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解决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如考虑下一个学期选修哪些课程、字谜游戏中该填入哪些单词、如何找到不见了的钥匙、如何写好毕业论文……打住,这些都是问题解决。可以说,没有哪一天我们不再解决问题。
在成人的生活中,问题解决是一件普遍的事情,成人的智慧足够应付很大一部分问题。那么,在儿童的世界里呢?事实上,在儿童的世界里,问题解决则更为普遍了。比如,第一次独自出门,要找到一最佳路线,着对孩子来说就是一个难题。对于孩子来说,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难题。因此,他们需要学会解决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教育的责任就是把孩子培养成为具有独立行动和独立思考能力的人”,也即培养孩子成为具有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人。
谈到问题解决,笔者不由自主地联想到了一些犹太人的智慧。我们都知道犹太人,这个民族曾饱受世界上最深重的灾难,很长时间没有自己的国家,却在经济、科学和艺术等方面为世界贡献了一大批杰出的天才:马克思、达尔文、弗洛伊德、爱因斯坦……
几乎每个犹太家庭的孩子都要回答这一个问题:“假如有一天你的房子被烧毁,你将带什么东西逃跑呢?”“是智慧。因为智慧是任何人都抢不走的,你只要活着,智慧就永远跟着你。”在我们国家,家长遇到放学的孩子喜欢问“今天在学校受表扬了吗?”。而许多犹太人家庭里碰到放学的孩子,第一句话就是:“你又提问题了吗?”
“问题的解决”是犹太人家庭教育的核心。而在中国,父母往往误认为孩子遇到的问题越少,才越幸福,越成功。因而难以理解孩子们为什么那么喜欢自己解决问题,以及问题解决以后那样的欣然与满足,好像问题越多他们越高兴。一群几岁的孩子在院子里搭个城堡,不厌其烦地作计划,找纸板、木片、绳子、石块等,寻找任何可以完成他们的建筑奇想的材料。
由于这种认识上问题,中国的家长普遍认为子女的成长需要扶持,事实上,过多的“扶持”会导致孩子丧失积极解决问题的策略。面临困境时,被过分“扶持”的孩子们有可能不懂得分析问题,不懂得解决问题,剩下的就是茫然无措、情感的折磨和自我怀疑。
因此,培养儿童问题解决的能力则显得尤为重要。
儿童是怎样解决问题的?有心理学家儿童问题解决的过程打了一个非常形象的比方,他们称儿童为修补匠,意为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是运用手头上现有的材料来解决所遇到的任何问题。儿童手上现有的材料包括哪些呢?这其中包括概念理解、推理、策略、内容只是、能给予他帮助的人以及任何可以用到的资源。家长在这个过程中,最应当扮演的角色是给孩子提供解决问题的材料,比如培养孩子发现问题的能力,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策略和一些解决问题的知识、策略等等。
笔者认为要想培养孩子具有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家长应先从“让孩子养成寻找问题的习惯,具有发现问题的能力,正确对待问题的态度”入手。本节将就如何让孩子发现问题,学会“问”进行探讨。
案例分析
讲述人:张先生
宝宝资料:小浩,男孩,3岁
一天小浩在院子里面玩,忽然跑回来神秘兮兮地对我说:“爸爸,爸爸,要下雨了,收衣服了。”
我抬头一看,万里无云,毫无要下雨的迹象。但我还是开口问道:“你怎么知道要下雨呢?”
这时,小浩拉着我的手把我带到了院子里,指着地上的一队蚂蚁说:“蚂蚁在搬家,要下雨了!”
“你怎么知道蚂蚁搬家就会下雨呢?”我问。
“上次看到蚂蚁搬家就下雨了,后来是奶奶告诉我的。”
我看了看那队蚂蚁,心中有了数,然后问孩子:“你知道这些蚂蚁是从什么地方搬到什么地方的吗?”
小浩早就观察清楚了,于是自豪的回答:“是从那个树上搬下来的。”
“噢!是从高处往低处搬啊!”我故意加重语气。我知道像这样的蚂蚁搬家现象并不预示着有雨到来,但我没有说出来。
果不其然,接连几天都没下雨。小浩很失望,有时候会闷闷不乐的。
一个礼拜后的一天,小浩忽然跑回来上告诉我蚂蚁又搬家了,这次他显得没那么自信,有些不确定的说:“这回应该要下雨了吧?”
“那你再回去看看蚂蚁是从低处往高处搬还是从高处往低处搬?”我给了他一点提示。
“是往高处搬,刚才我就看到了,是从花盆下面往树上搬!”
“那这回是真的要下雨了。”我点了点头说。
一个小时过后,窗外就下起了大雨。
这下小浩就郁闷了,他迷惑不解地问:“为什么这次蚂蚁搬家就下雨了呢?”
这时候我才揭开谜底:“这是因为地势的问题,地势影响地气,高的地方干,低的地方湿,蚂蚁往低处搬,是想住的舒服点。如果要下雨了,低处又会太湿了,蚂蚁就会搬到高处住。所以,只有蚂蚁往高处搬才表示要下雨。”
听我这么说,小浩这才恍然大悟。
解析:小孩子的观察力往往很细致入微,如果你的孩子热爱观察一些事物,并对一些事物表现出好奇心,那么做家长的你应当耐心的引导他问出心中的问题,并且做出正切的回答。这不但能满足孩子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还能帮助他获得知识,增加他的学习兴趣。
亲子课堂
良好的观察力是孩子解决日常问题和学习问题的基础。实践证明:学生观察力的强弱对学习的好坏有直接影响。如在语文拼音、识字教学中,有些拼音、生字的字形、写法只有细微差别,观察力较强的孩子一眼就看出来,而观察力较差的孩子就常把它们认错或写错。那么,家长应怎样从小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利用家庭环境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宝宝在家里的时间比较多,对家里一切(亲人、物品、家具)比较熟悉。家长应当创设各种有利于孩子观察的情境与机会。如,电视没画面时家长可让孩子亲自看看插头是否插好?碟带是否放入?天气转冷了,家里人穿衣有什么变化?客人来了,家里人各自采用怎样的行动招待客人?过节了,家里摆设有什么变化……让孩子不断得到观察的锻炼。
利用自然环境培养孩子观察力。
大自然是培养儿童观察力的好课堂。家长应常带孩子到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广场去散步、游玩、欣赏;或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花木虫鸟展览会等。每隔一段时间,带孩子去旅游或在假期让孩子到农村的亲友家小住,让孩子尽情观察在城市看不到的大自然美丽风光。如果孩子家居郊区、农村,家长可放手让孩子去观察,去动手,并有目的的加以引导。
利用孩子好奇心,提高观察力。
孩子的天性是对周围世界好奇。当孩子问“是什么?”、“为什么?”时,家长不必急于将答案告诉孩子,而应引导他自己去观察、去发现。如,遇到大雾天,孩子可能会问:“为什么今天什么东西都看不见了?”家长不应急着把答案告诉他,而是反问到:“对呀,你看看到底是为什么?”。通过一番观察后,孩子可能会说说:“今天有一层东西挡住了眼睛,这层东西是什么?”这时,家长可以回答说:“那叫雾。”经常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和思考,孩子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就会自己留意去观察、去找答案。
利用孩子多种器官活动,增强观察力效果。
在观察活动中,家长应当鼓励孩子的多种感觉器官参与观察活动。比如听一听,水流声和鸟叫声有什么不同?摸一摸,真花和塑料花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尝一尝,水和酒的味道有何不同?做一做,种些花草树木、养些小动物,家长指导他们留心观察:幼苗怎样破土?花蕾怎样开花?鸟儿怎样飞?
训练方案
方案一:视觉训练
目的:提高孩子的视觉精度
方法:1把孩子喜欢的一些玩具、零食放在离孩子一定距离的地方,让孩子看这些东西,然后按顺序说出这些东西的名称。如果孩子说对了,家长就给孩子一点小奖励。
2、有空的时候,家长可以陪孩子眺望窗外的风景,然后让孩子描述他所看到的景象。还可以把一些物体放在离孩子不同远近的地方,然后家长描述一件物品,例如有一样圆圆的、绿色的东西,请孩子指出来。逐步提高难度,可以让孩子看图画书,然后根据书里的图画讲述故事。
方案二:昆虫学习法
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与观察兴趣
方法:相信每个家庭中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蚂蚁的踪迹,你绝对想不到这个讨人厌的小昆虫,却是训练孩子观察力的好教材!因为,蚂蚁是一种相当有组织的生物,他们的分工相当精细,每只蚂蚁各司其职,家长可以在蚂蚁出入的地方,放一些饼干屑,然后和孩子一起观察蚂蚁雄兵们把饼干屑搬入蚂蚁窝的有趣情形,这是引导孩子最自然、且最方便的教材。
方案三:游戏训练法
目的:训练孩子的观察力
方法:家长可以运用图片、卡通、玩具积木等道具来训练孩子的观察力,例如一些形状各异的积木放在地上,让孩子找出同样形状的积木,并且分类放好;或是找两张相似的图片,让孩子找出图片里细微不同的地方,这样一来不但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同时也培养了他的归纳以及分析力,让他变成一个细心且有组织能力的人。
方案四:买蔬菜
目的:训练孩子的观察力和思维力
方法:去菜市场或超市的时候带上宝宝,你可以预先和他商量你们要买哪些蔬菜,然后引导宝宝依据他平时的观察和记忆说出这些蔬菜的特征,特别是一些细微的差别,如果有说错的地方,妈妈可以先不断然否定,只是表示怀疑,进而引起宝宝的注意,这样,也就使宝宝随后的观察更有目的性了;选购蔬菜的时候,妈妈别忘记提示宝宝对刚才说错的地方进行特别关注;回家后,再引导宝宝对蔬菜进行分类,可以按照颜色,也可以按照形状,只要宝宝有自己的分类标准,这样也同时锻炼了宝宝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方案五:水少了吗
目的: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方法:准备好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最好“矮胖”,另一个“高瘦”。家长先在其中任意一个杯子中倒入半杯水,让宝宝看清楚,然后再将水倒入另一个杯子。
由于杯子本身的差异,水的高度会有明显不同,引导宝宝仔细观察操作过程,让宝宝注意观察两个杯子的水面高度有何不同,并请他思考:第二个杯子里的水比第一个里的少了吗?这是著名的儿童守恒概念实验。也许宝宝会对此感到很迷惑,没关系,这对于幼儿绝对不失为一种在观察事物过程中促进其思考事物内在联系和本质特征的好方法。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