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所谓倭患,就是走私犯、海盗的一种比较委婉的说法。《明史》里有明确的记载——闽人资衣食于海,骤失重利,虽士大夫家亦不便也,欲沮坏之。
什么叫虽士大夫家亦不便也?这是委婉的说法,直接白描就是士大夫在朝堂上义正言辞说,祖训是对的,世宗您是英明的,就应该禁海。而私下里都不要脸的参与走私活动,毕竟那可是暴利!
而且有迹象表明,他们非但走私,还阻挠开海。毕竟有了正常的途径贸易后,走私的利润会大幅度缩减。
余姚县人杰地灵,在嘉靖年间,已经有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倾向。资本逐利,像这种暴利的事情,怎么能少了余姚人民呢?
可是随着朱纨的到来,严厉查处并捣毁走私窝点,问题就来了。
走私货物无法出手,整个资金链就这样断了。
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一伙海盗来到余姚县,闯进一户宅院,把一家老小灭门,最后放了一把大火毁尸灭迹。
简直太嚣张了!
这户人家来历可不简单,正是大学士谢迁的后人。谢迁在嘉靖十年去世,只过了不到二十年,他家就被灭门……
我想当时胡宗宪得知这个消息,无论多好的心态都会崩溃的,为什么想要当一个好官就这么难啊。
谢迁家为什么被灭门?有一种说法可信度很高——谢迁后人们当时深度卷入了当年的走私贸易,他们合作模式是世家大族负责销货,而那些走私集团就是后来的倭寇汪直,李光头,许栋这些人负责在海外进货。
嘉靖二十六年,朝廷突然加大了缉私的力度,在这期间因为风声太紧,出货困难程度加大,有一批货就砸在谢家手里了。
走私货出不去手,银钱无法回笼,所以就一直欠着。
汪直这帮人一看,这可不行你得给钱呀,我们得出去进货呀。结果这个老谢家的人富二代加官二代,横的不行。
对海盗的威胁,谢家子孙干脆耍光棍,老子要钱没有要命一条,再逼我,小心我到官府告你们。
这就不是做买卖的态度了,而那群海盗也不是什么善茬。所以找了一个适合杀人的日子,来到余姚把谢家直接给灭了门。
杀人放火,灭人满门,鸡犬不留,海盗们下手够黑的。
胡宗宪心里这个恨啊,这帮子海盗脑子是用木头做的么?最可恨的是谢迁的家人,真当海盗不会杀人?你欺负欺负百姓也就算了,还欺负起海盗来了,这下可好了吧。
但事情发生了,胡宗宪也没有办法啊,只好积极面对,解决这个问题。
上面肯定不管原因,自己治下发生了前任大学士一家老小被灭门的惨案……自己这个官怕是当不成了。
或许你要问,官场人走茶凉,一个离任、已故的大学士而已。什么?而已?
文臣文臣谥号以“文正”为最,明朝第一个文正公是积水潭二大爷李东阳。有明以来,一共有四个人获得文正谥号,分别是: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和南明福王时追谥的方孝孺。
谢迁门生故吏无数,整死一个七品知县还不跟玩一样?
胡宗宪心里苦啊,一边上报朝廷,一边厚着脸皮找关系吧。
关系?可是曾铣已经因为复套的事情被捕,不光是他,就连曾铣的靠山夏言都自身难保。
曾铣都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那找谁呢?
当然是杨博,那个在山东与胡宗宪有一面之缘的强者。
幸好杨博没有翻脸不认人,嫌胡宗宪麻烦。对胡宗宪的遭遇杨博也很是同情,没想到东南形势竟然会糜烂到这种程度。
简单疏通后,胡宗宪就从余姚县令的位置上摇身一变,成了御史,巡按宣府、大同一线。
能够改变一个人命运的,往往是微不足道的细节。
胡宗宪当年也没想到一个小小的副学政,竟然变成大明帝国举足轻重的人物,只要动动小手指,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巡按宣府、大同,是一个好差事,进入军方系统,也遂了胡宗宪喜兵的心愿。
终于能到前线了!
离开余姚,胡宗宪心里有遗憾,很大的遗憾。对倭寇、海盗的恨意已经种在胡宗宪的心里面,生根、发芽,终有一天长出参天大树。
进入军方系统,到了前线,该一展所长了吧。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
当胡宗宪到了宣府、大同才发现整个军队系统早都烂光了,和自己想的完全不同。
按说宣府、大同这种一线重镇,兵马精锐应该甲天下才是。可是胡宗宪看到的只是一群兵油子,将军们不仅吃空饷,还贪污军饷。士兵们怕死不说,欺负自家百姓可是有一套的,如狼似虎。
这些兵士和余姚的那些兵没什么不同,一般糟烂。
大明帝国还真是幸运,对面的蒙古也好不到哪去。俺答虽然说每年犯边,但他能力有限,连蒙古都无法统一。正因为对手比较弱,所以大明帝国身上那层纸糊的铠甲才没被捅破。
胡宗宪可是聪明人,该和光同尘的时候,绝对不会像愣头青一样招惹自己不该招惹的人。
在宣大一线三年,和当地的将领吃吃喝喝,玩玩乐乐,打成一片。
胡宗宪并不只是和光同尘,在能做正事儿的时候还是做的。
嘉靖二十八年,俺答汗正率兵图谋进犯北京,边情十分危急。胡宗宪到任后“延访士民知卤情者,虚怀叩问,士有机智勇敢者随才收录”。
胡宗宪又估计,俺答汗进犯北京,必从黄花口、古北口。他上计总督苏祐,要求急遣二支兵马在此守卫。
可惜二支兵马被兵部阻在居庸关,以致俺答汗长驱直入。俺答汗进犯北京退出后,他设伏以待,结果“斩首四十,还被掳人畜无算。上因知公名,欲大用之矣。”
混了几年,没有做成大事,但也没什么过失,在世宗面前露了一把小脸,也算是不错。
就等着升官吧。
可是就在胡宗宪要调任高升之前,却出了一件大事儿。
大同的左卫军接到命令,他们的驻地前移。
这些老爷兵们贪生怕死,据守坚城还好,要和蒙古人野战?谁敢?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