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节 喜讯

2017-08-26 作者: 长安米虫
第四十六节 喜讯

很多时候,未央宫里是没有什么秘密可言的。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之下,各种消息传播的速度绝对不在后世的**这等传摇利器之下。如富平侯张放外放这样的新闻人物突然爆出的特大新闻更是以近乎光速的速度迅速传开。

由此可见,任何时候有关朝局的流言都是人们喜闻乐见的一种东西,要消除他即便如西周时著名的周历王都没有办法做到,

当年周厉王暴虐,百姓纷纷指责他。召穆公便对厉王说:“老百姓忍受不了暴政了!”厉王听了勃然大怒,找到卫国的巫师,让卫巫去监视批评国王的人,按照卫巫的报告,就杀掉批评国王的人。于是人们都不敢随便说话,路上相见,以目示意,不敢交谈。周厉王颇为得意,对召穆公说:“我能消除指责的言论,他们再也不敢吭声了!”

召公回答说:“你这样做是堵住人们的嘴。可是阻塞老百姓的嘴,比阻塞河水还严重。河道因堵塞而造成决口,就会伤害很多人。倘使堵住老百姓的口,后果也将如此。治水的人疏通河道使它畅通,治民者只能开导他们而让人畅所欲言。

所以君王处理政事,让三公九卿以至各级官吏进献讽喻诗,乐师进献民间乐曲,史官进献有借鉴意义的史籍,乐师诵读箴言,无眸子的盲人吟咏诗篇,有眸子的盲人诵读讽谏之言,掌管营建事务的百工纷纷进谏,平民则将自己的意见转达给君王,近侍之臣尽规劝之责,君王的同宗都能补其过失,察其是非,乐师和史官以歌曲、史籍加以谆谆教导,元老们再进一步修饰整理,然后由君王斟酌取舍,付之实施,这样,国家的政事得以实行而不违背理。

老百姓有口,就像大地有高山河流一样,社会的物资财富全靠它出产;又象高原和低地都有平坦肥沃的良田一样,人类的衣食物品全靠它产生。人们用嘴巴发表议论,政事的成败得失就能表露出来。人们以为好的就尽力实行,以为失误的就设法预防,这是增加衣食财富的途径啊。

人们心中所想的通过嘴巴表达,他们考虑成熟以后,就自然流露出来,怎么可以堵呢?如果硬是堵住老百姓的嘴,那赞许的人还能有几个呢?”

周厉王不听,于是老百姓再也不敢公开发表言论指斥他。过了三年,人们终于把这个暴君放逐到彘地去了。

自从周厉王弭谤成了千古笑谈,后世之君便鲜有再做此自毁根基的人了。

所以丞相翟方进还没有回到相府,关于富平侯张放要被外放的消息已经传遍了半个长安城。听到这个消息之后,将信将疑的有之,漠不关心的有之,弹冠相庆的亦有之。

作为赌球事件的参与者之一,王风听到这消息的时间一点也不晚。听完许仲带来的消息,王风随手把手上的书简扔到书案上,低声骂了一句。

“靠。”

无法无天的张放闯下了泼天的大祸,只因为有皇帝的庇护,最后就可以轻描淡写的以外放了事。这让王风的心里十分的不爽,虽然两世为人的他早已见惯了这种事情,早已不在相信这个世界有什么公平正义可言。更不会拿什么“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的鬼话忽悠自己和别人,但只要一想起倒卧在路边的那些人的尸体,他的心里还是觉得很不舒服。

“去备车吧,时候也不早了,我现在就去见叔父大人。”

王风骂完了,见屋里的许仲和秋实都是一脸的迷茫,知道他们也不懂这靠是什么意思,自嘲的一笑便吩咐许仲去准备。不管张放出不出事情,自己还是要去找找王莽的,王风觉得听听他的意见现在看来很有必要。

等王风到了新都侯府,王莽居然还真的回来了。

听王风把这次发生的事情说了一遍之后,王莽沉默了很久。王风见他不说话,只好低垂着头做出一副恭谨的样子屏气凝神的坐在一旁等着王莽开口。

对于这个传说这中大奸大恶的人,他本能的有一种畏惧。生怕自己不小心流露出来的情绪会让王莽看出什么破绽来。

终于王莽开口了:“二郎,这事情你做的没什么不妥。王家休戚以共,你帮着显明自然是应当的事情。皇帝已经决意要把富平侯外放了,想来张子然以后也没什么机会在和你为难了。这事情你也不必挂在心上,太学开学在即,好好准备功课才是第一要务。须知我王家是外戚,天下人都盯着我们,若是没有真才实学,日后为官不免被人耻笑。”

“诺。大人教诲风谨记了。只是风自从坠马之后,时常头昏眼花,前事又多忘,就怕是一时之间要让大人失望了。”

听王莽这么一说,王风心里的担忧去了不少。他一边答应着一边不忘给王莽提前打个预防针,鬼知道他去了太学之后会

第四十六节 喜讯>>(第1/2页),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关闭