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应天巡抚屠大山被免职,张经因负连带责任,改为右都御史兼兵部右侍郎,代替屠大山负责当地防务。
胡宗宪看出一身冷汗,要是这么下去的话,自己非但不能剿灭倭患,很可能像屠大山一样被免职。上疏弹劾?世宗对张经的态度是用人不疑,估计自己的奏疏现在已经摆到张经的案几上了。
要是那样的话……胡宗宪打了一个寒颤,不敢再想。
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两万多人盘踞浙江柘林川沙堡,且人数愈聚愈多。
胡宗宪苦恼、郁闷,他几乎每天都请求张经赶紧派兵把倭寇撵跑。不求全部绞杀,不求歼灭,只要撵跑就好。
这都什么事儿啊,海盗海盗,还想在陆地上划出地盘来?
可是张经以狼土兵水土不服,需要训练为由,拒绝了他的要求。
这可怎么办?胡宗宪内心彻底绝望了。
此时空有一腔凌云壮志是没有用的。
作为浙江巡按监察御史,指挥不动兵部尚书张经,自己老哥一个,难道要去送人头么?
胡宗宪愁啊,我想,这段时间应该是胡宗宪很难熬的日子。
不过胡宗宪似乎开始时来运转了,过了没几天,盘踞在浙江柘林川沙堡的海盗、倭寇因为一场内讧,莫名其妙就撤了。
真是上天保佑啊,胡宗宪痛哭流涕,天无绝人之路这句话还真是有道理。
不过一次走运,不代表日后次次都走运。
胡宗宪的心里,对张经充满了恨意,并不亚于对倭寇的痛恨。
嘉靖三十三年、三十四年初,张经来到江浙,倭患非但没有被清除,反而愈演愈烈。如燎原大火一般,要把整个帝国东南一壁焚烧殆尽。
倭患严重到什么程度呢?
比如说嘉靖三十三年四月,倭寇自海盐趋嘉兴,参将卢镗等帅兵御之,稍却。次日复战于孟宗堰,伏发,杀官军四百人,溺死五百人。都司周应祯、指挥李元律、千户薛缶、宋应渐等,俱死之贼。胜入据石墩山,分兵四掠。
按说卢镗是有名的抗倭将领了吧,可是依旧大败。这一战,死四百余人,伤无数,有名有姓的官员就六七个,而对手呢?据说倭寇只有不到百人。
这还不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这只是当时官军对战倭寇的一次普普通通的战役罢了。
至于无法直视的战损比……举个例子吧。
八月,倭寇自嘉兴还屯采淘港、柘林等处,进薄嘉定城。会摹兵参将李逄时、许国以山东民枪手六千人至,与贼遇于新泾桥,逄时率其麾下先进败之,贼退据罗店镇,官军追及之,擒斩八十余人(嘉靖东南平倭录)。
什么?杀了八十多人已经很好了?错了!
本来上报山东长枪兵是被八十多倭寇击败的,而且随后还剿灭了倭寇。后来对照松江县志,确实是八、九十名倭寇上岸的不错,但是几经转战,到采淘港就剩16人了。
而伤亡呢?六千山东长枪兵战损两千……
是不是很无语?面对这样的战局,张经难逃其咎!
这种大败,是无法掩饰的。上报朝廷之后,张经把所有过错都推卸给参将许国、李逄时,副总兵解明道。
不过牢骚是牢骚,日子该过还得过。
胡宗宪深谙官场花花轿子人抬人的做事方法,在其后的上疏中,尽量说好话,把不好的事情一笔带过。
浙江巡按御史胡宗宪奏上,十月至十一月,倭寇自健洮所分掠绍兴各县,水路官兵前后擒斩三百余人,请录巡抚都御史李天宠、总兵俞大猷、原任副使陈宗夔、陈应魁等功(嘉靖东南平倭录)。
嘉靖三十四年四月,广西田州土官妇瓦氏,引狼土兵应调至苏州。总督张经分配总兵俞大猷等杀贼奏闻。诏赏瓦氏,及其孙岑大、寿大禄,各银二十两,纻丝二表里。余令军门奖赏。
期待已久的狼土兵终于到齐了,那么是不是接下来就会望风披靡了呢?
错!
当时倭寇、海盗以川沙洼、柘林为巢穴,冬去春来,新的倭寇、海盗不断加入,人数越来越多,周边各县、府的百姓都十分恐惧。
听闻张经总督说了很久的狼土兵已经到了,这才人心稍安。
倭寇、海盗分众三千余过金山卫,总兵俞大猷遣游击白泫等及瓦氏兵攻击,虽然获胜,但胜果并不大。
东南局势迟迟无法打开,朝堂内很多人纷纷献计献策,其中就有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
毕竟有严嵩背书,赵文华上疏之后,世宗让他以祭海神的名义来到东南。名义上是祭祀海神,其实是钦差,查看东南的究竟。
最开始赵文华也认为狼土兵骁勇善战,可堪一用。他到松江,因谓狼兵果可用,给了当地狼土兵厚厚的封赏,激励狼土兵。
狼土兵终于在金银财宝的驱使下主动出击,可是到了漕泾,遇倭寇数百人,鼓众冲战,不胜,头目钟富、黄维等十四人俱死。失亡甚众。
很让人失望啊,面对面的对攻,狼土兵竟然还是打不过倭寇。
这一战,暴露了狼土兵虚弱的本质。开始倭寇还对狼土兵有所忌惮,在这之后倭寇试探出了虚实,知道狼土兵不足畏,复奔犯浙江,和从前一样奸淫掳掠,肆无忌惮。
有关于狼土兵和倭寇的战斗力比较,戚继光的兵书里有详尽的记载,按照戚帅的观点,过了新鲜期后,狼土兵也绝对不是倭寇的对手。
胡宗宪心里有失望,但他一边督战,一边仔细分析江南局势。他认为现在的策略不过是扬汤止沸,不会有任何作用。
要不然倭患也不会愈演愈烈。
如果自己能总督……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却经久不息。
因为严嵩在当年背叛杨廷和,被文官集团抛弃。所以赵文华来江南祭海,所到之处遇到的都是冷眼。
胡宗宪虽然是杨博的人,可是杨博很多年都不提拔他,他见朝中严嵩势大,如今严嵩的干儿子赵文华来到江南,这可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机会。
于是胡宗宪对赵文华极为热情,把赵文华感动的热泪盈眶。这个小同志是好人啊!
两人很快就成了莫逆之交。
赵文华在现有的史料中被描述成一个一心贪污腐败的官吏,靠着巴结严嵩和陷害忠良一步步往上爬。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