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领导学理论认为,吸引群体成员追随于某个领导者的,还包括信仰的力量。如果某位领导者拥有一种强烈的信仰,那么,他就能唤醒群体的信仰,从而赢得众多追随者。
我们这里所说的信仰,并不是指宗教信仰,而是人们内心的一种信念,是对一种观点、思想、主义等的强烈认同,并把它们内化,作为自己行动的榜样或指南。坚定的信仰会激发出巨大的热情和创造力,因为它是一种精神支柱,是一种精神动力。
张海迪5岁时因患脊髓病导致高位截瘫,从此只能在轮椅上生活。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放弃对生命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热爱。不能走路,不能去学校里上课,她就在家里自学,经过她刻苦的努力,她自学完成了小学、中学的全部课程,自学了大学英语、日语和德语,并攻读了大学和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她还先后自学了十几种医学专著,在一些有经验的医生的帮助下,她学会了针灸等医术,并经常为群众提供无偿治疗。后来,她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多部书籍,成了国内外有名的残疾人作家。多年来,支持张海迪坚强不屈地走下去的,就是“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的信念,靠着这个信念,张海迪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益的人”是张海迪的信念,也是她的精神与信仰。人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人可以没有金钱,没有地位,但是不能没有信仰,一个没有信仰的人就像断了线的风筝,永远不可能找到自己的方向。同样的,一个企业或组织也不能没有信仰,企业或组织的信仰是激励员工努力的不竭动力。
日本的经营大师松下幸之助有一次参加了奈良的天理教本部,当天的盛况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会的院子里整整齐齐地堆满了信徒们捐献的木材,参加建设“教祖殿”的信徒都充满喜悦地进行着义务劳动,“正殿”被打扫得干干净净,而且他们的态度都是那么地虔诚……这样的场景给松下幸之助带来了很大的震撼,他在想为什么公司员工不能向这些信徒那样对工作充满乐趣。在回去的火车上,松下幸之助一直思考到深夜,最后,他得出一个结论:真正激励人们百分百投入的动力,不是金钱等组织提供的外在条件,而是使人们忘记痛苦不断前行的内在信仰。从此之后,松下幸之助在经营方式上有了很大的转变,更加注重对员工的精神激励,他的员工们也更加愿意追随他。
就像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说的那样:表现最好、最投入的员工一定是志愿者,因为他们为此放下了生命中的其他事情。所谓“志愿者”,其实是有一种信仰支撑的员工,员工的信仰是一种无形的力量,它能够转化成员工切实为企业付出的行动,从而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成长。
那么,员工的信仰从何而来?事实与研究均证明,高层领导者的信仰是组织成员信仰的最直接来源。
比如,在西游记里,唐僧就是一个有着坚定信仰的人,他一心想要去西天取得真经,他的信仰感染了三个徒弟,使他们也变得有信仰。
一个自身没有信仰的领导者,若想去建立下属的信仰,从长远来看,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如果领导者拥有坚定的信仰,并为此信仰而不懈努力,那么,在下属眼里,这个领导者是有魅力的,他们就会甘心服从他的领导,并追随领导者的信仰。
苹果公司CEO乔布斯是当今商界最热门的人物之一,从个人电脑到iPod、iTunes、iPhone……他改变了人们对电脑、音乐、电影、电话以及世界的认识。在乔布斯成功的背后,隐藏着一种让人自愿跟从和改变的影响力,而这股隐藏的力量就是乔布斯的信念:用完美的技术改变世界。一位员工这样评价乔布斯,“他非常善于碰触到别人内心深处的需求”,乔布斯经常对员工说:“我们正是以微小的方式努力让世界变得更美好!”“我们大家走到一起来制作这个新产品,我觉得,这可能是我我们这一辈子所从事的最伟大的事业。”乔布斯用自己的信念,为苹果公司的产品赋予了一种意义和精神,这种精神推动苹果员工一次次地超越自己,创造出颠覆性的产品。
乔布斯的信念让其增加个人魅力的同时,也让员工找到了自己奋斗的动力和源泉。
追随者的信仰是直接比照领导者而来的,如果领导者信仰不坚定,在变化面前所表现出的轻微动摇都会被追随者放大;而如果高层领导者的信仰同,也会让追随者不知所措。所以,要想吸引、留住人才,领导者就要形成自己的信仰,并为此付出不懈的努力。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