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范闲携黑骑乘胜追击!燕王狂袭上京!庆帝情绪失控!
大皇子兴致勃勃,续言道:
“倘若吾等一举捣毁其隐秘图谋,岂非大功一件!“
秦业闻言,眸光微闪,瞥向范闲,轻轻摇头,沉声道:“不可,陛下圣旨明言,令我等于边关之地,与北齐铁骑周旋。”
“贸然追击,恐其有诈,切不可轻举妄动,以免落入陷阱。”
范闲闻言,眉宇间略过一抹讶色,凝视秦业道:“秦老将军,此举亦算轻举妄动乎?即便其有诈,然其撤退之态,匆忙异常。”
“吾等只需在外围徐徐追击,不迫其过紧,自当无虞。”
大皇子闻其言,觉甚有理,乃附和道:
“范闲所言极是,老将军,吾等可悬于其后,不紧不慢,既可避其锋芒,又可窥其动向,何乐而不为?”
秦业面色凝重,然决意已定,再度摇头,斩钉截铁道:“不可,身为主将,吾深知不可轻举妄动!”
“唯遵陛下旨意,方为上策!”
心念电转间,秦业亦知追击或为良策。
然更明了,一旦出兵,便是间接助了李承运。
李承运此刻正身处北齐腹地,北齐这些边军若调转矛头,无疑将直指其身。
他心念微动,实不愿在此刻援手李承运。
若李承运能直接殒命于北齐之手,自是最佳。
毕竟,眼下的北齐已无力再与庆国抗衡。
范闲心中一沉。
他很明白,秦老将军此等宿将,岂会不知乘胜追击之利?
然其态度坚决,拒绝之意如此决绝,其中必有隐情。
范闲瞬间便联想到李承运,若有所思。
寻秦业一途,显然已是无望,秦业断不会派兵出击。
于是,范闲将目光转向一旁的大皇子,言辞恳切:“殿下,我仍觉此乃千载难逢之良机,一旦错失,恐再难遇此等佳机!”
大皇子闻言,略显迟疑:“但秦老将军所言亦有理,我等是否不应贸然行事?虽或有战机,但亦恐落入敌之圈套。”
范闲苦口婆心,再劝道:
“殿下,此情状实非圈套之象。”
“他们仓促撤退,遗弃诸多物资,即便其为圈套,我等亦有实力予以重创!”
大皇子心中犹豫,难以决断。
范闲见状,轻叹一声,神色凝重,沉声道:
“殿下,我愿立下军令状!倘若此行落入圈套,一切罪责,皆由我一人承担!”
言至于此,大皇子亦愿予其一线之机,遂言道:“如此,我便借你三千兵马,以小队之姿,扰其阵脚,使其压力倍增。”
“即便有所折损,亦在我等可承受之范畴内。”
范闲闻此言,拱手行礼,感激道:“多谢殿下!”
随后,他便率领这三千精兵,并五百黑骑,紧随北齐撤退大军之后,踏上征途。
……
而于京都之中。
监察院内。
陈萍萍面前立有一名密探,禀报道:
“院长,燕王于击败北齐大军后,便携一万骑兵,朝上京方向疾驰而去,意图攻打上京。”
“详细情形,皆已记录于此。”
密探悄然上前,双手呈上一封密信,恭敬地递给陈萍萍。
陈萍萍闻其言,已觉诧异,待将密信缓缓展开,瞳孔不由自主地微微一缩。
信中所述,李承运竟丝毫未做停留,直接率领骑兵,如狂风骤雨般朝上京疾驰而去。
其自信之力,可见一斑。细细思量,李承运携一万骑兵,更有大宗师随身,竟能灭杀北齐十数万精锐大军,其战力之强,令人咋舌。
而今上京的防御,远不如上杉虎所率的北齐大军。
即便上京欲调边军以援,亦非短时所能成。
故李承运此举,实乃抓住千载难逢的良机。
上京空虚。
李承运若乘势而进,说不定真能一举擒获北齐小皇帝与那位太后。
陈萍萍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
心中暗想:若李承运真能携此等赫赫战功归来。
庆帝恐亦难压得住这位燕王。
届时,方为真正的功高震主。
此非寻常功勋可比,乃是开疆拓土、建功立业之伟绩。
加之李承运自身所掌的强大实力,其声势之隆,恐将非与庆帝分庭抗礼所能形容。
或将直压庆帝之上!
一旦庆帝无法驾驭李承运,后续之事,几可预见。
陈萍萍心中暗想,彼时或许便是他实现心愿的良机。
于是,他收起密信,步入早朝之殿。
正值朝会之时。
无需单独禀报庆帝,可直接于朝会上奏。
大朝会序幕迅速拉开。
庆帝方在龙椅上安坐,尚未开口询问有何要事。
陈萍萍推动着轮椅,缓缓行至大殿中央,朗声道:“臣有要事需奏报。”
“说吧,何事?”
庆帝面色淡然,不形于色。
陈萍萍一出,他便心知此事必与边关相关,十有八九牵涉李承运。
果不其然,陈萍萍启唇便道:
“监察院接获燕王消息,其已率军出发,一万白甲骑兵,浩浩荡荡,直指上京,似有攻打之意。”
此言一出,群臣哗然,议论纷纷。
“燕王竟未做丝毫休整,便直取上京?此举是否过于狂妄?”
“狂妄?燕王确有狂妄之资!他那一万精锐骑兵,足以横扫十万大军!上京如今,又何来兵力抵御?”
“但上京城墙坚固,只需一万军队,便可固守!一万精锐骑兵,在城外或许可称雄,但若想攻城,却是妄想!”
“倒也未必,燕王麾下那位大宗师,听闻拥有一剑破城之威能,或许能斩开上京坚固之城墙,届时一万精锐骑兵,将成为无坚不摧之利刃!”
“若真能一举攻下上京,燕王之名,必将流传千古!我庆国亦将一统天下,燕王储君之位,板上钉钉!他与陛下,将成为史上开拓之君,共铸辉煌!”
“然燕王历经大战,人疲马乏,此时动手,似有不智之嫌!但燕王乃大勇大智之人,或许已有必胜之把握。”
群臣议论纷纷。
皆觉李承运此举略显莽撞,然若其能成此伟业,必将千古留名。
庆帝闻群臣之言,面色依旧淡然,然其眼中却闪过一丝愤怒与不安。
愤怒的是,李承运竟完全脱离其掌控。
自入北齐境内,便未再向京都透露丝毫消息。
他所有之消息,皆源自秦业与监察院,这让他心中怒火难平。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