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难怪侦探菲克斯焦急万分

2017-12-29 作者: (法)儒勒·凡尔纳
第7章 难怪侦探菲克斯焦急万分

有关费雷亚斯·福格的那封电报是在这种状况下发到伦敦的。

10月9日星期三,在苏伊士,人们正等着上午十一点抵达的“蒙古号”游轮,“蒙古号”邮船属于东方半岛公司,这是一艘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轻甲板钢铁汽船,重二千八百吨,核定功率是五百马力。“蒙古号”经由苏伊士运河固定往返于布林迪西和孟买之间。这是公司里最快的船之一,它的规定速度是每小时十海里往返于布林迪西和苏伊士,在苏伊士和孟买航段之间为每小时九点五三海里,但它总是能超过这个速度。

在等待“蒙古号”的时候,在码头上来来往往的外地人和本地人当中,有两个人不停地来回踱着步子。这里以前是一个小镇,一直到德·莱塞普斯先生的工程建立以后才热闹起来。

在码头上等待的两个人,一个是英国驻苏伊士的领事,尽管英国政府对运河航行持保留态度,工程师史蒂芬森也觉得这里处处都是危险,但他还是天天来视察英国的船只从这条运河通过的情况,这条运河让英国到印度的船只不用再绕道好望角,因此路程缩短了一半。

另一个是个瘦小的男人,他看起来精明,但紧张不安,总是不停地皱眉头。长长的睫毛下面露出一双非常灵活的眼睛,可是他知道要如何掩饰目光中流露出来的欲望。这个时候,他显得焦急,总是走来走去,没有办法在原地待着。

这个人的名字叫菲克斯,是英国国家银行失窃后被派遣到各个港口的英国警察或者说是侦探中的一个。他的任务是监视取道苏伊士运河的旅客,只要发现有可疑的人,就追踪他,同时等着逮捕证。

准确说来,就在两天前,菲克斯收到了首都警察局长发来的窃贼的外貌特征,就是案发时有人在银行交易大厅看到的那个仪表堂堂、衣冠楚楚的人。

显然,这个侦探对捕获疑犯的巨额奖金垂涎三尺,因此焦虑地等待“蒙古号”的心情就不难理解了。

“领事先生,”他已经是第十次提问了,“您说,这艘船不会晚点吧?”

“不会的,菲克斯先生,”领事先生回答道,“这艘船昨天就已经到达塞得港,一百六十公里长的运河对于这样的船来说完全是小菜一碟。我再跟您说一遍,‘蒙古号’从来都是政府奖金的获得者,这个二十五英镑的奖金是为了奖励那些比规定时间早到二十四小时的邮船。”

“这艘船是从布林迪西直接驶过来的吗?”菲克斯又问。

“正是。这艘船在布林迪西装上运往印度的邮件,在星期六下午五点离开了那里。所以,耐心点,它不会晚点的。但是我实在不知道,假如您要找的那个人在‘蒙古号’上,您如何根据了解的这点儿信息把他认出来呢?”

“领事先生,”他答道,“与其说是认出,还不如说是感觉到。这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洞察力,是一种由听觉、视觉和嗅觉组合而成的特殊的感觉。我一生抓过的这样的绅士不止一个,只要这个贼在船上,我向您保证他是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

“但愿如此,菲克斯先生,因为这是个大案。”

“非同寻常的盗窃案,”兴奋不已的菲克斯接着说道,“五万五千英镑!我们已经很久没遇到过这么大数额的案子了!盗贼也变得鼠目寸光了!西巴尔德(西巴尔德生于1702—1724年,英国的一名神偷。)的后代越来越不成气候了!现在的贼大多偷几个先令就被捕了!”

“菲克斯先生,”领事说,“听了您的办法之后,我也很期望您可以成功;不过我还要对您重复一遍,按照您目前所处的状况,我认为您抓到这个贼很困难。您应当非常清楚,根据您掌握的窃贼的外貌特征来看,他太像个正人君子了。”

“领事先生,”这个侦探用一种毋庸置疑的语气说,“作大案的人,往往都非常像正人君子。您应该十分明白,獐头鼠目之流只能规规矩矩、恪守本分,否则就会招灾被捕。而那些长相诚实的人,倒是应该格外注意。我知道这个工作不容易,其实这早已不是一项工作,而是一门艺术了。”

看得出来,这个菲克斯颇有几分得意。

这个时候,码头比先前更加热闹了。各国的水手、商人、经纪人、搬运工、农民全都蜂拥而至。显然,邮船就要到了。

天气十分好,不过有点东风,室外依旧非常寒冷。在苍白阳光照耀之下,几座清真寺的尖塔依稀可见。南面是一段长两千米的河堤,就像一只臂膀在苏伊士运河的港湾里伸展。红海的海面上行驶着几条渔船和运输船只,其中有一些船依旧保持了古时双桅战船的模样。

菲克斯在人群中不停地穿梭,出于职业习惯,迅速用目光打量着每一个过往的人。

此刻已经是十点半了。

“这艘船还没来!”他听见港口的钟敲响时嚷道。

“应当快到了。”领事对他说。

“它要在苏伊士停靠多长时间?”菲克斯问。

“四小时。它需要加煤。从苏伊士到亚丁一定要穿过红海,一共有一千三百一十海里,必须准备充足的燃料。”

“这艘船是从苏伊士直接去孟买吗?”菲克斯问。

“直接到,中间不再装货。”

“非常好,”菲克斯说,“假如这个贼走这条路线而且坐这艘船的话,他的计划就应该是在苏伊士下船,以便改道去荷兰或法国在亚洲的殖民地,他应当十分明白印度是英国的地盘,在这个地方他一点儿也不安全。”

“除非此人非常厉害,”领事回答,“您也明白,英国的犯人在伦敦要比在国外躲藏容易得多。”

这个想法让菲克斯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中。领事回离这里不远的办公室去了。只剩下侦探一个人,他变得焦灼不安,因为他有种奇怪的预感,觉得窃贼就在“蒙古号”船上。事实上,假如这个贼想离开英国逃到美洲的话,印度这条路线比大西洋这条路线逃起来更加容易也更加不容易被监视,因此这条路线应该是他的首选。

菲克斯刚思考了一会儿,几声尖锐的汽笛声让他知道船到了。一群群的搬运工和农民都急匆匆、乱哄哄地挤向码头,他们挤着了乘客,把他们的衣服弄脏了。十几条小船也解开缆绳离开了河岸,向“蒙古号”驶去。

没过多久,人们就见到“蒙古号”那巨大的船身出现在运河当中了。十一点的钟声敲响了,汽船在码头下锚停稳,蒸汽从排气管中喷出发出巨大的响声。

船上的乘客十分多。一些人在甲板上欣赏着城市的美景,但大部分的人都登上了刚刚那些靠到“蒙古号”的小船。

菲克斯仔细打量着所有登陆的乘客。

这个时候,有一个人费力地推开那些缠着要帮忙拿行李的搬运工,走到他身边,很有礼节地问他到英国领事馆如何走。同时这个人拿出一本护照给他看,可能是想在这里加盖一个英国领事馆的签证。

菲克斯本能地接过护照,飞快地看了一眼,他看到了上面外貌特征的描述。

他不由自主地颤抖了一下,护照也在他手中跟着颤抖。护照上面描述的体貌特征和他收到的首都警察局长寄来的疑犯特征完全一样。

“这本护照是您的吗?”他询问这个人。

“不是,”这个人答道,“这是我主人的护照。”

“那您主人呢?”

“他还在船上。”

“但是,”侦探又说,“为了验明身份,他必须亲自到领事馆去。”

“是吗?必须这样吗?”

“这是必不可少的。”

“领事馆在什么地方?”

“那里,广场边上。”侦探一边说,一边用手指着离他们二百步远的一所房子。

“好的,我去找我的主人,他最怕麻烦了。”

说完,这个人向菲克斯致敬后又回到船上去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