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我们北京大学网络文学研究论坛编选的第二个年选本,今年虽然稍有经验,仍不免心有忐忑。
2015年的年选,网文圈整体评价还不错,基本被认为是“老白”的眼光。最大的批评是针对《女帝本色》(天下归元)的。其实,收入潇湘当家大神的热门新作,这并不是什么问题,问题在于,相关点评没有把自己和粉丝圈区分开,显得学生腔了,说明我们的评价机制还不够成熟,尺度没有拿捏好。今年,我们有所改进。虽然没有评级打分,但尽量每部作品都说了缺点,期望以批评的方式建立尺度。其实,“年选”本来就不是“典藏”,即使是经典,也要“好处说好,坏处说坏”。
经过两年的实践,我们觉得最初锚定的两个基本点是站得住的,一个是学者粉丝的自我定位,一个是学院榜的评价标准。
几周前,我们有幸请到著名的网络文学“土著”评论家安迪斯晨风先生莅临课堂,传经送宝。安总自称是“美食家”,而称我们为“营养师”。这个比喻生动而有见地,指出了学院研究者的职责所在。我们需要有“营养师”的专业性,但也怕选出的“营养食品”干巴巴的,中看不中吃。我们这些人首先是粉丝,有不少是“看网文长大的孩子”。做网文研究首先是因为喜欢,这份初心是无论如何不能忘记的。所谓学者粉丝,就是要有粉丝的情感立场,学者的视野方法。“老白”的眼光是难得的,但光有“老白”的眼光是不够的,还要有对粉丝心态的自省意识和理论的复杂度——这些都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真要心里整明白,下笔有分寸,不知要摔多少个跟头才行。
所谓“学院榜”就是要立足文学性,落实到年榜,就是要有文学史的目光。我们的选文,除注重口碑外,也特别注重其在网络类型文发展史上的价值,更注重那些突破了网络文学和所谓传统精英文学的楚河汉界、可以放置在整个文学史脉络上讨论的作品。所以,除了重推猫腻、愤怒的香蕉这样代表目前网文创作巅峰水准的经典性作家之外,也注重推荐有类型探索意义的小众作品——这里面既有知秋、徐公子胜治这样“远古级大神”的新作,也有小透明的处女作——这其实是不无遗憾的,如果带头创新的都是成熟大神,年选本的风光会很是不同。
其实,每一种选本都是挂一漏万,我们努力做到的是,无论选什么还是不选什么都有说法。选目之外附有大事年表,希望对本年度网文大事有一个更全面的观察记录。
特别遗憾的是,几年来一直指导、陪伴我们论坛的庄庸老师今年因工作繁忙而离开,在此郑重致谢!庄老师现任中国文联网络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创办的《网络文艺报》风风火火,网文圈人称“庄主”,年末又与刚刚创立知书网、启动“晨曦杯”的安迪斯晨风先生联手,推出“中国网络小说‘好看榜’”,打出“土著粉丝评论”的旗帜。如此,商业榜、政府榜、学院榜、粉丝榜终于四角俱全,这样多元共存的评论格局无疑有助于网络文学的健康发展。
本年度执笔年选点评的大都仍是论坛的元老们,也有新鲜血液加入。秋季学期的网文课基本以做年选为主,本来以为会枯燥乏味,没想到选课人数是开课六年来最多的。30人的教室要挤下将近60人,直到最后一课,都坐得满满的,让我们的讨论特别有劲。谢谢大家!
欢欢乐乐又一年,小伙伴们继续努力!
邵燕君
2016年12月30日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