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二百九十三年,周赧王二十一年,齐湣王七年,赵惠文王五年,魏昭王二年,韩釐王二年,秦昭襄王十三年,楚顷襄王五年,宋康王三十五年,燕昭王二十年。
暮春。
宋国,商丘。
春风拂过,大地回春,桃红柳绿,草长莺飞。
往年到这时节,少女们迫不及待褪去厚重裙袄,换上单薄艳丽轻纱,显示各人婀娜身材,与轻浮少年郎们畅游幽会,所谓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商旅从列国赶来商丘做起买卖,互通有无。三晋匈奴的皮草,吴越齐楚的海货,周王畿的酱豇(1)),秦巴西戎的玉石,天下奇货,无不麋集于此。成群结队的商人与黔首们讨价还价,早市上摩肩接踵人头攒动,好不热闹。
然而今年到了四月,商丘城内还是冷冷清清,各家商铺早早关门,街道上,三三两两的兵士,衣甲荷戟,挨户搜查,如临大敌。
城南,因为临近驿道四通八达,是商旅们歇脚的所在,酒肆也格外的密集。其中一家楚人酒肆,因为酒水甘洌,价格公道,包茂(2)用起来也绝不吝啬,因此便有了不少回头客,生意也比其他家好些。
便是这非常之时,店主仍旧没有关门歇业,不少老主顾还在店中喝酒。
一位剑眉星目的汉子默然坐在酒肆角落,沉默不语,只是偶尔抬头扫视众人,便是这轻轻一瞥,便感觉杀气腾腾。
酒肆楼上,几位老者压低嗓音议论道:
“王上被刺?诸位可知?”
“戴偃力能扛鼎,连老虎都能打死,什么刺客能刺杀他?”
“诸位有所不知,是齐王派的刺客!!“
“哪有什么刺客!不过是大司马唐鞅借机敛财!这种传言你们也信?”
说话之间,楼下嘈杂嚷嚷,只听有人大声叫道。
“大司马有令,搜查刺客,搜!!”
一队虎狼甲兵破门而入,饮酒客人连忙避开,走不及的被甲兵狠狠踹上一脚。
“闲杂人等,都给老子滚!滚!”
店主傲然站立,目光怒视这群不速之客。
楚人生性彪悍,这位楚国店家是胆色十足,丝毫不见一丝惧色。
“小人所犯何事?为何要赶走客人,无故搜查!”
甲兵为首的伍长听见这话,一把揪住店主上帻,踢翻在地。
“所犯何事?落在老子手里就是罪!老子今天在商丘城抢了十多家店铺,就遇见你这个硬茬!“
甲兵上前道:“大哥,是个楚南蛮,”
“南蛮子也敢在商丘放肆!老子看你就是刺客!”
说罢一拳打在店主脸上,店主满脸是血,后退几步,不屈不挠。
“我有王上颁发的经商契文,钱税也不曾少交一文,为何打人?!”
伍长满脸狞笑道,:
“王上三日前便薨(3)了,现在商丘城内是大司马说了算!老子是大司马亲兵伍长,打!照死了打!打!”
骄兵悍卒上前一顿暴打,店主几次挣扎着站起来又被踢翻在地,鲜血直流。
“搜,把钱币都搜出来!把这破店给老子烧了!”
“诺!”
甲兵翻箱倒柜,将酒肆拆的狼藉一片,惨不忍睹。
从店肆后冲出个八九岁的稚童,手中抓把比自己还长的木棒,干嚎着,朝伍长冲来。
伍长也不躲闪,踢飞木棒,大吼一声,手起剑落,那孩童双目睁圆,大滩大滩殷红的血缓缓流到甲兵脚下,如梅花绽放。
伍长双脚践踏鲜血,指挥手下抢夺财物,甲兵抢得刀币,转身就要离开,却听背后传来阴森沉闷声音。
“弑孩童者,死!”
声音忽然变大,更加阴森恐怖,如鬼魅般在酒肆中回荡。
“弑孩童者,死!!”
伍长也不回头,挥起沾满鲜血的长剑,朝身后狠命斩去。
甲兵纷纷拔剑,准备搏杀。
长剑划破空气,呼啸而过,伍长出剑已是极快,却未击中目标,脸上露出惊愕之色。
楼上老者蜷缩在案几下,瑟瑟发抖,一名甲兵恶狠狠道。
“把这几个老东西杀光,一个不留!“
甲兵杀气腾腾,咚咚登上楼梯,伍长却站着不动。
“大哥,”
伍长脖颈出现一道不甚明显伤痕,大股鲜血喷涌而出。
“啊呀!”
惊恐尖叫声中,伍长人头落地。
甲兵面面相觑。
这时,阴森恐怖的声音再次在他们头顶响起。
“弑孩童者,死!”
“是盖聂!”
沙丘宫。
烛影摇曳,齐孟从昏迷中醒来。
弥漫在周围的类似某种鱼油燃烧的味道让他感觉窒息。
那是鲸鱼油的味道。
鲸鱼油又称鲸膏,人鱼膏,作为燃料,在中国流行于春秋战国时代,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中就有记载秦皇陵地宫以鲸鱼膏燃灯。(4)
一个身材瘦削胡须花白酷似爱因斯坦的老头站在齐孟面前,身披白单衣,头裹白帻,一副火葬场死者家属打扮。
“王上醒了!!王上醒了!!”
爱因斯坦见齐孟醒来,两眼放光,扯住不放,眼泪哗啦啦。
齐孟的前身,宋君戴偃,三日前在沙丘宫突然昏迷不醒,商丘城内人心惶惶,而大司马唐鞅便乘机大肆抢劫。
“王上!齐国出兵攻打定丘!唐鞅在城中到处杀人!宋国危矣!”
“你是?”齐孟半天才反应过来:“你是演员吧,”
“王上!不记得老臣了?“老头泪汪汪望着齐孟,“臣是太傅申不益啊!”
“申不益,我只听过申不害,申不益是谁?“
眼前仿古宫殿做的很是逼真的,鲸油灯是全铜的!
鲸鱼油!哪个剧组敢用鲸鱼油做道具!
“王上!宋国将亡!”
老者以头抢地,咚!咚!咚!咚!片刻光景便已血流满面。
演员不会真撞破头。
“这么说,穿越了?你说我是?”
申不益连忙回答说:“王上是宋国君主戴偃,是宋国第十七位国君,是宋襄公的·······”
竟然穿越到了宋康王戴偃身上!
戴偃是什么人!是杀人狂啊!是人渣啊!
《史记》记载,戴偃夺兄长君位,自封为王。东伐齐,取五城,南败楚,取地三百里,西败魏军,取二城,灭滕国,一系列疯狂举动终于引发众怒,齐魏楚三国联合攻宋,宋王出逃,被齐军擒获,落得身死国破的悲惨下场。
《吕氏春秋》记载,隆冬时节,戴偃肥马轻裘路过河边,见渔夫赤脚走在水中,派人将其抓来,敲开小腿腿骨,研究渔夫为啥不怕冷。
这位奇葩还用皮囊盛放人血,将皮囊挂于城头,用箭射破皮囊,血雨四溅,称之为射天。(5)
齐孟痛苦闭上眼睛。
“王上!王上!”眼看国君又要昏死过去,老太傅连忙上前,贴着齐孟耳朵发出杀猪叫声。
“寡人没聋!“
耳朵剧烈疼痛,估计耳膜已经破了。
“今年是哪年了?”
齐孟迅速进入宋国国君角色。
“王上,今年是周赧王二十一年,王上为何问这个?”申不益疑惑不解道。
齐孟没有在意申不益疑惑眼神,他的思绪早已飘到远方,凭借后世准确的历史知识记忆,他很快判断,今年是公元前293年,按照历史发展轨迹,再过七年,宋国便要被五国联军瓜分,宋康王戴偃最终死在齐军手中,宋国彻底破灭。
公元前294年的战国是怎样的呢?
公元前294年,白起被秦昭王任命为左庶长
这一年,苏秦向燕昭王献策入齐而为燕间谍,乐毅将“赵秦、韩、燕攻齐,取灵丘”。
这一年,秦昭王十四年,韩将公孙喜与魏伐秦。
这一年,白起大败韩魏联军于伊阙,歼灭联军二十四万,从此韩魏已无力单独抗秦。
这是怎样一个激荡的年代!齐孟心中热血汹涌,用力攥紧拳头。
“申不害是你何人?”
“回禀王上,乃是臣祖父,“
申不益此刻没心情叙家谱,急切道,
”唐鞅趁君上昏迷之际,掠夺财物,大肆杀人!”
”寡人知道了,”齐孟淡淡道。
黑色背包呢?
低头看时,黑色乔丹包就在身边,没想到穿越过来还能带上它!
翻开背包,包里东西可是真不少,手机,充电宝,纸巾,土豆,银行卡,现金,云南白药急救包。
手机没啥用,因为公元前没信号,土豆可是逆天外挂啊。
齐孟小心翼翼将背包刚好,转身望向申不益。
唐鞅这名字很熟悉,他努力回想,忽然他感觉脑袋剧痛,如同被强行注入了千万个脑细胞,被穿越的全部记忆竟然移植到了自己记忆里,更要命的是,体温陡然升高,血液就要沸腾!怒火席卷全身!
“寡人四处征伐,与燕赵齐楚为敌,自以为征战天下,便无后顾之忧,没想到贼人却在朝堂上!”
申不益连忙道。
“王上昏迷这两天,齐军已经南下,眼下正在攻打定丘,唐鞅趁乱大肆抢劫,光是皮草就抢了十几车,正准备逃到赵国!”
申不益情绪激动,胡须颤抖。
齐孟咬牙切齿道:“寡人提拔唐鞅做大司马,宋国有难,他竟敢落井下石!”
“唐鞅能有今日,也是·····”
申不益欲言又止,没敢继续说下去。
“说!”
“我王是非不分,赏罚不明,滥杀无辜,宠溺唐鞅,唐鞅之乱,都是王上·····”
“住口!卫士安在!”
不知为何,穿越后的齐孟变得喜怒无常,杀气腾腾了。
他当然不知道,他不仅继承了戴偃的记忆,还吸收了残暴血腥。
“诺!”虎贲卫士轰然上前。
“臣死不足惜!却不忍见宋国生灵涂炭!尸横遍野!”
不等卫士动手,老太傅便自己站起身,朝外走去。
“慢!”
已经走出几步的卫士听见君上命令,立即站住。
“放开太傅!传大司马进宫!”
“诺!”卫士领命而去。
老太傅一脸茫然,戴偃篡权这几年,不知有多少人被残忍杀死,刚才说出那句话时,申不益已做好必死准备。
“寡人今日还未杀人!!”
申不益面不改色。
“王上每日都在杀人,今日却还没动手。”
齐孟青筋暴涨,踢碎案几,轰然而立,如杀神降临。
“寡人今日要杀唐鞅!”
申不益连忙劝阻道。
“周书有云:毒蜂,蚂蚁尚且能害人,何况是君上宠臣呢?只怕我王还没动手,灾祸便已······”
“申不益,你莫非怕死!”
齐孟大声咆哮,如发疯猛兽。
“死又何惧?只怕王上谋事不周,大事不成,将宋国推入万劫不复之境地!”
齐孟心头怒火被这话浇灭大半,眉宇之间和缓许多。
“世人皆知寡人生性残暴,与虎狼暴秦不相上下,老太傅何故不离不弃?”
申不益神色微变,脑门鲜血还在淅淅沥沥滴往下流。
“臣研习法家之术二十年,学成游说列国,天下诸侯皆不容臣!三晋齐楚,见臣避之唯恐不及,普天之下,只有王上收留臣,赏识臣!!”
“当年,我王还是宋国公子时,便赐臣美宅!赐臣肉脯,赐臣锦衣!君上以国士待臣!臣唯以死报之!今宋国危难,奸人祸乱,臣无能,唯有一死以谢我王!“
说罢,扣头不止,鲜血飞溅。
齐孟凝视着脚下鲜血,看鲜血汇聚成璀璨樱花,慨然长叹。
“诸侯纷争,生灵涂炭,寡人心中不安!太傅宽心,有寡人在,你不必死,宋国也绝不会亡!”
注:1:酱豇:先秦时代的酱,用于辅食,是当时比较流行的调味菜。
2:包茅:南方的一种茅草,用于过滤清酒,多产于湖北。
3: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礼记》)
4:中原居民对鲸鱼早有认识,先秦时代鲸鱼利用已经很广泛,《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地宫)以人鱼膏为烛,度不灭者久之。”
《太平御览》中也有关于先秦人鱼膏记载:“始皇塚中以人膏为烛。”
5:射天,典故名,典出《史记》卷三〈殷本纪〉等。居史传,某些暴君常用革囊盛血﹐悬而仰射﹐以示威武﹐与天争衡。后借以“射天”指暴虐和叛乱行为。
梦吴越书友群:226342842
(本章完)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