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2018-11-25 作者: 真熊初墨
第一章

胡宗宪,字汝贞,号梅林,徽州绩溪龙川村人。

徽州府是科举大府,明代徽州进士405名,有乡贯记录者85名,其中徽州乡贯82名;非徽州乡贯3名,是外地入迁徽州的新徽州人。405名徽州籍进士的户籍是:民籍358人,军籍38,匠籍7,官籍1,生员籍1。

胡家是徽州府绩溪县的名门望族,绩溪胡家分为四支,绩溪四胡——“龙川胡”、“金紫胡”、“遵义胡”和“明经胡”。

绩溪胡家从宋代以来,名人辈出。

北宋名臣胡舜陟、南宋文学家胡仔归、明朝户部尚书胡富和兵部尚书胡宗宪、清代徽墨名家胡开文和红顶商人徽商胡雪岩、近现代著名学者胡铁花和胡适等都出自绩溪的胡氏家族。

有传说486也是绩溪胡家一脉,咳咳,书归正传,我们这里来说一下明代抗倭英雄胡宗宪。

胡宗宪隶属于绩溪胡家龙川胡氏一脉。

龙川胡氏始祖胡焱作为散骑常侍兼中领军,随晋元帝南下镇守安徽歙州,并于公元337年,娶了华阳镇的汪氏为妻。婚后不久,胡焱来到华阳镇东部约10公里的龙川游玩,发现这里“东耸龙峰,西峙凤冠,南则天马奔腾而上(胡宗宪的坟墓就在天马山),北则长溪蜿蜒而来”。

胡焱觉得这里山水清丽,是块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于是举家迁到这里,定居下来。

这里风水的确上佳,家族兴旺,宋、明、清三朝龙川村出了十一名进士!

据说熊耀华先生演绎一门七进士,父子三探花,是在一次酒后听友人说起龙川胡家后得到的灵感。

胡宗宪出生于正德七年,天蝎座,锦衣卫军户。其父胡尚仁善于理财,做点小买卖,家境颇为殷实。

前文说过,龙川胡家在成化年间出了一个户部尚书胡富,人才辈出。所以胡尚仁把希望寄托在自己儿子胡宗宪身上,不希望他进锦衣卫,而指望他能够中举,谋个一官半职,光耀门楣。

胡宗宪很聪明,而且仪表堂堂,胡尚仁见之欣喜,不惜重金聘请名师教胡宗宪干录文字(科举的文章模式,八股文的行文格式,类似于现代的应试教育)。

可惜的是胡宗宪并不喜欢八股文,他更喜欢兵书。

无论怎么说,胡宗宪也不肯把时间用在科举上,这让胡尚仁和他妻子很伤心。

后来胡尚仁开始“好言规劝”,估计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一种委婉说法。

在父亲“苦口婆心”的教育下,胡宗宪终于肯稍稍放下兵书,全身心的投入到科举的伟大事业之中。

胡宗宪聪明,命也不错,他的科举之路很顺利。

在他二十三岁的时候便中了举人。也没有什么落榜的折腾,嘉靖十七年,便顺利的考中进士。

这时候距离他的曾叔祖胡富考中进士恰好过去了六十年,一个甲子。

虽然名次不高,也没考上庶吉士,但毕竟是实打实的进士不是。

按照规矩,中了进士的胡宗宪被派在刑部观政,等待机会。在刑部观政的时候,他没做什么出彩的事情,有些平淡。

不过想想胡宗宪中进士的那年正是世宗展开大礼仪事件最后一战的日子,整个朝堂还有什么比大礼仪更重要的事情呢?

锋芒毕露?那也得有机会才行不是。

作为一个实习生,静静的学习,等待机会就是了。

胡宗宪的命也不错,在北京等了两年(有没有运作不知道),就等来了一个知县的空缺——山东青州府益都县。

虽然比较偏,比较穷,有总比没有要好,胡宗宪便欣然上任。

可是到了益都县,胡宗宪就傻了眼。

这里正在闹蝗虫,民不聊生。这还不算,无法生活下去的青壮直接落草为寇,占据了一处矿山,不听官府号令。

怪不得能由自己顺利补缺,原来这就是一个大坑。

天灾人祸,益都县全了。

不过这难不倒胡宗宪,他仔细分析了局势,又走访属地,随后就有了主意。

首先是治理蝗灾。

传说胡宗宪祭天,上天感动,数千只喜鹊从天而降,蝗灾一扫而空。

喜鹊吃不吃蝗虫我是不清楚了,但这种传说看一看就是了,真心信不得。

对于蝗灾,官府都会有赈灾。但明朝官场的迟钝、冷漠众所周知。胡宗宪上一任县令就是因为赈灾粮食迟迟不放,这才挂印而去。

胡宗宪开始上下活动。

在刑部观政的两年,胡宗宪多少还是积累下了一些人脉,要的又是救命粮,所以这件事情他做的干净利索。

很快官府的救灾粮食已经送到,虽然不多,但够全县百姓过活了。

按照以往的规矩,张贴安民启事,然后开粥铺,让所有人吃上一口活命饭,大家称颂吾皇万岁,称颂胡县令英明,皆大欢喜。

可是胡宗宪却没有把粮食直接发下去,安抚民心。他张贴告示,想要赈灾粮可以,但是需要用蝗虫卵来换。

饿极了的灾民也像是蝗虫一样,一拥而上,收割蝗虫卵。

灾民们得救了,蝗灾也被斩草除根。

第二年风调雨顺,又没有了蝗虫的困扰,粮食大丰收,当地百姓对胡宗宪很是钦佩。

刷足了百姓的荣誉值后,胡宗宪开始对乱民动手了。

他并没有像是明朝其他官员那样,硬碰硬,最后杀的人头滚滚,属地民不聊生,山贼草寇却越来越多。

都是人命,何必呢?这一点上,我认为胡宗宪是有佛性的。

借着风调雨顺的年头,胡宗宪开始找家里有落草为寇的老人们谈话。内容无非是要感激朝廷,你家那谁落草为寇,我胡大人念上天有好生之德,这才没有下手,不要让我胡大人为难么。最后免不了一些威胁,恩威并施。

结局也皆大欢喜,占据矿山的草寇被父母拎着耳朵领了回来,一场血光之灾就此被化解掉。

这就完事了?不,要是仅仅于此,你就太小看胡宗宪了。

胡大人功名之心极重(宗宪多权术,喜功名),做事情也看的深远。说白了,就是智商高,情商更高,理想更是比天高。

在嘉靖二十年,也就是胡宗宪在益都县担任县令的这一年,曾铣同志还没有总督三边事务,而是就任山东巡抚。

在干实事的同时要拍好上司马屁,这一点胡宗宪门清儿。

招安了草寇之后,胡宗宪在其中选拔了一千余精壮,整编成军,送到曾铣的眼前。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