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揭开人类起源之谜

2018-04-15 作者: 徐井才
第三节 揭开人类起源之谜

我的作文素材

达尔文在与疾病作斗争的同时仍然坚持工作。

从1860年到1868年,整整8年的时间里,达尔文一边同越来越严重的疾病作斗争,一边断断续续地写作,完成了《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这本重要著作,丰富和发展了自己的进化论学说。

当这本书写到最后几章的时候,他又把精力转向另一部伟大的著作——《人类的起源》,开始编写这部书的提纲。按照达尔文的想法,既然已经弄清了动物和植物的遗传和变异的规律,那么揭开人类起源之谜就是顺理成章的了,这也正是达尔文主义者最关心的问题。

在达尔文之前,才华横溢的赫胥黎已经写了一本《人类在自然界中的地位》,非常细致地研究了类人猿的脑和人脑的构造,分析了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的脑的差别。

莱尔和华莱士等著名学者也都写过有关人类起源问题的论文和专著。达尔文虽然动笔比他们晚,但他的准备工作从30年代就开始了,已经积累了几十年的资料。他从来不把人类起源当成一个孤立的问题来研究,而是把它作为“物种起源”这个根本问题的一部分来研究的。

有一次,达尔文向华莱士谈起他现在正在做的这件事,说:“我现在最关心的是性选择的原因,我觉得性选择是形成人类种族的主要力量,你看呢?”

华莱士想了想说:“查尔斯,我已经在我的一篇评论里表达过我的观点了。”

“哦,哦,我明白了。你认为人类和动物、植物不同,人类的起源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这我赞成,但你又说人类起源是由于一种神秘力量的推动,就和我的想法完全不同了。”

“是的,我不同意你关于性选择的看法,影响人类改变自身天性的究竟是什么呢?随便举个例子,比如人的光滑无毛的皮肤就不像是从大猩猩那里继承下来的。人需要穿衣服,就推动了我们的理智,使我们变得温文尔雅,从而影响我们的天性。”

听华莱士这么说,达尔文感到很失望,他原来以为,华莱士会赞成自己的性选择理论。可现在,华莱士在这个重要的问题上,居然把“科学”和“神学”混为一谈。“和华莱士的分歧说明了什么呢?说明了宗教观念的残余是多么根深蒂固!”他想。

达尔文并不灰心,他决心要拿出令人信服的论据,让他的朋友能够从“神”的阴影中走出来。他在哺乳动物和人类的性选择方面的研究和写作虽然进展缓慢,却稳稳当当。每一个问题都要经过详细的论证,直到把问题阐述得无懈可击为止。

他集中精力写了4个月以后,因为身体不适,曾经和爱玛到北威尔士去休息了一段时间。返回唐恩后,他又全力以赴地投入写作。

随着时间的推移,书稿在一天天增厚。达尔文把关于人的心理能力、道德观念、智能发展等各个章节陆续写出来了。

我的作文素材

灵感虽然是一瞬间的思想闪现,但却源于日常的长期积累。

这一天,他仰望窗外,头脑中闪现着从“猿猴”到“类人猿”再到“人”的一连串身影,他嘴里喃喃自语:“原始形态、过度形态、现代形态……”他的头脑中甚至闪现出比猿猴更原始的动物形态……这是必须向读者交代清楚的。

想到这里,他赶快坐到那把特制的坐椅上,挥笔写下了这样一段话:“人类起源于一种全身长满了毛的四足动物,有一条尾巴和一对尖耳朵,习惯在树上生活。它也可以归入四手类,而比猴类更古老的祖先肯定也属于这一类。四手类以及所有高等的哺乳类动物大概都起源于一种古老的有袋类动物或起源于某种爬行类动物,要不就是起源于某种两栖类动物,而这种动物又是起源于某种鱼类动物。我们看到,在混沌的过去,所有脊椎动物的早期祖先一定都是一种水生动物,有腮,雌雄同体,它的身体的最重要的器官——脑和心,都是发育不完全的,很像现在的水生海鞘类动物。”

写完这段话,达尔文深深地舒了一口气。他还有一点不放心,就是不知道一般人能不能读得懂。

有一次,达尔文和爱玛去伦敦办事,见到了胡克。胡克告诉达尔文,有些人责备《物种起源》,是因为这本书没有讲清楚进化程序是预先注定的。“我对他们说,达尔文在这本书中的研究重点,并不是探讨生命的起源,而只是揭示生命的现象。”

“啊……”达尔文长出了一口气,“其实你不该这样替我解释,我从来不认为宇宙中的一切是盲目的偶然的结果。你想想看,如果每一种变异都是为了一种特殊目的而预先设计好的,那么每一滴雨点落在某一个地方也应该是预先设计的了,这显然是荒唐的。”

“我之所以对他们这样说,是因为当时《物种起源》受到来自各方面的谴责,那些善意的批评者们可能会因此暂时停止对你的攻击。”胡克解释道。

“不过,你说得也有道理。不然,要是我把所有的事实都在《物种起源》中讲清楚了,还写现在这本书干什么?”达尔文说。

“嗯,不过这回你在讲完全部事实之后,千万要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你的基本观点,这样才能给读者留下一个特别清晰的印象。”

“这个我已经考虑好了。所以,我打算最后才写‘绪论’,我将在‘绪论’中告诉读者怎样更好地理解这本书。”

“那太好了!”

“不过我也许做不了那么漂亮,那得要有赫胥黎那样的文笔才行哦。”

达尔文和华莱士围绕人类起源问题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他在写作之余,一次又一次地给华莱士写信。

华莱士对达尔文每信必复。他们之间每通一次信,就如同进行一次不见面的辩论,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

辩论到白热化程度的时候,华莱士又一次表现出高尚的风格。他在给达尔文的一封信的结尾中写道:“亲爱的查尔斯,您千万别因为我们的意见分歧感到不快,真理终归会弄明白的!分歧肯定会促进我们共同的研究课题,不论谁对谁错,它都是‘物种起源’这个重大问题的一部分,都是对‘物种起源’的贡献。”

达尔文一向很敬重华莱士的人品,但他绝不会在大是大非问题上向华莱士妥协。直到全书完稿,他们的争论仍在继续。

1871年2月14日,《人类的起源》问世了。第一版2500册很快就销售一空,到年底又加印了5000册。开始,人们对这本书的评价还是“友好”的,可后来就出现了“不友好”的声音,一封从威尔士寄来的信甚至挖苦达尔文,把他叫做一只“满脸多毛、头骨粗大的老猿猴”,影射他把猿当成人类的祖先。

有趣的是,随着达尔文学说的普及和深入人心,善良的人们也习惯使用这个并不确切但很形象的说法,说他们相信达尔文的话,“人类是从猴子变来的”。实际上,达尔文从来也没有说过这句话。

不过,达尔文倒是不反对这样的理论:人和灵长类动物猿、猴等,同属一目。但是,他并不认为人是由特定的某一种猿或猴进化而成的。达尔文想说的可以概括成这样一句话:“我们不应当错误地认为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猿猴类族的远祖,和今天的猿或猴是完全相同的或者是非常相似的。”

那么,在《人类的起源》这本书中,究竟哪些是不容争辩的事实呢?这就是:第一,人类起源与某种低等动物;第二,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祖先是共同的;第三,人类的不同种族也是有共同的起源的。

我的作文素材

伟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

当然,达尔文在这本书里也说过一些不恰当的话,这在建立一个庞大的科学体系时是难免的。他在肯定人类起源于低等动物的同时,却否定了这种起源与人类自身的独特本质的联系。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之一恩格斯写了《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一书,强调了这种关系,他指出,是劳动创造了人,劳动是从自然选择作用下解放出来的“新的进化形式”,人类的产生和进化,是在劳动过程中实现的。恩格斯的见解不但弥补了达尔文一些观点上的不足,而且还反击了华莱士在人类起源问题上的唯心主义观点。人类的起源之谜就这样被揭开了。

对各种各样、五花八门的意见和评论,达尔文已经司空见惯,即使是不堪入耳的谩骂,他也能泰然处之。何况还有越来越多的朋友,不断地支持他,带给他安慰。

有一次,达尔文对赫胥黎说:“我们面对的是一场持久战,直到你我都死去,这场战斗也不会结束!”

赫胥黎仍然保持着年轻时好斗的性格,他特意为《人类的起源》第二版写了一篇很有锋芒的文章,用人类和猿类的脑部比较的事实,为达尔文辩护。

胡克对反对者更是不留情面,他在一次公开辩论即将结束的时候说:“每一个人在这个世界上都应该有一个对手。不然,他怎么保持自己的感情平衡呢?”

《人类的起源》的命运比起《物种起源》来,可谓一帆风顺。这本书在美国出版后不久,就迅速被译成了6种文字,传向世界各地。到了19世纪70年代,已经没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达尔文主义的传播了。

我的一句话感受

只有公正客观地看待事物,才能摒弃个人偏见,得到最本质的、最具有事实依据的真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