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挣到回乡以来第一笔工钱

2024-03-07 作者: 杨子之爱
第67章 挣到回乡以来第一笔工钱

第67章 挣到回乡以来的第一笔工钱

听了母亲的话,夏薇薇默然了,她也明白,有的人的关注点,永远在最不堪的事情上,所以他们只会关注她“勾引林家聪,为他堕过胎”这种虚假的传闻里,哪怕是法院判决的真相,他们也会故意忽略。

其实从上一次母亲阻止她对警察说出刘大贵猥亵她的事,她就知道母亲是不会让她起诉林母的。

母亲的确是为了保护她,保护她的名声,她也不忍心让母亲着急,所以在母亲又劝了她一会儿以后,她答应不起诉。

然后她跟母亲说上街去看三外公,母亲拉住她,说:“你别去了,我去吧,我想跟你三外公商量点事。”

母亲背上鸡蛋,拿上伞大步出去了。

看着母亲娇小但移动得很快的身影,夏薇薇说不出来是什么感觉,她知道,母亲是不想让她顶着炎炎烈日上街,所以才借口要和三外公谈事情,亲自上街去。

母亲是懦弱的,她害怕很多世俗的东西,但是母亲是坚强的,总是尽最大的努力来保护她。

这天晚上的日记,夏薇薇写道:“我不过谈了一场无疾而终的恋爱,竟然被扣上了一对恶名,被上床、被堕胎,还成了村里唯一的大龄剩女,各种极品粉墨登场……

“我不畏惧各种奇葩,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是母亲害怕,她总是竭尽全力地把我挡在身后,竭尽全力地保护我。

“不知道什么时候我才可以强大起来,有那么一天,能够把我的家人保护在我的身后!”

接下来就开始农忙了,收玉米,收黄豆、收绿豆、收稻谷,夏薇薇和母亲早出晚归,忙得不亦乐乎。

父亲也很忙,他单脚跳着做饭,做家务。

收稻谷是复杂活儿,夏薇薇家没有打谷机,她和母亲两个人收的话,半个月都搞不定。

夏三哥家去年买了一台电动打谷机,专门帮人收稻谷,一个小时就把一亩田的稻谷收完了,她跟母亲商量说,把稻谷包给夏三哥收。

母亲犹豫地说:“我们一亩二分田,工钱要一百二十块呢。”

“那也划算啊。”

“我知道划算,关键是我们现在没有钱。”

“田玉梅和林秀丽借给我们的钱,除了小军的学费,应该还有剩余。”

“那钱可不能乱用,如果小军上学用不完,要给人家还回去。”

“妈,”夏薇薇竭力劝说:“一百多块钱也省不了什么,但是我们包给夏三哥的话,可以早一点把谷子收回来,田也可以种别的。”

夏母最后被她说动了,说:“你这么多年没有做过农活,回来没多久就晒得又黑又瘦,那你去跟你夏三哥说吧,我们包给他们。”

夏薇薇知道,母亲是不忍心让她太累,才愿意拿一百多块工钱出来包给夏三哥,但她觉得值得,因为母亲也可以不太劳累。

以前她上学的时候,每季农忙过了,父母都会吃药,那些病都是累出来的。

收稻谷包给夏三哥就快多了,他们有九个人一起做,夏薇薇也帮忙割谷穗,母亲烧开水送到田里来。

夏三哥和另外两个男人帮忙把谷粒挑回去,晒在院坝里。

夏薇薇看着三个男人挑着两百斤重的谷粒跑得飞快,觉得包给夏三哥真是做对了,不然她和母亲每一趟只能挑几十斤,要挑多久才挑得完,而且这样累半个月下来,她和母亲铁定会生病。

收完了,夏母把一百二十块钱交给夏三哥,他当场数了十二块钱递给夏薇薇说:“来,薇薇,这是你的工钱。”

夏薇薇诧异地说:“我还有工钱?”

“当然有,这是我们包的活,你帮着做了,这是你应得的。”

夏三哥把钱塞到她手里,起身招呼大家:“回家吃饭吧,吃了饭去帮我大伯收。”

夏母挽留说:“就在我家吃吧。”

“不了,”大家纷纷说:“家里饭都做好了。”

他们包的活儿,因为不知道中午是在哪一家做完,所以都是回自己家吃饭。

当然这样也是为了便于好算工钱。

夏三哥他们离开以后,夏薇薇看着手里的钱盘算,一个小时十二块钱,十个小时就有一百多,十天一千多,一个月下来就有三、四千,这赶得上她开饭店的收入了啊。

她兴冲冲对母亲说:“妈,我觉得三哥他们好赚钱啊,就是跟着他们去帮忙割稻谷,一个月都能挣三、四千。”

夏母说:“赚钱是赚钱,但是没有几个人吃得下来这个苦。”

“我觉得还行啊。”

“你才做了多大一会儿?如果每天跟他们跑,做不了三天你就受不了了。他们本来是十个人,你知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少一个人?因为有一个中暑了。他们都是老农民了,也架不住这么累,做三四天就有人病倒,有时候答应了帮人家收,突然病倒几个人,你三哥到处找人。”

夏薇薇说:“那我戴上草帽,多喝水,每天吃绿豆稀饭,可以防止中暑。”

“这也只能防止轻微的,这么大的天气,每天顶着大太阳做,怎么防都防不住。再说他们要的都是手脚麻利的,别说你不行,我这手脚他们也看不上。”

夏薇薇的心顿时冷了半截,闷头不说话了,看来要在农村赚钱真不容易啊。

“再说,”夏母说:“你爸爸没办法做活,每天晒这一千多斤谷子,就够我们两娘母忙了,哪有办法去挣钱。”

夏薇薇想想也是,问:“妈,一千多斤谷子,能卖多少钱?”

“卖不了多少钱,”夏母摇头:“我们农民靠天吃饭,年辰好,风调雨顺,所有农民的粮食产量都高,粮食一多,就卖不起价。去年干旱,收成不好,亩产只有五百斤,谷子卖到了五角钱一斤。今年亩产有八、九百斤,估计一斤也就卖三角左右。”

夏薇薇听得心都凉了半截:“照这么说,还不如不丰收?”

夏母笑着说:“我们当农民的,哪能指望不丰收?收成好,就算卖不起价,至少我们有吃的。如果收成不好,我们自己都不够吃,再花钱卖就更不划算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