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章 云霭沉沉(十六)

2018-04-15 作者: 细沙子一粒abc
第一百零二章 云霭沉沉(十六)

9.上不了QQ群,林思也没闲着,该说的事还得说,大事小事都是事,更何况这大小的定义也因人而异。马上要说的就是这奇臭无比的厕所。

不知什么原因,这换了校长,连卫生间管理也变了,从前都要用洁厕剂清洗,这新校长来后就再也没用洁厕剂清洗过。按说洁厕剂也花不了几个钱,怎么就取消了呢?林思真是想不明白。大上个学期就听说过有人在校长办公室里装修厕所,看来他还是重视厕所工程的,可为什么其他的就不管了呢?特别是靠着教室的厕所,那就是“后娘养的”。其实,校长在办公室里弄间厕所也不算啥,尽管出了校长室几米开外就有厕所;校长是大官啊,哪能与师生一起闻味,谁不乐意吃独食啊!听说里面还能冲凉,就是北方人说的洗澡,应该还有床,虽然不可能那么大了。所以这领导若是太安逸了,就忘了百姓的“疾苦”了。如此一想,林思又要提几毛钱意见了。要是能上QQ群,也没必要说那么多,如今上不去,那就要多写点,要让他们清清楚楚地看到工作中的不足。当然,写完了只能放在ftp上,再让相关的干部同志看,期待能马上做点改进,不改也没辙,但是得知道有工作没做到位,别总以为领导干部都干了不少活。

“春天到,百花香,深圳好时光。”林思想好开头就噼里啪啦打起来,题目就叫:效率,副标题是:话厕所。

“开学好几个星期了,一上班就被阵阵臭气熏得坐不住凳子,教室里也一样,站着也还是闻到臭气阵阵,也许躺着上课才能闻到香气。我们的办公室和我教的两个班都守着厕所,这臭味是躲不过了。上课时教室闷热学生都不让开门(窗子都关上了),说厕所太臭、太熏人了,我说那你们就投诉啊。好几个学生就说他们都投诉过了,可没人管。我就和他们站在一边说,我也投诉了,而且还投诉了四次,如再不及时治理,咱们还要接着投诉。学生听老师如此一说都很高兴,有的还拍起了手,让我倍受鼓舞,决定继续投诉。想想,为了这厕所,上课还停了一两分钟来说,这还真就不是小事一桩了。

今天我又投诉了,是第五次投诉。前两次是上学期投诉的,到放假都没下文;后两次是这春三月新开学投诉的,不知道何时见效。

深圳早就进入现代文明新阶段了,厕所早就不该是让人羞愧之话题,可如今学校的厕所不如“解放前”了。早有个说法是说,在咱国找厕所不难,寻着厕所臭味,You can’t miss it(一定能找到)。过去学校的厕所里还有洁厕剂之类东西放在那儿,还常清洗,如今就没发现还有这一项清洁安排,清洁剂也不知跑哪儿去了;过去还常熏熏香什么的,如今就任其臭下去,熏死你没商量。上学期投诉到这新学期,这学期又投诉到今日,可还是不见动静或行动,这是啥效率嘛!有那么难解决?用得着别人投诉?还国际视野呢(这是校长挂在墙上的几个字),再熏它几下,就啥视野都没了:眼睛睁不开了。要想有国际视野,就要踏踏实实做好每一件事,厕所也是门面,一进到学校就闻厕所臭味,是美丽静悄悄?(这是校长描写学校的话,也许是说他的那些光环形象照吧。)工作要尽职,投诉了这么多次,问题都解决不了,这是和谐静悄悄?(这也是他校长描写学校的话)唉,没人赞扬夸奖才会静悄悄呢。

算过吗,每天师生每人上厕所多少次?大概有五六次吧,厕所还真比饭堂面子大呢,这能是省钱的地方吗?该买啥清洗剂还用别人投诉去说,谁家不用厕所清洁剂?从前都用过的,怎么如今就取消了?校长室里面的厕所不用清洁剂吗?听说那里面还能冲凉洗澡呢,够级别!我曾建议你们来我们这面的厕所闻闻,来过吗?来了也许就有工作效率了。

如今学生增加了,首先就该想到加强厕所清洁,给大家营造一个空气清新有益健康的环境。双休日两天后回来上班,首先闻到的就是厕所飘出的臭味(有时有对外考试,用的人多),何其臭,一点都不美丽静悄悄,不看也能想象得到。对了,是这样的臭:尿骚+屎臭!看见了吧,感觉如何?可怜我们和学生还要整天闻呢。不要求我们的厕所与校长的厕所一个档次,但求我们用的厕所都和校长办公室的厕所一样干净不过分吧?除非他的厕所也是熏得人没了视野。

别嫌人家说话不入耳,批评就是要尖锐;别嫌人家说话不好听,那是你工作不到位。

人家一投诉,管事的就说要联系供应商,那也不至于要联系还几个月吧,早干什么去了?这里投诉的是急需用清洁剂清除臭味,管事的答复是还要找供应商连篓子等都买。每个蹲位上差不多都有篓子,用花那么多钱?”

这贴子是开学没多久就写的,可直到学期末才看见换了几个新篓子,清洁剂还是没买,厕所那味更让人无法忍受了。中间发过一盘香,就给了一圈,还没东西架起,没法点燃,还是林思找抽烟的男教师帮忙点燃,再放到一跟通厕所的铁丝上,可还没烧完就掉下来烟熄火灭了。小厕所,大臭味,是事不是事,只有深受其害的人才说得清楚,可这里也是管理的一个窗口,也能说明某些问题。

“和谐美丽不是说出来的,厕所一臭,别人都熏得够呛了,还有美丽和谐而言吗?”林思这最后一句意思很明显。

这是三月份写的帖,五月份林思还写了个帖,没再说厕所,说的是戒烟。那帖子写的很及时,呼应了校长的两个“悄悄”,题目就叫:今天学校静悄悄,全文如下:

“中午休息时看报纸,才发现今天(5月31日)是第26个世界无烟日。说来也巧,下了第一节课去洗手间,发现不知何时墙上挂了个不锈钢牌,上写:学生吸烟,有害健康,最高惩罚,勒令退学。仅用16个字,尽显学校的戒烟决心,当然还有校方的权威。

算来创建无烟学校有一年多了,其效果怎样,听听本人上课与学生的对话,便可知一二。

老师:为什么要关这门上课?

学生A:那厕所又臭、烟味又大。

老师:这个季节不冷不热,开门上课可以让空气流通。

学生B:烟味太大,我们受不了。

学生C:还有那臭味,熏死人了,呃。

老师:我们不都是无烟学校了吗,没看见校门前挂的‘无烟学校’的牌子吗?

学生C:下课那么多人去厕所抽烟呢。

老师:你们有谁去抽烟了没有?

学生A:报告,我没去。

学生D:报告,他去了。

学生A:你进男厕所了,哇。

学生D:闻闻你的衣服就知道了。

学生A:闻吧,闻吧,反正比厕所味好闻哦,再说了,又不是我一个人有味哦。

老师:谁抽烟都不对,学校有规定,都要遵守。

学生E:那老师算不算?

老师:都算,进了校门,都不能再抽烟了。

学生B:那也不能开除哦。

学生C:没说开除,是退学。

学生E:有差别吗,不都是走人吗,多简单。

学生A:那老师抽烟要不要走人?

学生E:就是嘛,还是要以教育为主,要多宣传,让学生主动自觉戒烟才是。

学生C:就是,别想起来了,就搞个活动,指望大家签个名就能戒烟,能那么简单?

学生D:那次咱们班好几个人都在那块大红布上签名了,可还不是都在抽。

老师:你们说得都对,学生戒烟是要以教育为主,可是我们主观上要有戒烟要求。

学生E:没错,要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戒烟,Yes or No?

学生:Yes,Yes,Yes!

看来戒烟不是开展个活动,响应个号召就能大功告成的事。不说要天天讲、时时讲,最起码也要经常讲、不时地讲;特别是在今天这个世界无烟日,更要大张旗鼓地讲,把宣传做到全校、全班、全体学生。可遗憾的是,今天的校园静悄悄,网页上没有宣传字样,喇叭里没传出宣传之声,似乎戒烟的事告一段落。

上星期升旗后还公布处罚了两个被抓的吸烟学生,这说明学校还是要管学生抽烟的事,但这管,只停留在抓罚上,效果不会好到哪里。何况抓也是偶尔突击查一下,罚不过就是摆个姿态,虚张声势吓唬一下,毕竟被抓的只是极个别的,多数都游离在“鱼网”外,捂着嘴偷着乐呢。

要学生戒烟,最好的办法还是加大宣传力度,见逢插针,不放过任何一个教育学生的机会。让学生怕罚不吸烟是一招,但是长期深入做好宣传工作,让学生真正意识到抽烟的危害性,才是教导学生戒烟的最好办法。突击战不如持久战,特别是“持久”做起来麻烦,可没有知难而进的精神去认真地做好戒烟宣传工作,创建无烟学校也只能是句自欺欺人空话。

想当初,校长带领师生在大标语布上签名戒烟时是何等气势高涨,到如今连戒烟日都忘了。也许不是忘了,是认为已经完成任务了吧。

“那么多老师还在抽烟呢。”这是学生说的,也是事实。可见,昙花一现的热情终是难以完成看似简单实则艰巨的历史重任。

校园戒烟,应该不只针对学生,应该也包括老师。教师能否以身作则,至少在学校不吸烟,对学生是有正面教育意义的。

每次下课经过洗手间,都有阵阵烟味飘出,从宣布我们是无烟学校那天起,一直是这样。再不做好宣传教育工作,这无烟学校怕是可期不可得了。

有天,从福景外国语学校经过,校门前的一个白色牌子抓住了我的眼球,上书:“戒烟公告 你已进入无烟学校 学校严禁吸烟 请自觉遵守 谢谢”。白底红字,十分醒目,每个入校的学生都不会错过。什么是以人为本?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校园文化?从那个8开纸大小的牌子上,不难看出他们学校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戒烟是个大课题、难课题,绝不可能只靠校长带头在大布上签满名字就可大功告成万事大捷,也不是在厕所里宣布个抽烟最高处罚是开除学籍就能见效的事。吓唬学生或违法开除个别学生,也不会造就出个无烟学校,要行动起来,做好宣传,打持久战,赢得学生的支持,才有希望在几年内真的成为无烟学校。

当然,除了刺激嗅觉的厕所味和烟味,还有影响视觉的也不妨说说。

这学期,走进教室的最大感觉就是个乱,前面乱、后面乱、桌上乱、地上乱、讲台上乱、书架上乱(不知是否每个班都有书架)。再看看那个文明班牌的命运,开始是放在讲台上,因影响视野给转移了。可自从它被转移到墙角的书架上后,没几天就被书报课本、球拍杂物等团团包围,不仅起不到展示作用,还让人觉得很不严肃,对学生起不到正面教育,反而造成概念混淆。什么是敬畏和崇敬?什么是美化和净化?什么是整齐和美观?那块命运不佳的文明班牌,自然没能教会教懂学生,更遗憾的是它自己连个摆设都没当上,只是个杂物而已。过去的流动红旗,还可以有尊严地在墙上占有一席之地。不是谁有意与那块文明班牌过不去,问题是在做每一件之事前,要想好其结果是什么,是否华而不实,或是弄巧成拙了?

还有,学校教育应该突出自己的校园文化,就是要利用一切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仅靠花钱去请社会上那些以赢利为目的的所谓教育机构、专家、成功人士等,到学校来小打小闹几下就能见成效,那不是懒政、浪费,就是不懂教育;不是做秀、造势,就是沾染了社会上浮躁虚假之风。教育是个长期艰苦的工作,要坚持,耐得住寂寞,更要讲究方式方法。福景外国语学校还有一项看着不起眼的宣传教育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要为之叫好,那就是每天下午放学时,他们学校的大喇叭里会不停地播放一句话:“离开教室前,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是否已关好灯、关好门窗、锁好门!”我已经记住了那慢悠悠的平缓和气之声,每次我在那个时间走到那儿,准能听见那一天里的最后播音,一点也不烦人絮叨,反倒是亲切温馨,相信他们学校学生的节能和关心集体的意识一定很强。

最后,宣布我们是戒烟学校容易,出台控烟办法也容易,但要切合实际,戒烟的办法是学生抽烟屡教不改就退学,那行不通,最终只能说明教育失败或教不得法,也是侵害学生的受教育权。如果真想开展戒烟工作,就不能怕麻烦,就要在校网和校园开辟戒烟专栏,由学生管理,让学生亲自参与,还要坚持下去,让学生自己讨论如何戒烟,怎么处罚,这也是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相信学生会积极参与,互相监督,才有可能主动自觉戒烟。

有次出去旅游,车上坐着一对母子,男孩有十四五岁,有个性,一路上母子都很开心。行进中,不知为啥,大晴天突然下起大雨。母亲立时说到:‘下雨了!’。‘快收衣服!’儿子脱口而出,车上的人都笑了,笑得最开心的当属那位母亲。我当时就犯了职业病,开始想象那母亲平时是如何如何教导孩子的,说不定还是家教高手呢。

而学生戒烟也离不开家长的支持,在这方面校方也应该多下点功夫,不然,真的“勒令退学”,怕是家长也不接受。

刚想起了央广新闻播报的奇闻。说是,兰州某职业学校给学生发“诚信证”,工本费5元,自愿参加,有学校印章为证。学生怕影响找工作,不敢不拿证,但又有意见,就给投诉了。但学校不肯说出推行动机。评论员说,校方不说动机是什么,说明学校自己就不讲诚信。唉,这如今学校的领导,工作还真有不靠谱的。”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