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船上的炮手是从郑氏水师里精挑细选的,他们都身经百战,虽然从没听说过“抛物线”这个名词,但很快就理解了。
为了培养炮手们的手感,朱慈烺给他们提供了充足的炮弹,让他们可以尽情地训练。
这些弹药价格不菲,要花掉很多银子,然而朱慈烺却毫不吝啬。
在他看来,每沉没一艘运输船,除了船本身以外,炮手、火炮也是非常宝贵的资源,全都损失不起啊。相比之下,训练时的花费就不算什么了。
因此,这三天的训练,可以说是银子堆起来的,不过效果也确实不同凡响。
三天后,参加训练的每一位炮手,都能根据土墩和自身的位置,确定火炮的仰角。发炮之后,基本上能准确命中土墩后面的目标。
朱慈烺还不放心:这几天炮手们是在岸上训练,跟在船上还是有所不同,毕竟船上是有轻微晃动的。
于是,朱慈烺又让炮手们在船上加练了一天,以便适应从船上向土墩后开炮的要求。
为期四天的训练终于结束,朱慈烺宣布:从明天起,正式恢复物资运送。
不过,鉴于吴海平的经验教训,朱慈烺要求:运输船不要挂帆,因为船帆一旦被火箭点燃,火势容易失控,很快就会烧毁整艘船。虽然降下船帆会使得行船时无法借助风势,从而降低了航速,但为了安全起见,必须这么做。
另外,朱慈烺还要求每艘船上多备一些水桶,一旦火势较大,可以从河里舀水灭火。
次日,吴海平、何广均各自指挥一艘运输船,向北进发了。
~~~~~~~~
清军已经三、四天没在三岔河上见到明军的运输船了。
旺吉努感到百无聊奈,开玩笑道:“朱慈烺该不会是被我们吓破了胆,当起了缩头乌龟吧?”
多铎斥道:“你高兴个啥?就算朱慈烺被吓退,那也是因为达素的战法,与你何干?也不看看你损失了多少人马。”
旺吉努被训得面红耳赤,他能明显地感觉到,当初极力举荐他的多铎王爷,如今已经很不喜欢他,却对达素欣赏有加。
联想到达素最近老围着多铎打转,旺吉努心想:达素该不会是在王爷面前说了我的坏话吧?
他不由得对这位昔日好友怒目相向,达素装作没看见,将头扭向一边。
这时,阿济格出来打圆场:“达素提出的战法固然不错,但也需要旺吉努甲喇额真去加以实施啊。”
多铎觉察到刚才对旺吉努过于严厉了,语气缓和下来:“过去的事就不提了。我要说的是,我们不可大意。我敢肯定,朱慈烺绝对能想出办法,明军运输船几天没出动,只能说明朱慈烺的办法实施起来比较费劲。等到明军的办法亮相,我们将会大吃一惊。”
“是吗?”阿济格有点不相信。
“你去年没跟我们去辽东,不了解朱慈烺这个人,你就等着瞧好了。其实我也很想知道朱慈烺有何对策,可惜我猜不出,只有等谜题揭晓才清楚,不过到那时就晚了。”
阿济格不知道说什么好,只得闭口不言。这时探马来报:发现两艘运输船。
旺吉努和阿济格连忙起身告辞,他们的部队都在西岸,因此他们得赶紧坐渡船过河,回去指挥战斗。
这几天,旺吉努命令手下在跟东岸土墩相对的西岸边,也挖土建起了一个土墩。两个土墩遥遥相对,对河上的船只形成夹击之势。
几天前,旺吉努的人马损失最大,因此他也很想将功折罪。建起这个土墩后,两岸的清军都可以躲在安全的地方射出火箭,运输船将很难逃出这个编织起来的火网。
现在,清军已经各就各位,就等明军运输船来送死。
吴海平站在船头瞭望,他惊讶地发现,前方不仅东岸,就连西岸也冒出了一个土墩。
他想了想,立刻明白了这是怎么回事,嘴角顿时浮现出轻蔑的笑容:敌人以为靠土墩这“一招鲜”就可以吃遍天,甚至还特地新建了一个土墩。他们哪里知道,对于我家大帅来说,这都不叫事!
吴海平冲着后面船上的何广均打了个手势,何广均也注意到了前面的情况,会意地点了点头。
两人示意各自船上的炮手做好准备,来一个先发制人。
炮手们立刻开始目测两岸土墩跟运输船的距离,根据这几天高强度训练得来的经验,迅速调整好了火炮的仰角。
等到两艘运输船行驶到土墩之间的河面上时,吴海平一挥手,所有火炮一起怒吼起来。
土墩后面的清兵正准备点火,忽然看到空中有数个黑点正急速坠落,定睛一看:老天,是炮弹!而且是直奔他们这里而来。
正在观战的多铎和达素,惊讶地看到土墩后面腾起一阵阵硝烟,对面的土墩后面也传来几声爆炸,两人不禁面面相觑:上次明军发射的炮弹不是被土墩挡住,根本打不着人么?怎么这次像长了眼睛似的,直奔土墩后面的清兵而来?
多铎和达素缺乏“抛物线”的知识,自然想不明白这是怎么回事,不过有一点两人是清楚的:清兵还没来得及开始行动,就已经伤亡不小了。
有一些清兵没被炸着,射出了火箭。这些火箭大部分掉进了河里,也有少部分落在了船上。
考虑到从船上放箭很难射中土墩后面的敌人,所以吴海平干脆没有安排士兵们放箭,而是挑出几个人,让他们承担起扑灭火苗的责任,以及保护好炮手们的安全,不要被火箭射中。
现在,船上起火,这几个人立刻忙碌起来。他们奋力地扑火,还用桶从河里舀水,往火势大的地方泼,使得火势很快得到了控制。
多铎看到己方损失惨重,十分心痛,正准备下令撤退,然而他抬眼一瞧,发现河里两艘运输船都已着火,不由得开始盘算起来:既然已经付出了这么大代价,如果就此撤退,岂不是便宜了明军?如果能烧毁两艘运输船,那就总算没有白吃亏。
于是他决定再等等看。不久,明军第二轮炮弹发出,清军再次遭遇打击,死伤遍地,多铎再也沉不住气了,下令鸣金收兵。
这下不仅东岸的清兵纷纷离开土墩后撤,西岸旺吉努的人马也是如此。
吴海平可不管什么“穷寇勿追”,见敌人撤退,便下令炮手们延伸攻击,将弹着点分别往东、西方向再前移一下。
这下清军可就惨了。他们正蜂拥着后撤,炮弹在密集的人群中开花,周围又无遮无挡,清军的伤亡比躲在土墩后面时更重了。
只不过,此时两艘运输船已划过了土墩的位置,渐行渐远,吴海平这才下令停止开炮。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