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2018-01-04 作者: 新手上路了
第122章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孙权听了,默默点了点头,却仍然心存忧虑,又问。

“若关羽不允,必欲夺回荆州,如之奈何?”

“吴侯勿忧。其时,关羽之势已弱,当不足虑矣。”

孙权听了,这才轻松起来,连声赞道。

“卿之此举,可进可退,妙甚!妙甚!”

次日,孙皎又到后堂见孙权,一进来便问。

“吴侯,吕蒙颁银放粮之事,可已问清?”

孙权已明吕蒙之意,故对孙皎较为冷淡,说道。

“孤已问清。”

孙皎已觉察到孙权的冷淡,但他仍继续问。

“巨额银粮之后,可有污浊?”

孙权没有正面回答,而是反问孙皎。

“比之兵不血刃取荆州,比之东吴兴亡,区区银粮,孰重孰轻?”

孙皎听了,已明孙权之意,却颇不以为然,忙说。

“比之兵不血刃取荆州,比之东吴兴亡,区区银粮,自然为轻。然臣弟闻: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若有污浊贪腐而不治,久必祸国殃民矣!”

孙权听了,淡淡一笑道。

“吾弟之言有理。然此事孤自会善断,汝且退下吧。”

“是!”

孙皎见孙权已将口封死,只好怏怏而退。

孙权看着孙皎的背影,神色也变得凝重起来,心中暗想。

“幸亏未令其共督大军,否则,恐荆州至今难下矣。”

但孙皎之言,并非全然白说。从古至今,功高震主之人何曾少见?若吕蒙居功而贪,其祸亦不可小视!由是,孙权神色愈加凝重。

次日,吕蒙带着六个将校,进了孙权大堂。将校们人人手中抱着一摞帐册。吕蒙一见孙权,便开了口。

“吴侯,此六人,各管银粮发放。一人造册,一人发放,一人监察。”

吕蒙说完,又对六位将校说。

“将帐册呈给吴侯。”

六位将校将帐册放到书案上。

孙权有些过意不去,忙说。

“吕爱卿,你这是……”

吕蒙神色庄重坦然,开口说道。

“吴侯,银、粮,皆为大事,不可不清!”

吕蒙说完,打开一本帐册,呈给孙权,又说。

“吴侯,此为颁银帐册。共计颁银五万三千八百两。领银人均记姓名,且有画押。颁银人、造册人、监察人,亦均记姓名,且有画押。”

孙权看着吕蒙,并没看帐册。

吕蒙又打开一本帐册,呈给孙权。

孙权赶紧放下手中帐册接过。

“此为放粮帐册。共计放粮三十六万九千五百四十七石八斗。领粮人均记姓名、住址,且有画押。放粮人、造册人、监察人,亦均记姓名,且有画押。”

孙权神色尴尬,看着吕蒙,不知如何说好。

吕蒙没管孙权的尴尬,又说。

“吴侯,此六位银粮发放、造册、监察人员,今留此处,供吴侯随时问询。臣告退!”

吕蒙说完,便退向门外。

孙权神情复杂,抬起手,想说甚么,却没说出来。

孙权完全弄清了银粮发放情况,便召来孙皎,正言告之。

孙皎听了,立在堂中,低头不语。

孙权见孙皎并无认错之意,神色愈加不快,语带责意。

“吕蒙银粮发放,笔笔清楚,你为何还不去?”

孙权看着孙皎,面带愠色。

“是!臣弟告辞!”

孙权看着孙皎背影,心中暗自思忖。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所幸,未遣他与吕蒙一同领兵。”

取了荆州的兴奋一过,孙权反而忧虑起来。此时,他正聚文武于堂中,计议预防关羽之事。

“众卿,孤今取荆州,关羽必来报复,我将如何?”

众人听了,无人答话,而是将目光一齐投向吕蒙。

吕蒙见了,只好开了口。

“吴侯,关羽勇猛,必先瓦解其军,才有胜算。今我拟用荆州兵家人,劝其子弟来归,使关羽之军不攻自溃。”

孙权还没开口,孙皎便先开了口,语带讥讽道。

“吕大都督,您已给荆州兵家人放粮无数,却不见其动静,难道还要不断放粮不成?”

孙皎说完,面带讥笑,望着吕蒙。

吕蒙听了,也笑了笑,平静地说。

“叔明所言不错。我将张榜公告:凡荆州兵家人劝其子弟归家,为将者,全家获一年口粮;为卒者,全家获半年口粮。若如此,来归者必将络绎不绝矣!”

孙权听了,立即转忧为喜。

堂中文武听了,也兴奋地议论起来。

孙皎却不以为然地开了口。

“如此,得用多少粮米呀?不可不可!”

吕蒙听了,笑着反问道。

“我曾以荆州之银,拿下荆州之城;今以荆州之粮,瓦解荆州之兵,有何不可?”

孙皎正要开口,孙权神色兴奋地发话了。

“吕爱卿之计,孤准了!”

第三十七章 营中士兵,去了何处?(上)

第三十七章

营中士兵,去了何处?(上)

曹操一再提醒关羽,关羽皆置若网闻。特别是荆州已为吕蒙拿下,曹操亲自遣人送信,关羽仍不见动静,令曹操十分无奈。此时,他正在帐中缓缓踱着,暗自思忖。

“荆州失了,云长亦不回兵去救,分明是不信我。云长啊云长,孤固思解樊城之围,亦念你华容道之恩,方才一再援手,汝如何不明我心呢?”

曹操正烦恼地想着,探马匆匆进帐来报。

“报!魏王,吕蒙在荆州张榜公告:凡荆州兵家人劝其子弟归家,为将者,全家获一年口粮;为卒者,全家获半年口粮。”

曹操一听,大惊道。

“呀!如此!荆州兵不战自溃矣!我当速告云长!”

司马懿听了,立即谏阻道。

“魏王不可!”

曹操闻言,立即问道。

“为何不可?”

“魏王此前一再去信,意在让关羽回兵荆州,解樊城之围。今关羽若兵溃,岂不利我解围?何必再行告之?”

曹操听了,笑了笑道。

“仲达可曾想过?关羽神勇,若能不与战便可解围,岂不更好?”

司马懿一听顿悟,立即颔首赞道。

“魏王英明!臣仅虑其末,魏王虑其本,臣望尘莫及也!”

曹操听了,捋须呵呵而笑。

王甫与马良也得知了吕蒙张榜之事,心神不安,匆匆进帐来见关羽。

“君侯,我等闻,吕蒙在荆州张榜公告:凡荆州兵家人劝其子弟归家,为将者,全家获一年口粮;为卒者,全家获半年口粮。若真如此,我军将不战自溃矣!”

关羽听了,反而笑了。他扬了扬手中的信说。

“适才,曹贼已遣人送来此信。吕蒙早已病入膏肓,如何取我荆州?又何来张榜公告?曹贼欲解樊城之围,又不敢向我用兵,故屡施诡计。汝等休为曹贼所惑!”

王、马二人听了,心情反而更急。

“君侯,荆州事大,近日传闻纷繁,还是遣人探探虚实吧!”

关羽听了王甫之言,仍面带笑意,神态自若,自信地说道。

“我沿江有烽火台。吴兵一动,我便早知。再说,荆州岂是不攻自破之地?若荆州有警,潘浚必报!纵是潘浚有失,本将军夫人必会相报!汝等何必疑神疑鬼,惑于流言,自乱方寸?”

王、马二人听了,虽觉关羽之言有理,却怎么也放心不下,马良便开了口道。

“君侯,荆州传闻,越来越令人不安!遣人探探又何妨?”

关羽听后,有些恼了,反问二人。

“荆州之传闻,消息均先来自曹贼,何也?”

王、马二人一听,顿时愣了。

关羽见二人如此,神情稍平静了些,说道。

“如此,足以证明,此乃曹贼精心而设之诡计也。彼如此费尽心机,意在令我撤军,以解樊城之围。汝等身为谋士,连此等诡计亦不能识破?”

王、马二人见关羽相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王甫一横心,又开了口。

“君侯,吕蒙张榜之事,即便是诡计,我亦当张榜公告揭穿,否则,荆州将士必乱!”

关羽听了,立即允了。

“此议甚好!汝二人速去办理吧。”

“是!”

王、马二人领令,神色不安地走了。

一群群荆州兵在营中小声地窃窃私语。

一个荆州兵在小声对几个荆州兵说着。

“我家中来信,说我等若归家,全家便可获半年口粮。”

众荆州兵一听,并不惊喜。

一人还告诫那个荆州兵说。

“营中已有公告,此消息乃曹贼散布,休要被惑。”

那个荆州兵一听,恼了,从怀中掏出信。

“甚么‘曹贼散布’?我家中来信在此,岂是妄言?”

众人一看,又将信将疑起来。有人问道。

“真的?”

那个荆州兵听了,有些气恼,说道。

“我等乃同一师门,我岂会骗你等?”

众人听了,有人兴奋,也有人存疑,问道。

“那营中公告呢?”

那个荆州兵顿露不屑之色,怒道。

“公告不称‘曹贼散布’,如今营中还有人吗?”

众人听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再言语。

关羽虽然令王甫与马良在营中广张公告,但荆州兵仍在一夜之间蒸发了不少。关羽得报,跟在一小校身后,匆匆走进一座营帐。

帐中已空无一人。

关羽一脸惊疑,转头问小校。

“帐中士兵,去了何处?”

小校听了,茫然摇头。

与关羽营中士兵突然蒸发一样,偃城的关平营中,不少士兵也在一夜之间不知去向。

关平得报,神色惶惑,跟在一小校身后,匆匆走进一座营帐。

帐中已空无一人。

关平一脸惊疑,转头问小校。

“帐中士兵,都去了何处?”

小校听了,茫然摇头。

廖化镇守的四冢寨,也发生了相同情况。廖化跟在一小校身后,匆匆走进一座营帐。

帐中已空无一人。

廖化一脸惊疑,转头问小校。

“帐中士兵,都去了何处?”

小校听了,还是茫然摇头。

荆州兵接连遁去,令关羽也在帐中思索起来。此时,关平、廖化及其他文武,人人神色不安,一群人匆匆进帐来了。

关平一进帐,便急急地开了口。

“父亲,近日,偃城之兵纷纷私去,去者皆为荆州土人。此事恐与荆州有关啦!可否派人往探虚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