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谢长(zhang)进

2024-03-07 作者: 可乐加糖
第107章 谢长(zhang)进

第107章 谢长(zhang)进

两位长辈都认同,可周燕燕却又开口了,只是这次语气有些奇怪的犹豫,“其实是有的,就……街尾巷子进去的谢奶奶家的孙子谢长(zhang)进,就在到处找零工做”。

谢奶奶家的孙子?一听年纪就不大,靠得住吗?

“他做事麻利不?”张秀莲也有些怀疑,又觉得这名字听得有些耳熟,“就是前几天帮我搬了一天砖的那个小伙子?”

“对,”周燕燕脸色居然有些微红,说着小伙子前两天来店里问过还需不需要找人做事,如果要的话随时可以到家里说一声就行。

“那位谢奶奶是有糖尿病吧?”刘淑琴自己其实不知道糖尿病究竟是个什么病,可听附近邻居一起的时候都说很严重,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要用药,所以很需要钱。

“谢长进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就离婚了,后来两人都不要他,就是这个奶奶带着长大的。说起来也是个可怜的孩子,初中没毕业奶奶就被查出了重病,他就出来打工了。”

刘淑琴是个心肠软的,总是会忍不住同情那些生活困难的人,这些人跟几个月前的她自己是真的差不多。

“他来帮过忙,做事勤快吗?”周秀秀可不想为了同情别人而让本来就极艰难的生意变得更难,“要是信得过也稳定的话,可以考虑长期请他。”

几人在这条街上也有了一个月了,本来又都是女性,总是能很容易了解身边的八卦。街坊邻居们聊起来也基本不会避讳别人,要了解一个人其实最好最快的办法,便是从他生活的地方去问。

“人还是可以的,伶俐。”周燕燕道,“对奶奶也好,明明去南边可以挣更多的钱,可他放心不下奶奶,一直就待在绵市。赚的钱不多,几乎都花在了谢奶奶的病上面了。”

周秀秀很想说一句救急不救穷,可要是说出来估计会被当场进行品德教育,不过这么孝顺的人,人品应该是不会太差的。

“那要不你们先问问?一天的话……”周秀秀其实真不太了解现在的工资,于是把这个问题抛给了张秀莲,“张嬢,你看给好多合适?”

“一天只送两三个小时的话,”张秀莲也没马上回答,道,“这样吧,我明天再跟附近的人打一下他家的情况,要是人确实信得过,就再找他。”

“我跟你一起去,”周燕燕突然有点激动地说,“我晓得他家在哪里。”

这不对啊,周秀秀怀疑自己是太敏感了,可周燕燕什么时候这么关心过别人啊,还是根本不熟的……男青年?

“也还要跟包叔叔商量一下,”周秀秀压下心里的感觉,接着说事情,“妈,我们明天晚上去找一下张老师吧,看看食品许可证的事情怎么样了。要是能办的话,我们辣酱就能送到一些副食店去卖,这样也能将名气扩散开来。”

“说到这个,”张秀莲道,“我跟你妈妈昨天去采买的时候问了一个老乡,说是他们那边好多人种辣椒,今年销路不太好,新鲜辣椒卖不出去就晒了好些干辣椒,你们看能用吗?”

“干辣椒的话,”周秀秀想了想,“现在家家户户基本都会做油辣子,不过我们可以往油辣椒里加些豆豉和香料,做些新的品种出来。张嬢,要不你问问他能收到多少,如果不超过百斤的话,就可以买。”

一百斤干辣椒要一千多斤的新鲜辣椒才能晒出来,可川省和临近的几个大省都有大面积种植辣椒的地方,所以很多来收的人都把价格压得很低。

事情商量得差不多,周秀秀又摊开本子回顾了一遍,确定要解决哪些问题,之后在结束这场跟会议差不多的谈话。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大家已经习惯跟着周秀秀这么偶尔聚在一起说事情,然后就明白了接下来需要做些什么。

不用弄小吃,专心做盒饭几人就轻松很多,而辣酱已经存了几个半人高的大坛子,当时买的时候足足有两百来斤。

现在就只需要每周挖出来做成酱再出售就行。

学校门口摆摊不成了,周秀秀就想在着能在这里租一家店面,专门用来做小吃,比如汉堡、炸鸡、奶茶之类受学生欢迎的。

盒饭这件事不发展成规模,利润始终太薄,可现在光是包建军手里的工程也满足不了发展的需求。

第二天张秀莲就去打听了那个叫谢长进的青年,并且在周秀秀中午回家的时候跟她说情况。

谢长进,二十五岁,初中毕业后就没读书了,这将近十年一直在城里到处赚钱,养活自己和奶奶的同时还要承担后者的医疗用药等费用,过得十分不易。

至于人品,邻里之间看着他长大的都说是个好孩子,做事情勤恳,脑子也灵活。

“都说要不是因为家里有个老人拖着,这样的年轻人去南方早就发财了。我也见过这小子几次,看眼神不像是个有毛病的,只是脾气不是很好。”

张秀莲很是客观地评价道,“看不过眼就不干,不看人脸色也不受人气。说得好听叫硬气,但跟人打交道哪里能不受点委屈、忍口气?”

脆弱的自尊吧,这种感受周秀秀懂得,越是处在弱势就越要逞强,不接受怜悯,一心总想证明自己过得并不比别人差,只要靠自己就行。

“这确实是个问题,”周秀秀刚吃好饭,现在离学校近可以休息一下,“不过这跟我们关系也不大吧?反正每天只要让他送一趟盒饭就行。”

“帮着送饭也能做些事情才好,”张秀莲道,“那行,我下午先去找这个谢长进,给他五块钱一天。他要是愿意来,我就去找一趟包老板,跟他说一声以后近处的两个工地我们就自己送过去。”

还有一个工地是在城北,那边说是在建一个大广场,距离周秀秀他们住的地方开车都得要三十多分钟。

五块钱一天听着不多,可这个时代肉才一块多钱一斤,一天能买四斤左右的肉的工钱,还是很多了。

之前刘淑琴从中午忙到晚一天也才三块钱都不到呢。

不过周秀秀也没反对这个价钱,看似只是送两趟盒饭,可那是不管刮风还是下雨雪都是要去的,哪怕工地停工,只要工人还在就得去送。

这算是这座小城里最早的外卖了吗?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