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由彼观彼,而不是由已观彼(3)
现在,请你好好想想,在你的朋友之中,有没有怀才不遇的人?如果有,这就是“冷庙”,你不要轻视这个朋友,平时要多给他打电话,逢年过节带些礼物去看看他。他也许不会礼尚往来,这不是他不懂礼数,而是暂时无力还礼,但他心中会记得你对他的好。在他落难时,一定有好多人离他而去,从此成为路人。而同情、帮助他渡过难关的人,他会铭记一辈子。所谓莫逆之交、患难朋友,往往就是在困难时期产生的,这时形成的友谊是最有价值、最令人珍视的。即便他身处困境,你若请他办事,他也会竭尽全力的。
人生际遇往往千变万化。俗话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穷困潦倒的英雄是很多的,只要风云际会,就能一飞冲天、一鸣惊人。也许只要三五年的时间,就能使一个人从落魄走向发达。一旦他翻了身,他会加倍补偿你的。那个你曾帮助的人,反而成了你的贵人。即使你一无所求,他也绝不会忘了你的。由此看来,冷庙烧香,是有利而稳健的人情投资。常言道:“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多结交潦倒的英雄,找些平常没人去的冷庙烧香,才更有助于你的发展。
智慧点读
一个会用逆思维做事的人,在平时应多结交些“潦倒英雄”,这样才有助于自己的发展。平时不屑往冷庙上香,临到头再来抱佛脚已来不及了。
与人交往,“人情牌”打不得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我不想欠别人的人情”,或“我不想欠某某的人情”。有人说:“这年头,欠什么也别欠人情,玩什么也别玩感情!”还有人说:“欠了人情债,有时得拿原则还,还不起呀!”这些话很耐人寻味。
你看过电视剧《家常菜》吗?在最后一幕,大款“厚墩子”因为一句“我这辈子不能欠别人的人情”而不惜放弃万贯家财,只为救出男主角刘洪昌,当面向他道谢。为什么人们都怕欠人情呢?因为钱可以慢慢还,感情可以慢慢培养,日子可以慢慢过,生活完全可以像烧锅里的红烧肉一样慢慢炖,但是“人情”这个东西会让人吃不下睡不着,每次看到那个施与人情的人,都觉得矮他三分。倘若你欠某人一个人情,不仅要还,而且要加倍地偿还,也就是所谓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问题是,有的人情能还,有的却说不清、躲不掉,想还却还不尽,让人有些内疚、有些后悔,慢慢地变成了心里的疙瘩。有些人甚至为此焦虑不安,还陷入自卑中。
比如,别人欠你人情,若下次他辜负了你,你说,“想当初我对你那么好,谁料到今日你竟如此待我!”只需一言,就会令他羞愧难当。即便你不说,他若做了对不起你的事,旁人也会在背地里对其指指点点:“你看,那个人真是忘恩负义。”看到了吧,欠人情会让人产生多大的压力!
虽然人人都怕欠人情,但若你让对方欠你人情,你不就掌握交际主动权了吗?这也是一种逆思维。我们来看看古人是怎样做足人情的:
唐朝皇帝李隆基亲自为手下将领煎药,在吹火时,一不小心烧着了胡须。侍从们急忙上前帮忙灭火,李隆基见他们都吓得心惊胆战,大笑道:“但愿他喝了这药病就好了,烧坏胡须有什么可惜的呢?”
堂堂一国之君亲自为手下煎药,而且还燃着了自己的胡须,又说出那么感人至深的话,这真是天大的人情。李隆基把人情做得如此之足,哪个手下能不感恩一辈子呢?
不过,人情也是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东西。下面这个人就是纠结于人情的苦恼中:
他叫张恒,刚到一家IT公司任职。一天深夜,他的女友头晕跌倒了,送到医院抢救时,大夫让他先交一部分押金。他身上根本没带多少钱。怎么办呢?他刚来到这个城市不久,认识的人寥寥无几。他翻开电话本,一眼看到了一块儿进公司的刘海的电话。张恒想都没想,就给刘海打了电话。接通后,张恒简要地把事情一说,刘海就痛快地说:“没问题,你等着啊,我这就去!”不到半个小时,刘海就来到医院,帮张恒垫付了住院费。
事后,张恒很感激刘海,还请他吃了顿饭。一次,有张大单子本来是张恒的,没想到刘海找到张恒,说:“能不能把这张单子让给我?”想到刘海曾经对自己的帮助,不过张恒答应了。张恒心里很不乐意,但又能怎么办?谁让他当初欠人人情了!这样的事情发生过不止一次,张恒为此烦透了。
在上述事例中,刘海因曾在关键时刻帮助过张恒,而掌握了交际的主动权。当他的业绩不理想时,只需一言,就让张恒将定单拱手相让。
讲这个事例是想告诉你,让别人欠你人情并不是要你以人情作为要挟对方的资本达到自己的目的。如果你像上例中的刘海一样,把人情当拐杖,那么你必然遭到他人的轻视。
人际往来中,无非今天你帮我,明天我帮你。你让他人欠你人情,就是在个人的感情账户里面投了“感情资本”,在未来你有需要的时候就会有人帮你。也许更多的时候,你帮助对方,根本就没想到要对方还你这份人情。这样想就对了。因为倘若对方不讲情义,不在乎这份人情,你也不至于太寒心。
智慧点读
人情虽然不能明码标价计利息,但到了需要你还的那一天,你就是两肋插刀也未必还得起。
树怕剥皮,人怕激将
我们通常把找人办事称作“求人”。在生活当中,我们常常需要通过别人的帮助来完成某事。经过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恳求后,你可能发现自己根本不能说服对方。对方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拒绝你。如果你将办事的方法颠倒过来,用逆思维看待和解决这个问题会怎样呢?比如,你突然给他一个强烈的反刺激,以言相激达到你求人办事的效果。在这里,“请将不如激将”不失为一种极佳策略。
你也发现,有人难请,你越客气他越端架子。不如换个请法,激他一下,也许就会不请自来,这乃相“请”不如相“激”。所谓激将,就是在某些时候,你通过贬低、刺激他人,打击他人的自尊心、自信心,让他振作起来,接受你的意见和主张。在求人办事时,如果你故意贬低对方,看不起他,说他不行,借以激起对方求胜的欲望,也能使其超水平发挥自己的能力,从而达到你的目的。
激将的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是“直激法”,就是面对面直接地贬低、刺激、羞辱、激怒对方。还有“暗激法”,即有意识地褒扬第三者,暗中贬低对方,激发他压倒、超过第三者的决心。还有一种导激法,指的是用明确的或诱导性的语言,把对方的热情激起来。通过上述这些方法,让对方进入激动状态(愤怒、羞耻、不服、高兴)导致情绪失控,继而操纵对方,让对方感到不再是愿不愿意去干,而是应该、必须去干。
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劝说孙权和蜀国联盟抗曹时用的就是暗激法。公元208年,曹操率20万大军南征。江东的孙权在抗曹与降曹之间犹豫不决。诸葛亮与刘备商量联孙抗曹。诸葛亮知道孙权年轻气盛,自尊心强。这样的人只有激,不可说。于是,诸葛亮在与其会面时大谈曹军兵多势大,他说:“曹军骑兵、步兵、水兵加在一起有100多万哪!”
孙权大吃一惊,追问:“这里有诈吧?”
诸葛亮一笔一笔算,最后算出曹军竟有150多万。他说:“我只讲100万,是怕吓倒了江东的人呀!”这句话的刺激性可谓不小,使孙权急忙问计:“那我是战还是不战?”
诸葛亮见火候已到,说:“如果东吴人力、物力能与曹操抗衡,那就战;如果您认为敌不过,那就降!”
孙权不甘屈辱,立刻反问:“照您这样说,那刘豫州为什么不降呢?”
此话正中诸葛亮下怀,诸葛亮进一步使用激将法,毫不犹豫地抛出一枚令孙权难以接受的重磅炸弹,他说:“田横不过是齐国一个壮士罢了,尚且能坚守气节,何况我们刘豫州是皇室后代、盖世英才,怎么能甘心投降,任人摆布呢?”
孙权勃然大怒道:“难道我在你眼里,竟然是个贪生怕死之辈吗?”你看,孙权的火立刻被激了起来,他当即决定与曹军决一死战。
俗话说:“树怕剥皮,人怕激将。”人最在乎自己的自尊、名声、荣誉、能力等。在求人办事的过程中,你故意贬低对方,看不起他,说他不行,就会激起他求胜的欲望,迫使他就范。在上述这个典故中,如果诸葛亮开门见山地邀孙权加盟,那么,结果就难以预知了。可他没有这样做,他故意激怒孙权,让他迅速做出抗曹的决定。
有个男孩想让妈妈给自己买一条牛仔裤。事实上,他已有一条了。因为怕遭到拒绝,男孩没有明确地提出这个要求,而是用了激将法。他很认真地对妈妈说:“妈妈,你见过没见过一个孩子,他只有一条牛仔裤?”
这句话一下子打动了他的妈妈。事后,这位妈妈谈起此事,说到了当时的感受:“儿子的话让我觉得若不答应他的要求,简直有点对不起他,哪怕在自己身上少花点钱,也不能太委屈了孩子。”
激将法就是利用逆思维心理,不按常理说服他,而是通过刺激他,激起其好胜心,让他自愿去做某事。尤其是对于一些倔强的人,这种方法更有效。反之,你越将他的力量夸大到极致,他反而越容易拿架子,或是起疑心,而不去做这件事。
激将法对脾气暴躁的人有效,对骄傲的人也管用,对自负的人也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你越是不放心他办某事。他偏要证明给你看。当然,激将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采取不同的方法,你要考虑对方的身份、性格等,犹如治病一样,唯有对症下药,才有疗效。若是下错了药,就会适得其反,弄巧成拙。
另外,要采取激将法,注意在“激将”的过程中切忌带有侮辱性的话语出现,最好利用暗示,不要一激将人激怒了,否则会让你碰一鼻子灰。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否定他的能力,从而激起他证明自己的欲望。
智慧点读
激将法就是利用逆思维心理,不按常理说服他,而是通过刺激他,激起其好胜心,让他自愿去做某事。
你不愿意做的事,别人也不愿意做
在现实生活中,有些人不会拒绝,不管别人求他做什么事,他都不考虑自己有多忙、有多累,就答应下来。可是,他们也会发现,当自己需要别人帮忙时,对方多半以各种借口推脱掉。
怕拒绝别人有各种缘由,这里就不说了。当你为了别人牺牲自己的时候,当别人变本加厉地让你的利益靠边站的时候,你要好好想一想当时所处的环境。勇敢地、真心地说出“不”吧!你拒绝别人,别人不一定会生气、会恨你,你也不一定失去一份友谊,因为人与人唯有互相尊重和理解才能达成和谐。如果你不加以甄别,有求必应,那么你会活得很痛苦,很无奈,很被动。
当代作家毕淑敏在其一篇名为《学会拒绝》的文章中说:“古人说,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这个‘不为’,就是拒绝。人们常常以为拒绝是一种迫不得已的防卫,殊不知它更是一种主动的选择……拒绝是苦,然而那是一时之苦,阵痛之后便是安宁。不拒绝是忍,忍是有限度的,到了忍无可忍的那一刻,贻误的是时间,收获的是更大的麻烦与悲哀。”
不可否认,因为拒绝,你可能会伤害到一些人。但没关系,只要你找到了合适的“理由”,别人也不好意思再让你为难了。
有个农民工给老家的媳妇打电话:“你赶紧借钱去吧,我打工时被砸了头,大夫说要不少医药费呢!”媳妇失声痛哭:“你让我咋办?我跟谁借去呀?”他怒气冲冲地说:“哭有什么用!还不抓紧时间给我凑钱去,要不我可能会留下后遗症的!”说完,他“啪”的一声把电话挂断了。
电话那头的媳妇愁眉苦脸,她家在村里是数一数二的穷,为此男人才出去打工,没想到刚到工地还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出了这事。她踱着沉重的步子,勉强带着笑容、歉意,以及讨好等,四处借钱。村人知道她的来意后,找出了一大堆理由,总之——没钱。她跑了整整三天,街坊四邻、亲戚朋友都转遍了,一块钱都没借到。
她着急上火,嗓子肿了,眼睛也哭红了,她不知如何向男人交代。没想到这天傍晚,男人居然好好地回来了。她跑上前摸摸他的头,疑惑了:“怎么头上一点儿伤都没有?你在电话里不是说自己被砸伤了吗?”
男人呵呵一笑,说:“我是被砸了,但不是被砖头,而是被20万砸中的!告诉你吧,我花两块钱买了张彩票,谁知竟然中奖了,20万块钱呢!”说着他掏出一张崭新的存折来,“你看,交了税,余下的钱都存在这里呢!”
她一把抢过存折,反复地看上面的数字,终于相信男人没骗自己。她又哭又笑地捶打男人:“你神经病啊!既然这样,还让我到处借钱!你不知道借钱有多难!”
男人问:“借到没有?”
她说:“别说乡亲,连几个亲戚都说没钱。”
他一拍大腿,咧开嘴大笑道:“好!这回脸面都撕破了,看他们以后谁好意思找我借钱!”
前面我们讲过一个道理——别人怎么对你,取决于你对别人的态度。反过来,你怎么对别人,也取决于别人对你的态度。在上面那个案例中,穷困潦倒的男人在中大奖后,为了试探人心,决定假装出现意外,让妻子向他人借钱。他知道,在危难关头,谁肯向他伸出援手,下次当对方落难时,他也会责无旁贷地帮助他。可别人都不乐意把钱借给他们。这下好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回脸面都撕破了,看他们以后谁好意思找我借钱!”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