淳继续坑爹计划的同时,宫学那位张学士已将他今日与李淳的对话拟写成折,托宫内一名小太监送至了勤政殿,他在章折中愤慨地批判世子李淳的奸邪歪论,可是这份章折,却看得大唐天子哈哈大笑。

“那逆子今日在又干得一件好事!”

大唐天子李适用调侃的语气叙说着此事,并且将那位张文大学士的章折传递于几位中书大臣手中。

不得不说,李淳那怪异而新奇的言论,叫中书大臣啼笑皆非。

良久,中书令感慨道:“虽不中亦不远矣……世子的话虽粗糙,可事实确实如此。”

“张学士不曾问世子王道与霸道究竟孰好么?”中书令看着这篇章折隐隐有种食髓知味的满足感,恨不得与李淳深入探讨。

“据说是还未来得及问就气呼呼地离开了。”大太监高铁在旁笑着解释道。

“那可真是可惜了。”中书令面露遗憾之色。

听了中书令的话,大唐天子不由深思起来:“几位爱卿以为,王道与霸道究竟孰高孰低?”

事关大唐的立国根本,几位中书大臣就不好贸然开口了。

良久,中书令用少有的严肃语气说道:“霸道御国不长,王道御国不存。以王道治国民、以霸道拒外邦,以武治为皮、以文治为骨,此方是万世之朝!”

大唐天子深以为然地点了点头,其实他心里清楚,孔孟之道中所谓的王道,根本不适合用于纷争乱世,没有武力、空有仁德,这有什么用?难道孔孟之说可以抵御外邦十万兵卒?

有的时候,帝道就应当偏向于霸道,就像世子李淳那些看似荒谬的言论。

对于那些顺从帝王的人,应该给予恩惠、赏赐、祥和,比如国内的百姓、臣子,应当给予他们嘉奖,不至出现民怨;而对于敌对的外邦,就必须交伐并举,竖起强国的威信,这才能在这缤纷乱世立足。

总结下来就是八个字,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这便是帝王之道!

相比之下,那位张大学士在章折频频夸奖的世子李青的言论,就显得偏向于尧舜圣王之道,简单地说就是太过于理想化,并不适合当今的现况。

“话说,今日怎么有闲情到宫学听课?”

中书令觉得有些不可思议。

大唐天子闻言暗笑,他可是听说了,太子妃不给李淳零花钱。

这时候大唐天子的心情颇佳。

他寻思着,李淳这几日应该是没那个胆子再到太子爷哪里去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