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推销冬枣

2024-03-02 作者: 王阁序
第二十八章 推销冬枣

转眼到了六月中旬,张浩关闭了野猪林,结束了猎杀野猪的行动。七月初张浩率领众人来到宾夕法尼亚州的兰思维小镇附近的水库。本来要去五大湖捕鲤鱼,据说那里的鲤鱼密度更大,居然一群群跳到船上。可是上网一查,大失所望,原来五大湖的鱼是不能吃的,五大湖周边都是工业区,湖水受到了严重污染,美国人之所以要在湖里养殖鲤鱼就是为了消除污染。

白天捕鱼不能直接送到次位面,再者正是这里泛滥的鲤鱼引来了众多游客,倘若光明正大的捕捞,势必会引来美国人的拦阻,所以只能选择晚上行动。众人白天在湖畔僻静处临时搭建的竹棚子里休息,夜幕降临的时候身穿救生衣,划着竹排,拿着渔网来到鱼群密集的地方。来伊利湖之前,众人就通过网络视频接受了张网捕鱼的速成培训。也不用太高超的技术,毕竟湖里鲤鱼十分密集,只要懂得如何撒网,如何收网就可以了。

乾县竹屋附近的这几个月新建的三十多个大水泥池子外鱼贩子开来的拉鱼车排起了长队,张麟带领数十名雇工不断从水泥池子里往出捞鱼,称量后帮助鱼贩们装到车上。昨天夜里张浩共运送过来将近十万斤鲤鱼,张麟连夜给那些鱼贩们打了电话,告诉他们这些鲤鱼死鱼无论大小均两元一斤,活鱼五斤以下的四块一斤,五斤以上的六块一斤,让他们明天凌晨过来。通知了一百多人,结果一传十,十传百,来了六百多人。

从早上忙活到中午,张麟等人早上就没吃饭,此时又累又饿。张浩的父亲和母亲做了饭菜端出来,大家草草吃一口,继续干活。下午几名市电视台和报社记者坐着车扛着摄像机,带着照相机过来,走到一名鱼贩面前,一个美女记者问:“我们是市电视台的记者,你们聚集在这里是在批发鱼吗?”

鱼贩点点头,“这的鲤鱼都是野生的,肉质鲜美,个头又大,价廉物美,我们听到消息,一大早就赶过来了,必须多进点货,不知道哪天才能有第二批。”

记者又问了几个问题,随后来到张麟面前。

“你是这里的老板吗?”记者问。

张麟摇摇头,“我是这里的负责人,不是老板。”

“这些池子里的鲤鱼都是从哪里运过来的?”

“呵呵,我不太清楚,我们老板不在,要不然他肯定会给你满意的答案。”张麟道。

张麟正在应付记者,张浩从次位面过来,他过来的时候,顺便把数百个大竹篓和塑料桶装的鲤鱼也带了过来。张浩打开仓库门,从里面出来。

“张麟——张麟——”张浩站在那里声嘶力竭地呼喊。

张麟撇开记者跑过来。

“张老板,我被记者围住了。”

“你赶紧带人把鱼弄到池子里,要快,晚了就都死了。”张浩急切地道。

шwш⊙ TTan⊙ ¢○

记者扛着大枪小炮跑过来,围住张浩。

“请问您就是这里的老板吗?”一个记者问。

“据说您去年还欠了不少债,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积累了数百万财富……”

记者们的问题一个接一个,张浩皱紧眉头,“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一个个体户,你们应该去宣传这座城市的默默奉献的企业员工,在田地里辛苦耕耘的农民,没有他们的奉献,我们就用不上电,吃不上自来水,烧不上天然气,甚至吃不上饭……”

“据我们了解,从去年开始张老板相继搞过竹制品加工,销售鹅卵石,野猪肉……现在是大量价廉物美的野生鲤鱼,为繁荣我市市场做出了卓越贡献,这正是我们应该大力宣传的典范……”

“对不起,我要方便一下。”张浩实在没有时间浪费在这些记者身上,时间就是金钱,那边的鱼太多了,他这次回来不知是送鱼,还要让张兴凯、李峰招一批有撒网捕鱼经验的人去兰思维。他甩开记者,跑到一辆摩托车跟前,骑上摩托车一溜烟跑向一片庄稼地。躲进一人多高的玉米茎秆中间回到了次位面。

松市郊区的一座别墅内洋溢着浓浓的喜气,小菊十月怀胎,生下了一个水灵灵的小丫头,张浩当了爹,抱着闺女一个劲地傻笑。

“媳妇,你真好。”

“咋的了?”

“让我当上爹了,我宁愿回到过去过那种苦日子,只要有我闺女在,我也会觉得很幸福。”

“得了吧,既有钱,又有闺女那才叫正道,缺一不可。”

三辆小汽车依次开进院子里,老姨夫带着一家人过来了。老姨夫一家人在美国几个月总共赚到了三百多万老头票。老姨夫自己留下一百万,其余的钱小爽和丽丽两家平分,都买了几十万的小车,老姨夫和小爽又在城里买了楼房,搬进了城里。丽丽在台湾要照顾老人,在这边呆几个月,还得回去。

今天过来喝小丫头的满月酒,他们每家准备了十万的存折作为贺礼,张浩现在最不差的就是钱,他没有收。

“今天我没有招呼别人,咱们都是实在亲戚,借这个机会在一起聚聚,钱我绝对不收。你们来了,比什么都强。”张浩道。

张浩一再推辞,几个人也就把钱收回去了。

“在家呆了两个月就又想过去了,那边赚钱太容易了。”小爽道。

“我这次准备去山东滨州转转。”张浩道。

“我们家里有事就不去了。”丽丽的老公道。

“啊,那我们也不去了。”老姨夫失望地道。

“那里的冬枣丰收了却严重滞销,八毛一斤都没人要,果农欲哭无泪。我先到那里看看究竟什么情况,然后给他们想想办法。”张浩道。

“八毛一斤?真便宜!”老姨夫道。

“老姨夫,你们先在家呆几个月,好好歇歇,等我办完这件事,咱们到澳大利亚转转,那里的兔子挺多的,咱们抓兔子去。”张浩道。

几个人等的就是这句话,听张浩交了底,面上都泛出喜色。

“要不我你们也跟着你过去,多少能帮着做些事情。”小爽道。

“也好,我至少要收几千万斤。”张浩道。

“这么多?就算一千万斤,按八毛一斤收,那也得八百万,占用这些资金,万一冬枣砸手里咋办?”老姨夫道。

“我会采取以货易货的方式,收购冬枣。”张浩道。

半个多月后张浩兄弟两人、老姨夫一家人来到山东滨州沾化县,在几处果园间的一大片空地上,众人搭建起一座座竹屋和几个仓库。张浩将弟弟和老姨夫等人派到果园了解情况。

黄昏时分众人赶回来,向张浩汇报情况,大家跑了沾化的近百个果园,这里十月份冬枣上市的时候连下了四天雨,导致许多冬枣开裂烂掉,开裂没烂的一毛钱一斤都没人要。

“咱们先收烂枣,让果农自己运过来,运费由我负责。”张浩道。

“哥,你这不是糟蹋钱?收烂枣有啥用?脑子进水了?”张明恼火地大声嚷嚷道。

“我收烂枣喂猪。”张浩道。

“你在哪养猪了,我咋不知道?”

“你小子别跟我耍横,是不是皮子紧了?找抽。”

“我跟你说再多的钱也架不住你这么糟蹋。”张明斥责道。

“我收这十万斤烂枣是为了造势,做广告,我是个商人,不会做亏本的买卖,你放心好了。”张浩忽悠道。

十万斤烂枣分批带到次位面的竹林里,大熊和小虎叫来杨家村的村民上山将烂枣搬运到林子里喂猪,去年张浩送给村民代养的两千只小猪仔,在村民精心喂养下,现在长成了大肥猪,并且繁殖了五千多头小猪仔。这么多猪养在村子里气味太大,村民们用木头在树林里围出猪圈,把猪养在里面。所幸这个岛上没有野兽,把猪养在树林里不用担心遭受损失。后来村民们嫌喂猪太麻烦,就把围栏撤了,让猪们在林子里自由活动,自己找食吃,猪们都养成了野猪。这样一来倒给肖月朗省了不少事,他不必向这边送猪饲料了。

从山上运下的烂枣都堆放在林子里,大猪小猪蜂拥而至,堆积如山的烂枣吃得欢快。这些猪运动量大,胃口好,十万斤烂枣一天就全部消灭了。张浩让村民们抓了三十几头猪,在竹林里挖了数十只竹鼠带到主位面,拉到县城卖了钱,继续收购烂枣。

果农正在为大量的枣烂掉忧心忡忡,忽然冒出一伙人,大量收购烂枣,还给出运费,这件事在几天之内迅速传遍整个沾化县,于是果农们纷纷开着车拉着烂枣来到这里。果农过来送烂枣,都顺便问一句,“好枣收不收?”

“收,五块一斤。”张浩回答得很干脆。

“哎呀!你这个老板实在,可救了我们这些种枣的了。”

果农们乐颠颠地回去了,没过几天,他们不再运烂枣,开始运品相不错的冬枣。毕竟五块一斤是很优惠的收购价了,冬枣水分大,不宜储存,不赶紧卖掉,过不了多久都烂掉了。随着收购的冬枣不断增加,张浩从次位面带来大量竹子搭建仓库,用于存放冬枣,同时也把一批批冬枣带到次位面存放起来。

张浩在网上办理了去日本的旅游签证,来到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的中华街。这条街有一百四十多年的历史,居住在此地的大约有三四千华人。这里开了许多中餐馆,吸引了大批日本以及其他国家游客前来观光、购物、品尝美食。据统计这里年均接待游客达1800万次,日本国内水果价格贵的离谱,在中国一个十几元的水果,放在日本超市里居然要价相当于一万多人民币的日元。许多水果在国内滞销,到日本可以卖出高价,张浩不能不动心。

张浩来到华人街的当天就开始向居住在此地的华人推销冬枣。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