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大材

2017-11-13 作者: 大江疏影
第44章 大材

四周寂寂,唯有院外站着的一排侍卫还算有些生气。

每隔两刻,便会有一队全副武装的巡逻士兵经过此地。

月光洒下,照在银白的盔甲上,更显清冷。

屋内,八人自顾自地批改成堆的试卷,少有言语交流,只有在存疑或是发现了什么大才时,才会与其他人进行探讨。

礼部员外郎拿开一份批阅过的试卷,打了个大大的哈欠,又从试卷堆最高处拿下一份试卷准备批阅。

他年事已高,工作量一下子变得这么大,实在有些吃不消,本就稀疏的头发又少了些。

“朝廷还真是会用我们这些老东西啊……”

礼部员外郎抱怨的声音虽小,但坐在一旁的简志忠还是听见了。

简志忠看向因连日批阅试卷而疲惫不堪的礼部员外郎,既敬佩尊敬,心中又生了些埋怨与不公。

礼部员外郎学识渊博,年纪已逾六十,却还远赴江浙,整日与他们这些年轻人做这些劳累之事,怎的不令人肃然起敬。

礼部员外郎为人刚正不阿,入仕三十年,历任司马、县丞、府丞、別驾,几经沉浮,才做到员外郎的职位,再联想近些年官场日益浮夸的风气,又怎的不让人心生抱怨、感慨万千呢?

礼部员外郎干瘦的手翻开这份试卷,努力睁大黄浊的眼睛。

初看考生作答的笔迹,礼部员外郎顿觉眼前一亮,眼睛又睁的大了些,面上的皱纹也舒展了不少。

批阅了近四百份试卷,这是让他看着最舒服的一份。礼部员外郎仔细得看了看,竟是觉得笔迹十分熟悉,似乎在哪见过。细细一想,他大为震惊,这笔迹竟然与他家中的《兰亭集序》临摹本一模一样!

书法能到如此境界,这位考生定然不是什么庸才,心志与坚韧定也绝对强过其他人不少。

礼部员外郎立时来了兴趣,满是皱纹的脸上竟是神采奕奕,看的一旁的简志忠为之一呆。

礼部员外郎一字一句地将前五道辨析题细细读完,十分满意地点了点头。

作答的十分完整全面,也并没有全部照搬书上的注释,许多地方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博识、灵活、大胆,这样的考生,实在是不多见了。

不过,这五题并非是最难的,最考验应试者的还是后面三首自创诗歌。

翻过这一页,礼部员外郎深吸了一口气,不知这位考生还会给他什么样的惊喜?

第一首诗名为《望岳》。

短短几句诗词,礼部员外郎反反复复读了几遍,心中豪迈之感、老当益壮之情油然而生。

泰山他登过,读这首诗,仿若年老的自己再登了一次,那种初登时的兴奋,登至山腰时的枯燥与乏力,登上山巅时的喜悦与感慨,竟是如此的真实。

第二首名曰《出塞》。

这次,礼部员外郎只读了一遍,便停下了。

并非诗不好,而是他不愿再读。

他的眼中起了一片白雾。

大梁名将萧万里,军功赫赫,名扬四海,黄兴元年,他已是六十三岁的高龄却依旧被派往北溟前线驻守**。

北溟在燕山以北,人迹罕至、气候荒凉,一眼望去,尽是大漠黄沙。可怜萧万里一代名将,最后竟是病死在了**,身边没有家人陪伴。

萧万里是他的好友。

礼部员外郎虽未去过边塞,未经历过战斗,却是从诗中嗅出了那股苍凉、激烈与悲怆。

再加上丧友之痛,礼部员外郎实在不忍再读一遍。

只这两首诗,礼部员外郎已对作答者的诗赋创作力感到佩服与惊讶。

第三首诗名曰《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粗看题目与诗的格式,礼部员外郎有些吃惊,这是一首词。

这名考生实在大胆,词虽然也属于诗,但少有人用,更莫说是乡试这般正式场合,他实在是胆大。

细读内容,礼部员外郎既喜又悲。

妙,实在是妙!

题目要求以“酒”为主题,考生却只在第一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中提到了酒,接下来再无“酒”出现。

酒虽只是一笔带过,看似无足轻重,实际上却至关重要。

“酒”是考生情感的载体,亦是考生与青天沟通的手段。

思乡思故人,以酒寄明月。

喜的是人,悲的是情。

三首诗,三种情感,礼部员外郎心中无限感慨。

通过这三首诗,他的脑海中已基本构建出考生的形象。

身材高大,气质儒雅,年过半百,文武双全。

他笑逐颜开,起身道:“各位,老朽倒是发现了一名大材。”

林建辰停下手中笔,恭维道:“大人发现的大材,那日后定是了不得的人!”

礼部员外郎脸上没了笑容,没有回话,他不喜阿谀奉承,自然对他人的恭维也嗤之以鼻。

他将考卷递给了简志忠,简志忠直起身子双手接过考卷。

这次,简志忠未再跳跃,而是从第一题开始看起。

粗看作答的书写,简志忠也是一惊,这等书法,莫说是这些考卷中未曾见过,便是这几十年他也没遇到过。

书法优美,一笔一划柔中带刚,苍劲有力,立时激起简志忠的兴趣。

看完前五题,简志忠十分的满意。

阅读后面三首诗,简志忠的表情足足变换了三次。

“这……这简直能够与当年的张庭生相提并论了!”

“恐怕还超过了他。”礼部员外郎在一旁补充道。

无论是与张庭生相提并论还是超过了他,这绝对是超高的评价,其余六人望向简志忠手中的考卷,大为好奇。

提起张庭生,简志忠忽然想起一件事。

“怪不得,八月十二那天有一名监考官与我说,此次考生中有一人可与当年的张庭生相提并论,结果事一多,就给忘了。唉,你看看我这烂记性。”说着,简志忠拍了拍自己的脑袋。

礼部员外郎问道:“那监考官可有提及姓名?”

依大周律,应举考生的名字是保密的,批改者不得私自查看。

“说了,我没记错的话……叫……叫萧瑾瑜!”

“萧瑾瑜?”礼部员外郎扶着胡须,点头喃喃道:“握瑾怀瑜兮,穷不知所示……嗯……好名字,好名字啊!”

一听到“萧瑾瑜”三字,林建辰猛的抬起头,心中咯噔一下,看向简志忠的目光十分复杂。

“诶?老林,你咋不看了?是不是看完了,觉得如何啊?”

一旁的人见他没反应,推了推他,他这才反应过来,道:“恩?哦,我看完了……的确是大才,写的可真是好啊!”

说着,他将考卷递给了下一个人。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