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买和卖,就是一场心理博弈战(3)
如果你是顾客,看到这些极具诱惑又略有“威胁”的宣传语,而你恰好需要那个产品时,相信你多半会购买的。即使你根本没打算购买,也可能将其抱回家。为啥?因为划算呀!这些事例也说明,正面介绍商品往往不会引起顾客的兴趣,向客户传递“假如此时不购买我们的产品,您将会受到损失”的暗示,反而更能触动和吸引顾客,促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做购买的决定。
江苏有家电器商场,在一个周末以“兑现店长承诺,真情回馈消费者”为由头,掀起了抢购热潮。他们先利用报纸、电视、墙体广告等形式向外广泛传播活动的日期和内容,并提醒消费者“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当天上午一大早,店门外就站满了排队等候的人群。一开店门,人们如潮水般涌进来,让销售人员应接不暇。这时候,他们又稍微调整了销售方法。他们让促销员利用广播告诉这些顾客们,现在十人一组,进室内预定,每人仅限五分钟的考虑时间。
别以为顾客会因此而转身离开,事实上,人们抢购的兴致更高了。他们都觉得自己占了很大的便宜。在一小时内,这家商场竟然卖出了120台笔记本电脑。
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威胁”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先弄清楚客户最关注的产品优势是什么,不要纠缠于细枝末节,而且必须进行客观实际的暗示,不可以欺骗顾客。另外,一定要结合正面的说服来使用“威胁”宣传,否则容易使顾客产生不安,引起不愉快的局面。
智慧点读
当正面的介绍没有引起顾客兴趣的时候,向客户传递“假如此时不购买我们的产品,您将会受到损失”的暗示,反而更能触动和吸引顾客,促使他们在最短时间内做出购买的决定。
不与客户争辩,引导客户说“是”
在销售活动中,最忌讳的就是客户说“不”字,一个“不”字说出来,就意味着接下来的销售活动将无法继续。奥佛斯屈教授在他的《影响人类的行为》一书中说:“当一个人说‘不’时,他所有的人格尊严都已经行动起来,要求把‘不’坚持到底。就算他意识到这个‘不’说早了,为了维护自尊,他还会坚持说下去。因此,使对方采取肯定的态度,是一件特别重要的事。”有的销售员会与客户争辩,比如,客户说这款商品不好,他就非要举例说商品好得百里挑一;客户说自己暂时用不上,他就游说顾客说肯定能用上。结果呢,顾客连连摆手,表示不认同。
美国社会学家戴尔·卡耐基曾说过:“当你与别人交谈的时候,不要先讨论你不同意的事,要先强调,而且不停地强调你所同意的事。懂得说话技巧的人,会在一开始就得到许多‘是’的答复。”人际交往是这样,销售亦如此。在和客户交谈时,应该让对方尽量说“是”,这样的话,谈话就很容易顺利进行了。
美国电机推销员哈里森讲了一件他亲身经历的事:
一天,他去拜访一位客户。不料,刚与之见面,对方就生气地说:“哈里森,你又来推销你那些破烂了!你别妄想了,我们再也不会购买你的东西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哈里森一时摸不着头脑。他耐心地询问,客户才说自己昨天到车间去看了,并用手摸了一下哈里森推销给他们的电机,不成想,那台电机热得手都不能放上去。客户由此断定电机的质量好不到哪里去。
哈里森此时异常冷静,他明白若是直接与客户辩驳,对方定然一句话都听不进去。于是,他这样问道:“我认为你说的是对的,电机太热了,谁都不愿意再买。你要的电机的热度,不应该超过有关标准,是吗?”
“是的。”哈里森得到了第一个“是”。
“按照国家的技术标准,电机的温度可比室内温度高出42°C,是吗?”
“是的。但是你们的电机温度比这高出许多,喏,昨天差点把我的手都烫伤了!”哈里森又得到了第二个“是”。
“那你的厂房有多热呢?”
“大约24°C。”
“车间是24°C,加上应有的42°C的升温,共计66°C左右。请问,如果你把手放进66°C的水里想必一定会感到很烫手,是吗?”
“你说得很对。”这时,客户恍然大悟,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哈里森继续说:“既然这样,我希望您以后千万不要去摸电机了。关于我们的产品质量,您大可放心,绝对不会存在质量问题。”
客户赞赏地笑起来。他马上把秘书叫来,开了一张价值35000美元的订单。
当勃然大怒的客户指责产品有质量问题时,哈森里并没有急于辩解,而是引导客户说“是”。在一个个提问与回答后,让客户明白了原来这是一场误会。如果他让客户说“不”,那么,这种否定的态度则不利于双方澄清误会。
这个道理很简单,却常被人忽略。很多推销员一开口就愚蠢地提出让顾客无法接受的事物。顾客立刻表明立场。比如,有的推销员一开始就问:“您要买这个商品吗?”听到这个问题后,顾客会很尴尬,他想买,但不想马上形成交易。此时推销员应诱导对方说“是”。如果一开始就说出一连串的“是”字来,就会使整个身心趋向肯定的一面,容易造成和谐的谈话气氛,更能让顾客放弃原有的偏见,转而同意推销员的意见。
让顾客多说“是”,其实也不难——一个敢于对顾客掏肝掏肺、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耐心讲解产品或服务的业务员,要做成单是不太困难的。假如可能的话,最好让对方连说“不”的机会都没有。
智慧点读
如果一开始就说出一连串的“是”字来,就会使整个身心趋向肯定的一面,容易造成和谐的谈话气氛,更能让顾客放弃原有的偏见,转而同意你的意见。
有点创意,别把自己混在人堆儿里
在现代,广告就像空气一样渗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俗话说“酒香不怕巷子深。”而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酒香也怕巷子深”。再好的产品,你不打广告,怎么会有客户?人们怎么知道?有人说,没有广告照样有销量。不可否认,有的产品无须宣传,早已深入消费者心中,需求不减。可是,有的产品质量虽好,却鲜有人问津,而一条脍炙人口的广告语,就能迅速提升产品形象,让人过目不忘,想尝试一番。更重要的是,就是这些出色的广告语深深地打动了消费者,让这些产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
看看下面这几条广告语,是不是让人赞不绝口呢?
1.骑乐无穷(某摩托车广告语)。
2.衣名惊人(某服装广告语)。
3.无胃不至(某治胃药广告语)。
4.饮以为荣(某饮品广告语)。
5.天尝地酒(某酒类广告语)。
除了这些标新立异的创意外,你还可以用逆思维设计广告。有这样一个故事:
伦敦的一条街道上,同时住着三个裁缝,手艺都不错。为了抢生意,他们都想挂出有吸引力的招牌招徕顾客。一个裁缝在他的橱窗里挂出一块招牌,上面写着:“英国最好的裁缝。”
另一个看到了,在同一天,也挂出了一块招牌,招牌上用大写字母写着:“伦敦最好的裁缝。”
第三个裁缝看了,思考了很久,几天之后也在自己的橱窗里挂出一块醒目的招牌,果然,又来了许多生客。猜猜看,这个裁缝写了什么呢?
答案不是往更大的方面走,而是“本街最好的裁缝”。一个逆向的思维改变了局势,他没有把自己吹嘘到“英国”“伦敦”那么大,而是巧妙地运用了“本街”这个词,“本街”不就是这条街中最好的吗?他用了一种更务实的方式来呈现自己的优势,不论别人怎么夸大,他最后都能将自己的位置垫高。
德国大众甲壳虫汽车起初在美国市场上一直受消费者冷落,几乎处于滞销的状态。但经过威廉·伯恩巴克的策划后,该车的销量一跃而起,迅速登上美国进口汽车的第一名宝座,并从此奠定了强有力的市场地位。伯恩巴克先研究了该车的优缺点,他发现,这种车价格便宜,马力小,油耗低。不过,他知道,这些好处或许不能足够吸引消费者,若想在优点上做文章成功率太低。这时候,伯恩巴克是怎么做的呢?
让所有人诧异不已的是,他采用反传统的逆向定位手法,故意强调汽车的缺点,广告标题是:“想一想还是小的好”。左上角是张缩得很小的福斯金龟车的照片,画面下端是标题和内文,右上角和中间是大面积空白。
创意逆思维,就是一改兵法上弱势一方避其锋芒攻击薄弱环节的战略,反而有针对性地攻击对手的强势市场。在上例中,伯恩巴克就是采取此计开拓了市场。一般的广告都是正面宣传产品的优点以及正面形象,而伯恩巴克则用相反的角度宣传了汽车的独特优势。该广告播出之后,颇受中美国中产阶级以下消费群体的欢迎,取得了极好的效果。而且,大众甲壳虫汽车在消费者的心里很自然地成为小型汽车的代表,极有利地抢占了这一细分市场,塑造了福斯的品牌个性。
广告大师奥格威曾经说过:“我们的目的是销售,否则便不是在做广告。”一目了然,好的广告语是有销售力的,能够在市场竞争中有效地区隔竞争产品,在同类产品中脱颖而出。与其相似,创维当年也是以一句“不闪的,才是健康的”的广告语,硬是在长虹、康佳、TCL等几个一线品牌夹缝中挤出了市场!逆思维创意广告拥有巨大的传播力,不仅能使商家实现近期的实际销售目标,还可建立长远的品牌形象。在如今广告满天飞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因此,不管你从事哪一行,销售何种商品,在为产品做广告时,记住一定要有创意,要有自个儿的特色,哪怕土一点儿、小一点儿,也千万别把自己混在“人堆儿”里了。
智慧点读
逆思维创意广告拥有巨大的传播力,不仅能使商家实现近期的实际销售目标,还可建立长远的品牌形象。
主动让步也能够给对方造成压力
当你向顾客推销第一个产品失败时,不要气馁,你还可以推荐更多优惠的东西,多次的推荐会让顾客不好意思拒绝,直到他决定购买。
有个小女孩在热闹的街头卖玫瑰花。见一个年轻人走过,她急忙上前拦住他,说:“大哥哥,买一束玫瑰送给女朋友吧,给她一个惊喜!一束才50元,你少抽几包烟就有了。”小伙子不耐烦地摇摇头:“我还没有女朋友呢!”说着就要离开。小女孩又拦住他:“你肯定有自己喜欢的女孩,买一朵送给她吧,一朵才6元!”小伙子笑着说:“可是我不知道那个她在哪儿呀,我还有事,你问问别人吧!”小女孩依然没有放弃,她说:“你要是不想买玫瑰,就买几块巧克力吧,1元一块,很便宜的!”小伙子没办法了,小女孩一再退让,他也觉得不好意思了,索性买了几块巧克力。买完之后,他才发现,自己根本就不喜欢吃巧克力。
就像上例中的年轻人一样,顾客对推销具有极强的“抵触心理”,往往还没有等你开口,就已经急不可耐地表示拒绝。拒绝也没啥可怕的,你还可以向他们推销其他的东西,并不是顾客一说“不”,你就没有戏可唱了,这单生意就没法谈下去了。
乔·吉拉德是世界上最伟大的销售员,连续12年荣登世界吉斯尼纪录大全“世界销售第一”的宝座。他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业绩,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很会“说话”,让顾客无法拒绝他。就像你真诚、热情地一件一件推销,顾客会感到内心难安一样。向顾客妥协,或是主动放弃推销某个商品,并不意味着你处于劣势。这其实是以退为进。你主动退让,对方也就不会那么坚定地拒绝了,慢慢地会认可你的东西,最后会回报你所做出的牺牲。
再说了,你一再退让会给对方造成一定的压力。在现实生活中,不知你是否有过上例年轻人一样的经历:每当别人不厌其烦地向你推销产品时,你最后都不好意思拒绝了。推销员似乎告诉我们:我已经不再坚持我的要求,已经对你做出了让步,难道你就不能做些让步吗?这也是一种心理负担,或称为心理愧疚。因此,我们终会有所让步,不会拒绝到底。同样,你主动退让,他不喜欢这个,再向其推荐那个,也会给他造成心理压力,让他认为耽误了你很多时间,若是不购买一两件商品实在过意不去。
在让步中,尝试摸清对方的需求,然后再往下进行。比如,你向顾客推销一款高档昂贵的洗衣机,遭到拒绝后,你可以这样说:“我们还有一款洗衣机在功能上也很先进,但是价格会便宜很多,您是否可以考虑一下?”就是在这样的拒绝、退让之中,客户觉得对方已经做出了让步,自己也不好再拒绝接下来的请求,于是就会同意购买。
寸土不让是不可取的,往往会将自己逼入尴尬境地,而让步是一种智慧,是赢得人心的一个高明策略。因为,人心是很微妙的,有时候,哪怕是你做出一点点的让步,也可能取得很大的收益。
智慧点读
主动让步也能够给对方造成压力,既然你已经退而求其次了,那么对方也就不好意思再坚持自己的观点,因而也会做出相应的退让。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