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章五十 月下长安

11个月前 作者: 频梦扬州
第51章 章五十 月下长安

第51章 章五十 月下长安

长安作为三朝古都,其繁华程度与京都洛阳相比也是不逞多让。哪怕是整个中原最为混乱的战国时期,长安也凭借着“历史第一城”的底蕴与北汉的无为而治吸引了天下无数的英雄豪杰与文人骚客。最鼎盛时,有无数僧人说法、真人讲道、文人吟诗,商贾之流更是络绎不绝。一句“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来描述长安一点都不为过,真当是星汉灿烂。虽然长安在被大秦铁骑踏破后对于天下的影响力已大不如从前,但悠久的文化历史还是为这座城池增添了不少韵味。

但天下人所觉得的丰饶之城长安,对朝廷里而言真算不上什么太平之地。当初北汉就版图而言,虽然比不上西楚和大秦,但中原自古以北为兴,北汉所占的人才优势,即便后来统一中原的大秦与之相比都逊色不少。虽然北汉战败后,这些人才都被大秦所吸收,但文人政客喜欢把“脊梁”两字挂在嘴边,即便归降的大秦,这些心眼比乡下马蜂窝还多的文人政客总爱以汉民自居抱党成群。正所谓君子群而不党,小人党而不群,在别的士子看来这种行为自然算得上沆瀣一气,背地里甚至还给他们取了个“汉党”的“雅称”。但朝廷之中抱党成群本就是大忌,皇帝赵明知道吗?自然知道,但却又无可奈何,毕竟治国不比建国,治国最重要的便是天下归心。你说杀几个士子贬几个官难吗?就算把整个汉党拆拆散,对于皇帝而言也只不过是挠挠耳朵的简单事,但如此一来,北汉士族这十几年来好不容易产生了那一丝归属感真就没了,到时候北汉一牵头再联系各方势力,再来一场战国之乱,那老皇帝赵政不得气地从皇陵里爬出来。所以哪怕手段铁血的赵明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能想办法牵制。

方七佛便是赵明为了牵制汉党射出的最坚固锋利一箭。说起方七佛的名字,无论是庙堂还是江湖皆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是世间公认文武双全的奇才。战争时期,他作为大都督,统领整个大秦西军征伐北汉和西楚,最后立下不世之功;待到大秦一统,他又坐上了右丞相的位子,帮助老皇帝赵政排忧解难。两顶官帽,一顶象征了军士的荣耀,另一顶则又是文人毕生的念想,而这两顶官帽竟戴在了他一人头上,所以用“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来形容方七佛再适合不过。

方七佛出生于楚地,虽出生贫苦,但与兄长方十三与妹妹方百花皆是惊才艳艳的习武之才,三人一同拜入当时楚地赫赫有名的铁河宗。三人凭借着优异的天赋与广好交友的性格没过几年便成了铁河宗的中流砥柱,在江湖上也闯出了不小的威名。但此时方十三与宗主陆津关于门派发展的观点产生了分歧,方十三认为门派应该借着声望招生收徒进而壮大门派,宗主陆津却觉得门派并非鱼龙混杂的市井帮派,应保持祖师爷创立铁河宗立下所谓“宁缺毋滥”的建宗理念,甚至还为此收回了方十三在宗门内的大部分权力。方十三勃然大怒,便找到二弟方七佛和三妹方百花商讨如何将陆津取而代之。方七佛与兄长方十三与妹妹方百花不同,他自幼好读,年少便博览群书,虽然觉得兄长此番行为并非道义,心中也并不认同,但方十三毕竟是自己同气连枝的兄长,自己理当全力支持。

铁河宗有一杆名为“定天”的画杆方天戟,乃是宗门祖师当年所用武器,也是传宗之宝,寻常由陆津与其独子陆戍看管;而铁河宗宗主陆津有一名杀父仇人叫做李月笙,乃是另一门派长武门的现任宗主,所以方七佛便想了一招借刀杀人之计,冒充长武门弟子假意窃传宗之宝定天,伺机刺杀陆戍,并祸水东引给长武门,届时面对杀父之仇与丧子之痛,哪怕陆津再沉稳,也必然怒火难压,去找长武门复仇,待两方拼的两败俱伤之时,找准时机击杀陆津,铁河宗就是方十三囊中之物。

方十三听了弟弟的计谋,连说了三个“好”字,三人便立刻筹备起来。一个月以后,三人正如方七佛计谋所言,趁着宗主陆津外出之时,找准时机在夜间成功刺杀了陆戍并故意让陆戍临死前抓取了一枚,三人先前击杀一名长武门精英弟子时所得到的弟子令牌。而待陆津听闻儿子死讯赶回宗门时顿时悲愤交加,与长武门的新仇旧恨直接冲昏了他的理智,当即率众杀上长武门,即便长武门门主李月笙出言否认,但此时陆津心中复仇之火熊熊燃烧,哪还听得进李月笙半句解释,于是两边展开了一场旷世大战。大战的结果以李月笙身死,铁河宗惨胜结束,但陆津也是身受重伤,外加上才经历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没几日便病死陨落。

随后方十三趁着宗门内的悲痛与复仇之情,率众再度杀上长武门,将其吞并。又凭借着出众的武艺与江湖声望被推选成了新任铁河宗宗主,将铁河宗彻底收入囊中。

铁河宗在方氏三兄妹的带领下在往后了几年内蒸蒸日上,规模达到了宗门历史的最顶峰。但方十三的野心也随着门派的发展而日益增长,此时西楚国内因苛税而爆发了数次的起义,方十三觉得时机已到,不顾方七佛反对,竟然联合周边势力率众起义,妄图颠覆西楚国政,随后被无情镇压,起义以方十三身死,铁河宗与联合势力几近全军覆没而告终。最后方七佛无奈带着兄长遗志领着妹妹方百花与侄子方天定,及铁河宗残众,北逃大秦,开始了自己的戎马岁月。

随着方七佛剿灭北汉与西楚,立下不世之功后,个人的威望达到了顶峰,但有一件事发生,出乎了注定名垂千古的方七佛预料。

夺嫡夺适从古至今都是政治中重要的一环,老皇帝赵政生有两子赵贤赵明,两人皆有当皇帝的资质,所以朝中便因此分成了两派。方七佛自然推崇礼贤下士为人忠厚老实的长公子赵贤,毕竟立长不立幼传嫡不传庶,更何况治国不比建国,脾气温和的赵贤自然要比心机城府更深赵明更合适。但天不遂人愿,随着老皇帝赵政的突然驾崩,遗诏竟然放弃了在外监军的赵贤而选择了赵明。这使得大秦局势巨变,包括右丞相方七佛左丞相陈希文在内的赵贤党立即遭到清算,统统辞官下台。

但治国需要人才,赵明为了牵制汉党,再度启用方七佛,命其为雍州刺史。在先帝赵政生前发誓“此生必忠于大秦”的方七佛只能无奈领命,出仕镇守长安。

今夜里便是长安城一年一度的龙灯会,与长安城里宝马雕车凤箫声动不同的是,刺史方七佛此时正坐在府中,被北夏刺客一事弄得焦头烂额。换做寻常时刻,方七佛都不必如此坐立不安,但今年不同,方七佛收到消息,皇帝赵明今夜里会私访长安城,来感受龙灯会下的满城繁华。若皇帝陛下在今夜里受到北夏刺客攻击,出了意外,那后果不堪设想。

有人轻轻敲了三下房门,随后一个轻柔的声音传了进来:“爹。”

听到是自己爱女的声音,方七佛原本有些烦躁的心顿时轻松了一些:“爹在,笑儿进来吧。”

便有一名头戴轻纱,体态柔美的女子开门走进房内,她走到方七佛身后,帮方七佛捏了捏肩膀说道:“爹,女儿等会想出府走走,您看可以吗?”

换做寻常,方七佛自然是欣然同意,自己养女方素笑因为相貌原因,向来深居简出,不愿出门。为此方七佛和妻子张舒还劝过好多次,但今日女儿难得开口有此想法,方七佛却有些犹豫,叹了口气说道:“笑儿啊,今日恐怕不行。”

方素笑没想到向来劝自己出门的父亲会拒绝自己,有些不解:“爹,为什么啊?”

方七佛握住方素笑的手,将女儿拉到身前,有些愧疚地说道:“爹晚上要事缠身,不能同你一道出门,而且今晚可能会有贼人闹事,爹担心你的安危,所以抱歉了,笑儿。”

方素笑伸手轻轻拍了拍方七佛的手背,微笑着安抚道:“爹,女儿只是出门散散心去去就回的,而且有绩叔陪着,不会有事的。”

少女一番话倒是使得方七佛惊讶一番:“你居然说动了师弟?”

方七佛口中的师弟名叫王绩,是当初方七佛在铁河宗的师弟,为人忠厚老实做事心细,一直跟随方七佛左右,帮忙管理身旁杂事,如今成了方府管家。王绩武学水平不差,大概一品初期,随着方七佛南征北战,战斗经验也是老道,但唯独有个缺点,晚上看不清东西,被大家笑称夜里瞎,所以他平常夜间很少出门。

方素笑回道:“我答应绩叔,这次若是陪我出府,我便买些上好的布料,亲手帮他做身衣裳。”

方七佛这才了然:“那行,有师弟陪着应该问题不大,不过……”

方素笑眨了眨眼:“爹,不过什么?”

方七佛笑道:“那你也得帮爹做一身才行。”

少女莞尔一笑,点头答应。

方七佛挥了挥手道:“行了去吧,把你绩叔叫来,爹交代点事。”

方素笑听罢,便欢喜着走出房间。

方七佛看着少女走出房间的身影,摇了摇头,露出了一个久违的惬意笑容。

张月初郑白羽与李敬熊三人到达长安城时已是黄昏时分,三人找了家上号的客栈住下,随后这些日子以来,被压抑了好一阵子的郑白羽便拉着两人跑到市集上,开始享受长安的美食,以安慰前些日子受尽委屈的肚子。

对于龙灯会,三人其实都经历过,但彼时都是跟随自己的家人长辈,难免有些拘谨,此时三人结伴无人看管,自然是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对于龙灯会可是十分期待,当然李敬熊除外。

此时三人皆是身着便装,李敬熊卸下了背负了一路的百斤铜柱,连张月初也只是携带了相比而言刀型较短的愚公防身。三人坐在一家露天的摊头上,桌子上摆满了各式各样的食物,郑白羽与李敬熊两人正胡吃海塞毫无半点形象,张月初看着周围人异样的目光,只能尴尬一笑以表歉意。

待到三人畅享完毕,太阳早已下了西山,夜色笼罩着长安城,城内各式各样的龙灯映入眼帘。三人漫步在热闹的街道上,感受着少有的轻松愉快。

传说北汉开国皇帝刘启出生于夜晚,并且刘启诞生之时,长安城上有飞龙翔天。而次年长安城风调雨顺,是罕见的大丰收之年。于是为了纪念这日时刻,北汉便将刘启皇帝的生辰设立了龙灯会这一节日,同时也是对来年顺利的期盼。

张月初看着热闹的街道,想起了自己上次参加龙灯会的时候,那时自己还是身份尊贵的齐王世子,身边有父亲张云平;有老师白羽;有父亲的两位养子自己的两位兄长,有无数的家臣客卿。而时光变化,此时的自己已是天下通缉的逃犯,身旁也只有两位弟弟,如此巨大的变化,让他不禁感叹命运弄人。

就在此时,身旁有三位看不清面容的黑衣男子与他擦肩而过,从旁人听不清的声音似乎在讨论什么。

但张月初却听清三人所说的不是汉语,而是标准的北夏语!他回想起魏游先前交代的事情,一种不好的预感从心中涌起。他拍了拍郑白羽说道:“你带着大石头往莲湖走,那里的夜景最好,我有点事先离开一下,等会在莲湖碰头。要是没等到我,就自己先回客栈休息。”

张月初说完,还未等郑白羽反应便已消失来往的人群之中。

郑白羽抬头看了看长安城上即将被一片乌云遮掩的明月,一时间有些摸不着头脑。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