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十日之约就要到了,青铭更加珍惜与青云子在潭底的日子,他近几日经常和神龟一起出谷,去外面带了许多酒和粮食进来,希望自己离开之后,青云子也可以度日。
青云子见他跑出跑进的折腾,劝告道:“你不用如此,等天气慢慢暖和了,我就可以出谷了,到时候这潭底,崖壁上吃的东西也就慢慢多了,再说我一个老头,又能吃得了多少东西,何用如此麻烦!”
青铭一边往洞内搬东西一边道:“不可以,我还是不放心,要不前辈你还是和我一起出谷吧!”
青云子叹气道:“男子汉,为什么总是婆婆妈妈!又来旧事重提!”
青铭这才住口不提,将酒与粮食搬完之后,二人坐在洞前,青云子笑道:“那晚你的收获不小嘛,可是在武学上又有所领悟?”
青铭不好意思的道:“原来二师父都知道啦,我还以为您睡着了呢!”他还是循规蹈矩的一直叫青云子二师父。
青云子哈哈大笑道:“有什么心得也不与老夫分享,这可不是个好习惯啊!”
青铭不好意思的道:“晚辈这点三脚猫的功夫,怎能拿在前辈这样的高人面前显摆!”
青云子不高心的道:“怎么还一口一个前辈的叫?再这样我可就不高心了!”
青铭立刻改口道:“徒儿参见二师父!”
青云子这才扶须满意的点点头。
青铭继续道:“徒儿能有所悟,还多亏二师父传授的龟息大法,让徒儿对外界和自己的认知感受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因此才能有所突破!”
青云子望着岩壁上那晚被青铭用树枝划出的深痕和那颗被拦腰击断的树干道:“这可是练剑之人梦寐以求的上等剑招,无形之剑,可不是什么三脚猫功夫,你小子是不懂还是在装蒜!”
青铭不解的道:“师父,这无形之剑和有形之剑有何区别?”
青云子道:“有形之剑当然就是用剑使出的实实在在的剑招,而能使出无形之剑的人首先必须内力深厚,要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即便赤手空拳,也能剑意盎然,毙敌与数丈开外!”
青铭又问道:“那这有形之剑和前辈的先天罡气又有何区别呢?”
青云子看着青铭笑道:“问得好,依你之见呢?”
青铭摇摇头,表示不知。
青云子道:“先天罡气,纯粹是以内力作为根基,若无内力便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无形之剑就不同,它虽然无形,但却是由实实在在的剑招演变而来,即便没有内力,一剑在手,仍可御敌!”
青铭点点头道:“徒儿懂了,那这两种武功到底那个更加厉害呢?”
青云子哈哈大笑道:“武功高低固然重要,但它毕竟是以人为载体,就比如说一个师父收了三个徒弟,每日传授他们一样的功夫,几年之后有人盛名在外,有人寂然无名,你说这又是为什么呢?”
青铭似有所悟点头道:“不错,功夫没有强弱之分,人却又强弱之别,关键还要看人的际遇和修为高低!”
青云子点点头又道:“那杨涟真虽然心思狠毒,但确实是个武学上的奇才,你虽然掌握了克制音波功的方法,但遇上他仍要小心提防,自古以来君子总是斗不过小人的!”
青铭见识过杨涟真的厉害,除了音波功外,他的盘丝缠龙手正是自己龙爪手的克星,而他的摘星剑法也是出神入化,以后若再遇见此人确实应该加倍小心!
他自入谷以来常见青云子以先天罡气打鱼,那罡气不依托任何物件便自雄浑霸道,而杨涟真以古琴配合先天罡气发出的音波功更是让江湖人物谈之色变!
青铭时常在想不知道杨涟真那架琴弦是用什么材质做成的,怎会承受如此强悍的罡气而不断裂!
于是问道:“师父,杨涟真那张古琴究竟是用什么材质做的,怎能承受住那霸道无比的先天罡气?”
青云子似乎想起了久远之前的事情半晌才到:“你说的不错,这把琴的确是一件稀世珍宝,琴名唤作“号钟”! 它与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共誉为"四大名琴"!”
青铭在少林藏经阁便览奇书,对此事也是知晓一些,饶是如此也惊讶道:“原来如此,书中记载"号钟"是周代的名琴。此琴音之宏亮,犹如钟声激荡,号角长鸣,令人震耳欲聋!”
藏经阁内有一本《琴志》专门讲述天下名琴,里面详细的记载了“号钟”琴的由来,话说春秋时期齐桓公一次巡行,路过一村庄,突然听到一阵琴音,五音不齐,齐桓公听得难受,又有喧哗鼓噪之声,便下车寻来。
这时看见一群乞丐围着一个五六岁左右的男孩,男孩用身子紧护一琴,挡着如雨点般砸来的拳脚。桓公立即呵止,救下小孩。
桓公一问才知原来是这孩子抱琴沿村乞讨,不料演奏难听,被当作骗子,又因抢了乞丐的饭碗,遭乞丐群殴,可这孩子虽然被打,还舍命护琴。齐桓公是齐国的贤明君主,通晓音律,喜好操琴,顿生怜惜。
他将这孩子带回宫中,再看孩子手中琴,不觉惊讶万分,他收藏了许多名琴,还没发现竟有如此好琴。再询问这琴的来历,才知道这琴是那孩子父亲遗留的,当时那孩子还在母亲襁褓中,父亲就去世,长到五岁,母亲又亡,父母只留得此琴,他不得不学父亲操琴卖艺,无奈他没学过,又无钱求师,只好乱弹。
桓公看那孩子目聪灵秀,甚是怜爱。孩子又不知道自己名姓,于是他就赐这孩子叫做号钟。并叫来宫中乐师全力教习孩子弹琴, 号钟便一直在宫中苦学勤练琴艺。
过了数年,桓公正要征讨鲁国,第二天出征誓师,忽听号角声声,钟鼓鸣鸣,让人精神陡长,摩拳擦掌,他试着吹牛角一和,更佳。他暗道:“此乐,明天出征,岂不是用到点子上?,但不知是何人所奏?”他四下寻声一看,是当年自己收留的那孩子在弹琴,心中好不高兴。
第二天十万大军凛立,军旗猎猎,桓公令部下吹起牛角, 命号钟 奏琴与之呼应。牛角声声,琴声切切,军威顿振。
此琴在牛角的伴奏下弹出的旋律雄浑悲壮激昂亢奋,千军万马人人个个只觉得热血沸腾,斗志昂扬,雄心万丈,士气倍增。果然一路势如破竹,所向披靡,大胜而归。
从此号钟名声远播,人们为了纪念这位演奏家号钟,也为纪念伯乐齐桓公,便把此琴命名为"号钟","号钟"这一名琴便流传了下来,也留下了音乐中"伯乐识千里马"的故事。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