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6章 您所拨打的号码不在服务区

2024-03-07 作者: 杨子之爱
第346章 您所拨打的号码不在服务区

第346章 您所拨打的号码不在服务区

平时人们能吃的只有玉米面糊糊,但哪怕只是玉米面糊糊也不够,在青黄不接的二、三月份和六、七月份,人们会想尽办法找吃的。

夏薇薇小的时候,父母叫她和弟弟不要浪费粮食有一句口头禅:“现在这么浪费,荒四八月怎么办?”

“荒四八月”,就是指青黄不接缺吃的这两个月。

这只是对青黄不接时节的一个泛称,事实上,不是只有这两个月缺粮食,严重的时候有四个月都很困难。

“荒四八月”是阳历的四月和八月,也就是收麦子、油菜前,和收水稻、玉米前的月份,阴历是二、三月和六、七月。

在这几个月,很多人家都缺粮食,为了不让一家人饿肚子,那时候的人们想尽了办法。

除了水稻、玉米和小麦,还有一种粮食就是红薯。

红薯是不交公粮的,但它的产量也非常低,而且怕冷,只要天气变得寒冷,它就会大批量的烂掉。

人们为了不让红薯烂掉,每家每户都会挖一个红薯窖,丁家沟村因为是丘陵地带,人们把红薯窖一般挖在房后的小山上,就像一个山洞一样,冬暖夏凉,用木板做个门,可以上锁。

每年深秋把红薯从地里挖起来以后,把泥土稍微用手抹一抹,放在框里,直接抬进红薯窖储存。

但是就算是在暖烘烘的红薯窖里,红薯还是会烂掉,夏薇薇的父亲每次进红薯窖里捡红薯,都会拣很多烂的出来。

只烂了一点点的,他舍不得扔掉,把烂的削了,再把看不出来烂,但能闻到烂味的地方切下来喂猪、鸡、狗,看不到也闻不到烂味的部分就煮在玉米面糊糊里人吃。

但这种红薯看着是好的,吃的时候满嘴都是烂红薯的味道,夏薇薇小时候吃得皱眉头,想吐不敢吐,只能偷偷吐到狗槽里。

后来人们看见红薯烂得越来越多了,觉得可惜,又想了一个办法,就是把红薯淘洗干净,切成片,晒在箦子上。

红薯是秋末的时候挖,等到冬天农闲才有时间切,冬天日照时间短,要晒一两个月才能全部晒干。

为了方便,每天晚上不收,连箦子抬回来放在两根长板凳上,可以撂很高,早上再抬出去。

红薯片晒干后装在袋子里,就不怕烂了,可以放到次年二、三月,煮在玉米糊糊里,容易饱肚子一些,也可以少煮一点玉米面,缺粮食的时间就会短一些。

不过晒干了的红薯片也放不了多久,因为到夏天会长虫,所以八月青黄不接的时候,夏薇薇的父母就是掰嫩玉米回来,剥成粒后,用石磨子推成浆,再烙成饼填肚子。

那时候烙玉米饼没有油,直接干锅烙,和现在街头巷尾卖的那种玉米饼不一样。

总之,夏薇薇小的时候,最想吃的是米饭和面条,尤其是面条,一年到头吃不了几顿,哪怕只放一点盐,她都觉得香得不得了。

后来不缺吃了,就不晒红薯片了,这几年又种菜,不种粮食,这些箦子几乎不用,都架在了猪圈楼上。

夏薇薇和父亲取了七、八张箦子下来,夏父先把两根长板凳放在猪圈屋外的房檐下,把箦子扛一张出来放在板凳上,再扔些谷草铺平,放一床席子,上面放一床棉被,一张简单的床就做好了。

他又扛了几张箦子出来,围在床周围,夏三哥的大伞送给他用,就这样搭成了一个简易的棚子。

来电以后,夏薇薇在夏春华家里看到了电视上极重灾区的惨状,看得泪水涟涟。

看到解放军和志愿者在余震频发中,不顾生命危险帮助受灾的人们,她也感动得落泪。

同时她心里还有一种骄傲的感觉,因为叶风就是这群好人中的一员。

她的目光总是在小小的电视屏幕上仔细搜寻,希望能看见那个熟悉的身影,但是,并没有看见。

电视上还说极重灾区的通讯还没有恢复,余震频发,建议不是专业的救援人员不要进入,以免发生不测。

夏薇薇忍不住拨打叶风的电话,台上果然提示:“您好,您所拨打的号码不在服务区,请您稍后再拨。”

这令夏薇薇心里很不安,却又没有办法。

作为村代理妇女主任,夏薇薇不仅要忙自己家的事,她还要和村长、村支书一起调查走访全村的受灾情况,做一个统计。

这一走访下来,夏薇薇发现地震造成的灾害还不小,有几户和她家差不多的土墙房子都垮了,完全没办法住人,目前也都借住在邻居家里。

有几十户人家的墙壁都不同程度裂了口,有一家的两只猪被砸死了,有一户人的鸡被砸死了一只,还有一家死了四只鸭子。

走访到四队,她看见有一户人家的砖房也垮了,诧异地问:“砖房也会垮?”

她虽然当了这么久的村代理妇女主任,经常为大家调解纠纷,但因为这户人家单家独户住在一个山坳里,没有跟邻居发生过纠纷,所以她也没到这家去过,对这家的情况不是很了解。

她只知道这家只有一个男人,叫罗来财,三十多岁,长年在外打工,他父母前几年过世了,他没有结婚,也没有兄弟姐妹。

村长说:“他这个房子修的时候就修得不牢靠,他妈老汉儿为了给他娶媳妇,拉钱带账修了几间平房,泥巴匠手艺不得行,修起还不到一年时间,房子就裂了口,这一摇就垮完了。修房子这个事情搞不得假,偷工减料呀,敷衍了事呀,很容易出问题。”

几个人一边说一边登记下来,继续走访下一家。

忙了好几天,才把灾情统计完,村长将数据报了上去。

这天,村上忽然通知,政府给灾区重建的修房户一户人补贴两万元,另外有五万元的贷款,贷款三年内免利息。

夏薇薇的眉头顿时展开了,她觉得可以先不借林秀丽的钱,等修到后面不够了再向她借。

对于修房子,是请泥巴匠按天工算,还是包给别人,夏薇薇和父母之间有分歧。

她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懂,包给别人算了。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