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

2024-03-14 作者: 律动青春
(十三)

往常,山娃最晚5点也就起床了,毕竟是徒弟,方方面面要表现勤快。玉莲一般5点也起来准备早饭了。

但今天早上,因为昨晚的经历,两人都迷迷糊糊的睡的不多,一直昏昏沉沉,所以,到了6点了。两人都没有起来床。

当然,不起床也不会引起邻居怎么想。玉莲家隔壁的铁蛋翠红两口子,经常晚上要秀恩爱好几次,所以早晨一般要睡到8-9点钟,铁蛋妈也知道这小两口的情形,所以一般也不来打扰,都是到了9点了,才把早饭端来,叫两口子吃早饭。

山娃因为第一次经历了这么刺激的场面,晚上躺在炕上翻来覆去睡不着,我相信很多男孩子在青春期时候有过这种经历,以至于第二天起床脑袋都迷迷糊糊的。

说到炕,这是农村特有的睡觉环境。在城市可能用床,但在农村,大家都用火炕。除了住窑洞的农村,一般农村都是三间土房,房子很简陋。在农村盖房子,选好地方后,立起柱子,支上房梁,然后用土坯或者石头垒出房子的墙,在用椽子檩子等木料把房盖修饰一下,余下的就是用草铺在房盖上,抹上泥,再铺一层茅草。

这泥也就是农村的黄土,一般黏土最好,用水和好,为了增加泥的强度和韧性,会在里边混上一些杂草或者铡短的庄稼杆,然后把这样的泥,抹在房盖上,上方再铺上很厚的草,房子的外墙和里墙四壁,继续用这样的泥抹上。能够用砖和瓦盖房子的,是后来农村富裕了的时候,而且也是刚刚从那几家富人家庭开始的。在早期,可能稍微富裕的人家会买水泥自己做瓦,就是把配置好的水泥沙子跟水和好,倒进瓦模子中,用配套的工具抹平,甚至还可以打出不同的波浪。但是需要底瓦的。底瓦上铺上一层废纸。然后把这个底瓦和新作的瓦一起端下来放到合适地方晾晒,中间还会喷点水所谓给瓦养浆。等到新瓦干了,从底瓦上接下来就可以了。

著名诗人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中有云: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

其中卷我屋上三重茅就是非常形象的写照,因为茅草的房盖,在大风吹的时候往往真的会被风卷走,于是就有了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的凄惨景象。

甚至被孩童把茅草抱走,回家当柴烧。因此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的呼喊才显得格外的有意境,有深意,才能表现农民心底的深深无奈。

因为这样的房子既不保温,也可能漏雨,夏天下雨可能屋里到处是水,都没有站脚地方,甚至漏湿了被子,所以要时常维修。因为是石头或者土坯墙,里外用泥涂抹,如果抹的泥不厚,冬天的时候屋里会很冷,有的时候可以赶上冰窖,冻的人浑身发凉。

杜甫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我想就从这首诗中就可以看出,其的造诣绝不是仅仅停留在华丽的词藻上,而是真的生活经历描述,所谓真正的体验过的生活。这与当年我国号召文艺青年下乡,把作品写在大地上多么的契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