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亭主羲之

2018-04-15 作者: 夜阑楚魂
第32章:亭主羲之

两千多年,那就说明儒门在近古时代的初期就已经开始了针对了茅山上界的行动了。Www.Pinwenba.Com 吧

怪不得赵阑曾经在青木观藏书阁中看到一卷典籍,上面就说过,儒家的所有经义中就有着共同的一条,那就是——“未雨绸缪”。

接下来张侯的解释,更是让赵阑大开眼界。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们儒家的祖师就对偏远地区的茅山上界报以巨大的关注。”张侯放下手中的茶杯,从木桌上拿起了一件用紫砂塑成的小把件把玩着。“祖师之所以会对茅山上界关注,是因为他老人家在仙界观察佛道之争的时候,意外发现了很多茅山上界的修士在那段混乱的时间飞升了仙界。而在飞升仙界之后,这些出身茅山上界的鬼修并没有走正常的程序——去执掌自己所飞升的区域的仙宫报道登记。在经过一番观察后,祖师发现这些实力不弱的鬼修都意外地消失了,不仅在各大仙宫的名册上没有找到这些人,并且用术数推算的时候,这些新晋鬼仙的一切讯息都被一股强大的力量给蒙蔽了,就连祖师的修为也只能推算到极少的一点信息。”

仙界、仙宫、鬼仙。

这些赵阑前所未闻的名词,一下子将还是练气期的赵阑惊住了。

张侯看着赵阑脸上震惊的神情,他毫不意外地说道:“也许在你们的眼中,这三界就是一段用一生都很难走完的路程,但是不要忘了,在你们的头顶之上,那片未知的时空里,还存在着一个超越了三界的空间,那就是仙界!”

赵阑的目光绕过面前的张侯,投向了窗外的一片天空中。

过了许久,他收回自己迷茫的眼神,不知为什么,在经过了这次的生死考验之后,赵阑突然觉得心中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迷茫。

也许是自己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内,就经历了这么多的生死难关,心里觉得有点疲惫了吧。赵阑收回自己看向外面的目光,他对着面前的这位儒门高手诚挚地请教道:“张侯前辈,为什么我们要修仙,三界之上的仙界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世界,难道我们修士踏入了仙界之后,就可以实现自己吗?为什么我现在觉得心中一片空虚,我觉得自己就好像是一个旁观者一样,丝毫不能对眼前正在发生的现状有任何地改变?”

张侯在赵阑开口的时候,就轻轻地将自己手中的那枚精致的小物件放了下来。

他细细地咀嚼着赵阑刚刚所问的每一个问题,日后低头沉思了半晌后,才悠悠地说道:“对不起,你所提的问题实在是太难了,尽管我心中有自己的解答,但那毕竟只是属于我个人的答案。”

不过张侯还是给赵阑指出一条明路,“这样吧,你权且在这里休养几天吧,等到过几天,我们兰亭的亭主就会回来,到时候我再带你去见他吧,也许到时候你的迷茫就会解开的。”

似乎也只能这样了,赵阑点了点头,算是默认了张侯的答案。

临走前,张侯还是不放心地回头说道:“不要继续修炼了,这几天你就好好休息吧。毕竟在人心惶惶的时候,若是强行修炼,一定会比平时更容易走火入魔的。”

在等待张侯口中的那个亭主回来的这几天,赵阑既没有出去走走,也听从了张侯临走前的嘱咐,没有再继续修炼《乙木诀》了。

他一直保持着五心朝天这个传统的修炼方式,将自己自从来到四灵兽界这一年多以来所发生的事一遍又一遍地梳理。他不停的思索着,反思着,可是尽管是这样,他还是找不到自己的那个问题的答案。

就在他来到兰亭的第三天傍晚,一阵熟悉的脚步声在他的厢房门外响起。

“赵阑,亭主回来了,请立刻随我去见他。”

这是张侯的声音,看来自己一个人枯坐在这里是找不到什么答案的,还是去看看那个亭主是怎么给自己解答的吧。

跟随着张侯,赵阑穿过了一段长长的空中飞桥,就来到了自己厢房对面的一处高台之上。

不同于自己之前通过窗户所看到的景象,此时的高台之上已经被无数鹅黄色的赵阑没见过的花朵所包围,淡淡的香气环绕在高台的每一个角落。

而在此时,白色的氤氲雾气将高台变成了一个飘渺的仙境。

这该是怎样的素养才能想到将这么一个平凡的夜晚,将这座平平的高台装饰成极富意境的地方。

赵阑在第一次身处这个高台的时候,就在心中暗暗对那位素未谋面的兰亭亭主下了个不凡的印象。

“张兄,你将那位道门的小兄弟带过来了?”

这是一个低沉而极富磁性的男性声音,赵阑身边的张侯带着赵阑走进了花丛和云雾中,不过多时,他们两人就来到了高台中间。

一张普普通通的木桌,三张同样普普通通的木方凳,木桌之上,却是空无一物。

在那围在木桌周围的三张木方凳上,已经有一名身穿月白色长袍的男子坐在其中一张上。

“亭主,我将赵阑带来了。”

那名端坐在方凳上的男子站了起来,赵阑这才看清楚了这位亭主的模样。

那是怎样的一张俊朗的面孔,如玉的面庞上,两道细长的眉毛直插两鬓,双目就像天上的星星一样炯炯有神。

可以这样说,如果光凭着这位亭主的容颜,就足以迷倒世间万千少女了。

张侯指着赵阑说道:“这就是我之前同你讲过的那位来自四灵兽界的小修士,赵阑。”

赵阑连忙深施一礼道:“晚辈四灵兽界青木门赵阑,拜见亭主!”

“不必多礼。”站在赵阑面前的亭主摆了摆手道:“我就是这兰亭的亭主,我姓王名王羲之。”

说完他伸手,示意赵阑和张侯二人入座。

未等张侯开口,赵阑就抢先说道:“晚辈其实这趟前来打扰,正是为了想向前辈寻找一些问题的答案。”

“不。”赵阑接下来的问题还没有说出口,王羲之就打断了他的话道:“你自己的问题,只能是由你自己寻找答案。不管是我还是其他人,哪怕是仙界中人,他们的答案也大多带有个人的色彩。”

这就是一种委婉的拒绝了,赵阑没想到事情的一开始就进行得如此地不顺利,他的头微微有些垂下去。

一时间高台之上的气氛变得尴尬起来。

过了许久,王羲之开口说道:“虽然你现在的心情有些低落,但是这也是我的答案了。所以现在不如放下心事,就在我这座鹅台之上好好的欣赏下无边的夜色,岂不是快哉?”

鹅台,这个略微有点搞笑的名字丝毫没有引起赵阑的笑意,他的心情的确和王羲之所说的那样,有些低落。

既然主人都这样发话了,赵阑也只好听从了王羲之的安排了,毕竟这里还是兰亭,不是青木观。

赵阑于是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了身边的鹅黄色的那些小花上。

王羲之见状说道:“这种鹅黄色的小花名叫月见草,是我最喜欢的一种花。你可知道它的名字的由来?”

“晚辈才疏学浅,从没有见过月见草,更别说知晓这种花的名字由来了。”

王羲之听到了赵阑的这句话,他微微一笑道:“其实来我这里的修士,有很多人都像你一样。不知道这种小花,更不用说是对它有什么了解了。”

说完他停顿了一下,顺手摘下一支月见草,放在桌上道:“月见草的花只有在傍晚才慢慢的盛开,到天亮即凋谢.。因为它的花只开一个晚上,所以就有风雅的前辈传说其开花是特别给月亮欣赏的。从此月见草之名就出现了。”.。

“也许你们很多人都向往着无上大道,这是一种积极进取的人生姿态。但是却正是在这种积极进取的状态中,往往对自己身边最容易观察到的事物产生了忽视。”王羲之略微加重了自己的语气,指着木桌上的那支月见草对赵阑说道:“就像这支稀松平常的月见草,它只是生长在田野间的一种小花而已。平时你们若是能够将自己的目光多投向自己的脚下,就能轻易地看到它了。”

这是亭主王羲之对自己的教诲,赵阑若有所思地说道:“多谢亭主教诲,晚辈明白了。”

王羲之说道,“教诲?那就说说你明白了什么吧。”

“前辈所说的表面上是很多人都忽视了月见草这种不起眼的小花,但是实质上指的是我们修士们大多多忙于抬头看着自己的目标,而忽视了自己脚下的事物,这样就很容易使自己迷失自我。在漫漫修仙的道路上,目标固然不能丢失,但是没有脚踏实地,最终会使我们达不到最终的那一步。”

听到了赵阑这话,王羲之和一直坐在一边一言不发的张侯对视一眼,两人都看出了对方眼中的赞赏之意。

“不错。”王羲之说道:“孺子可教也。”

王羲之直起身来,他慢慢走到这座鹅台的边缘,负手而立,看着眼前深邃的夜色。“赵阑,虽然我并不知道你以前的经历,但是我想,从修道至今,你应该经历过不少惊险的岁月吧。”

赵阑默默的点了点头,他沉声说道:“自修道至今,晚辈已经在生死的边缘走过不下数次了!”不用再多说,赵阑那张饱经风霜的脸庞就已经告诉了王羲之一切。

赵阑也是最近几天有时间好好休息的时候才发现的,当年的那个来自东海界的富家小少爷,已经变成了一个经受了岁月摧残的青年了。

虽说他所修行的《乙木诀》有着一定的驻颜的奇效,但是即使是在这样的效果下,赵阑这个二十岁不到的少年还是看起来像一个三十来岁的人。

亭主王羲之颔首说道:“其实这么多的生死经历,对于你们练气期的修士,在一定程度上是有益于你们日后的修炼,但是从另一种程度上来看的话,这些别人可遇不可求的经历反倒会成为你们的一种负担。”

赵阑静静的倾听着这位儒门的智者对自己的谆谆教导,这正是他目前所最需要的。

“生死经历,对于每一位修士来说,都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王羲之慢慢地说道:“但是一个人所能拥有的财富的多少,是直接与这个修士的境界和能力相挂钩的。”

“正所谓小马不能拉大车一样,对于现在境界还是练气期,资历也还只是很短的你来说,如果只经历过你所经历过的那些生死经历中的一两件的话,那么只要你花费一定的时间好好消化,那么你日后的修炼之途一定能够比其他的修士都要顺利不少。”

“但是你现在的状况,恰恰是你所承受了太多的经历。你所看到的世界和你本应处在的阶层根本不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你现在会觉得有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和你处在境界同一阶层的修士,你可知道他们现在都在干什么吗?”

赵阑摇了摇头,他除了在入门大典之后的那半年多的时间里,和一众师兄弟一起在演武场修炼果一段时间。

后来一直都是接受师门任务,出门在外,不要说是一起修炼了,就是平时见面也都是很少。

除了大部分任务都和自己一起行动的长孙霸,其他的人现在是在干什么都不知道。

王羲之似乎早就知道了这种答案,他立刻说道:“想你们这样处在筑基边缘的修士,都是在忙着进行漫漫修真路上第一次的考验——筑基。虽然筑基不是什么很难通过的关卡,但是它也是需要一定的修为和心境来度过的。”

说完他又好好打量了一下面前的这个道门小修士,“对于你现在的情况,修为上倒是一定足够了。但是在心境上,以你现在的心境,若是强行闭关你一定会走火入魔的。”

“原来如此,多亏前辈出言提醒。我是准备打算过一段时间就闭关冲击筑基境界的,不然一定会如同前辈所说的那样,走火入魔。”

“过高的修为对于修士来说是一大助力。”王羲之接着淳淳教导道:“但要是过高的心境,对于任何修士来说就是一种额外的负担了,所以你现在最好还是好好磨砺下自己的心境吧。将多余的感受压制起来,用合适的心境去冲击筑基吧。”

说完,王羲之又加了一句,“在这个阴山上界,你要是在本地冲击到筑基期,那是不会被三茅神殿的人搜查到的。”

有了这句话,赵阑可就放心了。

“好了,夜已经深了,再留在鹅台上赏夜也是无益,就散了吧。”王羲之慢慢踱回了木桌边上,他对张侯吩咐道:“张兄,赵小兄弟远来即为客,这几日你就带着赵小兄弟在这兰亭多多参观吧。我想日后赵小兄弟,会在我们兰亭住上很长的一段时间的。”

“既然如此,就多谢亭主前辈和张前辈的收留之恩了。”赵阑站起来拱手道:“日后兰亭若有吩咐,我赵阑一定竭尽全力!”

在后来的两天里,张侯带着赵阑将这座儒门苦心经营了两千多年的谍报大本营——兰亭逛了个遍,同时张侯也为赵阑解答了赵阑对于这茅山上界的一些疑问。

首先,和赵阑所猜测的差不多,这座兰亭本身就是一件断界法宝。和赵阑之前去过的小北极宫一样,兰亭这里自成一脉断界。

作为儒家数代精英经营了两千多年的断界来说,这座断界法宝已经隐隐约约向着更高一层的法宝——福地法宝进化了。

断界法宝只是空间法宝中最为低档的一级,它所形成的空间很是“粗糙”。在时间和空间的控制上,也只是很粗浅的一些功能。

而且断界法宝的空间中,所能存在的活物是有限的。断界法宝的主人在选择了进入自己法宝断界的活物后,还得时时刻刻地分出一缕神识对其作为标记,不然用不了多久,放入其中的活物就会被抹杀。

而在福地法宝或是更为高级的洞天法宝中,就没有必要有这种担心了。

因为在洞天和福地中,这两种特殊的空间已经和三界这种完全的界面有着很多类似了。

其中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洞天和福地可以产生自己的生机循环,在那里面,飞禽走兽、日月星辰都可以自动由灵气生成。

甚至是灵脉都可以在其吸入足够的灵气的情况下形成。

现在的兰亭已经快变成福地了,所以赵阑一路上所看的都是生机勃勃。也只有这种界面,才能配得上儒门的修士吧。

张侯向赵阑介绍过,只要再过上百余年的演化,这座兰亭就会成为真正的福地法宝了,到时候就是将这里开辟成一座儒门道场也未尝不可。

而且,在张侯的介绍中,赵阑对于茅山上界有了个清楚的认识。

,茅山虽然是远古阴山的最大的一段残脉,但是他仍然保留了完整的山形。

所以从地理上看,阴山分为山阴和山阳两个部分。

由于山阳可以接受到太阳星的照耀,所以阴气较难变成鬼气。同样的道理,山阴由于茅山那庞大的身躯的阻挡,所以较难接触到太阳星的照耀,故在这里鬼气较重。

不同的气体,就会孕育出不同的环境和生灵。

在山阳,鬼修们可以吸收到精纯的阴气,而不必担心吸收到鬼气而入侵到大脑中。鬼气一旦入脑,不及时清除,就会轻则走火入魔,重则爆体而亡。

因此茅山上界的鬼修们都愿意在山阳定居,山阴则因为鬼气浓郁,鬼物极易成形。相比之下,除非是为了修炼,否则谁愿意冒着吸入鬼气的危险跑到山阴来。

久而久之,鬼修们就将山阴荒废了,这里也就成为了一个鬼物们的天堂。

赵阑明白了自己当初迷路的那个丛林是什么地方了,那是山阴和山阳交界处的一处半山腰。

那里是鬼物和阴兽都想争夺的一块地盘,只不过赵阑运气比较好,他所在的那一区域是阴兽夺下的地盘,又是碰到了阴兽啸月这一特殊的时期。

他这才能活下去,否则在地形复杂的丛林中,以赵阑练气期的修为不死都得脱层皮。

而在茅山的山腰处,由于鬼气和阴气的冲击,使得在漫长的岁月里,这里形成了无数像白骨断界那样特殊的小断界。

所以赵阑在无意中,就闯入了其中一处白骨断界。只不过他的运气实在不是太好,一到这断界,断界就处在衰老的阶段。

好在张侯来得及时,将赵阑救下了。

山阴之处人迹罕至,这里也就成了一处建立隐秘基地的绝佳天堂。

兰亭也正是由于这种便利条件,才选择将基地架设在这里。

作为一个从事谍报工作的基地,大部分的成员都被派出去刺探情报了,平时主持兰亭这个基地运营的还是张侯。

亭主王羲之经常在外行走,并不过问兰亭的事务,只有在需要做出一些重大决定的时候,亭主才会出面。

搜集来的有关茅山上界的情报,会经过兰亭有关部门的分类和整理,再经过一段时间的验证之后,才从其中挑出真实性高、有潜在未来价值的情报,用加密手段发回儒门。

整个过程分工合作,每一级、每一层的修士都相互之间不认识。只有在幕后的张侯和亭主王羲之才知道整个情报网,这种严密的制度,保证了这种遍布茅山上界超过四成地域的情报网在两千多年来,高效安全地运行。

赵阑了解了这一切后,可以想象,这两千多年来儒门通过这座兰亭,获得了多少有用的情报。

相比之下,白虎道宫的手段就显得太肤浅了。

只知一味地埋下眼线,而不知道系统地将其组建成一个长期的情报网,这样做的最大后果就是白虎道宫对于茅山上界情报工作的脆弱。

只要几个主要的眼线被拔起,白虎道宫的情报工作就会陷入困境,一筹莫展。

更何况,白虎道宫的情报工作,会让自己的眼线很容易就陷入危险的困境中。像儒门这样架构,探子、眼线的人身安全就会得到机打的保证。

结束了对兰亭的游历后,回到厢房中的赵阑,细细地回想了他一下。

现在对于他来说,最好还是留在这兰亭中,将自己的心境磨砺到合适的境地,再闭关筑基。

至于筑基之后,还是得留在兰亭中好好学习下谍报工作的开展。

他现在感觉,儒门这个起源于中古的流派,在很多地方都是历史更加悠长的道门所不及的,所以他更愿意留在兰亭中好好提升自己。

至于怎么提升自己,这还需要自己好好地考虑下。

首先是心境上,在得到了亭主的点拨后,赵阑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合适自己修为的心境,这样自己才不会在面临选择和挑战的时候变得犹豫不决。

所以自己大可以在这兰亭的修行时间里,就要对心境的磨砺加大投入。

自己一直生活在修为远远高于自己的修士们的世界中,所以长久来,自己一直忘记了自己的真实身份。

自己只是个练气期的小修士而已,就算在众多师门长辈的庇护下,能够有惊无险地度过这些难关,积累到了别人可遇而不可求的资历。但是资历不是经验,再怎么惊险的资历,自己也只是个旁观人而已。

作为一个急需通过筑基来提升自己实力的修士,你就是看过一百场真君级别高手的对决,去过一千处凶险之地,阅读过一万卷真传的典籍。那也不是属于自己的,在那些经历中,自己还只是一位练气期修士,经历结束后,自己还必须脚踏实地地去筑基,去结丹,去渡劫。

没有足够的实力,自己需要这些经历还有什么用,不能从这些经历中获得感悟,那么就不如将这些经历埋在心里,等到有了足够的时候,就可以将其慢慢地释放出来,到时候自己一定可以获得巨大的收获。

再大的财富,若是不能为自己所用,那对于现在来说,也与沙砾无异。

其次就是对自己的战力进行一个检查了,这是赵阑每次在历险之后必须做的一件事。

之前的那几件法器在这次的白骨断界崩溃中并没有出现损失,这也是好了张侯救援的及时。否则自己身上的那几件地阶或是天阶法器最少也要损失一两件。

这样算是不幸中的万幸了吧,自己现在的境界有了旋照中期了,只要在灵气充沛的地方修行半年左右,就可以达到旋照大圆满,届时就可以好好地准备筑基了。

之所以会用半年左右的时间来从旋照中期修行到旋照大圆满,这也是由于赵阑身上那独特的“龙珠后遗症”所导致的。

他的经脉强度远远超出了一般的同阶修士,所以他就需要更多的灵气来修炼。

之前在青木山中,灵气充沛,还是对应自己功法的木行真气,这样赵阑的修炼进度才没有被耽误下去。

不过在接受了白虎道宫的任务之后,自己一直没有足够的时间在青木观中好好地修炼。再到后来进入了茅山上界,自己的修为没有因为灵气不足倒退就算好事了,哪里还谈有什么进步。

所幸现在到了兰亭,由于儒门所修行的功法在早期基本上都是脱胎于道门的功法,所以在修炼的气体上,两种流派都是选择了灵气。

这样在兰亭中修行的赵阑就不用担心灵气的问题了,张侯的白云遁法将自己身上的一些暗伤全部治好了,这样自己就可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修炼中了。

即使是在兰亭之中的灵气浓度几乎不属于青木观的情况下,赵阑为了达到旋照大圆满,还是得花上半年左右的时间了。

至于修行的功法,自然还是最正宗的道门五行功法之一的木行功法——《乙木诀》,这种功法品性温和,能降低修士走火入魔的可能性,适合修士用来作为练气期和筑基期修行的主要功法。

但是越是修行到后来,这种正统的道门功法也渐渐暴露出其短处。那就是这种功法都极力地追求温和醇正,所以就可以降低了神通的威力,一些大威力但是修炼要求苛刻的神通一般都不会出现在交给本门弟子使用的版本上。《乙木诀》也是这样,不单单是赵阑,和他同阶的师兄弟们都有这种感受,所以一般他们都会选择第二部功法作为自己的第二功法。

第二功法都是本着神通威力较大的原则去选取的,当然也要和自己原本的功法属性相契合,以做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赵阑也想这样做,但是由于他的真气储量远大于一般的同阶修士,所以在选择功法上,他大可以选择一些耗费真气较大的大威力神通功法去修行。

但是正是这样,他就较难做出自己的选择了。

他在青木观中就已经考虑过这种问题了,当时他也在藏书阁中寻找过一段时间的辅修功法。只是原本的功法《乙木诀》是木行属性的,而木行属性的大威力功法本来就很少,适合赵阑这种练气期的怪胎去修行的更是少之又少。

再加上当时他还要查阅茅山上界的相关资料,还有很多事都需要自己去处理,那三个月里,自己也没有好好地就选择辅修功法上好好地请教下了吕浩然了。

这件事也就这么耽搁下来了,不过现在既然自己在兰亭有了段安稳的时间,也就可以将这件事着手解决了。

一直以来,赵阑都觉得自己对敌的手段单一。《乙木诀》他才修炼到第四层,其中也只有真气罩和木行遁法两种大路货的神通。

只有在筑基成功进入筑基期后,那时的《乙木诀》中就会出现一种威力巨大雷法供其修行。

那就是乙木气雷。这种雷法虽是最基础的雷法,但是在同级的五行气雷中。乙木气雷算是比较强大的了,那是因为乙木气雷暗合八卦中雷的生机造化之意。

而青木门的修士都要修炼的《青元剑诀》,虽说也是一门剑法,但是它的威力还是不够赵阑的需要。

青元剑芒是赵阑常用的对敌手段,木行的剑气杀伤力在五行剑气中实在是算不得上上之选。赵阑现在也就是凭借着自己的真气比同阶修士甚至筑基期的修士还浑厚,才能够以青元剑芒占得优势。

若是遇到了和自己在剑气上的修为差不多的修士,而且对方又是使用金行或是火行的剑气,那自己到时候可就会吃大亏的。

在对自己所修行的功法有了个大概的评估后,赵阑越来越感觉到自己对于大威力的辅修功法的迫切需要。

不过赵阑心里倒也是不是太着急,因为他在鹅台和亭主聚会之后,就将自己手中的那卷自己看不懂的梵文道书,托张侯转交给了亭主王羲之。

他觉得,这卷出自盲眼巨猿的丹田中的无名道书,既然自己看不懂,那还不如交给智慧渊博的亭主更为可靠。

果然,不出赵阑的意料。

过了不到一天的时间,亭主王羲之就派张侯转告赵阑,说他对这本道书很有兴趣,希望赵阑能够将这本书暂时交给他研究一段时间。

这正是赵阑求之不得的事了,既然亭主已经明确说对于这本道书有了兴趣,那就说明这本道书一定会有结果的。

亭主王羲之真不愧是兰亭的亭主,儒家的大儒。不过三天,赵阑就得到了两本几乎是一模一样的道书。

放在他左边的那边较旧道书,就是赵阑从白骨断界中带出来的那一本了。而边上的那一本的封面上,用毛笔工工整整地写着“般若龙象功”五个方正的大字。

一看到般若两个字,赵阑立刻就明白了原来自己得到的是一本佛门的功法。

般若,这是梵语的译音,当然也有的修士将其译为“波若”或是“钵罗若”,它的全称是“般若波罗蜜多”或“般若波罗蜜”。

当然这些都是文法上的解释了,般若真正的意思是“智慧”。

而后面的龙象两个字,则是意味着这本佛门功法是一本炼体的法诀。

按照功法中所说的,这本《般若龙象功》适合任何境界任何修为的修士修炼,一旦将其炼成,就会拥有十龙十象之力。

龙、象是佛门中形容力量极大的一种形象化的称谓,十龙十象之力,这已经是世间力量的巅峰了。

赵阑不知道十龙十象之力有多大,但是既然这本佛门的《般若龙象功》上面是这样说的,那就证明这本佛门功法应该有着不俗的威力。

但是亭主在翻译本的扉页中特意给赵阑叮嘱了几句话,大意也就是说这本佛门的功法在炼体上的确有着独到之处,但是作为一本神通类的功法,想要完全修行成功,难度极大。

所以他希望赵阑能够认真考虑下,做出最有益于自己的选择。

炼体类的功法的难度,大多集中在锻炼肉身这一点上。有很多的炼体功法们,都是采用残酷的方式,将修士的肉身锻炼到足够强大的地步。

其中所要忍受的种种痛楚,远非赵阑现在坐着就可以想象着的。

亭主的提醒也不是多余的,毕竟赵阑从头到尾,所走是正宗的玄门道法的路子。寿元本来就是要精打细算地使用的,在肉身上要是花费太多的时间,势必会影响日后的渡劫。

《般若龙象功》,赵阑现在觉得自己又要面临头痛的选择了。

现在赵阑手中拿着这本炼体的功法,而手中暂时又没有其他适合的功法,自己从藏书阁中带出来的玉简都是辅助性的功法或是典籍资料,看来这是唯一的选择了。

幸好炼体类的功法不同于其他功法,要是修行到后来发现不合适,那就可以直接放弃了,不会对自己日后的修行造成什么不良的影响。

既然拿定了主意,赵阑也要抓紧时间,所以他拿起了亭主翻译的那本。

过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赵阑抬起头,揉了揉发涨的眼睛。

一口气将亭主翻译的那本《般若龙象功》看完,赵阑觉得自己的心神还是有了不小的损耗,不过好在起码是将这本书大致看懂了。

这本佛门功法,按照亭主的说法,是一本“典型的佛门炼体功法”。赵阑没有看过其他的佛门功法,所以亭主的这句话他只是一看而过。

这本《般若龙象功》分为两个部分,前半部分是经文,亭主对于这一部分只是将其原原本本地抄了下来,只不过在后面注上相应的读音。

经文是用来在修炼的时候诵读所用的,据说这样有提升智力、提高神识之用。虽然赵阑并不喜欢在修炼的时候啰啰嗦嗦地念这些拗口的经文,但是这是修炼般若龙象功的一部分,赵阑也只能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个事实。

下半部分的《般若龙象功》就是讲述炼体时候的真气运行途径和一些肌肉使用的诀窍,对于赵阑而言,这半部分功法才是整部《般若龙象功》的重中之重。

这些来自佛门的炼体方法,让赵阑简直是大开眼界。特别是其中一些灵活变通的思想,更是让赵阑看得眼前一亮。

而在道门数万年来的发展中,一直都是走着“重法轻体”的路子。

在他们看来,这炼体只是低阶修士在战力不足的时候才会选用的途径,如果能够在斗法的时候,用道术或是剑气杀敌于千里之外,那得有多爽。

所以在道门一向的观念中,炼体只能算是三流的技艺。就算有的修士会选择其修炼,那也会在自己的境界到了高阶的时候,果断放弃的。

只有那些小门小派的修士,没有合适的功法,也没有足够的资源去支持修炼,那就只有选择难度较小、花费也同样少的炼体功法去修炼。

道门的炼体功法大部分是一些威力小而且对身体有害的功法,哪能和佛门这集合了数万年修佛精华的功法相比呢。

不过现在的这本佛门功法可不是那些道门功法末流中的大路货,赵阑对于《般若龙象功》作为自己的辅修功法,觉得还是个不错的选择。

整本亭主翻译的《般若龙象功》都是用工整的蝇头小楷写就,所用的也是传统复古的纸质书本。

至于为什么用纸质书本抄写翻译,而不是用通用的玉简,亭主在书中没说。不过赵阑心里想想也知道,儒门爱书如命,特别是对于难得的珍本、孤本之类的书籍。佛门的功法一般都是和自己的经文典籍结合在一起,并且由于佛门的清规戒律,一般情况下,很少有佛门的功法能够流传出去。

亭主现在的得到了这本《般若龙象功》,自然就不会像赵阑一样,将其看成是宝贵的功法那样简单了。

这就是为什么,亭主会在百忙之中特意抽出时间来翻译这本《般若龙象功》,还用笔墨郑重地抄录下来的原因了。

能够得到亭主这等儒门大儒的手书,赵阑决定将这本书当成传家之宝了,以后一定会好好珍惜的。

至于自己身上的另一个难解的秘密——那卷灵脉卷的残卷,这并不是赵阑不愿意告诉亭主王羲之。

只是他觉得这卷灵脉卷残卷实在是逆天之物,就算是亭主天纵之才,那也不会在短短的时间内就能解开,何况就算解开了,想要将其恢复到足够的灵气储量,那也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达到的事。

其实最主要的事,赵阑觉得通过半年左右的时间,自己足够凭借自己的实力去冲击筑基。

当初从颜如玉手上得到灵脉卷残卷,也只是为了给自己以防万一,或是在某些紧急的情况下必须冲击筑基时候才用的。

现在看来,有了足够的时间和正确的方法,自己可以顺顺当当地筑基了。

赵阑站起身来,打开了身边的一扇窗子,抬头看向了无尽的远方。

在兰亭的世界里,一座小山的山巅之上,有着一片小树林,平日里,这里是鸟儿觅食栖息的天堂,可是此时,树林间清冷的喝声猛然响起。一道敏捷的影子在林间灵活跳跃,树林间由于很长时间都没人走过所产生密布的荆棘并未给他带来丝毫的阻碍。下一霎影子突兀的在一株足有两人合抱粗壮的大树面前停下了身子,双脚一错,身子半斜手肘猛的反轰在了布满青苔的大树之上。“砰!”一声闷响木屑四溅,蜘蛛般的裂缝沿着肘击之处扩散蔓延。“嘎吱…”被一肘轰出了大半个空洞的大树,发出了难听的嘎吱摇晃之声。

在一阵摇晃之后,终于无力地轰然倒地。在大树倒下的时候,那道宛如灵猴般矫健的影子抢先一步退开了身形,避开了倒下的大树,然后轻飘飘的落在边上的一块青色巨石之上。

影子的主人似乎丝毫不满意这样的成绩,他冷眼一扫,看中了倒下的那棵大树身边的十数棵大树。

“喝!”

影子一声低喝,他的身形骤然暴起,化成一棵淡青色的流星冲向了那一大片树林,他的身后还拖着一条同样是淡青色的剑气。

这正是多少剑修梦寐以求的“剑遁”!

但是这个身影在快要撞上第一棵大树的时候,将遍布全身的剑气散去,就凭着自己的肉身撞了上去。

这可不是好玩的,撞一棵还是正常的,但是若是一连撞上十数棵最小也有碗口粗细的大树,就凭着修士的肉身,那可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出人意料地,一阵噼噼啪啪的声音,这十数棵大树一连全被这道身影给撞到了。

缓缓落在地上的身影,拍打了几下身上的木屑,整理了一下自己因为剧烈的撞击而变得有些破烂的衣服。

他看着周围已经没有一棵树立的树木,这才满意地点了点头道:“真不愧是佛门的炼体功法,只是半年左右的修炼,就让我的肉身达到了如此强横的地步。”

这人正是赵阑,已经在兰亭修行了半年之久的赵阑。

在这半年里,赵阑将自己以前的那些经历全部封存在脑海深处,每天就像一个普普通通的道门修士一样去修炼。

他在那半年的状态,确确实实是回到了一开始的青木观的那个小修士一样。

每天天不亮就跑出去锻炼肉身,修炼《般若龙象功》,待到天黑的时候,再回到自己的厢房,诵读《般若龙象功》上面记载的经文。

而在晚上合眼的时候,他也是采用五心朝天的方式冥想。

在半年后,他的《般若龙象功》就已经有了小成,虽然不知道在实战中会发挥出多大的作用。

但是赵阑知道,要是像刚刚凭借着剑遁那足以藐视筑基期一切修士的速度,在加上自己的《般若龙象功》,筑基大圆满的修士想要和自己为敌也得好好掂量下轻重。

刚刚自己所熟练地施展出的剑遁,这可是赵阑在半年多的潜修过程中的又一大收获。这项赵阑原本在无意中领悟出的神通,现在在每天近百次的实验下,赵阑终于摸索到了一些诀窍。

这些自己苦修来的感悟,虽然不能让赵阑完全掌握这门剑修独有的神通,但是起码在他以后筑基期的使用过程中,还是可以做到得心应手的,只不过没有同样的剑修施展出来的那般行云流水,而且没有任何剑意罢了。

除了《般若龙象功》和剑遁上的进步之外,赵阑对于自己的那两件高阶法器——六叶轮回、金光镜,也进行了不少地实战使用,当然对象都是兰亭世界里面的一些花花草草。

这些实战“演习”,让赵阑对两件高阶法宝更加使用地熟练了。

至于真气和神识的锻炼上,赵阑更是不敢懈怠。这可是每一位修士在残酷的修真界安身立命之本,赵阑自然也不例外。

真气上他是不需要考虑了,“龙珠后遗症”带给他的真气储量足以他在筑基大圆满之前都不必考虑真气不足的问题了,当然一些特殊情况另当别论。他在半年里所要做的,也就是每天正常的呼吸吐纳就是了。

那么神识就成了赵阑必须重视的一个问题了,很多大威力的神通都需要足够强大的神识作为支撑,而且在斗法中,拥有比对手更加强大的神识,往往可以料敌先机,克敌制胜。

赵阑的神识虽然算不算什么变态的级别,但是对于他的真气储量而言,那就不是十分足够。

张侯这时候就出现得十分及时了,他教给了赵阑一些很有用的锻炼神识的小窍门,让赵阑的神识虽然没有什么大的进步,但是比之以前,也算是略微有所增加了。

既然这样,自己在这半年左右的时间里,将全身的状态全部调整到了最佳,不论是真气、神识还是心境上,都达到了练气期的自己所能达到的巅峰。

而且据张侯在一次无意中的观察后,对赵阑说过这样的一句话,若是寻常的筑基中期修士遇上了你,只需三招就被你打入轮回,就算是筑基大圆满的修士,想要杀掉你,那也不是简单的事。

对于现在的状态,赵阑觉得十分满意。

他给自己寻到了一处人迹罕至的洞穴,又在周围不下了重重的禁制或是陷阱。

准备就绪的赵阑,他端坐在洞穴中的辟谷了三天三夜。

三天后,赵阑双眼睁开,他知道现在正是筑基的时候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