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

2024-03-14 作者: 律动青春
(三十)

山娃依据拋药铲所得的方向,向东方走去。其实山娃对附近的大山也相对熟悉,毕竟山娃就出生长大在山村,虽然不是张先生所在的村子,但两村相隔也就60多里地,所以山娃首先对大山就不陌生,同时山娃跟张先生学艺已经一年多了,跟师傅没少进山采药,药材在山里有不同的分布特征,为了采不同的草药,山娃也没少跟随师父在山里转。

但按着这有病乱求医的祷告上帝的方式求来的向东的方向,山娃还是抱着一种侥幸心理,真的期望有上帝显出神迹,帮他找到师傅。看官,人其实心理挺有意思,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往往想到祈求神明求神拜佛来帮助自己,其实就是为了个心理安慰而已,山娃如此,我估计绝大多数这种做法的人心理都是如此。不过有希望总好于绝望,人生的动力就来源于有希望,如果一个人一旦绝望了,可能人生就差不多到头了。当然对于真正的基督徒,他们倒不是心里安慰,那是真的相信上帝的全知全能全爱的,这时候的山娃并不是基督徒。

即便山娃心理认定往东是上帝指使,他也不知道往东怎么个找法,只能靠着经验,边走边东张希望,在山高林密的地方,还需要喊两声:师傅,师傅,您在哪?我是山娃,听到了回复一声。山里有时候回音很大,即使喊得声音不大,只要声音碰到前边的山岩,也会传回很大的回音,这为找人提供了很大方便,当然前提是被找到人还活着还有力气喊话。山娃很熟悉这山里喊话的回音,他小时候到山里放牛,或者找父亲,这样喊过,第一次听到自己声音的回音他还很害怕,后来问爸爸,爸爸说这是返声,究竟啥原因爸爸并不知道,所以爸爸鼓励山娃好好读书,没准将来弄个大发现啥的山娃就成名了呢。

山娃读完初中物理后,知道这是回声,而且知道了回声的形成原理。也就是声波在传播过程中,碰到大的反射面,比如建筑物的墙壁、大山里面等,在界面会发生反射,这种与原声有区别的反射声波叫做回声,而且回声的用处非常大,比如国防,军事,深海开发,地质勘探,冰山测量,建筑等等方面都有回声的广泛应用。蝙蝠、海龟、鲸、海豹等很多动物也是靠回声来探测障碍物,从而调整自己的行动路线。现在科学家甚至通过这种原理,训练双目失明的孩子,让他们通过回声定位方式,能够像常人一样正常走路,而不需要使用拐杖。

了解了回声的重要用途后,也激发了山娃的更大学习兴趣,起初的山娃,读书考大学可能只是为了脱离农村生活,为了讨上媳妇。但这种兴趣的增加,才使他把读书变成了更有意义的事情。所以说,通过科学实践,发现问题,然后找到产生问题的原因,这种学习方法,也是一种非常不错的学习方法,可以让人对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拓宽学习的广度和深度。尤其对于一些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比如生物学,物理,化学等学科,如果通过实验,通过实验现象反过来去寻找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应该是更能让学生产生兴趣的方法。只是山娃读书的年代,物理化学的所有实验,只能通过老师讲,他们靠着脑袋想象就是了。

就这样,山娃一路向东,有的地方目力所及,清清楚楚,他就快速过去,有的地方草深林密,山娃就耐心细心一点 ,不放过每一个可能的有怀疑的地方,然后再喊两声师傅加以确认。

山娃按里程算,往东已经搜寻了大概10里路的程度,别忘了这搜寻不是直线行走,可能左左右右做方圆运动,加上山里的路并不好走。尤其找人,不可能只走小路,路周边的草坑树丛,山岩下边等等,他都要去找,有时候再遇到大的枝杈,长刺的草木等等,就更不好走,没准还要划坏裤子,或者划破皮肤。而且还要时刻注意脚下,一方面可能有蛇。山里是有蛇的,蛇在温度高和干燥的时候会趴在草坑中躲避。温度低或者潮湿时候会爬到石头上边晒太阳。虽然山里没有很毒的蛇,但如果被蛇咬了,也是不好受的。

脚下一方面可能还有柴刺,有时候是农民砍柴留下的柴的根部,有时候是野兽走过踩断的,农民管这些叫柴瓠橛子或者栅子,橛子顶部如果有点尖,一脚踩上去,可能就会穿破鞋底,进而刺破脚掌啥地方,也很严重。农村的鞋都是自家纳的鞋底,自己做的。鞋底子用几层袼褙(ge bei)垫起来,比着脚的大小,裁个鞋样儿,然后用麻线绳把几层袼褙缝起来,就成了鞋底子。这鞋底子其实并不结实,很容易被橛子穿透。好一点的人家有买黄胶鞋的,也就是解放军鞋,但那时候的军鞋底是橡胶的,也不是多么有硬度,也很容易被橛子戳破。

袼褙,农村人叫ge(一声)bei(轻声),这个bei,其实有点儿化发音,且偏轻声。具体做法就是用一些破布和碎布,好布都要做衣服的。用一些攒起来的破布碎布,找一个破门板,打一些糨子(早期贴对联的糨子,其实棒子面的就可以,虽然不及白面的有粘性,但棒子面里边掺点黏米面,就很好。这些农民自己家里都会种),然后在门板上先刷一层,铺上一层破布,稍微晾晾干,然后刷一层糨子,继续铺破布。在这个循环过程中,随着铺的破布越来越多,袼褙层数也就越来越多,也就越来越厚。当然也不能太厚,毕竟糨子强度有限,太厚了也沾不住。当感觉差不多了,就会把这整板的袼褙晾干,然后从门板上揭下来,顶头穿个绳子,挂在墙上备用。这个袼褙主要用于做鞋的原料,鞋底子就多几层袼褙,用麻线绳纳的结结实实,鞋帮子也用袼褙,只是一层就够了,里外在加上一层新布。然后按脚大小缝制,最后成为给大人孩子穿的鞋子。

当年红军长征,打鬼子,建立新国家的时候,我们的老区人民,有很多勤劳的妇女纳鞋垫,做鞋送红军,都离不开这种袼褙。给红军送鞋底鞋子,也是很感人的故事,新朝代成立后,有的电影里边,作品里边对这些都有很好的描述,我们的国家也没忘了这些为红军送米送面,送鞋送衣的幕后英雄们。山娃就知道沂蒙山区有很多地方叫做革命老区,因为感念当年农民对红军的帮助,现在国家一直在回馈反哺,积极帮助地方发展经济。

东边左右10公里的路程寻完,天已经快黑了,今晚山娃没打算回去,其实中间饿和渴的时候,山娃也做了一点补充,他背着干粮,随便对付吃一口。所谓的干粮,主要就是玉米面馍馍,再带着两个咸菜疙瘩。夏天的山里,渴了很容易解决,遇到山泉水就可以喝个够,没遇见山泉水,那可以随便找点野菜野果,吃下去就能当水解渴,我们前边介绍过相关可以解渴的山货,看官如果没仔细,可以回过头去翻看。

晚上不回去,住在山里,也不是随便一个石头或者树上睡觉的,那是武侠小说的场面,或者两棵树之间搭个吊床,栓根绳子?看官,那您说的是现代城市生活,或者《神雕侠侣》中小龙女的生活。农村人没这个本事。但山里不缺山洞,有很多大大小小的山洞,可以供不回家的赶山人晚上过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