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7章 燕王即将创造绝世功绩,庆帝神色难辨!叶流云随时启动刺杀!
显而易见,李承运对庆帝的心中所想,全然不以为意。
行事作风,未尝有丝毫请示之意。
此,正触庆帝之逆鳞。
虽早已心生杀意,欲除李承运而后快,然偶尔亦会犹豫。
毕竟,李承运之才,举世罕见,实为接班人之上选。
然其防备庆帝,疏远之态明显,令庆帝心生绝望,终弃此子。
不受掌控之子,不如早除之。
更何况,朝臣之言,亦令庆帝心生不安。
若李承运真能安然归来,甚至攻破北齐都城。
其声望之隆,将无人能及,即便庆帝这位皇帝,亦恐难以比肩。
对于寻常之人,声望或许无用。
即便对于那些臣子,声望过高,亦非好事。
但对于有望继承皇位的之皇子,声望之重要,不言而喻!
若全民皆力挺,百官亦同心,纵使他身为皇帝,亦难阻李承运登位之势。
更兼李承运麾下,一万精锐骑兵如虎添翼,更有绝顶大宗师助阵,杀之不死,兵权亦无从剥夺。
只因骑兵乃其亲手培育,只要李承运不愿放手,便无人能夺其兵权。
此情此景,庆帝心中如梗在喉,难以释怀。
一个手握兵权的皇子,实乃皇位上之人的心头大患。
万一这位实权皇子心生异志,不愿久居太子之位,那庆帝便麻烦了。
况且他正值春秋鼎盛,又为大宗师,寿命悠长,未知何时能终。
若他一直稳坐皇位,李承运难免心生歹意。
与其待那时父子反目成仇,不如趁早将李承运扼杀于摇篮之中。
此乃庆帝必杀李承运的理由。
他已无法容忍李承运在其眼皮底下继续茁壮成长。
因为那必将对他构成莫大之威胁。
庆帝素不喜威胁,亦不容许任何威胁其皇位之人存在。
因此,他只能忍痛割舍亲子之情,让李承运命丧黄泉,以绝后患。
庆帝默然而坐,一语未发,其态令堂下众人心中皆生不安。
百官议论纷纷,然其声渐弱,唯余数名不解风情者,犹自言语不休。
及至人声寥寥,仅剩数语,众人方才恍然,急忙敛声屏息,不敢再造次。
陈萍萍,身为监察院之长,手持密报,俯首而立,面无表情。
此刻若表支持李承运之意,恐反惹庆帝不快,故唯有低调行事,方为上策。
庆帝未问,则不言。
待圣裁之时,方敢应对。
百官亦皆低头,静待圣意。
二皇子李承泽亦列席朝会,心中早已明了,今日之事,必与李承运有关。
他虽曾有心争位,然时至今日,已近放弃。
都因昔日争位,皆由庆帝所迫,非其本愿也。
自幼,他便与太子同享尊荣,受同等之待遇,被置于与太子相争之境,实则乃为太子之磨刀石,欲借此砺其锋锐,促其成熟。
此举,亦悄然点燃了他心中的好胜之火。
李承泽参与皇位之争,非为权势之位,实则欲窥探那登临九五之后,庆帝面上之惊异神色。
犹如磨刀之石,若将刀刃磨折,必令持刀之人愕然不已。
此,即李承泽心中所求,欲观庆帝之诧异。
然而,时光荏苒,围绕其身之势力渐增,犹如潮水般将他推向未知之境。
那时,即便心生退意,欲抽身而出,亦已身不由己,四周之人皆不许其退。
而今,风云突变,世事皆非!李承运,如彗星般崛起,携大宗师之威,领一万精锐铁骑,自身修为更超凡脱俗,远胜寻常九品。
如此实力,如此势力,令人望而生畏,心生怯意,不敢再萌争夺之念。
即便昔日簇拥李承泽之人,此刻亦多心生退却,皆以为李承泽绝难与李承运争锋。
李承泽,尚有何可执迷不悟哉?况李承运亦为庆帝所择之磨刀石。
今此磨刀石,非但刀刃已折,更甚者,已开始威胁执刀之人。
若李承运此番能安然返京,其势已居上风。
开疆拓土,灭国之功,岂是易事?武将之中,大半将倾心于李承运。
文官之列,亦多将拥戴李承运。
只因文武官员自古以来的心愿,皆在于此。
此乃值得在史书上大写特写的盛事,一皇子若能名垂青史,而不得登九五之尊,岂非天理难容?众多官员,为后世风评计,亦必将李承运推上神坛。
但此于其父皇而言,无异于芒刺在背,痛苦难当。
李承泽深知其父之心性。
当父皇之权柄遭受威胁之时,其狂乱之态,犹如疯魔降世。
而今局势,其父皇应已陷入疯狂之境矣。
李承泽悄然抬眼,望向帷幕之后那朦胧之影。
庆帝的身形隐约可见,但其面容却模糊不清。
然纵是如此,李承泽亦能揣测,庆帝此刻的面色,必是阴沉可怖。
若非如此,何以久久未发一言,令整个朝会陷入沉寂?
此乃对李承运的示威,亦为决裂的信号!朝堂之上,正议论纷纷,皆关于李承运之事。
而长公主宫中。
李云睿亦收到了李承运率军北上,直指上京的消息。
闻此,她眉头紧锁。
昔日李承运大败北齐大军,她曾为之欢欣鼓舞。
然转念一想,以李承运的性格,必会直捣上京。
李承运这次实乃过于急躁。
长公主未曾料其竟如此迫不及待,未经丝毫休整,便率军疾驰上京。
此举风险颇高。
若李承运能令手下将士稍作休整,即便面对北齐之顽强抵抗,亦能稳操胜券,无虞安危。
但其如今连轴转战,急于攻城,若久攻不下,上京之围未解,恐生变数,届时李承运或将陷入困境。
李承运,今已成为其最强之盟友。
长公主对其情感复杂,难以言表。
但无论如何,她皆不愿见其遭遇不测。
然时至今日,她之忧虑已无济于事,一切皆需李承运自行面对。
若李承运能一举攻下上京,或全身而退,则其此行无疑将大获成功。
然若其未能攻克上京,或实力损耗过重,则其皇兄皇帝,必不会放过此等良机,定会趁机而动。
长公主心中默默祈愿,期盼李承运能平安归来。
……
大朝会之上,庆帝终启金口,首问便落于陈萍萍之身:“陈萍萍,依监察院之情报,燕王何时可抵上京?”
陈萍萍对此问,早有准备,不假思索,对答如流:“依时间推算,最多不过大半日,燕王即可抵达上京之外。”
闻此言,庆帝神色难辨,心中暗自思量。
大半日之时光,岂非转瞬即至,事态之发展,即将见分晓。
叶流云此时,应已抵达彼处,但其能否手刃李承运与老黄,尚属未知。
……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