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由彼观彼,而不是由已观彼(2)

2024-03-16 作者: 姚颖编著
第12章 由彼观彼,而不是由已观彼(2)

第12章 由彼观彼,而不是由已观彼(2)

如此看来,圆滑要有度,以不伤人为出发点,千万别变成狡猾。狡猾久了,会变奸诈;奸诈久了,会变阴险;阴险久了,会变得无情。那么,如何做个圆滑的好人呢?200多年前的纪晓岚已经有过很好的解释了。他认为做人要“处事圆滑,内心中正,不同流合污而为人谦和”。一个毫无主见,只会见风使舵、明哲保身的人,也不会得到别人的尊重。处事圆滑,就是做事灵活,既要执着,又要会变通;要突出自己,也要有团队的概念。“圆”乃策略,亦为手段。

你可能常常感叹“社会不公,小人当道”,可你是否想过可能是由于自己过于“刚毅”而导致人际关系紧张,由于自己缺乏变通而导致处事僵硬?若是这样的话,你是否有必要改变一下自己,做一个“圆滑的好人”呢?

智慧点读

不圆滑对自己没太大好处,顶多落一个“实在”的评价,而这“实在人”却并不一定招人喜欢。所以,不妨做一个“圆滑的好人”。

若人人只图自保,世界将变得怎样

一年冬天,天寒地冻,大雪阻碍了交通。一个男人冒着刺骨的寒风在山路上行走。后来,他碰到一个旅行家,于是两人结伴而行。为了节省体力,他们一路上都没有说话。他们不知道何时能到达有人烟的地方。半路上,他们又看到一个老者倒在雪地里,气息微弱。老者哀求他们:“带着我一起走吧,要不,一会儿天黑下来,我会冻死在这里的。”旅行家不耐烦地说:“我们自身都难保,哪还顾得上你呢!兴许待会儿还会有人来的。”男人见老者可怜,只好自己背着老者向前走。旅行家见此,默不作声地走在了前面,没有等他俩。走了一段路后,男人累得气喘吁吁,全身被汗水湿透,可热气竟暖化了冻僵的老人,两人就彼此用体温取暖。

两个小时后,男人隐约看到前面雪地里躺着一个人。走到跟前,他仔细一看,原来是那个只顾自己活命的旅行家僵硬地倒在雪地里——他冻死了!

碰到陌生人落难,你会伸出援助之手吗?大多数人的想法可能都跟旅行家一样: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确,花样翻新的骗局让越来越多的人只知“各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这样的情况的确令人担忧,良知、道德、爱心越来越少,这种现象会让社会陷入黑暗,乃至崩裂。长此以往,我们基本不会再有同情心和助人心。然而,反过来想想,人生在世,谁不会遇到难处呢?假如你对别人的困难袖手旁观,当你遇到困难时还会有人帮你吗?

1964年3月13日凌晨3时20分,美国一个名叫朱诺比白的年轻女子行至纽约郊外某公寓前遇到了歹徒行凶。她大声呼救,附近有住户亮起了灯,把凶手吓跑了。没想到,过了一会儿,歹徒又折回来作案。朱诺比白再次呼救。遗憾的是,无人前来帮他,也没人报警,甚至有些人还打开窗户观望了一下。结果,朱诺比白惨死在歹徒的手中。

如果当时人们不那么冷漠,而是愿意出来帮助这个可怜的女孩,哪怕只是跑出来几个人呼喊一下,歹徒都可能被吓跑。然而,就是因为他们的“明哲保身”,一个年轻而鲜活的生命就此完结了。不管同伴死活,只求自己安全,此类事件时常在我们身边上演:

据美国华文媒体《侨报》报道,当地时间2010年5月16日晚,23岁的中国女留学生姚宇在法拉盛繁忙街区被一名墨西哥裔男子拖入后巷强奸,并被一根金属管猛击头部50次左右。当姚宇颅骨粉碎后,凶徒又残忍地将铁管插入她的后脑。事发地点是闹市,可来往行人却没有出手相助,眼睁睁地看着悲剧发生。警察在调取录像时发现,当姚宇被拖进巷内时,有两三位行人就在一旁驻足围观,随即转身离去。姚宇尖叫呼救时,曾有多人路过,却无人停下来解救或报警。纽约华人社团联席会主席朱立创表示,在人来人往的闹市区发生这种悲剧,让他大感“不可思议”,也对民众的冷漠大叹“人心不古”。

不知这些因“冷漠”而造成杀人事件,会不会强烈地撕扯你的神经,如果用“愤怒”“憋屈”等词来形容看后的感受实在是苍白得有些可笑。想起鲁迅先生写过的文章:一个杀头的场面,围观的都是中国人,却看着自己的同胞被杀,却个个面无表情。

你可能也有难言之隐以及诸多顾虑,比如,“我又不认识那个年轻人,没有必要帮他,况且,如果上去帮忙,将来说不定会遭到报复”。或许你承认自己是懦弱自私的人,面对丑陋的现实却只想逃避。或许你会给老弱病残让座,会帮迷路的小孩找到家,会给贫困的人一点点微薄的帮助,但当你面对的是穷凶极恶的歹徒,可能有生命危险时,而你的身后却有下岗已失去生存能力的父母、嗷嗷待哺的幼儿,所以你不敢无所顾忌、奋不顾身地冲上去。这都可以理解。然而,我们还是呼吁,应该多一些善心和正气,路见不平一声吼,救人于危难之中。你想过没有,当许多人成为鲁迅笔下的“麻木的看客”的时候,当大家都不再“多管闲事”的时候,当人们习惯于冷漠和旁观的时候,伤害也许会落到那些明哲保身、息事宁人的人身上?

人总会把别人对自己的态度“反射”给对方,冷漠也是这样。人人希望别人行侠仗义,却个个害怕惹祸上身。集体沉默的结果就是陷入恶性循环,先是个体的冷漠,然后发展为群体行为,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在美国波士顿犹太大屠杀纪念碑上,一个叫马丁的德国新教神父留下了沉痛的忏悔之语:“起初他们追杀共产主义者,我不是共产主义者,我不说话;接着他们追杀犹太人,我不是犹太人,我不说话;后来他们追杀工会会员,我不是工会会员,我不说话;此后他们追杀天主教徒,我不是天主教徒,我不说话;最后,他们奔我而来,再也没有人站起来为我说话了。”

看到了吧?今天的帮助就是为自己的明天祈福。帮助别人有时只是举手之劳,却能温暖别人一生,甚至使其幸福一生,有时可能无意帮了人,却为自己修了一条路。正如章子怡在《卧虎藏龙》里面说的:“一个人做了好事,总会有报答的,至于是在什么时候,那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智慧点读

不要恐惧你的敌人,他们顶多杀死你;不要恐惧你的朋友,他们顶多出卖你。但要知道,因为有一群冷漠的人,只有在他们不作声的默许下,这个世界才会有杀戮和背叛。

你待人冷漠如冰,别人如何待你热情如火

有些人经常愤愤不平地说:“别人为什么这样对我?我哪里亏欠了他们?”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位,看完下面这则故事,也许情绪会平静些。

一天,蜜蜂和黄蜂闲聊。黄蜂委屈地说:“我就纳闷了,咱们有很多相同之处,可为什么人们喜欢你,而讨厌我呢?还把我当作害虫!按理说,我可比你长得漂亮,我有一件漂亮的黄色大衣,而你却成天脏兮兮地忙里忙外,我到底哪里输给你了呢?”

蜜蜂和蔼地说:“你说得对。但我觉得人类之所以喜欢我,是因为我给他们蜜吃。而你为他们做了什么呢?”

黄蜂不屑地说:“我为什么要为他们做事,应该是人类来捧我呀!”

蜜蜂叹了口气,接着说:“你希望别人怎样待你,你就得先怎样待人。”

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肯定不是抱怨,不是否定,不是诅咒,不是辱骂,那是什么呢?《圣经》中有句话与蜜蜂最后说的道理一样:“你待人当如人之待你。”意思是,别人对待你的方式,其实是由你对待别人的方式决定的。这也是一种逆思维。不信?那就继续往下看。

有个学生问著名的李开复博士:“为什么我不受欢迎,同学看到我都不打招呼,不对我笑呢?”李博士反问他:“你跟他们打招呼吗?对他们笑吗?”——你待人冷漠如冰,别人如何待你热情如火?想要得到他人的友善,不妨先对他们表达出自己的友善。

另一个学生问李博士:“为什么我总是认为同学对我不怀好意,想和我竞争?”李博士同样反问他:“你对他们的态度又如何呢?你想和他们竞争吗?”——你将他人视为劲敌,他人如何将你当作队友?

有些人每天都在纠结着:讨厌别人的不友善,自己却还以不友善的态度对别人;厌恶别人背后嚼舌根,自己却常在人后说长道短,甚至造谣诋毁;憎恶恶作剧,却常拿别人开涮;鄙视不讲诚信者,自己却常失信于人……

别人对你的态度,全是你设计出来的,是你在无意识中教会别人的。最真挚的友情和最难解的仇恨都是由这种“反射”逐步积累而成的。比如说,如果你对人冷淡,别人也会回以冷淡;如果你经常批评别人,你也会受到许多的批评。你视人如草芥,人视你如寇仇;你看人不顺眼,别人看你也会气不打一处来。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人们的态度也是相互的。你所给予的,都会回到你身上。

有个亲善大使去非洲考察,回来后,他逢人便说那里的人是全世界最无情的:警察冷若冰霜,出租车司机态度蛮横,餐厅服务员傲慢无礼,连普通百姓都焦躁不安,对客人有敌意。后来,有人劝他再去那里时先改变一下自己的态度。他第二次去非洲时,不管到哪里都面带笑容,无论对谁都彬彬有礼。结果,他发现警察、司机、服务员、普通百姓各个脸上都挂着笑容,他们是那么亲切友善。他这才发现,改变别人态度最快的方法是改变自己的态度。

别人对你的态度,就是你对别人的态度,也是你做事情的结果。你没办法逼别人对你好,只有先对别人好,别人才会对你好。因此,要想别人对你微笑,先去对别人微笑;要想得到别人的拥抱,先去拥抱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友善,先友善地对待别人;要想赢得别人的支持,先去支持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赞美,先去赞美别人;要想得到别人的关心,先去关心别人。

你改变了自己,就改变了别人;你改变了别人,就改变了你的世界。

智慧点读

为什么世界上有镜子,人们却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想要知道自己什么样,那就看看别人对你的态度吧。

晴天留人情,雨天好借伞

《史记·货殖列传》中有句话:“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大意是:“天下人纷纷扰扰,都为了利益而蜂拥而至;天下人哄哄闹闹,都为了利益而各奔东西。”司马迁一针见血地概括了天下人的本性,即多半围绕一个“利”字。

不可否认,有的人很有人情味,哪怕对方穷困潦倒,哪怕对方离职、退休,也不断绝与对方的来往,还保持原来的距离。但有些“势利眼”总在观察周围的情势,一旦发现对方失势,对他没有多少利用价值了,就迅速离开,表现得相当无情。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是战国时期赵国杰出的军事家,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他功绩卓著,被封为上卿,富贵冠极一时。廉颇一生,经历数十战,未有败绩,但是长平一战中,赵王误中反间计,以为廉颇无能,就用赵括接替廉颇的职位。廉颇被免职回家,失掉权势的时候,那些经常来拜访他的门客都不再登门了。后来,赵王再次起用廉颇为将,大获全胜后封其为信平君。廉颇的权势较往日更高更大,那些一度对他避而远之的人又一个个地主动上门来了。廉颇已看尽世态炎凉,十分气愤地对他们说:“先生们都请回吧!”有个门客说:“您的见解怎么如此落后?天下之人都是按市场交易的方法进行结交的,您有权势,我们就跟随着您,您没有权势了,我们就离开,这是多普通的道理,有什么可抱怨的呢?”门客的话说得明白、透彻、理直气壮,且一点也不含糊,实在是一语道破世人势利的心态。

同样的事还发生在著名的“四大君子”之一的孟尝君(田文)身上。《芦蒲笔记》卷七载:

“战国四公子”之一的孟尝君,礼贤下士,门下食客有三千余人。不料,因为受秦国和楚国的诋毁,孟尝君被罢免了相位,那些食客纷纷离开了他,没有一个理睬他的。后来孟尝君恢复职位。由于在大起大落中他识尽了门客的本来面目,便想以唾沫来羞辱那些势利的门客,被冯谖拦下了。冯谖说:“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孟尝君听从了冯谖的劝告,便不再恼怒了。

有俗语说:“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当你身居要职的时候,会有许多人主动来结交,此时门庭若市,一旦赋闲在家,那些和你交往的人就会疏远你。你看历史上那些帝王将相们,若是失势,要么家破人亡祸及九族,要么穷困潦倒,孤寂而终。再看看我们的现实生活,有钱有势之时,呼朋唤友,风光无限,一旦没钱没势马上门可罗雀。

人们多半按照这种逻辑行事,趋炎附势实为常态,所以,在权贵眼里,他认为这是你的趋利心,他也看不清谁对他真心、谁对他假意,更不会在众多攀附者中独独重视你。所以,积累人脉时不要一窝蜂地向权势靠拢,要独具慧眼,多点人情味。因此,不如逆向行事,在他人落难、失势时,不要冷落他人,而是像原来那样,甚至对他比原来更热情、热心。古人云:“冷庙烧香抱佛脚。”意思是,平时不烧香,临时抱佛脚,菩萨虽灵,也不会帮助你的。因为平时你眼中没有菩萨,有事才去找,菩萨哪肯做你的工具?反之,平时常去门庭冷落的寺庙烧香拜佛,神佛定会特别在意。平时烧香,表明你别无所求,完全是出于敬意,而绝不是买卖。假如有一天风水转变,冷庙成了热庙,神佛还会对你特别看待的,也不会把你当成趋炎附势之辈。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