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从上郡出发

2017-08-10 作者: 梦吴越
第11章 从上郡出发

”御史大人,东郡遍布叛逆,咱们应该分作两路,你我各带一路人马,免得被人发现,然后在会稽显汇合。“

一队人马顺利通过东郡关卡,进入东郡境内。

中车令赵高从袖中取出一副羊皮地图,凑近御史王鑫,伸手指给他看。

”御史请看,这是咱们现在的位置,这是叛逆张良藏匿的会稽县,两地相距·········。“

“咔嚓!“

兵刃入肉声。

“赵高,你······”

王鑫猛然回头,望向没入自己腰间的匕首,脸上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

他试图抓住赵高衣袖,却发现赵高像山鬼般轻轻跳开。

“御史大人,你见不到张良了。”

赵高神色阴鸷,站在几步之外,默然注视痛苦挣扎的王鑫。

“我的心腹在哪里?!”

大秦御史厉声咆哮,大股大股鲜血从他嘴里流出,四处飞溅。

赵高冷漠望着王鑫,淡淡道:'他们这会儿应该已经死了。

“赵高!”

王御史轰然倒地,死不瞑目。

“王大人放心,皇帝陛下很快会下去陪你的。”

“赵高!张良会死,你也·······!”

御史眼中闪过一抹灰色,脑袋耷拉下来,停止了呼吸。

赵高下令左右上前对着尸体补了几剑,确定王鑫已经死透,脸上露出欣慰之色,带领手下匆忙朝东走去。

刚走出几步,低头看见地上躺着几具身披铠甲的尸体,那是王鑫的贴身卫士,在御史被杀前,这些人就被赵高手下就全部杀死了。

赵高望着御史大人死战不退的心腹,眉头微皱,转身道。

“把他们埋了吧!“

几名甲兵立即忙碌起来。

赵高转身对旁边几人道:

”你们几个去会稽县,找到张良,告诉他,嬴政派来的人已经死了,我在此地等他,他若是想要命,就赶紧过来见我!”

两名心腹甲士轰然应诺,转身消失在苍莽原野中。

上郡。

秋雁南飞,万物肃杀。

虽是初秋时节,天气已有寒意,除了饥肠辘辘四处觅食的狼群,草原上已经看不到什么活物,这几日气温骤降,昨夜朔风吹过,今晨天空竟然飘起了米粒大小的雪花。

上郡府邸天狼城。

临时用夯土围起来的城墙挡不住漫天彻骨寒意,即便是白天,城内街道上也见不到几个行人人影。

始皇帝派蒙恬大军击退匈奴后,命匠人在茫茫原野上筑起天狼城,除了派大军驻守,还将大秦境内的罪犯、商人、谪戍之人迁移此处。

因此,虽然周围皆荒无人烟,天狼城却如沙漠绿洲般伫立在这片塞北荒芜中。

这是抵御匈奴人的最前线,也是大秦在塞外对抗匈奴的最后一道堡垒。

此时此刻,大秦皇子扶苏与上将军蒙恬一起跪倒在地,手中捧着始皇帝嬴政发给他们的诏书,诏书用名贵丝布写成,可见非同小可。

一位满脸风尘,疲惫不堪的年轻武将站在两人面前,这位从咸阳赶来的使者在大秦驰道上狂奔两天两夜,累死了三匹良驹,终于在始皇帝规定的时限内赶到了上郡。

“章将军,父皇龙体可好!”

匆匆读完始皇帝诏书,公子扶苏双手颤抖,也顾不得眼前使者会不会猝死,双目圆睁急切问道:

公子扶苏今年不过十五岁,却是身材魁梧,力能扛鼎,和他的先祖秦武王不相上下,据说不带兵刃就能大败三名甲士,更可贵的是,他曾拜一位儒生为师,言行举止行为规范受儒家影响,懂得进退礼让。宛若少年老成。

即便如此,在目睹父皇被天下儒生羞辱,以致神志错乱,公子还是忍不住站出来劝谏。

结果他就被嬴政打发到了上郡。

在上郡,扶苏偶然会听到咸阳方面的消息,无论是荧惑守心,还是天降陨石,莫不让这个大秦皇子感到忐忑不安,而父皇一意孤行的做法,让他渐渐心灰意冷。

扶苏本以为自己会死在这苦寒之地,寂静无声。没想到等来的却是始皇帝亲笔诏书。

而护送诏书的,竟是大秦军界年轻有为,前途无量的章邯将军。

和原本历史上直接被赐死不同,这份诏书上写着让扶苏和蒙恬回咸阳,越快越好,语气颇为强硬。

这样的语气让扶苏颇为惊诧,如果不是咸阳发生变故或是始皇帝龙体有恙,很难解释得通。

纵马狂奔千里,没有一刻休息,换做普通士卒,早就累死途中。

然而章邯绝非常人,凭借强健体魄与超人意志,他坚持了下来,虽然疲惫不堪,可是听见公子扶苏发出这样一句疑问,这位始皇帝的使者目光顿时变得锐利,杀气腾腾。

“陛下龙体是否康健,公子不该过问吧!”

大秦律法森严,扶苏身份特殊,像他这样直接询问皇帝陛下身体状况是不被允许的。

旁边大将军蒙恬见状,连忙附和道:

“末将与公子手握重兵,匆忙进入都城,难免让人猜忌。”

章邯神色不变,淡淡道;“皇帝陛下已经下令,末将不过是将诏命带到,二位请及早动身吧。”

旁边裨将见章邯如此嚣张,怒气冲冲,正要发作,被蒙恬呵斥。

蒙大将军面朝章邯微微笑道:“上郡乃苦寒之地,招待不周,还请章将军海涵,将军不如先回咸阳,本将军与公子随后就到。“

章邯抬头望众人一眼,缓缓道:“蒙将军客气了,不是章邯刻薄,实乃诏命急切,皇帝陛下在咸阳日夜期盼公子,章邯辛劳是小,军国之事是大,末将就在上郡等候,等候公子与蒙大将军尽早启程!“

众人都不说话,四周鸦雀无声死一般沉寂。

虽然远在上郡,蒙恬手下这些将士们对章邯此人却是早有耳闻的。

据说此人正受始皇帝宠信,在咸阳,风头一时无二。

和大将军蒙恬相比,今年不到三十岁的章邯在大秦军界只能算是个小辈,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后起之秀,气焰竟然如此嚣张!

众将目光落在蒙恬身上,却见蒙将军神色不变,态度越发谦恭起来。

“既然如此,那就请将军在天狼城暂住,等本将军准备停当,立即起身!”

章邯双手抱拳,应道:“章邯就替陛下感谢蒙将军!”

说罢,在裨将带领下退了出去。

章邯刚走出去,四周便嚷嚷起来,蒙恬手下众位将士纷纷上前,劝说大将军立即诛杀这个飞扬跋扈的年轻将军。

蒙怒目视众将,不可遏道:“为将者,不知为国尽力,反而这些细枝末节置气,本将军平日是怎么教导你们的!都给我退下!”

众将赧然,虽说章邯桀骜不驯,不过听说要回咸阳,将士们无不欣喜。

秦军骁勇善战,军纪森严,说到底也是人,上郡这样的苦寒之地,不要说是人,就是块铁,也会生锈的。

待众将士散去,公子扶苏抬头望向蒙恬,眼神中充满赞许之色,父皇慧眼识珠,非常人可及。

蒙恬刚过四十岁,却已有大将风范,属于大秦第一流将领,刚才面对章邯时,不卑不亢,进退有度,让扶苏很是赞赏。

“恐怕咸阳已经生变,否则父皇不会轻易让我回去的,莫不是骊山囚徒叛乱?”

因为深受儒学影响,在公子扶苏看来,当下秦国最有可能发生的叛乱,只会在全国数十万戍卒囚徒之中,事实也正如大秦皇子所料,后来发生的陈胜吴广起义,印证了扶苏的看法。

蒙恬看扶苏一眼,微微颔首,大将军没有正面回答公子疑问,眉头紧皱,若有所思道:

“从越地到咸阳,沿途粮草补给也更为便捷,皇帝陛下为何没让任嚣回援?”

经蒙恬这样一说,扶苏神色也凝重起来。

蒙恬说说不假,上郡至咸阳,路途虽然不足千里,可是沿途多荒野山岭,数万大军行进,没有补给,行军速度必然减缓。

而从越地往北到咸阳,路程虽然稍远,然而这段路程,大秦驰道修的更为坚固,沿途经过山东各郡,无不富饶殷实,总之从越地回咸阳,明显要比从上郡要快。

蒙恬目光转向墙壁上巨幅地图,先秦时代的地图虽然谈不上什么精准,与实际相差甚远,尚属于写意派,不过好歹也能标注大致出来。

“东郡,”大将军望着羊皮地图上,口中喃喃。

公子扶苏随蒙恬目光望去,在军事敏感度上,这位十五岁少年显然比不上身经百战的蒙恬。

忽然,蒙恬目光汇聚在咸阳与桂林之间的东郡上,紧皱眉头旋即舒展,微微笑道。

“东郡,从越地往北,无论沿哪条路走,都要经过东郡!”

扶苏随即反应过来,颤巍巍问道:

“蒙将军的意思,东郡已然生乱?”

(本章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