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刚出世的前两年,即言语形成之前,主要依靠感知觉认识世界。
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把儿童初生到两岁称为认知发展的“感知运算阶段”,认为这是孩子认知发展的第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儿童依靠从感官得来的信息对环境刺激做出反应。
思维是人类认识世界的高级阶段,是智力的核心成分,它正是在感知觉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要发展宝宝的思维,也就要从发展感知觉得基础上着手,让宝宝多听、多看、多触摸,在这些过程中让他逐渐感知外界的东西,认识到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从而来促进他的思维的发展。
著名学者斯特娜夫人在其《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书中说,她对自己女儿的教育,是从训练五官(耳、目、口、鼻、皮肤)开始的。在她看来,孩子的能力如果不利用与开发,就永远不会得到发展。因此,孩子的五官必须尽早开始训练。
在五官中,首先要发展的是耳朵的听力。
孩子在的听力在五官中发育是最早的,儿童早期教育研究者认为,儿童在母胎中就具备一定的听觉,因而他们也将听觉刺激作为早教的主要方法。孩子在有了听觉之后,他就要不停地听,只要落在他的听觉范围内,他便收入耳内产生听觉,传入大脑,留下痕迹,一直到入睡为止。听觉不仅使孩子辨认周围环境中的多种声音,而且凭此掌握人类的语言,婴儿期是儿童语言发展最迅速的时期,就这一点来说,婴儿的听觉训练是非常重要的。
聪明的母亲,在孩子呱呱落地之时,就应多爱抚孩子,这种无声的交流所表达的爱心无疑是在孩子幼小心灵上抹上的清新隽永的第一笔,从而启动孩子的心理活动,感受到周围陌生世界的存在,建立起自己的思维活动。孩子牙牙学语时,母语的这种参与对孩子智力发育就显得更为重要。因为孩子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话,孩子对周围世界的认识,思维能力的形成,都是通过学话实现的。
有关研究表明:在正常条件下,婴儿出生6个月后,就已开始学习说话了。只是这时属于“鹦鹉学舌”型的,同时将说话的声音与具体的事物对应起来。1周岁左右的孩子往往就能说两三个词语了,18~24个月时,是孩子语言迅速发展的时期,他们开始将第一信号系统的单纯声音信号,转变为具有抽象意义的词语信号,从而初步形成了抽象思维的主要特征。妈妈应与婴儿进行语言交流。尽可能多地利用孩子身边的人和物,鼓励孩子多开口说话。如当给孩子洗澡时,要一面洗一面说:“妈妈给孩子洗澡”;见到汽车可让孩子学汽车鸣叫;见到太阳可让他向“太阳公公”问好;见到阿姨让他说“阿姨好”,见到奶奶让他说“奶奶好”等等。培养孩子早说话要注意方法:一是注意趣味性,在孩子兴趣盎然的游戏活动中,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学说话;二是注意形象性,即为了使孩子逐渐掌握丰富的词语,应尽量使这些词语连同所代表的事物——对应起来,一起印入孩子的脑海中。
【案例分析】
讲述人:金(育婴师)
宝宝资料:贝贝,女孩,1个月
老同学的女儿贝贝满月时,我们一些人纷纷前去道贺。一进门,只见贝贝的爸爸蹑手蹑脚的从房里出来,对我们摆手:“轻点轻点,宝宝现在很乖,不要去吵她。”紧接着,妈妈也说:“是呀,有时我们说话大点声,宝宝就会惊跳,所以我们平时小心翼翼的,不敢发出声音来。再说宝宝还小,什么都不懂,跟她说话也没多大意思。”
我当时没说什么,过后,我找他们夫妇二人就孩子的听觉发育问题谈了一次。
中国的家长可能并不知道,孩子的听觉器官发育非常早,早在胎儿期就已经有了听觉。出生后,新生儿就有良好的听觉,能对声音做出反应。
在孩子刚诞生后的第一个月的确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但如果一味怕吵着孩子或认为婴儿太小,什么都不懂,放弃与其“交流谈话”的时机,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个时候的宝宝非常喜欢听爸爸和妈妈的讲话声,因为父母的声音在胎儿时就听过,比较熟悉,所以父母可时常与婴儿面对面讲话,用不同声调伴不同表情。如:换尿布时跟宝宝说:“尿布湿了,给宝宝换干净,宝宝真舒服。”父母经常与孩子这样讲话,不仅是听力训练的启蒙课,还能给孩子带来深切的亲情和由衷的喜悦,孩子也能很快识别父母的声音。
接下来,我又给他们提供了一些小建议:婴儿三个月开始可以训练寻找声源,在婴儿床头用录音机放儿歌、轻音乐,音量时高时低、时远时近,让婴儿追寻声源,注意聆听。也可给婴儿一些会发出响声的玩具,逗他根据声音找玩具。经常进行寻找声源的听觉训练,对听觉能力的提升助益很大。
婴儿第四个月到两岁间是训练辨音的黄金时期。可让婴儿听不同的声音,识别周围环境中的声音,如:风声、雨声、流水声、各种动物的叫声、不同乐器的演奏声、物件的敲碰声、汽车的行驶声等。这些方法对孩子的听觉发展都是大有好处的。
※解析
训练婴儿的听觉,让孩子的听觉时常处于接收状态,这样将会愈听愈敏锐。为了提高婴儿听声音的兴趣,可以用游戏的方法让孩子区别各种声音,分辨声音的高低、轻重、长短等。如果能有意识地根据孩子的生理发展来进行听力训练,孩子大多会练就一对灵敏的耳朵。
【亲子课堂】
训练孩子的听力越早越好,要以“听”促“说”,加以训练。听觉是孩子探索世界、认识世界、从外界获取信息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孩子的言语、音乐等能力的发生、发展都离不开听觉。那么父母在孩子出生后应当如何对他的听力进行训练呢?这里有一些小建议可供参考。
有意识地逗引孩子,训练孩子的听力
二三个月大的孩子已能把听觉和视觉结合起来,当孩子听到声音时,他们就会把头转向发音的方向寻找声源。这其实就是孩子智力活动进步的结果。父母或家里人应经常有意识地走到孩子面前逗引孩子注视自己的脸,然后把脸移到一侧,并轻声叫孩子的名字,逗引孩子的视线随着你的脸移动。除此之外,家长还可用摇铃或能捏响的橡皮玩具发出声音,用这样的方式逗引孩子一面听声音,一面让视线随玩具移动。
父母经常陪孩子说话
如果经常把孩子扔在一边不予理睬,对他的要求不主动理解,也不去哄逗他与他说话,就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这样的宝宝表情会显得呆板,反应相对迟钝。如果宝宝主动发出咿呀之声时,父母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也用“啊!啊!咿!”等来回应宝宝。虽然这还不是说话,但却是促使宝宝今后说话的第一步。父母用这样的方式和宝宝交流,慢慢就能引导宝宝学会说出一个音的单字。每天在宝宝欢快时,反复和他说话,就可以增添他的欢乐情绪。这些都会使婴儿的大脑活动增强,促进智能发育。
多陪孩子听听音乐
最近有项有趣的研究表明让孩子听莫扎特的音乐,孩子在数学方面将会变得很出众。当然,这并不是必然的。但是音乐对孩子的听觉培养有很大的益处。音乐能影响你和宝宝的情绪:缓慢悦耳的曲调能够使宝宝感到平静而想要睡觉。活泼的曲调能激发你和怀中宝宝的活力,使你们感到非常愉快。因此,父母应当经常和婴儿一起享受音乐带来的乐趣。有些家长认为从小让婴儿听古典音乐对培养情操很有帮助,所以不停让孩子听这样的音乐。事实上,孩子更喜欢节奏较强的爵士乐。
人为地给孩子创造一个有声的世界
过于安静的环境其实并不有利于孩子的听力发展,父母应当给孩子买些有声响的玩具,如八音盒、拨浪鼓、会叫的动物玩具等等。此外,父母还可以让婴儿多听音乐,因为那些有节奏、优美的乐曲给婴儿安全感,使他们心情愉悦。当然,放音乐的时间要有节制,不能一早放到晚,虽然孩子喜欢听爵士乐,但不建议放太长时间以及太大声音。父母最好能和婴儿说话,虽然这时候的孩子还不能应答,但是家人,特别是母亲的亲热的话语,会让孩子感受到初步的感情交流。当母亲面对婴儿亲切地说笑,同婴儿交谈时,婴儿会紧盯着母亲的脸,似乎这个时候的他们已经懂得了母亲散发出的身体语言。
训练方案
家长应在家中与宝宝多进行一些听觉训练游戏,使宝宝通过听觉来辨认周围环境中的声音,从而训练听觉。
方案一:慈母细语
目的:母子亲密接触,加强亲子交流,促进宝宝早期听力发展。
方法:(适合年龄 初生~3个月)前文提到,刚出生的孩子就有听觉,且对母亲的声音更为敏感。因此,母亲应当发挥能动作用,训练宝宝的听觉。
具体方法有:在宝宝醒来的时候,将宝宝轻轻地抱起来,跟他面对面,然后温柔地、亲切地、细声地跟他讲话。谈话的内容可以十分广泛,可以聊父母对他的爱、父母对他健康的关怀、大家对他的喜欢、他给父母带来的喜悦、以及父母认为快乐、幸福的一切内容。
需要注意的是,当母亲在和宝宝说话时,动作一定要轻柔、话语要亲切,更要盯着宝宝的脸,脸上充满笑容。这个游戏适合3个月前的宝宝,当然,3个月之后,随着宝宝年龄增长,这个游戏依然可以继续,不过,这时候妈妈可以给宝宝念儿歌、讲故事,不断丰富宝宝的听觉内容和知识内容。
方案二:铃儿叮当
目的:让声音与宝宝动作联系在一起。
方法:(适合年龄3个月~6个月)声音并不仅仅局限于语言,父母还要让孩子感知别的声音。耐心的妈妈可以为孩子准备一些小铃铛,将小铃铛系在宝宝的小手、小脚上。当宝宝移动手脚时,铃铛就会随之发出响声。时间一长,当宝宝发现自己只要一动手脚就会有铃铛响,他的活动兴趣就会提高很多,并逐步学习用自己的力量去控制一些事物。
方案三:寻找声源
目的:引导宝宝寻找声源,培养宝宝大脑整体功能。
方法:(适合年龄3个月~6个月)当宝宝长大一些后,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这样的游戏:把宝宝放在地毯上,以宝宝为中心,父母在离开他2米的地方,手握一个铃铛(或者别的发声道具)。游戏时,父母不断一动位置,每走到一边的时候就摇动一下手中的铃铛,并叫一声宝宝的乳名,引导宝宝寻找声音来源,并熟悉自己的姓名。
方案四:自然之声
目的:让宝宝了解自然界丰富的声音。
方法:(适合年龄6个月~4岁)等到孩子再大一些时,父母就应当主动地带孩子了解更为丰富的声音——来自大自然的声音。具体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有空的时候带宝宝到公园或者野外去玩,让孩子亲身接触大自然,聆听大自然丰富的声音,如风声、水声、虫鸣、鸟叫、狮吼、虎啸等等;第二种,在市面上挑选一些制作精美的的记录自然声响的音带或CD盘,经常放给宝宝听。
方案五:名曲欣赏
目的:让宝宝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宝宝的高雅兴趣。
方法:(适合年龄6个月~4岁)音乐不但可以训练孩子的听觉,还能陶冶孩子的情操。因此,当孩子半岁以后,父母应当有意识地为孩子选择一些不同类型的世界名曲,如:圆舞曲、进行曲、小夜曲、以及一些交响乐等。放音乐给孩子听的方式有两种,一是作为环境音乐,不论宝宝是否睡觉还是醒着都可播放,但要选择轻柔舒缓的曲目,如小夜曲、轻音乐类,音量要小;二是作为定时欣赏功课,在宝宝醒的时候,父母挑选既定的曲目专门放给宝宝听。在这种方式下,各类曲目均可,音量也可大一些,为了保护孩子的听力,我们建议每天次数不宜多,每次时间也不宜长。
在将音乐放给宝宝听之前,父母应预先欣赏一番,并对作曲家的生平背景、乐曲特色等作一番了解,然后引导宝宝去欣赏。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