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附录二:阿里巴巴发展史

2024-03-13 作者: 牧诚
第10章 附录二:阿里巴巴发展史

第10章 附录二:阿里巴巴发展史

一、阿里巴巴前传:海博翻译社、中国黄页

·创立阿里巴巴前,马云于1988—1995年在杭州电子工学院做英文教师,并在此期间创办过海博翻译社(1994年)。

·1995年马云从杭州电子工学院辞职,与合伙人筹集2万元创办海博网络公司,运营“中国黄页”,“中国黄页”被认为是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网站,主要定位为网页设计,彼时互联网热潮刚刚开始在中国出现。

·“中国黄页”随后被当地电信局收购,马云和创业团队因与新东家经营理念不合而离开,第一次创业就此告一段落。

·1997年底,马云和他的团队受邀请协助国家外经贸部建立系列网站,其中包括网上广交会、中国商品交易市场等系列网站,网站的主要模式是将企业的信息和商品搬到网上展示,使用互联网新工具为企业提供宣传推广服务,这些网站已初具B2B模式的雏形。

·马云团队所创建的网站受到许多企业追捧,并实现“当年创建、当年盈利”,这样的经历让整个团队认识到中小企业信息服务中潜藏的巨大商机。

·1999年初,阿里巴巴在杭州正式成立,成立时的18名员工被称为阿里“十八罗汉”。

二、创业初期:B2B模式逐渐成形

·阿里巴巴成立前,做外贸生意的中小企业可选途径一般只有广交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沿袭中国黄页和外经贸部经验,阿里巴巴创建后定位为“中国中小企业贸易服务商”,为中小企业提供“网站设计+推广”服务,即打造“网络义乌”模式。

·“网络义乌”商业模式要求有足够的供应商,供应商再吸引买家前来,交易信息由此逐渐丰富。1999年2月阿里巴巴网站上线,7月会员达3.8万名;9月会员人数增长至8万名,库存买卖信息20万条,日新增信息800条;1999年年底时,阿里巴巴的会员人数已超越10万。

·经历创建后的两轮融资,资金充裕的阿里巴巴从2000年开始疯狂地海外扩张,先后在香港成立公司总部,在英国设立办事处,在美国硅谷设立研发中心,并在韩国、日本、中国台湾等地成立合资公司,并高薪引进人才。最显著的例子是,当时阿里巴巴硅谷20多人的团队比杭州200多人的薪水开支还要高几倍。

·2000年9月,阿里巴巴举办中国互联网史上著名的“西湖论剑”,马云与新浪王志东、搜狐张朝阳、网易丁磊等网络领域领军人齐聚杭州,阿里巴巴知名度迅速提高到与三大门户一样的高度。

·高速扩张使阿里巴巴经营成本骤然抬高,截至2000年底,阿里账上剩余资金只够公司整体维持半年运营,而此时全球互联网泡沫破灭,网络经济寒冬瞬间而至。2000年10月,为纠正初期高速海外扩张带来的问题,阿里巴巴内部举行“西湖会议”,提出3个B2C的战略转向——Back To China(回到中国),Back To Coast (回到沿海),Back To Center (回到中心)。简单解释,Back To China是要全面收缩战线,撤站裁员;Back To Coast是将业务重心放在沿海六省;Back To Center指回到杭州本部。

·除了压缩成本,“西湖会议”后分别推出“中国供应商”和“诚信通”等开流项目,向供应商提供额外的线上和线下服务,并收取会员费用,探索盈利模式。2002年,阿里巴巴又推出“关键词”服务,同年首次实现盈利。此后阿里巴巴的“会员费+增值服务”模式的B2B道路开始清晰。

三、从B2B到C2C:布局淘宝、支付宝

·2003年初,在阿里巴巴B2B核心业务盈利稳定后,马云为寻找新增长点开始日本之行。孙正义为前来“取经”的马云团队讲述雅虎日本的商业模式,以及雅虎日本为何会战胜eBay日本。

·孙正义表示,既然雅虎日本能凭借本土化策略在日本C2C市场胜出,阿里巴巴同样能在中国成功。日本之行坚定马云推出C2C业务的决心,而且在他看来,C2C的推出同样是“通过进攻来防御”的需要。

·2003年5月淘宝成功上线,7月阿里巴巴宣布投资1亿元人民币推出淘宝,11月推出网上实时通信软件贸易通(现在的阿里旺旺)。当时淘宝在C2C市场上的主要竞争对手为eBay易趣,2003年eBay易趣在C2C市场份额高达90%左右,并跟中国主流门户网站签订排他性的广告协议。但这并未阻止淘宝的发展,凭借“免费模式”的推出,以及对于用户体验的关注及提升,淘宝网迅速聚拢人气。

·2003年10月,支付宝上线。支付宝采用担保交易的模式,买家先把钱打给支付宝,当收到货品并检查无误后,再通知支付宝付款给卖家。担保交易彻底打消网购用户的担忧,让购物变得简单高效,支付宝推出后广受欢迎。2004年12月,阿里巴巴成立支付宝公司,支付宝网站上线并独立运行。据艾瑞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支付宝注册用户数突破5.5亿,日交易笔数达到850万笔。

·2005年8月11日,阿里巴巴正式宣布收购雅虎中国的所有资产,包括雅虎门户、一搜、IM、3721,以及雅虎中国在一拍网上所有的资产。同时,雅虎给阿里巴巴公司投入10亿美元的现金,成为阿里巴巴重要的战略投资者之一。

·2005年10月,阿里巴巴宣布再向淘宝网投资10亿人民币,淘宝网继续免费3年。从市场份额来看(据易观国际数字):2005年底淘宝C2C市场份额57.74%,eBay易趣31.46%,拍拍网3.76%;2008年底淘宝C2C市场份额86%,拍拍网7.2%,eBay易趣6.6%。

·2007年1月8日,历经3年谋划,阿里巴巴旗下“第五朵金花”——阿里巴巴(中国)软件公司在上海正式注册成立。首批注入资金1亿元,并于当天推出4款软件产品。

·2007年8月12日,阿里巴巴在网络广告市场上推出“阿里妈妈”,首次引入“广告是商品”的概念,让广告第一次作为商品呈现在交易市场里,让买家和卖家都能清清楚楚地看到。

·2007年11月6日,阿里巴巴网络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挂牌上市,融资116亿港元。上市当天,开盘价达到30港元,尾盘收于39.5港元,较发行价涨192%,一度创下了港股2007年新股首日涨幅之最。

·2011年2月21日,阿里巴巴B2B总裁卫哲辞职,淘宝“诚信门”彻底爆发。2011年,阿里巴巴委托专门调查小组进行调查,结果显示,2009年、2010年两年间分别有1219家(占1.1%)和1107家(占0.8%)的“中国供应商”客户涉嫌欺诈。

·2012年2月21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私有化B2B业务,从香港退市。

·2012年7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将现有子公司的业务升级为阿里国际业务、阿里小企业业务、淘宝网、天猫、聚划算、一淘和阿里云七个事业群。

·2013年1月10日,阿里巴巴宣布对集团现有业务架构和组织将进行相应调整,成立25个事业部,具体事业部的业务发展将由各事业部总裁(总经理)负责。

·2013年3月11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宣布,任命陆兆禧为阿里巴巴集团CEO,从2013年5月10日生效。届时现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马云将辞去CEO职位,专任董事局主席。

·2013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银泰集团联合复星集团、富春集团、顺丰集团、三通一达(申通、圆通、中通、韵达),以及相关金融机构共同宣布,“中国智能物流骨干网”(简称CSN)项目正式启动,合作各方共同组建的菜鸟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其目标是通过5至8年的努力打造一个开放的社会化物流大平台,在全国任意一个地区做到24小时送达。

·2013年06月05日,支付宝推出名为“余额宝”的余额增值服务,用户存放在支付宝的钱,在支付宝网站内即可直接购买货币基金等理财产品,同时也能随时用于网购、转账等。

·2013年11月11日,淘宝“双十一”狂欢节总销售额350.18亿元。“双十一”,在现在的中国意味着——网络购物节。

四、十年蓝图:阿里巴巴上市

·2014年06月27日,阿里巴巴向美国证监会递交招股书增补文件。文件显示,阿里巴巴决定在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股票代码“BABA”。

·2014年8月6日,阿里巴巴集团宣布,任命金建杭为阿里巴巴集团总裁,向阿里巴巴集团CEO陆兆禧直接汇报工作。该任命即日起生效。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