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雾云深处 (十一)

2018-04-15 作者: 细沙子一粒abc
第八十五章 雾云深处 (十一)

这一年,林思活得是比较累,用她自己的话说,就是捅了不少娄子,添了不少烦恼。她写了那么多Q帖,要说不烦那不可能,只有走进课堂,看见学生,才能暂时忘记眼前的烦恼。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是最重要的,现在让林思最安慰的是她针对学生现状进行的“教法改革”很受学生欢迎,还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她也做了详细的总结,多少有些安慰。

通过这些年的职校教学工作,她感到职校的学生虽然很看重自己的专业课,但多数学生还是很想学好英语。尽管他们主观上想学英语,可表现在行动上却不积极。这看起来似乎有些矛盾,但其中还是有原因的。

首先是课程紧,时间不够,除了在课堂上学英语外,其余多数时间都用在专业课上;其次是认识上有误区,认为职校的学生只要学好专业课就可以,结果不少学生偏科;再有就是学生的基础较差,恐惧学英语,即使想学,也没有信心学好。

基于以上的情况,她做了几项实验性的教学改革,说低调简单点,就是改变教法,再通俗些就是化难为易,以减轻职校学生学习英语的压力,使他们喜欢学英语,不怕学英语,主动学英语。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先认识学生、了解学生和为学生着想。为此,林思还写了一份心得,是如此这般描述的:

“职高学生与普高学生的不同之处在于两个方面:心理差异和行为差异。从心理上讲,他们缺乏自信心;从行为上看,他们又缺少学习自觉性。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还有就是,因为其他多种原因,他们在初中学习阶段就不受重视,有自卑感,到了职校,这种心理依然没变。再加上他们在初中阶段就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懒散、不爱做作业、不预习、不复习,这些不良习惯也成为他们学习的障碍。

尽管如此,教师也要看到乐观和积极的一面,即他们还有是非观念,还听老师的话,还想改变自己。只要老师耐心地做好思想工作,正确引导,学生就能改掉不良积习,好好学习。如我现在教的电脑设计专业班,刚接班时,上课能认真听好45分钟的学生几乎是零,能按时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少得屈指可数。表面上看学生上课是爱说话,爱看其他书或睡觉。但反过来,从学生的角度去看却是因为听不懂课,又不能呆坐一节课,只好做点其他事。如何改变这种状况,让学生充分利用这45分钟认真学习英语就成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有三件事要马上做:一,要解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从新认识自己;二,要帮他们改掉懒惰毛病,自觉学习;三,老师要理解学生,引导学生,不要急于求成,要多鼓励学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要解除学生的自卑心理,教师就不要只看见学生的短处,动辄批评学生。相反,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多表扬。如,有的学生十个题只做对了三个,最好的办法也是表扬,让他感到老师并不歧视他。又如,有的学生只做了一半作业,也要先表扬一下,再问其他没做完的原因。如果学生是故意不做完,听到表扬他会很内疚,如果是不会做,老师可以重新再给他讲一遍。这样即可以解决学生的难题,又可以密切师生关系。有了轻松的学习环境和气氛,学生就会重新调整自己,听到了老师的表扬,就会增强信心,这也给了他们一个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

要帮助学生改掉懒惰的毛病,就需要教师用生动的教法和适合学生的课程编排去吸引学生。如,讲课文时要多联系生活,让学生有一种听故事的感觉,还要多给学生插话的机会,让他们充分表现自己,就会不再偷懒打瞌睡或开小差做别的。

讲语法时例句要幽默生动,把例子讲活,能吸引人,且好记。讲短语时要让学生多参与造句,还要及时表扬,让学生感觉到老师很欣赏他们句子。布置作业时要切合实际,不要超量、超难,批改时要多写鼓励的话。这样,学习的难度排除了,学生当然就愿意学,慢慢地就会改掉懒散不爱学习的毛病。

教师要理解学生,才会被学生接受;要为学生着想,才会受学生欢迎;一个受欢迎的老师,才有可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学生进步不明显,老师还要多方面找原因,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对他们还是充满信心;要让学生觉得老师就在身边,随时都会帮助他们;要让学生知道老师是诚心诚意在等他们,希望看到他们的进步。

还有,如果有学生考试没考好、情绪有波动,教师要及时帮他们分析原因,多说鼓励的话,让学生坚定信心,继续努力。有的学生不爱开口说英语,老师就要首先多说,使学生排除腼腆害羞的心理,跟着大家主动开口说。对个别不开口的学生,也不能心急地点名,那样他们就更难开口了。教师在工作中不能只看表面现象,要能够通过现象看本质,找出问题存在的真正原因,找出最佳的解决办法。

教师既要做学生的先生,也要做学生的朋友。做朋友就要认识学生、了解学生、爱惜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知道学生想什么,需要什么,才能真正帮到学生。为学生着想,教师就不会总想学生为什么不行、不会,而是会换一个角度去想,去改进教学,让学生走出困境,在学习中增强信心,在进步中看到希望。人是需要理解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理解。更好地认识学生和理解学生,有助于改进和提高教育教学工作。

再有,化难为易,变深为浅,提高学习兴趣也十分重要。

从整体上看,职高的学生英语基础普遍较差。他们知道学英语的重要性,只是觉得英语难学,才望而怯步。有些学生学习也很用功,可还是考试不及格,这对他们的打击也很大。他们很希望老师能帮助他们走出这学习英语的困境。

要帮助学生排除学习中的困难,有效的办法就是:化难为易、变深为浅、慢讲、重讲、反复讲;作业精做,不搞题海战术,做完再看够五遍帮助记忆。最难的是语法,很多学生听不懂。所以,在讲语法时,不易举太多的例子,否则,会让学生有一种眼花缭乱的感觉,到头来一个也记不住。最好的办法是,每次抓住二三个有代表性的句子,反复讲,常提问,可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如,have sth.done 这个句型学生学起来就有困难。那就写两个句子:He has his hair cut every month.和 I shall have my bike repaired tomorrow.然后让学生换成各种人称反复操练,以后每次遇到这个句型,都提这两个句子,次数多了,学生自然就记住了,就能举一反三。

又如,教定语从句时,学生总是掌握不好这样的句子,如,This is the school that I visited last month.和This is the school where I studied last year.为什么这两句的先行词都是地点,而从句的引导词却不一样。如果这时老师举很多例子来解释这是因为从句的谓语动词有及物和不及物之分,那学生就更困惑了,因为他们判断及物和不及物动词也有困难,同时,例子举多了学生看着也头痛。最好的办法还是找两个简单的句子作例句,这样,学生就不会越学越累,越学越难。如,下面这两组句子学生就很容易看懂和记住。

This is the park that I visited last week.

That is the city that I like very much.

This is the school where I study.

That is the hospital where my mother works.

这四个句子结构一样,用词变化也不大,学生基本都能看懂,所以都能认真听老师讲解。有的学生还能模仿造句,学得很投入。熟能生巧,说多了,有了语感,自然就会了。反之,如果老师在黑板上写很多结构不同和动词多变的句子,学生就理解不了,听不进去了。如,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department store where I often buy clothes?这个句子,就不适合给基础差的学生作例句,因为他们看这种句子很吃力,就更不想学了。

另外,在教短语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先让学生在课文中自己找新短语,然后才操练。找的过程即可复习旧知识,又可教会学生掌握一种学习外语的方法。操练时采用对号入座的填空方式,要让学生一眼就能看出怎么填。如,run out of和be particular about都不太好记,操练时可写成,1.I have _____ _____ _____ my paper.2.She ____ _____ _____ her clothes.这样操练看似简单,却很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因为他们一写句子,时态就出错。第一句在练短语的同时可复习时态,第二句可复习be动词的用法,有的学生不记得用be 动词,有的又不记得它要结合句子进行变化。这种新旧知识结合在一起操练的方式对学生帮助很大,可谓一举多得,多数学生都能在老师的提示下做出正确答案,既:I have run out of my paper.和She is particular about her clothes.

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对职校的学生来说,慢讲、少讲和小范围练习更能把难点讲清,又不会造成学习压力,有助于排除学生的畏难情绪,不再怕学英语。有些学生一翻开英语课本,看到一个单元有十几页,还有几十个单词要背,一下子就热情全无。这时,如果老师上课时能化难为易,传达给学生一种信息:英语不难学,学生才会有信心跟着老师学。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有了对英语的兴趣,学生才会乐于学英语。但是,如果学得很吃力,很艰难,收效又不大,兴趣也就不存在了。化难为易,变深为浅,可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有收获,有信心和增强学习兴趣,达到最终把英语学好的目的。”

为了让学生学好英语,林思还是靠“认真”二字,梳理清楚了教与学的关系,并结合学生的特点改进了教法,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提高了及格率。

实际上,来读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是语数英三科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没想到,到了职校,也没能逃脱这三科。语数英,最终还是决定学生命运的“三大主科”,学不好这三科,就无法继续升学。“职业学校”听起来很清楚,可读起来就当事者迷,旁观者更迷了:三年的教学,到了第三年,也就是高三,就只开语数英三科,目标是:为考高职院冲刺。

教了一辈子英语,林思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怎么才能学好英语。其实,林思以为这个问题很好答,那就是:想方设法去记。把学到的都记住不太可能,但尽可能多记是底线,

至于有困难的成年人,那就要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特别是记忆力差或不想多花时间的人,就得找窍门学。她的学生就找过不少巧妙,林思都不反对,还鼓励他们接着找。

林思学过俄语,可当年还真没学过“套娃”一词,后来在电视上听到了这个词,“妈地路丝卡”,这是她用“傻瓜法”速记的,保证这辈子不会忘。她班上的学生也有用“傻瓜法”记单词的,林思知道后也大加表扬,说这是开动脑筋的表现。

不仅如此,她还正儿八经地给网友介绍过此经验,鼓励他们用傻瓜法记忆单词。她的认真劲头一上来,还不怕麻烦写了个帖子放在了她的博客上,告诉他们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