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章 男女亲家会,高人心不宣

2018-07-07 作者: 飞贼
第100章 男女亲家会,高人心不宣

赵六姑的心里特别的纳闷,在她的印象中,平日里淑芳不是这样的人,她一向娇羞腼腆少言寡语,恪守妇道,虽然老二昏迷的这些日子里,晚上睡觉的时候,她也是躺在老二的身旁,但一直都是和衣而卧,为的是更方便的照顾老二。可为啥现在却趁着夜黑人静,突然变得如此的不懂矜持了呢?

不过这事儿毕竟是一件说起来令人脸红的事儿,所以赵六姑也不便直接了当的阻止,便假意的咳嗽了两声慢慢的翻过了身背对着他们。身后仍旧传来悉悉索索的声音,看来并没有因为赵六姑这两声提醒而停止。赵六姑不禁在心里暗暗的叹了一口气,看来这事儿自己也不便多管,毕竟两个人很快便会商量的成亲了,这也是早晚的事儿。自己这个当婆婆的也只能假意看不见,充耳不闻了。

不管这世界上发生什么,不管刘家镇这百十口子人谁家过得欢快、谁家过的悲伤,谁家在经历痛苦、谁家在享受天伦,可这日夜总是如常的更替,不会因为任何外来的因素而改变它的长度。你想留住也好,想尽快忘却也罢,天总会慢慢的亮起来,如同每天晚上黑下去一样。

天很快便亮了起来,赵六姑醒来的时候,发现淑芳早已起来了,像往常一样在外屋的厨房里,叮叮当当的做着早饭,老二也在院子里干活。小七倒是还躺在被窝里,可早已经醒了,捧着一本书在看书。

赵六姑从被窝里爬了起来穿好了衣服,将被子卷起来,推到炕里的时候,淑芳已经做好了饭菜,转身回到屋子里,摘下了围裙,坐在柜子旁的那块玻璃镜子前,打扮了起来。其实这还是淑芳来赵六姑家这么久以来第一次看见她打扮自己,不过想想也是,一来是这阵子老二昏迷在炕上人事不醒,家里外面的事情都有淑芳一个人扛着,整天忙的心力憔悴,自然没有心思打扮;二来是今天淑芳也要跟着回到娘家去,也总该打扮一下,遮掩一下这阵子落在脸上的倦容。

不过今天去淑芳的娘家,赵六姑和老二都要一起去,小七自然不方便带着,所以便没人看管,再加上一会儿老郑他们还要来干活,中午总需要有人来烧火做饭的伺候,所以赵六姑自然就想到了丁桂兰,于是来到院子里,对老二说,

“老二啊,一会儿你去丁桂兰家,跟他商量商量,让她白天到咱家里来帮忙看一天家……”

刘老二答应了一声,便放下手里的活计,转身去了丁桂兰家。

到了丁桂兰家的时候,看见他正在给小囡收拾行李,带上一些她平日里常穿的衣物,虽然丁桂兰面对小囡的时候,脸上带着微笑,可刘老二却分明的看得出来,她的心里是十分的难过不舍,眼窝里,泪水在偷偷的打转。

说明了来意,丁桂兰自然不会推辞,便点头答应,说一会儿省城的她表姑便会打发人赶着驴车来接小囡,等把小囡送走了自己就直接到家里去帮着看家,照顾小七。

老二刚要离开丁桂兰院子的时候,她好似突然想起了什么,便拦住老二问道,

“媳妇她的娘家在哪啊?”

其实具体的地点,老二也并不清楚,他只知道应该在刘家镇北面三五十里的地方,丁桂兰听了之后说道,

“哎呀,那不正是要走去省城的那条管道么,不如这样吧,一会我表姑安排的车来接小囡的时候,你们就坐他们的车顺路去吧……”

既然这样当然特别的好,老二点头答应,匆匆忙忙的回到家里让淑芳和赵六姑赶紧收拾,以免一会儿耽误了时间。刚走到自家院门口的时候,就听见院子里有个女人嘻嘻哈哈的说话,不用多问这正是自己的大媒人王兰花。今天去淑芳家商量成亲日子的事儿,王兰花当然最着急了,巴不得马上把这事儿促成明天就过门成亲才好。

一家人匆匆忙忙的吃了几口早饭,刚放下碗筷还没等收拾的时候,丁桂兰便匆匆的赶来了,她省城的表姑打发来的马车已经到了,于是赵六姑和老二以及淑芳和媒人王兰花,便匆匆忙忙的离开了家,留下淑芳看家,顺带照顾小七,顺着村里的小路,匆匆忙忙的往东面走去了。

来到丁桂兰家门口的时候,果然看见一辆马车,拉车的是一匹黑色的高头大马,这辆马车十分的宽大,上面铺着锦缎的被褥,小囡正坐在上面。随车而来的有两个人,一个人手里拿着长鞭,应该是赶车的把式,另外一个应该是个随从。两人穿的紧趁利落,一看就是精明能干的样子。看来丁桂兰的表姑在省城一定是个有钱的大户,光看这辆马车和这两个赶车的下人,就已气派十足。

几个人上了车,车把式摇起长鞭,在空中打了一个旋儿,发出啪的一声脆响,拉车的那批大黑马蹬开四蹄,顺着小路稳稳当当的往前走去了。车上的小囡瞪着两只乌溜溜的大眼睛,抬头看着赵六姑。她并没有说话,但赵六姑可以分明的看出她心里还是有恐惧的。她并不知道自己要去哪儿,更不知道自己的生活马上会要经历怎样的改变?但她却一定清楚,这次是要离开她的亲娘丁桂兰。不过她一如往常的乖巧,不哭也不闹。

她就这样看了一阵子赵六姑,小声的问道,

“六姑奶,我啥时候还能跟小七玩?”

赵六姑笑了笑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只好伸手抚摸着她的头。小囡又问道,

“六姑奶,你们这是要去干啥?”

赵六姑想了想,笑着对小囡说,

“这是要去你淑芳婶子家……”

小囡点了点头,自言自语的说,

“哦,我知道了,是淑芳婶子要过门给二叔当新娘了吧……”

听她这么一说,车上的人都笑了,没想到这么一个小家伙居然懂得这么多。可是小囡却皱起了眉头转过脸看着远方,继续自言自语的说,

“我不想去省城,我也想过门给小七当媳妇儿……”

车上的人再一次哄笑,但却没有人注意到小囡脸上凝重的表情。在大人们的心里,这只是童言无忌的一句孩子话,可或许在小囡的心中,这是她最认真的期望。

这辆马车走得特别的平稳,不一会儿的功夫便顺着刘家镇被山坡上的大路走出了镇子。现在是七八月的夏天,两面的松林和野草长得郁郁葱葱,到处都透着浓浓的绿意。空气也显得格外的清新,闻起来特别的令人心旷神怡。

三五十里的路并不远,一路无话,很快他们便到了淑芳娘家的那个村落,辞别的那两个车把式和车上的小囡,他们下车之后沿着岔路往里走了不远,就到了淑芳的娘家门口。昨天下午的时候,王兰花已经托付往来于刘家镇和省城之间做生意的人给她娘家捎去了信儿,她们已经知道今天赵六姑将会带着老二登门拜访,所以早早的就站在院门口迎接了。

见面之后赵六姑发现,淑芳她娘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人,比自己略小两岁,但脸上也已是皱纹堆垒,两鬓早已花白。随着她一同在门前迎接的,还有一个四十出头的女人,她穿着朴素,却打扮得紧趁利落,目光中多了几分英气,看起来倒不像是一个普通的人。

寒暄了几句便进了屋子,淑芳她娘忙着沏茶倒水的招待赵六姑他们,那个四十多岁的女人却坐在了炕上,陪着赵六姑他们聊天。经过淑芳的介绍,赵六姑这才知道,原来这个女人是淑芳的亲姨娘。

她的姨娘虽然和她亲娘是一母同胞的亲姐妹,但两个人的性格却完全不同。淑芳的亲娘平时老是懦弱,而她的姨娘却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但令人奇怪的是,今年已四十多岁的年纪却一直没曾嫁人,一直是自己一个人住在这个村子北面的山坡下。

淑芳她爹死得早,她娘因为心疼淑芳,便一直一个人过没有再嫁,所以这些年来,家里的大事小情都由她的姨娘做主,所以淑芳的婚事也不例外,只要跟她的姨娘商量妥了,这事儿也就成了。

不过让赵六姑感到纳闷的是,自从大家伙一进院子之后,她的姨娘看着淑芳的表情就特别的不对,虽然一直礼貌的跟赵六姑他们聊天,但却总能感觉到她在微微的皱着眉头,仿佛有什么话无法说出来一般。

就这样,大家伙欢快的聊了一阵子,她的姨娘转过脸对淑芳说,

“淑芳啊,去,去外屋帮你娘做饭菜去,时候不早了,大家伙一路劳顿,肯定都饿了……”

淑芳点头答应,转身出去了,她的姨娘却转回脸,看着赵六姑说,

“六姐姐,你的大名我老早就听说过,咱们这方圆几十里都知道你是出了名的阴阳先生,能攀上您家这样的亲事鸡,我们家自然没的说。不过有些话我总觉得咱们应该说在当面……”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