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星把学员这样分组之后,把朱由栋惊得哑口无言。这分得也太详细了吧!而且各组之间的人数同样是参差不齐,有些组十几个人,有的组只有个位数,甚至有一个组还没有一个学员,但宋应星已经把组分好在那了,说是为了定好方向,吸引更多的人来报名。
既然已经放权,让宋应星放大胆子地干,朱由栋也就不再进行干涉。几天之后,朱由栋为自己的决定感到庆幸,宋应星的分组效果有了很大的起色,不仅吸引了读书人,而且成功俘获了各行各业人士的目光,他们利用业余时间也都赶来书院充电学习。
招生之后,便是定课表。朱由栋把机械科的课程分为必修通识课和选修专业课。通识课主要就是基础的数学和物理,专业课主要是小组内讨论学习,在朱由栋的指导下,利用机械知识提高各自行业的技术水平。
转眼,几个月的时间又过去了,岳麓书院的职业培训有声有色地进行着,大量的农民由于承受不了沉重税负,都决定进城来学习一门技术,做点小生意,开始了新的职业。因此,这所以岳麓书院为依托,由朱由栋主办、宋应星承办的职业技术学校很快名扬四方。
而机械科的骨干学员很快就有了更多的新成果,首先便是可以自动打点敲钟的机械钟。然后,还有水车、印刷机、鼓风机,以及越来越高效的织布机和纺纱机。
岳麓书院的重新兴盛更是吸引了各地隶属工部的基层官员,他们有的负责采矿,有的负责冶金,有的负责铸造,有的负责制造兵器。总之,各行各业的技术水平都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朱由栋终于想通了一件事情。现在的他已经不是一个机械系的讲师,而是堂堂吉王府的世孙,未来是要世袭吉王这个尊贵爵位的。
于是,大部分的时间,朱由栋都没有再去书院,几乎已经把岳麓书院交给宋应星来打理。
虽然《天工开物》在后世鼎鼎有名,但朱由栋对宋应星的了解却几乎等于零。为什么不去准备科考?家里都有些什么人?朱由栋一直想问问宋应星,但却总觉得唐突,始终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这天,宋应星突然说起自己有点想家了,朱由栋便抓住机会,和宋应星进行了长时间的促膝长谈。
“我记得你之前说过,你家是在江西对吧?”朱由栋切入了话题。
“江西奉新。”宋应星回答简短,似乎不愿透露更多。
朱由栋不想就此罢休,他这次可是做好了挖根掘底的准备,于是追着说道:
“虽然我的年纪看起来比你小,可是坦白说,我的阅历其实是比你多的,你若不习惯把我当成一个老师,不妨当我是兄弟,或是可以谈心的朋友。”
“公子的年纪看起来确实比我小多了,可是公子若是说阅历也比我多,那我可就不同意了。至于老师的身份,刚开始拜师的时候我的确不服,现在我对公子算是服服帖帖的了,至少在机械方面,公子年纪轻轻,阅历浅浅,但才智过人。何况公子是堂堂吉王府的世孙,我宋应星哪有那样的福分和你称兄道弟,又怎敢在老师的面前发牢骚呢!”
朱由栋不想跟宋应星墨迹下去了,拿出了老师的口吻说道:
“你就别废话了,就当老师来查户口了,跟我说说你家的情况吧!”
宋应星明白朱由栋的好意,见老师执意想知道自己的家庭状况,这才娓娓道来。
宋应星出生的那年是万历十五年,老家在江西奉新,幼时在叔祖宋和庆开办的家塾中就读。
宋应星自幼聪明强记,数岁能韵语作诗,有过目不忘之才,很得老师及长辈喜爱。稍长,考入奉新县县学为庠生,熟读经史及诸子百家,他在程颐程灏、周敦颐、朱熹及张载这几位宋代大家中,独推张载的关学,从中接受了唯物主义自然观。
宋应星对天文学、声学、农学及工艺制造之学有很大兴趣,曾熟读过李时珍的《本草纲目》等书。此外,还喜欢音乐、作诗。他常与同窗好友赴本县风景名胜处郊游,相互催诗,相互激励,纵谈天下事。
万历四十三年,宋应星与兄宋应升赴省城南昌参加乙卯科乡试。在一万多名考生中,宋应星考取全省第三名举人,其兄名列第六。乡试的成功使宋氏弟兄受到鼓舞,当年秋他们便前往京师应次年丙辰科会试,但却名落孙山。他们决定下次再试,为了作好应试准备,宋应星和兄长宋应升于是前往江西九江府的白鹿洞书院进修。
“那你不好好呆在白鹿洞,怎么跑到岳麓书院来了?”朱由栋记得当初宋应星只是想在岳麓书院借宿。
宋应星叹了一口气,说道:
“因为我突然对未来没有了信心,我不知道还该不该留在白鹿洞,为来年的会试备考,我本来想回老家为家里做点事,我母亲不同意,我哥也不同意,所以我跑了出来,散散心!”
“白鹿洞留不住你,岳麓书院怎么就把你留住了?”
“这里有点不一样,具体来说,应该是这里的老师不太一样!”
听宋应星这么一说,朱由栋跟着一起哈哈大笑了起来。
随着书院里的学员人丁兴旺起来,官府也开始考虑是不是应该给书院拨款,还特意在会上提议表决。
然而,府衙那些老顽固最终却否决了拨款给岳麓书院的提议,原因是岳麓书院里的那些学员并没有计划参加科举,他们在书院里所学的内容也不是科举考试的内容,甚至大部分的学员根本就不是纯粹的书生,而不过是做着一些小营生的市井小民。
这样的结果令朱由栋感到愤慨,可是老祖宗规定,藩王不能干涉封地的行政,朱由栋也只能无可奈何的欣然接受。
朱由栋也想过是不是应该建议由宋应星出任岳麓书院的山长,毕竟以宋应星在不久之后写出《天工开物》的成就,出任书院的山长不仅有足够的资格,还能给书院蓬荜生辉呢!
不过,想到府衙那些老顽固连拨款都不给了,更不可能聘请宋应星出任山长,或许在他们看来,宋应星是在王府公子爷的庇护下,霸占着荒废的岳麓书院肆意胡闹吧!
罢了罢了,既然这些老顽固对他有意见了,朱由栋也就少去掺和书院的事了。至于书院的费用问题,大不了让学员缴纳点学费,都是市井里做着小营生的生意人,不差这点钱,何况还能学到一些新技术,这钱他们出得也心甘情愿。
这样一来,朱由栋很多时候都在王府里养尊处优,偶尔走出王府,在长沙城的街市里逛逛,也落得悠闲!
Copyright 2021 乐阅读www.27k.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